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9735U - 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49735U CN210049735U CN201920232631.4U CN201920232631U CN210049735U CN 210049735 U CN210049735 U CN 210049735U CN 201920232631 U CN201920232631 U CN 201920232631U CN 210049735 U CN210049735 U CN 2100497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
- locking
- hood
- rotating shaft
- l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包括用于连接到发动机罩的活动铰链和用于固定到车身上的固定铰链,活动铰链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到固定铰链,其中,还包括与活动铰链相连的锁止铰链,该锁止铰链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活动铰链能够带动锁止铰链围绕第一转轴转动,在解锁状态,锁止铰链能够带动活动铰链围绕发动机罩前端的机罩锁转动,以顶起发动机罩,在受到外力时,锁止铰链能够由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该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在锁止状态下能够实现发动机罩的正常开闭,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主动将发动机罩的后端顶起,增大缓冲空间,减小对行人的伤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发动机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乘员保护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相比之下,行人保护的技术发展较为缓慢。在车辆开发的过程中,发现行人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的上部时,伤害值都偏高。通常情况下为保证结构紧凑,发动机罩内板距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护罩、进气管、蓄电池、空滤等结构的空间都比较小,无法为发动机罩的变形提供足够缓冲空间,直接导致行人的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时受到较严重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能够在发生碰撞时顶升发动机罩后端,增大缓冲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到发动机罩的活动铰链和用于固定到车身上的固定铰链,所述活动铰链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到所述固定铰链,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活动铰链相连的锁止铰链,该锁止铰链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活动铰链能够带动所述锁止铰链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止铰链能够带动所述活动铰链围绕所述发动机罩前端的机罩锁转动,以顶起所述发动机罩,在受到外力时,所述锁止铰链能够由所述锁止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
可选地,所述锁止铰链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到所述活动铰链,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止铰链连接到所述第一转轴以与所述活动铰链联动,在受到所述外力时,所述锁止铰链能够围绕所述第二转轴沿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转动并脱离所述第一转轴,以由所述锁止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锁止弹簧,且该锁止弹簧一端固定到所述活动铰链,另一端固定到所述锁止铰链,在受到所述外力时,所述锁止铰链克服所述锁止弹簧的弹性锁止力,以能够使得所述锁止铰链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活动铰链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锁止铰链围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限位凸起。
可选地,所述锁止铰链连接到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配合的卡槽,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转轴卡接。
可选地,所述活动铰链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滑动的长孔,该长孔从所述活动铰链的一端的下部朝向所述第一转轴延伸,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长孔的上端并连接到所述固定铰链,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止铰链能够带动所述活动铰链沿所述长孔的延伸方向围绕所述机罩锁转动,以顶起所述发动机罩。
可选地,所述长孔形成为圆弧形孔。
可选地,所述活动铰链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发动机罩翻折的第一翻边,该第一翻边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发动机罩的内板上,并且所述固定铰链具有朝向所述车身翻折的第二翻边,该第二翻边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车身。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系统,其中,包括驱动器、控制器和用于检测碰撞信号的传感器以及上述公开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所述驱动器连接到所述车身上且提供所述外力,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施加所述外力到所述锁止铰链,以通过所述活动铰链顶起所述发动机罩。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公开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系统。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在锁止状态下能够实现发动机罩的正常开闭,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主动将发动机罩的后端顶起,增大缓冲空间,减小对行人的伤害。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在锁止状态下的装配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在解锁状态下的装配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在解锁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活动铰链 11限位凸起 2固定铰链
3第一转轴 4锁止铰链 41卡槽
5第二转轴 6长孔 7锁止弹簧
