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7529U - 一种马桶圈套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桶圈套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77529U CN210077529U CN201920070885.0U CN201920070885U CN210077529U CN 210077529 U CN210077529 U CN 210077529U CN 201920070885 U CN201920070885 U CN 201920070885U CN 210077529 U CN210077529 U CN 2100775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ilet
- ring
- toilet seat
- seat
- height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桶圈套件,包括马桶圈,马桶圈的中部设置有马桶圈通孔,马桶圈设置有第一软垫层和第一承重层;所述第一承重层设置于第一软垫层的下部;第一承重层的下部设置有卡固部,卡固部用于固定马桶圈与马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马桶圈套件中,马桶圈与马桶可分离式设计,马桶盖与马桶圈可分离式设计,无清洁死角,体感不冰凉,并且马桶盖上可坐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桶圈套件。
背景技术
马桶是每个人每天都使用的卫生洁具,然而,现有的马桶圈多存在如下的问题:一、马桶盖、马桶圈与马桶铰接固定连接,铰接处缝隙狭小,刷子无法进入清理,因而形成卫生死角;二、现有的马桶圈多为硬质塑料制成,气温寒冷的冬天人坐在马桶圈上体感冰凉,极不舒服,有人使用布料制作的马桶圈套虽然可以解决冰凉的问题,但布料的马桶圈套容易被水溅湿,且溅湿的马桶圈套不容易晾干;三、现有的马桶盖多为塑料材质,时间久了,由于塑料的老化,强度不足以承受一个成人坐在上面。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桶圈套件,能够使马桶无清洁死角、使用时不冰凉、马桶盖上还可以坐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马桶圈套件,包括马桶圈,马桶圈的中部设置有马桶圈通孔,马桶圈设置有第一软垫层和第一承重层;所述第一承重层设置于第一软垫层的下部;所述第一承重层的下部设置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用于固定马桶圈与马桶。
进一步地,所述卡固部为所述第一承重层沿所述马桶圈通孔的侧壁形成向下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卡入所述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马桶圈与马桶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马桶盖,所述马桶盖的形状与马桶圈匹配,所述马桶盖包含第二软垫层、第二承重层;所述第二承重层设置于第二软垫层的下部或包覆于第二软垫层的中间;所述马桶盖与马桶圈分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马桶圈的后部设置有U形缺口,相应地,所述马桶盖后端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U形缺口匹配的凸出块,所述凸出块用于限制马桶盖相对于马桶圈左右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增高圈,所述增高圈的外形与所述马桶圈匹配,所述增高圈设置有增高圈通孔,所述增高圈套设在所述马桶圈的第一翻边上,所述第一翻边的高度大于所述增高圈的高度,所述第一翻边卡入所述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马桶圈、增高圈和马桶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增高圈,所述增高圈的外形与所述马桶圈匹配,所述增高圈设置有增高圈通孔,沿所述增高圈通孔的下边沿向下设置有与马桶边沿匹配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卡入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增高圈与马桶固定;所述增高圈通孔的上边沿设置有与第一翻边互补的避让区,所述第一翻边卡入所述避让区将马桶圈与增高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马桶圈偏后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向前逐渐延伸至马桶圈的前部,所述第一软垫层的上表面形成与人体臀部和大腿部匹配的人体工学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垫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或凹坑。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马桶圈而言,马桶圈与马桶可分离设计,马桶盖与马桶圈可分离设计,无清洁死角,马桶盖上可坐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马桶圈套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马桶圈带局部剖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马桶盖带局部剖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增高圈第一个实施例带局部剖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增高圈第一个实施例与马桶圈组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增高圈第二个实施例带局部剖面的立体示意图。
