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137900U - 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7900U
CN210137900U CN201920843763.0U CN201920843763U CN210137900U CN 210137900 U CN210137900 U CN 210137900U CN 201920843763 U CN201920843763 U CN 201920843763U CN 210137900 U CN210137900 U CN 210137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ight line
height position
transparent
lugg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437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瑞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uge Wuji Trad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o Yang Commerce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o Yang Commerce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o Yang Commerce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437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7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7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7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有一箱壳以及至少一视线隔板。箱壳有可相对开合的二壳体,且其中至少一壳体是透明壳体。当视线隔板选择定位于壳体的第一高度位置时,行李位于视线隔板之前而能经由透明壳体被他人视线看到;当视线隔板选择定位于壳体的第二高度位置时,视线隔板遮挡于行李之前,使行李无法被他人视线看到。藉此,可达成让使用者自由选择透明行李箱可以被看到箱内行李或无法看到箱内行李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特别是指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背景技术
关于透明行李箱,主要用以让眼睛的视线能穿透透明行李箱看到箱内的行李,从而达到仿如具有透明机身的移动电话那样的酷炫视觉感受。
在众多使用者当中,必会有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想让他人看到自己透明行李箱内的某些私密性物品,但在正常情况下又想利用透明行李箱展现酷炫效果。
然而,现有透明行李箱却没有能够让使用者在上述特定情况下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结构设计,导致这类使用者若非同时购买一个透明行李箱和一个非透明行李箱,就是干脆只购买非透明行李箱而放弃偶而可以展现酷炫效果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主要藉由视线隔板,以在欲展现酷炫效果时能选择让他人看到箱内行李,另在欲保有个人隐私时又能选择不让他人看到箱内行李。本实用新型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的技术方案为:有一箱壳,有能彼此相对开合的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该一壳体为一透明壳体且具有一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定义有一第一高度位置和一第二高度位置;以及一视线隔板,对应该内部空间选择性定位于该第一高度位置和该第二高度位置;其中,当该视线隔板选择定位于该第一高度位置时,该视线隔板位于行李之后,眼睛的视线能经由透明的该第一壳体看到行李;当该视线隔板选择定位于该第二高度位置时,该视线隔板遮挡于行李之前,眼睛的视线只能经由透明的该第一壳体看到该视线隔板却看不到行李而保有个人隐私。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能依使用者需要自由选择将视线隔板定位于不同高度位置,以在第一高度位置时能让他人视线看到箱内行李,且此时的视线隔板还能当作压板使用;并能在第二高度位置时让他人视线无法看到箱内行李而保有个人隐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明行李箱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透明行李箱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明行李箱依据图2将视线隔板定位于第一高度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明行李箱中依据图3于平躺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透明行李箱依据图2将视线隔板定位于第二高度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透明行李箱中依据图5于平躺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
