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6940U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36940U CN210136940U CN201921156624.7U CN201921156624U CN210136940U CN 210136940 U CN210136940 U CN 210136940U CN 201921156624 U CN201921156624 U CN 201921156624U CN 210136940 U CN210136940 U CN 2101369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ortion
- battery pack
- disposed
- electric automobile
- bus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电芯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芯上且通过连接件连接的采集线束和汇流排,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采集线束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汇流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缓冲部连接,所述缓冲部受力可拉伸形变。该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该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能够有效避免当电芯发生鼓胀时连接件和汇流排发生撕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耗能少、污染小、噪音低等优点。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已成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和电池包的维护性和装配便捷性,电池包通常由多个电池模组和相应的电气保护系统组成。
其中,电池模组内通常分布着收集单体电芯温度和电压信息的传感器和采集线束。一般地,会将采集线束布置在线束支撑板的上方,线束支撑板为直板框架结构,采集线通过“一字型”镍片(采集片)与汇流排直线焊接或者粘接。但是,在电池模组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充放电后,电芯会发生鼓胀,镍片与汇流排之间受到较大拉力,导致镍片与汇流排之间容易出现撕裂进而引起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能够有效避免当电芯发生鼓胀时连接件和汇流排发生撕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包括电芯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芯上且通过连接件连接的采集线束和汇流排,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采集线束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汇流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缓冲部连接,所述缓冲部受力可拉伸形变。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呈U型,所述缓冲部的第一折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缓冲部的第二折臂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折臂和所述第二折臂受力可沿所述第一折臂的长度方向产生拉伸形变。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芯上的线束支撑板,所述采集线束设置于所述线束支撑板上,所述线束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连接件的缓冲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电芯并列排布形成一支撑面,所述线束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线束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盖板、底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盖板、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电芯、所述线束支撑板、所述采集线束、所述汇流排和所述连接件。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绝缘板,两个所述绝缘板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金属。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电动汽车电池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采集线束和汇流排,能够有效避免当电芯发生鼓胀时连接件和汇流排发生撕裂。具体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缓冲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且呈交错设置,第一连接部与采集线束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汇流排连接,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缓冲部连接,即缓冲部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线方向(即电芯容易发生鼓胀的方向)设置,且缓冲部受力时可拉伸形变。当电芯发生鼓胀时,连接件和汇流排会受到较大的拉力,由于缓冲部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可以产生拉伸形变,因此,缓冲部能够通过自身的拉伸形变减小连接件和汇流排受到的拉力,为连接件和汇流排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避免连接件和汇流排发生撕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线束支撑板、采集线束、汇流排和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电芯;2-采集线束;3-汇流排;4-连接件;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3-缓冲部;431-第一折臂;432-第二折臂;5-线束支撑板;51-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6-壳体;61-盖板;62-底板;63-第一侧板;64-第二侧板;65-绝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包括电芯1以及设置于电芯1上且通过连接件4连接的采集线束2和汇流排3,连接件4包括与采集线束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以及与汇流排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平行且交错设置,第一连接部41靠近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42靠近第一连接部41的一端通过缓冲部43连接,缓冲部43受力可拉伸形变。可选地,连接件4的材质为金属。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的材质为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采集线束2和汇流排3分别设置于电芯1上,且采集线束2的延伸方向与汇流排3的延伸方向平行。在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充放电后,电芯1容易沿与采集线束2的延伸方向(或者说汇流排3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发生鼓胀,此时采集线束2、连接件4和汇流排3均会受到沿电芯1鼓胀方向的拉力,非常容易导致传统的“一字型”镍片和汇流排3发生撕裂,进而引起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的失效。
第二,连接件4包括与采集线束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以及与汇流排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平行且交错设置,第一连接部41靠近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42靠近第一连接部41的一端通过缓冲部43连接,即第一连接部41、缓冲部43和第二连接部42形成一近似呈“Z”型结构的连接件4,通过缓冲部43受力时可以产生拉伸形变减小连接件4和汇流排3受到的拉力,为连接件4和汇流排3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避免连接件4和汇流排3发生撕裂。
第三,第一连接部4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连接部42的延伸方向与采集线束2的延伸方向(或者说汇流排3的延伸方向)垂直,缓冲部43的延伸方向与采集线束2的延伸方向(或者说汇流排3的延伸方向)垂直,优选地,缓冲部43的延伸方向与采集线束2的延伸方向(或者说汇流排3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设置的优点是缓冲部43发生拉伸形变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连接件4和汇流排3受到的拉力,为连接件4和汇流排3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避免连接件4和汇流排3发生撕裂。
该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通过连接件4连接采集线束2和汇流排3,能够有效避免当电芯1发生鼓胀时连接件4和汇流排3发生撕裂。具体地,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缓冲部43,其中,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相互平行且呈交错设置,第一连接部41与采集线束2连接,第二连接部42与汇流排3连接,第一连接部41靠近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42靠近第一连接部41的一端通过缓冲部43连接,即缓冲部43沿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的连线方向(即电芯1容易发生鼓胀的方向)设置,且缓冲部43受力时可拉伸形变。当电芯1发生鼓胀时,连接件4和汇流排3会受到较大的拉力,由于缓冲部43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可以产生拉伸形变,因此,缓冲部43能够通过自身的拉伸形变为连接件4和汇流排3提供缓冲作用,减小连接件4和汇流排3受到的拉力,从而有效避免连接件4和汇流排3发生撕裂。
