CN210182268U - 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82268U CN210182268U CN201921420715.7U CN201921420715U CN210182268U CN 210182268 U CN210182268 U CN 210182268U CN 201921420715 U CN201921420715 U CN 201921420715U CN 210182268 U CN210182268 U CN 2101822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annular
- sealing ring
- shell
- waterproo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包括上壳体、按键密封圈、按键支架、壳体密封圈、下壳体和按键,所述壳体密封圈设有第一环形小凸筋和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壁设有第二环形小凸筋,所述下壳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述上壳体设有通孔,所述按键密封圈的顶端套设于所述上壳体的通孔的底端,所述按键密封圈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环形小凸筋,所述按键插入所述上壳体的通孔。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上下按压活动,又和电路板等内部元件隔离开来,隔断了浸入介质的浸入路径,有效的确保了密封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是现代生活使用较多的产品,常在潮湿的厨房等环境下使用。家电的按键有两种形式,一种使用触摸感应按键,按键通过感应而非按键按压动作避免开孔,从而达到一定的防水能力,但是触摸按键常会导致误触,因而还有一种采用的是物理按压按键,按键需要上下按动,因而需要在壳体上开孔,市场上的产品都没有有效的防护,特别是带连体按键的产品,长期使用会导致进水汽,导致按键面板电路短路而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按键既可以上下按压活动,又和电路板等内部元件隔离开来,隔断了浸入介质的浸入路径,有效的确保了防水性和密封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包括上壳体、按键密封圈、按键支架、壳体密封圈、下壳体和按键,所述壳体密封圈的外边缘夹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壳体密封圈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小凸筋,所述第一环形小凸筋与所述上壳体相抵,所述上壳体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顶端,所述壳体密封圈的外边缘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方向延伸的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壁设有第二环形小凸筋,所述下壳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
所述上壳体设有贯穿所述上壳体的通孔,所述按键密封圈的顶端套设于所述上壳体的通孔的底端,所述按键支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所述按键密封圈的外边缘夹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按键支架之间,所述按键密封圈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环形小凸筋,所述第三环形小凸筋与所述上壳体相抵,所述按键插入所述上壳体的通孔,且所述按键的底端与所述按键密封圈的顶端相贴设置。
优选地,所述按键密封圈和所述壳体密封圈的材质均为硅胶。
优选地,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密封圈之间设有胶水粘合层。
优选地,还包括电路板,所述按键密封圈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轻触开关,所述按键密封圈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轻触开关一一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轻触开关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二凸台的底端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台的底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轻触开关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轻触开关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底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设有多个卡孔,所述按键支架的外壁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卡孔一一配合的卡扣,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孔。
优选地,所述按键支架设有横筋,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横筋设置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凸台之间。
优选地,所述按键密封圈的外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环形凸台,所述按键支架的顶端套设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的底面。
优选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左侧,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内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右侧,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的底面,所述电路板的左侧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电路板的右侧的水平高度。
所述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使得按键既可以上下按压活动,又和电路板等内部元件隔离开来,隔断了浸入介质的浸入路径,有效的确保了密封性。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夹有壳体密封圈,使上壳体和下壳体结合处形成初级的防水层,且壳体密封圈的顶端的第一环形小凸筋与上壳体之间形成多层紧密的防水层,进一步提高了壳体密封圈与上壳体之间的防水性,第一环形凸台插入第一环形凹槽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壳体密封圈与下壳体之间的防水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连体按键的防水效果,进一步的,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壁还设有第二环形小凸筋,进一步增加壳体密封圈与下壳体之间的防水性。