100…透明行李箱、1…箱壳、11…第一壳体、111…面板、112…围板、1121…围板开口、113…内凸部、1131…相对凹陷部、114…内部空间、12…第二壳体、2…视线隔板、2a…隔板主体、21…框架、22…包覆套、221…内侧面、2211…拉链网袋、222…外侧面、2221…夹层袋、2b…遮挡副件、3…另一视线隔板、4…高低位置调整带、41…第一带体、42…第二带体、43…缠绕环、5…束缚扣带、51…第一扣带、52…第二扣带、900…行李、H1…第一高度位置、H2…第二高度位置、S…视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主要藉由可选择性定位于两个不同位置的至少一视线隔板2,以能选择让他人看到箱内行李,或是选择不让他人看到箱内行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以下简称透明行李箱)100包括:一箱壳1以及至少一视线隔板2,较佳还包括另一视线隔板3、一高低位置调整带4以及一束缚扣带5。
箱壳1有能彼此相对开合的一第一壳体11和一第二壳体12。其中,第一壳体11为一透明壳体且具有一围板112和封合于围板112一侧的一面板111,围板112的另一侧则形成一围板开口1121,面板111与围板112之间则形成用以收容行李900的一内部空间114。
如图4和图6所示,内部空间114以围板112的宽度为依据定义有一第一高度位置H1和一第二高度位置H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高度位置H2靠近于面板111的内面,第一高度位置H1则远离于面板111的内面且位于第二高度位置H2与围板开口1121之间。
视线隔板2为一能够阻隔眼睛视线的隔板。视线隔板2系对应内部空间114选择性定位于第一高度位置H1和第二高度位置H2。
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当视线隔板2选择定位于第一高度位置H1时,视线隔板2将位于行李900之后(也就是行李900位于视线S与视线隔板2之间),使眼睛的视线S能经由透明的第一壳体11看到行李900,且在此种情况下,视线隔板2还能当做平压于行李900上的压板来使用;如图5和图6所示,当视线隔板2选择定位于第二高度位置H2时,视线隔板2将遮挡于行李900之前(也就是视线隔板2位于视线S与行李900之间),使眼睛的视线S只能经由透明的第一壳体11看到视线隔板2,但却因为视线隔板2的遮挡而看不到行李900,从而保有个人隐私。
其中,当视线隔板2被定位于第二高度位置H2时,视线隔板2系与面板111彼此相迭,例如彼此间隔相迭或经由平贴而彼此邻接等皆可,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未限定,只要定位于第二高度位置H2的视线隔板2能遮挡在行李900之前即可。
高低位置调整带4用以供用户自由调整视线隔板2在内部空间114内的不同高度位置,有第一和第二高度位置H1、H2。高低位置调整带4主要系可活动地连接于视线隔板2与第一壳体11之间,以能据此而调整视线隔板2相对于第一壳体11的高度。于本实施例中,高低位置调整带4有一第一带体41和复数第二带体42,详如下述。
第一带体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围板112,另一端则可组卸地连接于视线隔板2的一处;各第二带体42则为一长度可调整型带体,且各第二带体42连接于围板112与视线隔板2之间。较佳而言,高低位置调整带4还有复数缠绕环43,各缠绕环43对应围板开口1121配置于围板112上,各第二带体4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视线隔板2的任意部位(于本实施例中则是固定连接视线隔板2的一边),另一端则可活动地朝一方向穿过各缠绕环43再朝相反方向反绕并可组卸地连接于视线隔板2的任意处(可为前述一处,也可为另一处)。
如此一来,藉由调整各第二带体42在视线隔板2与各缠绕环43之间的长度,就能调整视线隔板2相对于第一壳体11的高度。
必须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1具有彼此相对的二短边(即:顶边和底边)以及彼此相对的二长边,第一带体41的一端对应其中一短边固定连接于围板112,各第二带体42的另一端则可活动地对应其中另一短边可活动地连接。换言之,各缠绕环43系对应其中另一短边固定于围板112。
束缚扣带5用以将行李900束缚于内部空间114内。束缚扣带5有一第一扣带51和一第二扣带52。第一扣带51的一端和第二扣带52的一端分别对应围板开口1121固定连接于围板112,至于第一扣带51的另一端和第二扣带52的另一端则可组卸地彼此卡扣,于本实施例中则是藉由公扣具和母扣具彼此可组卸地卡扣。
此外,由于行李箱都会设置滚轮,导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都会因为滚轮的存在而在内部空间114形成相对的内凸部。以第一壳体11为例即具有二内凸部113,使内部空间114还有有形成于二内凸部113之间的一相对凹陷部1131,进而成为遮挡行李900的缺口。其中,相对凹陷部1131和前述各缠绕环43都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另一短边(如图2所示,另一短边可为第一壳体11的底边)。
为了填补这个缺口:相对凹陷部1131,视线隔板2较佳有有一隔板主体2a和一遮挡副件2b。其中,使用者能如同上述那样选择性将隔板主体2a定位于第一高度位置H1和第二高度位置H2,以分别达成让他人看到箱内行李900以及不让他人看到箱内行李900的目的;至于遮挡副件2b则能在任何高度位置都能遮挡于相对凹陷部1131,详如下述。
