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0882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50882U CN210050882U CN201920719236.9U CN201920719236U CN210050882U CN 210050882 U CN210050882 U CN 210050882U CN 201920719236 U CN201920719236 U CN 201920719236U CN 210050882 U CN210050882 U CN 2100508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sing
- air outlet
- indoor unit
- wind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4568 Peripheral col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647 Variola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081 physic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风轮及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风机组件设有第二风轮和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交叉的出风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可增强室内空气流动,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应用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空调器一般仅有一个风机,就算采用多个风机结构,也只是让所有风机作为“工质气流”的传输动力设备,即仅充当换热动力,一方面,当空调器运行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气流不循环流动,出现房间闷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出风口的局限性,在空调制热时,热风送不到地面,形成头热脚凉的不舒适感;在空调制冷时,房间温度不均匀,舒适性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能够加强室内空气循环流动,保证室内温度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第一风轮,设于所述风道内;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风机组件设有第二风轮和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交叉的出风方向。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机壳,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机壳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设置。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机壳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壳体周向转动,所述机壳相对于所述支架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转动。
可选地,以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为轴线,所述转盘转动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80度。
可选地,以背离地面的方向为轴线,所述机壳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转动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50度。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风轮的上端,以隔离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所述隔板将所述换热器分割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围绕所述第一风轮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隔板和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循环风口,所述机壳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循环风口连通的第二循环风口,所述第二循环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和/或,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电机,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风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风轮和风机组件,壳体形成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风机组件包括有第二风轮和第二出风口,由于第二风轮和第二出风口位于壳体的上方并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交叉的出风方向,不仅可以使得空调室内机的风从与人体身高相等的第一出风口向前吹出,而且可以从较高位置的第二出风口竖直或倾斜向上吹出,从而使得房间内中部和上方的气流均可以流动,保证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下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制冷模式下气流循环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下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沿A-A线的剖面图;
图6为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制冷模式下气流循环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风机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空调室内机 | 51 | 第二风轮 |
10 | 壳体 | 53 | 机壳 |
11 | 进风口 | 531 | 第二出风口 |
13 | 第一出风口 | 533 | 第二循环风口 |
15 | 隔板 | 55 | 支架 |
17 | 第一循环风口 | 57 | 第二电机 |
30 | 第一风轮 | 59 | 转盘 |
50 | 风机组件 | 70 | 第一电机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3;
第一风轮30,设于所述风道内;
风机组件50,所述风机组件5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上方,所述风机组件50设有第二风轮51和与所述进风口11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531,所述第二出风口531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3相交叉的出风方向。
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为柜式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大体呈圆筒体设置,壳体10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后壳和底座,前壳和后壳可通过螺纹或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然后共同安装于底座上,分体的结构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当然,壳体10也可以为正方体状、长方体状或其他形状。