此外,按键的设计导致按键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长期使用会导致进水汽,导致按键面板电路短路而失效。所述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在下壳体与按键支架之间夹有按键密封圈,使上壳体与按键支架结合处形成初级的防水层,且在按键密封圈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环形小凸筋,使上壳体与按键密封圈之间形成多层紧密的防水层,堵住侵入介质的浸入路径。因此使连体按键形成了一个全密封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连体按键的防水能力,满足潮湿环境下对连体按键防水能力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A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B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壳体1;通孔11;按键密封圈2;第三环形小凸筋21;第二凸台22;第一凹槽23;第三环形凸台24;按键支架3;卡扣31;横筋32;壳体密封圈4;第一环形小凸筋41;第一环形凸台42;第二环形小凸筋43;下壳体5;第一环形凹槽51;按键6;电路板7;轻触开关71;卡孔72;支撑件8;第一支撑件81;第二支撑件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上壳体1、按键密封圈2、按键支架3、壳体密封圈4、下壳体5和按键6,所述壳体密封圈4的外边缘夹于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5之间,所述壳体密封圈4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小凸筋41,所述第一环形小凸筋41与所述上壳体1相抵,所述上壳体1固定于所述下壳体5的顶端,所述壳体密封圈4的外边缘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5方向延伸的第一环形凸台42,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2的外壁设有第二环形小凸筋43,所述下壳体5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2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51,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2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
所述上壳体1设有贯穿所述上壳体1的通孔11,所述按键密封圈2的顶端套设于所述上壳体1的通孔11的底端,所述按键支架3设置于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所述按键密封圈2的外边缘夹于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按键支架3之间,所述按键密封圈2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环形小凸筋21,所述第三环形小凸筋21与所述上壳体1相抵,所述按键6插入所述上壳体1的通孔11,且所述按键6的底端与所述按键密封圈2的顶端相贴设置。
所述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使得按键既可以上下按压活动,又和电路板等内部元件隔离开来,隔断了浸入介质的浸入路径,有效的确保了密封性。上壳体1和下壳体5之间夹有壳体密封圈4,使上壳体1和下壳体5结合处形成初级的防水层,且壳体密封圈4的顶端的第一环形小凸筋41与上壳体1之间形成多层紧密的防水层,进一步提高了壳体密封圈4与上壳体1之间的防水性,第一环形凸台42插入第一环形凹槽51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壳体密封圈4与下壳体5之间的防水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连体按键的防水效果,进一步的,第一环形凸台42的外壁还设有第二环形小凸筋43,进一步增加壳体密封圈4与下壳体5之间的防水性。
此外,按键的设计导致按键6与壳体1之间存在缝隙,长期使用会导致进水汽,导致按键面板电路短路而失效。所述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在下壳体1与按键支架3之间夹有按键密封圈4,使上壳体1与按键支架3结合处形成初级的防水层,且在按键密封圈4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环形小凸筋21,使上壳体1与按键密封圈4之间形成多层紧密的防水层,堵住侵入介质的浸入路径。因此使连体按键形成了一个全密封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连体按键的防水能力,满足潮湿环境下对连体按键防水能力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按键密封圈2和所述壳体密封圈4的材质均为硅胶。
按键密封圈2和按键密封圈4采用硅胶材质,除了能有初级防水效果,因硅胶具有弹性,在第一环形小凸筋41、第二环形小凸筋43和第三环形小凸筋21被挤压时可以在挤压方向上提供移动的行程,从而配合的更紧密,防水性和密封性更强,另外,在按压按键6时按键密封圈2提供按键6按压时的弹性,保证按压按键6时良好的手感,提高使用体验。
优选地,所述按键6与所述按键密封圈2通过胶水粘接或通过二次注塑联接。
优选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电路板7,所述按键密封圈2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电路板7固定于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所述电路板7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轻触开关71,所述按键密封圈2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轻触开关71一一对应的第二凸台22,所述轻触开关71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二凸台22的底端设置。
通过按压按键6使第二凸台22的底端与轻触开关71的顶端接触,达到开启或关闭轻触开关71的效果,按键密封圈2的材质为硅胶,硅胶具有弹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除了保证按压按键6时良好的手感,提高使用体验外,还减少第二凸台22与轻触开关71的冲击力,增加轻触开关7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凸台22的底端设有第一凹槽23,所述轻触开关71插入所述第一凹槽23,且所述轻触开关71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凹槽23的孔底设置。
轻触开关71插入第一凹槽23限制了轻触开关71的左右位移,在按压过程中,使第二凸台22与第二轻触开关31更好地接触,按压更稳定,并提高按压手感。
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7设有多个卡孔72,所述按键支架3的外壁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卡孔72一一配合的卡扣31,所述卡扣31卡入所述卡孔72。
按键支架3具有支撑按键密封圈2和按键6的作用,卡扣31卡入卡孔72限制了按键支架3的上限位,并提供了一个可向下移动的位移,当按压按键6时,按键支架3随着按压力向下移动,不仅提高了按压手感,而且减少需要按压的压力,提高使用体验。
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按键支架3设有横筋32,所述第二凸台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横筋32设置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凸台22之间。
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采用连体按键,轻触开关71与第二凸台2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按键6就有与第二凸台22相对应地按压区域,横筋32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二凸台之间,可以有效避免按压按键6时会联动触发,导致误触发。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按键密封圈2的外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环形凸台24,所述按键支架3的顶端套设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24。
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多个支撑件8,所述支撑8固定于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所述支撑件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7,所述支撑件8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的底面。
支撑件8用于支撑电路板7,在按压按键6时电路板7相应区域在按压力的作用可向下移动,而且减少需要按压的压力,提高了按压手感。