遮挡副件2b可为任何适于在不同位置遮挡的结构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柔软片体为例进行说明。遮挡副件2b系对应相对凹陷部1131位置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与隔板主体2a之间,如此以使隔板主体2a和遮挡副件2b能共同对应内部空间114遮挡。具体而言,遮挡副件2b的一侧边系对应围板开口1121固定连接于围板112,至于相对于所述一侧边的另一侧边则可组卸地连接于隔板主体2a。
在图式未绘示的其它实施例中,视线隔板2也可直接成型为一倒凸形板片,也就是同时具有隔板主体2a以及自隔板主体2a的底边凸伸的遮挡副件2b,如此也能使视线隔板2的遮挡范围得以及于相对凹陷部1131。
视线隔板2中的隔板主体2a可为单一物体所成型的板体,也可为由复数对象所组成的板件,于本实施例中则有一框架21和包覆框架21的一包覆套22。框架21为一可挠性架体而可扭曲变形,至于包覆套22则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内侧面221和一外侧面222,内侧面221可设置有至少一拉链网袋2211,外侧面222则如图1所示设置有至少一夹层袋2221且具有对外展示用的图文。
视线隔板2中的遮挡副件2b亦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未标示组件符号),遮挡副件2b至少在其外侧面具有图文。
值得说明的是,当使用者选择让他人的视线S可以看到箱内行李900时,还可直接将视线隔板2自第一壳体11拆除;当视线隔板2定位于第一高度位置H1时,若使用者欲翻找行李900或欲进行其它行为,可仅拆开高低位置调整带4中的第一带体41,如此就能以侧掀方式将视线隔板2掀开。
至于前述所有有关可组卸地连接的结构,可为公、母扣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公、母黏扣带为例进行说明。且,藉由公、母黏扣带的不同黏扣位置,也能产生一些长度调整功能。
此外,前述第二壳体12亦可为一透明壳体,且第二壳体12的结构相同或大致相同于前述第一壳体11,因此亦可在第二壳体12使用另一视线隔板3,且另一视线隔板3的结构亦相同或大致相同于前述视线隔板2。如此一来,用户亦可将另一视线隔板3对应第二壳体12的内部空间选择性定位于第二壳体12的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从而就能与前述第一壳体11一样分别达成让他人的视线S看到箱内行李900以及让他人的视线S看不到箱内行李900的效果。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所做出的技术内容实质相同或等同的任何的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有:
一箱壳,有能彼此相对开合的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为一透明壳体且具有一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定义有一第一高度位置和一第二高度位置;以及一视线隔板,对应该内部空间选择性定位于该第一高度位置和该第二高度位置;
其中,当该视线隔板选择定位于该第一高度位置时,该视线隔板位于行李之后,眼睛的视线能经由透明的该第一壳体看到行李;当该视线隔板选择定位于该第二高度位置时,该视线隔板遮挡于行李之前,眼睛的视线只能经由透明的该第一壳体看到该视线隔板却看不到行李而保有个人隐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具有一围板和封合于该围板一侧的一面板,该围板的另一侧则形成一围板开口,该第二高度位置靠近于该面板的内面,该第一高度位置则远离于该面板的内面且位于该第二高度位置与该围板开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视线隔板在该第二高度位置时系与该面板彼此相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二内凸部,该内部空间还有形成于该二内凸部之间的一相对凹陷部,该视线隔板的遮挡范围及于该相对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视线隔板有一隔板主体和一遮挡副件,该遮挡副件对应该相对凹陷部位置连接于该第一壳体与该隔板主体之间,该隔板主体和该遮挡副件共同对应该内部空间遮挡;其中该遮挡副件为一柔软片体且具有两侧边,该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和可组卸地连接于该隔板主体;其中该遮挡副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该遮挡副件至少在该外侧面具有图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高低位置调整带,该高低位置调整带可活动地连接于该视线隔板与该第一壳体之间而能调整该视线隔板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的高度;其中该高低位置调整带有一第一带体和复数第二带体,该第一带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和可组卸地连接于该视线隔板,各该第二带体则为一长度可调整型带体且连接于该第一壳体与该视线隔板之间;其中该高低位置调整带还有复数缠绕环,该第一壳体具有一围板,该围板一侧封闭且另一侧形成一围板开口,各该缠绕环对应该围板开口配置于该围板,各该第二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该视线隔板,各该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则可活动地朝一方向穿过各该缠绕环再朝相反于该一方向的另一方向可组卸地连接于该视线隔板;其中该第一壳体具有彼此相对的二短边,该第一带体固定连接于其中一该短边,各该第二带体则连接于其中另一该短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