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4380U -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54380U CN210154380U CN201921041007.2U CN201921041007U CN210154380U CN 210154380 U CN210154380 U CN 210154380U CN 201921041007 U CN201921041007 U CN 201921041007U CN 210154380 U CN210154380 U CN 2101543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heat exchanger
- welding
- assembly structure
-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套管本体的出管口处,所述连接管的连接口所在平面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管口面水平设置,在连接口处连接其他管路时,两根管在竖直方向相插,焊接时可沿位于水平面的焊接面焊接,焊接采用平焊工艺,焊接时焊料由于重力和自身流动性的作用可自然向四周散开,均匀散布于焊接管口周围,提高了焊接质量;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平焊有利于操作人员观察整个焊接口的质量,操作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套管式换热器由套管主体、支架和保温材料等组成,其中套管主体包含内管和外管,套管主体是由两组心的铜管螺旋盘绕而成,一般在进出水管口会焊接一段钢套再将液管和气管在空间上分开,以便和其它零部件进行连接。但是,存在如下不足:
1、焊接的钢套材质较硬,不易弯曲成型,一般为直管且多为标准通用件,导致管口方向单一,不能灵活更改。
2、套管换热器由于铜管管径较大,一般要求弯曲半径较大,从而使得整体换热器占用设备空间大,从而使机组整体尺寸变大。
3、套管换热器一般会在室内进行连接管的连接安装,主要为焊接连接,但是其管口不能灵活更改,导致焊接时会采用立焊方式,该焊接方式导致焊液流动不均、漏焊风险以及焊接效率低。
由此可见,需要对套管换热器与其他配件的装配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套管式换热器的钢套无法弯曲,导致接管方向单一,当接管管口所在平面竖直时,只能采用立焊的焊接方式,导致焊液流动不均、漏焊风险以及焊接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套管本体的出管口处,所述连接管的连接口所在平面水平设置。
管口面水平设置,在连接口处连接其他管路时,两根管在竖直方向相插,焊接时可沿位于水平面的焊接面焊接,焊接采用平焊工艺,焊接时焊料由于重力和自身流动性的作用可自然向四周散开,均匀散布于焊接管口周围,提高了焊接质量;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平焊有利于操作人员观察整个焊接口的质量,操作更加方便。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焊接在所述出管口处,工艺简单,连接牢固,密封性强。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包括铜管,弯曲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所述连接口距离所述套管本体的最近距离大于50mm,防止火焰点燃套管上的保温棉,隔离火焰,提升焊接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包括出水支管、进液支管、进水支管与集气支管,使得套管换热器的水连通管与氟连通管均设计为易于平焊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进水支管通过活接头与电加热器的出水管可拆卸连接,进水支管与出水管易于拆卸,方便对电加热器的维修与更换。
可选地,所述活接头包括第一承口接头,所述第一承口接头上设置凸边,所述第一承口接头与所述出水管装配时,所述凸边适于插入到所述出水管内,凸边起到定位作用,定位精准,可保证出水管的管口和第一承口接头的管口平齐,也可直接将水引入出水管中,密封性更高,提高了整机的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套管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通过支架将套管本体固定在底板上。
可选地,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固定有台阶螺母,使得螺母与第二支架的安装位置固定,螺母与第二支架的安装角度固定,防止出现螺栓与螺母对应不上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台阶螺母包括螺母本体与台阶,所述螺母本体与所述台阶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适于插入所述通孔;
所述台阶插入所述通孔时,所述通孔的边沿与所述台阶面相接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安装时,将台阶插入通孔,再将螺母焊接即可,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套管换热器,所述套管换热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
所述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套管换热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管与其他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套管本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套管本体与电加热器、底板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活接头剖视图;