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圆筒体的壳体10也就形成圆筒形的风道,空气在圆筒形的风道内进行回旋,提高出风率。同时,壳体10开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531,为了使风道的设置更加合理,进风口11与第一出风口13分别设于壳体10相对的两侧,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3设于前壳,进风口11设于后壳。壳体10内还可设置防尘过滤网(未图示),该防尘过滤网位于壳体10内且罩盖风道的进风口11,以保证进入到风道内的空气的洁净度,还可调整进风的方向。
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和第一风轮30,两者安装于壳体10内。第一风轮30可设为贯流风轮,其形状大致呈圆柱状,第一风轮30通过一蜗壳固接于壳体10。换热器可以为板式换热器,通过板式换热器可增大换热面积,同时板式换热器方便加工和维护。外部空气经第一风轮30的驱动由进风口11进入到风道内,经换热器进行换热,最终由第二出风口531吹出。
同时,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上方的风机组件50,该风机组件50包括第二风轮51,第二风轮51可为轴流风轮,体积小,风量大。风机组件50设有第二出风口531,该第二出风口531与第二风轮51的轴线相对,从而使得由第二风轮51驱动的风从进风口11吹向第二出风口531,故而,风机组件50是与壳体10相连通的。风机组件50可转动连接在壳体10上,是指第二出风口531的出风方向可以发生改变,根据第一风轮30转动的角度从而调节第二出风口531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配合,实现整个房间的气流循环。风机组件50的转动方式可以是手动或是电动,在此不作限定。此外,风机组件50的转动方向可以是背离壳体10的任意角度,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第一风轮30和风机组件50,壳体10形成有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3,风机组件50包括有第二风轮51和第二出风口531,由于第二风轮51和第二出风口531位于壳体10的上方并可转动设置,第二出风口531具有与第一出风口13相交叉的出风方向,不仅可以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风从与人体身高相等的第一出风口13向前吹出,而且可以从较高位置的第二出风口531竖直或倾斜向上吹出,从而使得房间内中部和上方的气流均可以流动,保证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50包括机壳53,所述第二风轮51设于所述机壳53内,所述机壳53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531,所述机壳53相对于所述壳体10可转动设置。
本实施例中,机壳53的材质可为塑料,便于加工成型,且第二出风口531设置于机壳53,可以实现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机壳53形成有容纳腔,第二风轮51设于机壳53内,第二风轮51的轴线与第二出风口53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得从进风口11进入的部分风由第二风轮51驱动进入容纳腔内,集中从第二出风口531吹出,继而提高风机组件50的出风量,也可以提高出风风速。第二风轮51可拆卸连接在机壳53内,机壳53可转动连接于壳体10,进而带动第二风轮51转动。
请结合图7和图8,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50还包括支架55,所述机壳53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55,所述支架55与所述壳体10可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架55可与壳体10的上表面垂直设置,支架55可相对于壳体10转动,从而在支架55转动的同时,机壳53与支架55之间也可以发生转动,可以增加第二风轮51相对于壳体10发生的转动角度,进而增大第二出风口531的出风范围,提高气流循环的概率。具体地,支架55的形状可呈三角形,且支架55设有两个,机壳53夹设于两支架55之间,并通过轴孔配合实现两者的转动,即机壳53与支架55中的一者设置转轴,另一者设置轴孔,继而实现稳定的转动。当然,支架55与机壳53的转动连接方式还可以是齿轮啮合或其他可实现转动的方式。
可选地,所述机壳53的形状为鼓形或球形。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机壳53相对于支架55进行转动,设置机壳53的形状为鼓形或者球形。当机壳53的形状为鼓形时,机壳53包括鼓皮面和鼓身面,第二出风口531开设于鼓皮面,支架55连接于鼓身面,从而在转动方便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机壳53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二风轮51的安装更加稳定,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结构的紧凑性和稳定性。当然,机壳53的形状还可以设置为方形或其他形状等。
请参照图7至图9,可选地,所述支架55的底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壳体10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壳体10周向转动,所述机壳53相对于所述支架55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转动。
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50中的第二风轮51可以发生两个方向上的转动,一是平行于地面的转动,即沿着壳体10的周向转动,这是通过转盘与壳体10发生周向转动实现的,继而带动支架55和机壳53转动,从而可以对房间内同一水平的不同方向进行吹风,配合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高度,有效扩大出风面积,带动气流循环。同时,机壳53本身相对于支架55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转动,即在垂直于壳体10上表面的平面内转动,该转动可以使得对房间内不同高度方向进行出风,提高竖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的几率。上述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同时进行,从而在高于壳体10上方的整个空间内实现对气流的推动,提高气流循环的速度,有效实现房间内温度的均匀性。具体地,转盘的形状可与壳体10的上表面的形状相同,两者的尺寸也可相同,转盘与壳体10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是齿轮啮合转动,也可以是轴孔的配合,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以所述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为轴线,所述转盘转动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80度。
本实施例中,因第二出风口531的出风是为了与第一出风口13配合,从而使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对房间的整个空间进行气流循环。故,以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为基准,转盘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度到180度,该转盘转动的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在此不作限定。该转动角度范围可以最大限度使第二风轮51的出风范围最大,提高气流循环效果。
可选地,以背离地面的方向为轴线,所述机壳53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转动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50度。
本实施例中,因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位置相对靠下,第二出风口531朝向上方时吹出的风可以分散向各个方向,更容易带动气流运动。故设置背离地面的方向为轴线,即以第二出风口531朝向房顶的方向为基准轴线,机壳53绕支架55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度至150度,能够保证第二出风口531良好的出风效果。是因为当机壳53的上方开设第二出风口531时,其下方需与壳体10的上表面连通,当机壳53绕支架55转动时,其转动的角度不宜过大,只需使第二出风口531朝向斜下方就可以了,即转动至150度的位置。当转动角度再大时,容易出现第二出风口531的风吹入壳体10内部,从而影响出风效果。