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支撑件8包括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所述第一支撑件8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8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7的左侧,所述第一支撑件81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支撑件8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7的右侧,所述第二支撑件8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的底面,所述电路板7的左侧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电路板7的右侧的水平高度。
第一支撑件81采用圆柱体结构,并采用左右两点支撑的方式,更便于按压,进一步提高按压手感,另外,电路板7的左侧低于右侧设计,便于第一凸台22的底端与第二轻触开关31的顶端接触,提高按压手感。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按键密封圈、按键支架、壳体密封圈、下壳体和按键,所述壳体密封圈的外边缘夹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壳体密封圈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小凸筋,所述第一环形小凸筋与所述上壳体相抵,所述上壳体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顶端,所述壳体密封圈的外边缘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方向延伸的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壁设有第二环形小凸筋,所述下壳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
所述上壳体设有贯穿所述上壳体的通孔,所述按键密封圈的顶端套设于所述上壳体的通孔的底端,所述按键支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所述按键密封圈的外边缘夹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按键支架之间,所述按键密封圈的外边缘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环形小凸筋,所述第三环形小凸筋与所述上壳体相抵,所述按键插入所述上壳体的通孔,且所述按键的底端与所述按键密封圈的顶端相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密封圈和所述壳体密封圈的材质均为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密封圈之间设有胶水粘合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按键密封圈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轻触开关,所述按键密封圈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轻触开关一一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轻触开关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二凸台的底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底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轻触开关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轻触开关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底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多个卡孔,所述按键支架的外壁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卡孔一一配合的卡扣,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设有横筋,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横筋设置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凸台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密封圈的外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环形凸台,所述按键支架的顶端套设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的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左侧,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右侧,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的底面,所述电路板的左侧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电路板的右侧的水平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20715.7U CN210182268U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20715.7U CN210182268U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82268U true CN210182268U (zh) | 2020-03-24 |
Family
ID=69842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20715.7U Active CN210182268U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82268U (zh) |
-
2019
- 2019-08-29 CN CN201921420715.7U patent/CN2101822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46713B2 (en) | Waterproof butt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7038598B2 (en) | Keyboard assemblies | |
CN101964265B (zh) | 具有防水功能的按键机构及电子装置 | |
CN204424128U (zh) | 空心轴开关和空心轴键盘 | |
JP2013062243A (ja) | 防水装置及び防水加工方法 | |
CN102568888A (zh) | 防水轻触开关 | |
RU2434354C2 (ru) | Терминал для связи, имеющий корпус с кнопочными переключателями, соединенными с ним | |
CN207031808U (zh) | 一种具有自防水功能的按键组件及洗衣机 | |
US20170154741A1 (en) |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button of electronic product and waterproof mobile phone using the same | |
CN210182268U (zh) | 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结构 | |
CN106710918A (zh) | 一种按键及采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 |
JP4699386B2 (ja) | スイッチ、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スイッチ用ハウジングおよびキーボード | |
KR101301980B1 (ko) | 택트 스위치 | |
CN107780145B (zh) | 一种柔性防水按键以及洗衣机 | |
CN202443879U (zh) | 防水轻触开关 | |
CN210200601U (zh) | 一种双层防水的按键面板结构 | |
CN213484840U (zh) | 触摸按键装置和家用电器 | |
CN204424126U (zh) | 一种防潮轻触开关 | |
CN215118711U (zh) | 按压开关 | |
CN104465180B (zh) | 轻触开关 | |
CN209487366U (zh) | 一种防静电按键 | |
CN111613465B (zh) | 轻触开关 | |
CN211700074U (zh) | 家用电器机座的开关结构及料理机 | |
CN212113521U (zh) | 一种具有碰撞缓冲层的微型轻触开关 | |
CN218631747U (zh) | 防水按键及桌面呼叫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