图7为图5的Ⅰ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台阶螺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Ⅱ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套管本体,11-出管口,12-连接管,121-出水支管,122-进液支管,123-进水支管,124-集气支管,125-连接口,13-活接头,131-第一承口接头,1311-凸边,132-第二承口接头,2-电加热器,21-出水管,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41-通孔,42-台阶螺母,421-螺母本体,422-台阶,423- 台阶面,5-底板,6-膨胀罐,61-固定支架,62-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首先,套管式换热器作为目前主流的换热器,被广泛的用于制冷、石化、化工、新能源等工业领域。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套管式换热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套管式换热器设有较多的管连接,并且现有技术中各连接管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由于现有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大多连接管都是水平向接近并焊接,焊接管口不是水平设置,连接管只能水平或者倾斜相插,焊接时只能采用竖焊的方式,焊料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漏焊。焊接时,竖直的焊接面焊接上面时,焊料会向下滴落,造成不均匀;而在焊接下面时,需要在较低位置处操作,操作工需要扭转身体甚至低头才能焊接,焊接质量无法保证,操作也不方便。
首先,结合图1-图3所示,套管本体1设置有管路,管路在出管口11 处与其他管路连接,现有的出管口11多为竖直向设置,在与其他管路连接时,只能水平向相插并焊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包括连接管12,连接管12固定连接在出管口 11处,较好地,连接管12焊接在出管口11处,连接牢固,密封性强。由于该焊接过程在组装前完成,可以将焊接面水平放置,不会出现竖焊过程。
本实施例中,套管本体1需要外接四条管路:进水管路、出水管路、进氟管路与出氟管路,具体地,连接管12包括出水支管121、进液支管122、进水支管123与集气支管124,四根连接管12均为弯曲的铜管,使得四根连接管12的连接口125所在平面均为水平设置,即管口面水平设置,在连接口125处连接其他管路时,两根管在竖直方向相插,焊接时可沿位于水平面的焊接面焊接,焊接采用平焊工艺,焊接时焊料由于重力和自身流动性的作用可自然向四周散开,均匀散布于焊接管口周围,可提高焊接质量。而现有技术中管口面非水平面,连接管只能水平插入或者斜插,容易造成焊料分布不均,导致漏焊;同时操作人员在焊接的时候需要扭转身体观察焊接质量,效率低,本实施例采用的平焊有利于操作人员观察整个焊接口的质量,操作更加方便。
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四根连接管12(出水支管121、进液支管 122、进水支管123与集气支管124)均是通过弯折90度使得连接口125所在平面水平设置,可选地,根据具体的需要,可以采用其他的弯折或者组装的方式使得连接口125所在平面水平设置,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套管本体1外通常包裹保温棉,对套管本体1进行保温,且在连接其他管路时,保温棉已经包裹在套管本体1外侧,而保温棉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材质,焊接火焰温度高,喷射距离远,在焊接时极易点燃保温棉。为了防止在焊接过程中保温棉被点燃,在设置连接管12时,确保连接管12的连接口125距离套管本体1的最近距离大于50mm,最近距离指的是连接管12的连接口125上最靠近套管本体1的点距离套管本体1最近的距离。
结合图4所示,集气支管124在设计时,通过设计集气支管124的长度,以及集气支管124与套管本体1的角度,使得集气支管124的连接口 125距离套管本体1的最近距离L1大于50mm,防止火焰点燃套管上的保温棉,隔离火焰,提升焊接安全性。同样的,其他支管的连接口125距离套管本体1的最近距离也大于50mm,如进液支管122的连接口125距离套管本体1的最近距离L2大于50mm。
可选地,也可用铁板隔档在支管和套管本体间,并在套管上覆盖湿布隔热。
较好地,结合图5-图7所示,套管本体1的进水支管123与电加热器 2的出水管21相连,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电加热器2故障率较高,当电加热器2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或更换时,现有技术将电加热器2的出水管21和进水支管123焊接在一起,拆卸可能导致进水支管123报废。
现如今在进水支管123处焊接一个活接头13,用于连接出水管21,结合图6所示,活接头13包括第一承口接头131与第二承口接头132,第二承口接头132环套在第一承口接头131外侧,第一承口接头131与进水支管123固定连接,较好地焊接固定,第二承口接头132内设有内螺纹,出水管21的管头设有外螺纹,第二承口接头132内的内螺纹与出水管21管头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二承口接头132拧到出水管21上时,第一承口接头 131与第二承口接头132相抵接,并密封连接,较好地第一承口接头131与第二承口接头132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本实施例中采用活接头13与出水管 21连接,拆卸时只需拧下第二承口接头132即可,维修便捷。
进一步地,在实际装配中,套管本体1和电加热器2都是固定在底板5 上,相互间无额外固定连接关系,时常有活接头13的内螺纹与出水管21 的外螺纹无法对正拧紧的情况出现。而强行纠正活接头13与出水管21位置,会导致两者的配合面不平行,造成漏水。而电加热器2带电工作,若接触沿着管路外侧流来的水分会造成电路短路,甚至损坏电加热器2。
结合图6所示,在活接头13的第一承口接头131内增加凸边1311,凸边1311为第一承口接头131延伸制成。在装配活接头13与出水管21时,凸边1311插入到出水管21内部,对第一承口接头131与出水管21的连接起到定位作用,定位更加精准,可保证出水管21的管口和第一承口接头131 的管口平齐。凸边1311也可直接将水引入出水管21中,密封性更高,提高了整机的安全性,同时凸边1311定位准确,活接头13与出水管21的装配更方便。
通常为了节约空间,常将膨胀罐6用螺栓固定在套管本体1内部,在使用常规螺栓时,需要操作人员用双手预装螺栓和螺母,机组空间狭小,双手预装很不方便。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管换热器与膨胀罐6的装配结构,结合图5、图7与图9所示,具体地包括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第二支架4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架4焊接在第一支架3上,第一支架3固定在底板5上,套管本体1固定在第一支架3上,较好地,第一支架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5上,第一支架3与套管本体1之间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在第二支架4上开通孔41,在通孔41处焊接台阶螺母42,用于固定膨胀罐6,用套筒或者电批将螺栓拧紧即可,操作便捷。若焊接普通螺母,操作不当,会导致螺母的中心与套管固定孔中心未重合,影响螺栓穿入。可选地,可将通孔41的孔径开大,消除焊接误差,但是此种方法需要操作人员判断螺母的中心与通孔41的中心是否重合,效率较低。