请参照图1和图2,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隔板15,所述隔板15位于所述第一风轮30的上端,以隔离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531。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出风口13与第二出风口531的的出风各自不干扰,壳体10内部设置有隔板15,该隔板15的材质与壳体10的材质相同,且厚度可与壳体10的相同,可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便拆装。隔板15的形状与壳体10横截面形状相同,隔板15盖设于第一风轮30的上端,并与壳体10紧密结合,从而有效隔离风道与第二出风口531,保证由进风口11进入的风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走向,互不干扰,防止两个出风口抢风,从而保证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531的风量。
可选地,所述隔板15将所述换热器分割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围绕所述第一风轮30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隔板15和所述壳体10的顶部之间。
本实施例中,为了在需要时使得第二出风口531吹出换热后的风,在不需要时吹出常温的风,设置空调室内机100的换热器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两者通过隔板15进行分割,位于第一风轮30周围的为第一换热器,位于隔板15和壳体10顶部的为第二换热器,两者可以单独进行控制,从而在空调室内机100进行制热时,控制第一换热器工作,第二换热器不工作,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13吹出热风,第二换热器吹出常温风,能够有效压制热风上升,提高室内温度。
可选地,所述壳体10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的第一循环风口17,所述机壳53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循环风口17连通的第二循环风口533,所述第二循环风口533与所述第二出风口531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循环风口17,在机壳53上开设有第二循环风口533,该第二循环风口533与第二出风口531相对设置,且两者的尺寸相等、形状相同,以实现最大的在机壳53转动大于90度时,机壳53的周面会对准第一循环风口17,此时,第二风轮51驱动风由第二循环风口533进入机壳53内,然后由第二出风口531吹出,简单方便。同时,为了对吹出的风进行过滤,第二循环风口533处也可以设置过滤网或净化装置,保证循环气流的洁净度。
请参照图2至图6,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空调的工作模式进行有效调整风机组件50的转动角度,首先设置沿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为X轴,与X轴垂直且在同一平面的为Y轴,即两支架55的轴线连接方向为Y轴,与X轴和Y轴均垂直的设为Z轴,即垂直于壳体10上表面的方向为Z轴的方向。
当空调室内机100为制冷模式时,室内的风由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并通过换热器的换热从第一出风口13吹出,第一出风口13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风沿着第一出风口13的轴线吹出,即X轴的方向,当然,也可以以X轴的方向向上或向下倾斜吹出。风机组件50中的机壳53转动角度为0,第二出风口531朝向房顶,即朝向Z轴的方向,部分经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由第二出风口531吹出,此时,冷气流向上吹出到达天花板后,沿天花扩散并随重力分别向四周散落下来,形成沉降气流,从而与下方的第一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一起形成三维立体送风,解决室内空间的上下位置均有冷气流,从而使得房间温度均匀,提高制冷速度。当然,在制冷模式下,风机组件50的机壳53也可以相对于支架55转动0度~45度,即以Y轴为轴线逆时针转动0度~45度,例如45度,并且配合转盘的转动,也可以实现三维立体送风,使得房间温度均匀。此时,第二出风口送出的气流速度在每一个空间点上都由两个方向的速度合成,一是与地面垂直的方向的气流速度绝对值大于等于0m/s,二是与地面平行的方向的气流速度绝对值也大于等于0m/s。第一风轮的风量一般为900~1000立方米/小时(CMH),第二风轮的风量选择可以满足总风量除去第一风轮的风量即可。
当房间温度达到额定温度后,可以关闭第一风轮30,从而开启无风感模式,此时,可将第二风轮51以Y轴为轴线逆时针旋转45度~90度,此时第二出风口531在空调室内机100的上前方,且转盘可绕Z-Z线旋转0度~180度,实现同一水平的不同方向的气流运动。当然,第二风轮51也可仍保持在制冷模式下的位置,继续形成顶部沉降气流。此时,第二风轮51即表现为气流循环扇,利用其吹风距离远的特点,在人体活动区上方加强房间气流循环,在节能的同时避免因房间空气不流通而带来的闷的感觉。
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时,面向第一出风口13站立,第二风轮51通过转轴绕Y-Y线逆时针旋转90度~150度,优选的,旋转角度范围为120度~150度,即第二出风口531朝向下前方,风由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进入风道的风经换热器换热后由第一出风口13吹出,进入机壳53内的风不经换热由第二出风口531吹出,此时第二出风口531吹出的常温风可压在第一出风口13吹出的热风上部,阻止其上升趋势,使热风可以顺利送达地面,实现暖足效果。
可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第一电机70,所述风机组件5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53的第二电机57,所述第一电机70驱动所述第一风轮30转动,所述第二电机57驱动所述第二风轮51转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单独对第一风轮30和第二风轮51进行控制,故设置有第一电机70和第二电机57,第一电机70驱动第一风轮30,第二电机57驱动第二风轮51,从而在需要时将两者同时进行驱动,在室内达到舒适温度时,只需要控制第二电机57驱动第二风轮51转动即可,实现气流循环流动,节能的同时还能提高舒适性。
此外,在第一出风口13还可以安装有导风组件,例如,导风组件包括百叶组件和导风板,百叶组件对第一出风口13的风实现沿左右方向上的导向,导风板实现对第一出风口13的风沿上下方向上的导向,两者配合增强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以及与空调室内机100连接的室外机,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第一风轮,设于所述风道内;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风机组件设有第二风轮和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交叉的出风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机壳,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机壳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机壳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壳体周向转动,所述机壳相对于所述支架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为轴线,所述转盘转动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80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以背离地面的方向为轴线,所述机壳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转动