束缚扣带,该第一壳体具有一围板,该围板一侧封闭且另一侧形成一围板开口,该束缚扣带有一第一扣带和一第二扣带,该第一扣带的一端和该第二扣带的一端分别对应该围板开口固定连接于该围板,该第一扣带的另一端和该第二扣带的另一端则可组卸地彼此卡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视线隔板具有一外侧面,该外侧面具有图文;其中该视线隔板有一框架和包覆该框架的一包覆套,该包覆套的该外侧面还具有至少一夹层袋;其中该包覆套还具有相对于该外侧面的一内侧面,该内侧面设有至少一拉链网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视线隔板,该另一视线隔板与该视线隔板相同,该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相同而亦为一透明壳体且亦具有一内部空间,该二壳体的该内部空间亦定义有一第一高度位置和一第二高度位置,该另一视线隔板对应该第二壳体的该内部空间选择性定位于该第一高度位置和该第二高度位置。
CN201920843763.0U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Active CN210137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3763.0U CN210137900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3763.0U CN210137900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7900U true CN210137900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43763.0U Active CN210137900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7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7006C (zh) 手提箱
USD862081S1 (en) Purse with exterior transparent panel
US9086845B2 (en) Folio case
USD816984S1 (en) Flexible receptacle with flip cover concealed zipper
USD856339S1 (en) Zippered fabric case for a computer tablet and a map sleeve
AU690897B2 (en) Accessory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0812847B1 (ko) 탑재 포켓들을 포함하는 슈트케이스
US6478205B1 (en) Case for portable telephones
USD862082S1 (en) Purse with exterior transparent panel
US20110203955A1 (en) Multipurpose ipad case
US20160007719A1 (en) Customizable Bag
US8413808B1 (en) Receiving spacer layer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g combined with the receiving spacer layer
TWD129374S1 (zh) 行動電話機
EP2630889B1 (en) Carrying cases
CN210137900U (zh) 一种能选择保有个人隐私的透明行李箱
EP1942580A2 (en) Case f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mitting devices
US20240215697A1 (en) Bag with Hidden Window
JP5806422B1 (ja) 携帯端末ホールド用カバー
US20130093202A1 (en) Hand Straps on a Tablet-Style Electronic Device's Jacket
US20110259485A1 (en) Combination purse and computer
USD517946S1 (en) Seat belt shield with single attaching strap
TWM583226U (zh) 能選擇保有個人隱私的透明行李箱
KR200468009Y1 (ko) 휴대폰용 손목지갑
USD863730S1 (en) Jacket with built-in backpack
US20130256494A1 (en) Photo-frame shaped hol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108, No. 18 Guanghua Road, Shanghai, building No. seventh, room second, room B-9,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Wuge Wuji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08, No. 18 Guanghua Road, Shanghai, building No. seventh, room second, room B-9,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AOYANG COMMERCE AND TRAD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