电芯1包括未发生鼓胀的初始状态和发生鼓胀的鼓胀状态,因此,为了在电芯1处于初始状态时连接件4能够减小占地面积,同时在电芯1处于鼓胀状态时连接件4能够提供缓冲作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43呈U型立体结构,缓冲部43的第一折臂431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缓冲部43的第二折臂432与第二连接部42连接,第一折臂431和第二折臂432受力可沿第一折臂431的长度方向产生拉伸形变。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4,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电芯1上的线束支撑板5,线束支撑板5呈一框架结构,采集线束2和汇流排3分别设置于线束支撑板5上。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由于缓冲部43设计为U型立体结构,相较于传统的“一字型”镍片,在垂直于电芯1(或者说采集线束2,又或者说汇流排3)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线束支撑板5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51,第一凹槽51用于容纳连接件4的缓冲部43,以使得缓冲部43设置于第一凹槽51内,从而使得采集线束2、连接件4和汇流排3尽可能地位于同一平面上,避免连接件4过分凸出于采集线束2和汇流排3形成的平面上。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为了增大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的电容量,在本实施例中,电芯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电芯1并列排布形成一支撑面,线束支撑板5设置于支撑面上。
同时,由于电芯1具有正负两极,因此,采集线束2和汇流排3也具有两组,两组采集线束2和汇流排3相对的设置于线束支撑板5的两侧,且分别对应于电芯1的正负两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线束支撑板5上边缘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二凹槽52,汇流排3设置于第二凹槽52内,采集线束2则设置于线束支撑板5上靠近第二凹槽52的位置。
请具体参照图1,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和电池包的维护性和装配便捷性,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还包括壳体6,壳体6包括盖板61、底板62、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63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64,盖板61、底板62、两个第一侧板63和两个第二侧板64围合形成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电芯1、线束支撑板5、采集线束2、汇流排3和连接件4。
其中,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还包括两个绝缘板65,两个绝缘板65与两个第一侧板63平行,且分别设置于电芯1与两个第一侧板63之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由于电动汽车电池组件100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芯上且通过连接件连接的采集线束和汇流排,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采集线束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汇流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缓冲部连接,所述缓冲部受力可拉伸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呈U型,所述缓冲部的第一折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缓冲部的第二折臂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折臂和所述第二折臂受力可沿所述第一折臂的长度方向产生拉伸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芯上的线束支撑板,所述采集线束设置于所述线束支撑板上,所述线束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连接件的缓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电芯并列排布形成一支撑面,所述线束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盖板、底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盖板、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电芯、所述线束支撑板、所述采集线束、所述汇流排和所述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绝缘板,两个所述绝缘板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镍。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56624.7U CN210136940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56624.7U CN210136940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36940U true CN210136940U (zh) | 2020-03-10 |
Family
ID=69708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5662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36940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3694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42592A (zh) * | 2020-06-19 | 2021-01-19 |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 |
CN113540702A (zh) * | 2021-07-19 | 2021-10-22 |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采集与监控装置和电池模组 |
CN115000600A (zh) * | 2022-06-28 | 2022-09-02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方形电芯的电池大模组的设计方法及电池模组 |
-
2019
- 2019-07-19 CN CN201921156624.7U patent/CN2101369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42592A (zh) * | 2020-06-19 | 2021-01-19 |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 |
US12155083B2 (en) | 2020-06-19 | 2024-11-26 | Calb Co., Ltd. | Battery module |
CN113540702A (zh) * | 2021-07-19 | 2021-10-22 |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采集与监控装置和电池模组 |
CN113540702B (zh) * | 2021-07-19 | 2023-03-24 |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采集与监控装置和电池模组 |
CN115000600A (zh) * | 2022-06-28 | 2022-09-02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方形电芯的电池大模组的设计方法及电池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3694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 |
CN211350786U (zh) | 电池模组 | |
KR20190106060A (ko) |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 |
CN210136950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汽车 | |
CN210607516U (zh) | 一种具有压力监测功能的电池模组 | |
CN213340651U (zh) | 电池模组 | |
CN207611807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 |
CN218888506U (zh) | 一种电池 | |
CN217822908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02395073U (zh) | 电池组连接结构 | |
CN210349907U (zh) | 塑胶端支架及其电池模组、电池包 | |
CN212517294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09592139U (zh) | 软包锂电池模组 | |
CN208336319U (zh) |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pack | |
CN218940749U (zh) | 一种储能系统电池设备 | |
CN221057615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 |
CN221103623U (zh) | 一种柔性电路板结构与电池盖板组件和圆柱电芯电池包 | |
CN218677493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 | |
CN218783200U (zh) |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 |
CN219873738U (zh) | 一种电池包结构 | |
CN218035399U (zh) | 一种金属贴片式温度传感器 | |
CN217405645U (zh) | 一种正负极同侧出电池模组 | |
CN220086209U (zh) | 一种电动装载机的电池支架 | |
CN211719652U (zh) | 一种电池包、电池系统及电动装置 | |
CN222015589U (zh) | 一种户用储能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