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50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风轮的上端,以隔离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所述隔板将所述换热器分割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围绕所述第一风轮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隔板和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循环风口,所述机壳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循环风口连通的第二循环风口,所述第二循环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和/或,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电机,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风轮转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19236.9U CN210050882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19236.9U CN210050882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50882U true CN210050882U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9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19236.9U Active CN210050882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50882U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0655A (zh) * | 2019-08-02 | 2019-10-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1520855A (zh) * | 2020-06-02 | 2020-08-11 | 河北工业大学 | 一种叠动通风系统 |
CN111765520A (zh) * | 2020-07-16 | 2020-10-13 | 薛俊杰 | 一种立式空调柜机 |
CN111895503A (zh) * | 2020-08-17 | 2020-1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设备 |
CN114427708A (zh) * | 2020-10-29 | 2022-05-03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CN114963313A (zh) * | 2022-04-24 | 2022-08-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2205899A1 (zh) * | 2021-04-01 | 2022-10-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上下出风空调器 |
CN115380190A (zh) * | 2020-03-31 | 2022-11-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器 |
CN115540306A (zh) * | 2022-09-15 | 2022-12-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结构、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19
- 2019-05-17 CN CN201920719236.9U patent/CN2100508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0655A (zh) * | 2019-08-02 | 2019-10-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0360655B (zh) * | 2019-08-02 | 2024-06-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5380190A (zh) * | 2020-03-31 | 2022-11-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器 |
CN111520855A (zh) * | 2020-06-02 | 2020-08-11 | 河北工业大学 | 一种叠动通风系统 |
CN111765520A (zh) * | 2020-07-16 | 2020-10-13 | 薛俊杰 | 一种立式空调柜机 |
CN111895503A (zh) * | 2020-08-17 | 2020-1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设备 |
CN114427708A (zh) * | 2020-10-29 | 2022-05-03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WO2022205899A1 (zh) * | 2021-04-01 | 2022-10-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上下出风空调器 |
CN114963313A (zh) * | 2022-04-24 | 2022-08-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540306A (zh) * | 2022-09-15 | 2022-12-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结构、室内机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5088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24176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8954619B (zh) | 桌面空调 | |
CN1707170B (zh) | 空调器 | |
CN102374584A (zh) | 改进气流循环的室内机以及采用该室内机的挂式空调 | |
CN10774776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1129804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7366971B (zh)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
CN109099510B (zh) | 空调器 | |
CN107726446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8108306U (zh) | 空调柜机 | |
CN108332293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110285490B (zh) | 空调器 | |
CN21022001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9114673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10118836U (zh) | 空调器 | |
CN206531173U (zh) | 空调的导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 | |
CN109442573B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13959009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779561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8886921U (zh) | 空调器 | |
CN216080075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765398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78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