在以上图中:1马桶圈;11马桶圈通孔;12第一软垫层;13第一承重层;14第一翻边;15U形缺口;16凸点;2马桶盖;21第二软垫层;22第二承重层;23凸出块;3增高圈;31增高圈通孔;32第二翻边;33避让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考图1和图2,一种马桶圈套件,包括马桶圈1,马桶圈1的中部设置有马桶圈通孔11,马桶圈1设置有第一软垫层12和第一承重层13;所述第一承重层13设置于第一软垫层12的下部;所述第一承重层13的下部设置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用于固定马桶圈1与马桶。
以上实施例中,第一软垫层12采用防水、手感不冰凉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优选硬度适中的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聚氨酯发泡是一种具有保温与防水功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其导热系数低,是目前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
第一承重层13采用可承受重量的硬质塑料或者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优选金属,如不锈钢。制造时高密度聚氨酯发泡和不锈钢一体成型。这样的结构与设计既能使马桶圈1能承受人体的重量,还能使用者在温度较低时不觉得冰凉。再者,由于聚氨酯发泡具有防水性,因此,可以拿下来直接水洗,水洗后很容易晾干。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卡固部为所述第一承重层13沿所述马桶圈通孔11的侧壁形成向下的第一翻边14,所述第一翻边14卡入所述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马桶圈1与马桶固定。
以上实施例中,在第一承重部的下部沿马桶圈通孔11向下有第一翻边14,使用时,将第一翻边14卡入马桶口沿,即可将马桶与马桶圈1固定,取出时也很方便。
进一步地,参考图3,还包括马桶盖2,所述马桶盖2的形状与马桶圈1匹配,所述马桶盖2包含第二软垫层21、第二承重层22;所述第二承重层22设置于第二软垫层21的下部或包覆于第二软垫层21的中间;所述马桶盖2与马桶圈1分离。
以上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分离的马桶盖2。马桶盖2的与马桶圈1分离,马桶圈1和马桶盖2没有卫生死角,便于清洗。另外马桶盖2的设置,使得马桶更美观,由于马桶盖2中设置了第二承重层22,因此使用者也可以坐在马桶盖2上。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马桶圈1的后部设置有U形缺口15,相应地,所述马桶盖2后端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U形缺口15匹配的凸出块23,所述凸出块23用于限制马桶盖2相对于马桶圈1左右移动。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在马桶圈1上设置U形缺口15,在马桶盖2上设置凸出块23,便于放置马桶盖2时对位,也能防止马桶盖2扣合在马桶圈1上时左右移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4和图5,还包括增高圈3,所述增高圈3的外形与所述马桶圈1匹配,所述增高圈3设置有增高圈通孔31,所述增高圈3套设在所述马桶圈的第一翻边14上,所述第一翻边14的高度大于所述增高圈3的高度,所述第一翻边14卡入所述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马桶圈1、增高圈3和马桶固定。
由于家庭成员中个子有高有低,为了提高马桶圈1的适应性,本实施例中设置增高圈3。马桶圈1按大多数人的身高设计,当个别人身高很高,单使用马桶圈1高度不足时,可同时使用增高圈3。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6,还包括增高圈3,所述增高圈3的外形与所述马桶圈1匹配,所述增高圈3设置有增高圈通孔31,沿所述增高圈通孔31的下边沿向下设置有与马桶边沿匹配的第二翻边32,所述第二翻边32卡入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增高圈3与马桶固定;所述增高圈通孔31的上边沿设置有与第一翻边14互补的避让区33,所述第一翻边14卡入所述避让区33将马桶圈1与增高圈3固定。
以上实施例中,为了使马桶圈套件的适应性更强,每个增高圈3设置了第二翻边32和对应于第一翻边14的避让区33,可以累加多个增高圈3,以适应身高更高的人。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马桶圈1偏后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向前逐渐延伸至马桶圈1的前部,所述第一软垫层12的上表面形成与人体臀部和大腿部匹配的人体工学曲面。
为了让使用者坐在马桶圈1上更加舒适,将马桶圈1的上表面设计成与人体臀部和大腿部匹配的人体工学曲面,能提高马桶圈1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第一软垫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16或凹坑。
为了让使用者坐在马桶圈1上更加舒适,将马桶圈1的上表面布满凸点16,使用者在如厕时能起到按摩、放松的作用。在马桶圈1的上表面布满凹坑,可以提高皮肤与马桶圈1的透气性。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马桶圈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马桶圈(1),马桶圈(1)的中部设置有马桶圈通孔(11),马桶圈(1)设置有第一软垫层(12)和第一承重层(13);
所述第一承重层(13)设置于第一软垫层(12)的下部;