结合图8与图10所示,本实施例使用台阶螺母42,台阶螺母42包括螺母本体421与台阶422,台阶422与螺母本体421一体成型,螺母本体 421与台阶422之间形成台阶面423,台阶螺母42的台阶422可插入通孔 41内,较好地采用间隙配合,此时通孔41的边沿与台阶面423相抵接,螺母本体421与第二支架4之间的相对位置与角度被固定,再将螺母本体421焊接于第二支架上。台阶螺母42的定位准确,焊接时不会发生歪斜,操作人员只需将台阶422插入通孔41内,无需人为判断定位,操作方便,效率高。
较好地,第二支架4在设计时需结合套管本体1的整体结构,开设通孔41的位置时,通孔41的正上方应该避开套管本体1,预留打螺栓的套筒具有操作空间。
具体地,膨胀罐6设有固定支架61,固定支架61上设置缺口62,缺口62的位置与形状均与通孔41的位置与形状相匹配,便于在缺口62与通孔41处通过螺钉将膨胀罐6与第二支架4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套管换热器,所述套管换热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固定连接在套管本体(1)的出管口(11)处,所述连接管(12)的连接口(125)所在平面水平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2)焊接在所述出管口(11)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2)包括铜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125)距离所述套管本体(1)的最近距离大于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2)包括出水支管(121)、进液支管(122)、进水支管(123)与集气支管(1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支管(123)通过活接头(13)与电加热器(2)的出水管(2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头(13)包括第一承口接头(131),所述第一承口接头(131)上设置凸边(1311),所述第一承口接头(131)与所述出水管(21)装配时,所述凸边(1311)适于插入到所述出水管(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3)固定在底板(5)上,所述套管本体(1)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架(4),所述第二支架(4)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所述第二支架(4)上设有通孔(41),所述通孔(41)处固定有台阶螺母(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螺母(42)包括螺母本体(421)与台阶(422),所述螺母本体(421)与所述台阶(422)之间形成台阶面(423),所述台阶(422)适于插入所述通孔(41);
所述台阶(422)插入所述通孔(41)时,所述通孔(41)的边沿与所述台阶面(423)相抵接。
11.一种空调器,包括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换热器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41007.2U CN210154380U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41007.2U CN210154380U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54380U true CN210154380U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976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41007.2U Active CN210154380U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543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7512A (zh) * | 2019-07-05 | 2019-09-0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
2019
- 2019-07-05 CN CN201921041007.2U patent/CN2101543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7512A (zh) * | 2019-07-05 | 2019-09-0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57585A (zh) | 一种高温纯净空气加热器 | |
CN210154380U (zh) |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
CN112621089A (zh) | 一种文丘里管一体式对焊装置 | |
CN206513963U (zh) | 制冷剂连接管组件及分体式空调器 | |
CN110207512A (zh) |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 |
CN200975566Y (zh) |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铜铝复合连接器 | |
CN208859196U (zh) | 一种采气用弯头连接管 | |
CN201206683Y (zh) | 软管接头固定连接结构 | |
CN205155923U (zh) | 一种可插拔快装自密封式省煤器 | |
CN211311508U (zh) | 一种氧枪口冷却装置 | |
CN209214108U (zh) | 棉花风道电加热管固定结构及热风炉 | |
CN208223204U (zh) | 一种真空炉水冷电极接入装置 | |
CN201497156U (zh) | 新型管道式流体加热器 | |
CN109373579A (zh) | 棉花风道电加热管固定结构及热风炉 | |
CN201242322Y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辅助连接管 | |
CN211232024U (zh) | 一种新型预制直埋保温管交联聚乙烯管件异径三通 | |
CN221097829U (zh) | 一种多重防护结构的燃气管 | |
CN217081752U (zh) | 一种连接装置和空调机连接管的加长设备 | |
CN221800863U (zh) | 防爆柜内用空调铜管连接隔爆保护装置 | |
CN204987955U (zh) | 钛管换热器结构 | |
CN221323637U (zh) | 一种蒸汽热源外排改善管道 | |
CN221857934U (zh) | 一种用于暖气三通件漏水维修用的三通抱箍 | |
CN204768931U (zh) | 一种破碎机的蒸汽加热装置 | |
CN214275886U (zh) | 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 | |
CN221824780U (zh) | 一种集气罐分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