所述第一承重层(13)的下部设置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用于固定马桶圈(1)与马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为所述第一承重层(13)沿所述马桶圈通孔(11)的侧壁形成向下的第一翻边(14),所述第一翻边(14)卡入所述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马桶圈(1)与马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圈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马桶盖(2),所述马桶盖(2)的形状与马桶圈(1)匹配,所述马桶盖(2)包含第二软垫层(21)、第二承重层(22);
所述第二承重层(22)设置于第二软垫层(21)的下部或包覆于第二软垫层(21)的中间;
所述马桶盖(2)与马桶圈(1)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桶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圈(1)的后部设置有U形缺口(15),相应地,所述马桶盖(2)后端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U形缺口(15)匹配的凸出块(23),所述凸出块(23)用于限制马桶盖(2)相对于马桶圈(1)左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圈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高圈(3),所述增高圈(3)的外形与所述马桶圈(1)匹配,所述增高圈(3)设置有增高圈通孔(31),所述增高圈(3)套设在所述马桶圈的第一翻边(14)上,所述第一翻边(14)的高度大于所述增高圈(3)的高度,所述第一翻边(14)卡入所述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马桶圈(1)、增高圈(3)和马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圈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高圈(3),所述增高圈(3)的外形与所述马桶圈(1)匹配,所述增高圈(3)设置有增高圈通孔(31),沿所述增高圈通孔(31)的下边沿向下设置有与马桶边沿匹配的第二翻边(32),所述第二翻边(32)卡入马桶边沿的内侧壁将增高圈(3)与马桶固定;所述增高圈通孔(31)的上边沿设置有与第一翻边(14)互补的避让区(33),所述第一翻边(14)卡入所述避让区(33)将马桶圈(1)与增高圈(3)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圈(1)偏后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向前逐渐延伸至马桶圈(1)的前部,所述第一软垫层(12)的上表面形成与人体臀部和大腿部匹配的人体工学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垫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16)或凹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70885.0U CN210077529U (zh) | 2019-01-16 | 2019-01-16 | 一种马桶圈套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70885.0U CN210077529U (zh) | 2019-01-16 | 2019-01-16 | 一种马桶圈套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77529U true CN210077529U (zh) | 2020-02-18 |
Family
ID=6947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070885.0U Active CN210077529U (zh) | 2019-01-16 | 2019-01-16 | 一种马桶圈套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77529U (zh) |
-
2019
- 2019-01-16 CN CN201920070885.0U patent/CN2100775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28165A (en) | Wall mount bath brush and method | |
CN210077529U (zh) | 一种马桶圈套件 | |
CN213371647U (zh) | 一种浴缸用硅胶防滑坐垫 | |
US20240008689A1 (en) | Bath Support Device | |
KR200381223Y1 (ko) | 유아 겸용 목욕용 의자 | |
JPH0753585Y2 (ja) | 風呂用椅子 | |
JP3077995U (ja) | 浴用椅子座布団 | |
CN2509987Y (zh) | 保健沐浴缸 | |
CN209996166U (zh) | 一种浴缸枕头 | |
CN201290637Y (zh) | 儿童坐便器 | |
CN217959907U (zh) | 一种成人、儿童两用便座 | |
CN203074493U (zh) | 新型浴缸 | |
JPH1156662A (ja) | 浴 槽 | |
JP3055719U (ja) | 座浴器 | |
CN202211620U (zh) | 一种足浴盆 | |
CN210989895U (zh) | 婴儿洗浴用防滑垫 | |
KR200340883Y1 (ko) | 인체 공학적 변기 | |
CN210471603U (zh) | 一种老人用沙发 | |
JP3094375U (ja) | 浴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 |
CN2328318Y (zh) | 双扶手小浴缸 | |
JP3071259U (ja) | 腰掛け | |
KR100900927B1 (ko) | 의자겸용 변기커버 | |
KR200272531Y1 (ko) | 여성용 목욕의자 보조깔개 | |
KR100537736B1 (ko) | 좌골 안착식 의자용 매트 | |
JPH06169968A (ja) | 沐浴用車椅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