8第一翻边 9第二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到发动机罩的活动铰链1和用于固定到车身上的固定铰链2,活动铰链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3连接到固定铰链2。该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还包括与活动铰链1相连的锁止铰链4,该锁止铰链4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活动铰链1能够带动锁止铰链4围绕第一转轴3转动,在解锁状态,锁止铰链4能够带动活动铰链1围绕发动机罩前端的机罩锁转动,以顶起发动机罩,在受到外力时,锁止铰链4能够由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
当发动机罩正常工作时,如图2所示,锁止铰链4处于锁止状态,此时活动铰链1和锁止铰链4固定为一体,通过活动铰链1围绕第一转轴3的转动,以实现发动机罩的正常开闭功能。当行人撞击到发动机罩时,如图3所示,锁止铰链4首先通过外力的作用从锁止状态解锁切换到解锁状态,最终解锁后的锁止铰链4在继续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活动铰链1围绕发动机罩前端的机罩锁转动,以实现发动机罩角度以及位移的变化,最终实现发动机罩后端的举升抬起,使得能够提前与行人接触,增大了缓冲空间,保证发动机罩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进而能够减小对行人头部的伤害。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实现在发动机罩受到行人撞击后,锁止铰链4能够从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铰链4通过第二转轴5铰接到活动铰链1,在锁止状态,锁止铰链4连接到第一转轴3以与活动铰链1联动,在受到外力时,锁止铰链4能够围绕第二转轴5沿远离第一转轴3的方向转动并脱离第一转轴3,以由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
也即,在锁止状态,锁止铰链4与活动铰链1具有两个连接点,一方面,通过第二转轴5相互铰接,另一方面锁止铰链4通过第一转轴3与活动铰链1固定连接,以能够随着活动铰链1的运动而运动,不影响活动铰链1的正常工作;在行人撞击到发动机罩时,首先上述的外力驱动锁止铰链4围绕第二转轴5沿逆时针转动,以脱离第一转轴3,这样此时锁止铰链4与第一转轴3分离,实现解锁。换言之,在解锁状态,锁止铰链4仅通过第二转轴5与活动铰链1铰接。
这样锁止铰链4解锁后,外力继续施加到锁止铰链4,锁止铰链4通过第二转轴5将力作用到活动铰链1,驱动活动铰链1能够围绕上述的机罩锁转动,以实现顶升发动机罩,及时增大碰撞的缓冲空间,提高对于行人的主动保护。并且锁止铰链4通过第二转轴5铰接到活动铰链1,可以进一步保证不对活动铰链1的运动造成干涉。
进一步地,为了使活动铰链1能够实现围绕机罩锁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活动铰链1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3滑动的长孔6,该长孔6从活动铰链1的一端的下部朝向第一转轴3延伸,在锁止状态,第一转轴3位于长孔6的上端并连接到固定铰链2,在解锁状态,锁止铰链4能够带动活动铰链1沿长孔6的延伸方向围绕所述机罩锁转动,以顶起发动机罩。这样,通过设置长孔6,能够满足在活动铰链1围绕机罩锁转动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转轴3对于其转动的干涉,保证活动铰链1能够顺利的转动,以顶升发动机罩。
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长孔6和第一转轴3之间发生较大摩擦,阻碍相对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孔6形成为圆弧形孔,减小与第一转轴3的摩擦,使其能够平顺无卡顿的滑动,保证活动铰链1的运动的平顺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圆弧形孔是以上述的机罩锁为中心形成的圆弧段,这样,能够满足活动铰链1的转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铰链4连接到第一转轴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第一转轴3的外表面配合的卡槽41,在锁止状态,卡槽41与第一转轴3卡接。也即,通过卡槽41卡接到第一转轴3的外表面,实现锁止铰链4固定到活动铰链1上,当需要解锁时,卡槽41与第一转轴3分离即可。
另外,为了能够使得锁止铰链4能够在发动机罩正常工作时,稳定的锁止在活动铰链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5上套设有锁止弹簧7,且该锁止弹簧7一端固定到活动铰链1,另一端固定到锁止铰链4,在受到外力时,锁止铰链4克服锁止弹簧7的弹性锁止力,以能够使得锁止铰链4朝向远离第一转轴3的方向转动。
也即,锁止铰链4在锁止弹簧7的作用下,被约束在第一转轴3上,以能够实现活动铰链1的正常工作,保证发动机罩的正常开闭。当发生碰撞后,上述的外力能够及时克服锁止弹簧7的弹性锁止力,以使得锁止铰链4能够沿远离第一转轴3的方向转动,最终与第一转轴3完全脱离,实现解锁。其中,锁止弹簧7可以为扭簧。
更具体地,为了限制锁止铰链4在解锁过程中的最大转动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铰链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锁止铰链4围绕第二转轴5转动的限位凸起11,该限位凸起11和第一转轴3分别位于第二转轴5的两侧。这样,当外力施加到锁止铰链4后,锁止铰链4便会沿远离第一转轴3的方向朝向限位凸起11转动(也即上述的逆时针运动),直至转动至限位凸起11后被止挡在该位置。当锁止铰链4完成解锁后旋转至限位凸起11后停止转动,外力会继续施加力到锁止铰链4,通过第二转轴5将力传导至活动铰链1,使得活动铰链1能够围绕机罩锁旋转,最终实现顶升发动机罩。
如图4所示,活动铰链1远离第一转轴3的一端具有朝向发动机罩翻折的第一翻边8,该第一翻边8可拆卸地安装到发动机罩的内板上,并且固定铰链2具有朝向车身翻折的第二翻边9,该第二翻边9可拆卸地安装到车身。
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拆卸和安装,活动铰链1和固定铰链2均采用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例如通过螺栓连接等,只要能够满足拆卸方便即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系统以及包括该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系统的车辆,该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系统包括驱动器、控制器和用于检测碰撞信号的传感器以及上述公开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其中,驱动器连接到车身上且用于提供上述的外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驱动器施加上述的外力到锁止铰链4,以通过活动铰链1顶起发动机罩。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发生紧急碰撞时,传感器检测汽车的碰撞强度信号,并将该碰撞信号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驱动器施加外力到锁止铰链4,在将锁止铰链4解锁后,通过锁止铰链4将外力施加到活动铰链1,使得活动铰链1能够围绕机罩锁转动,以顶升发动机罩。也即此时发动机罩围绕前端的机罩锁转动,以实现发动机罩的后端的顶升,及时的增大碰撞缓冲空间,减小发动机罩对于行人头部的伤害,大大提升了对于行人的主动保护。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应急开关。当驾驶者遇到紧急情况时,按下该应急开关可以使驱动器动作实现将发动机罩抬起。当然,该控制器还可以是逻辑控制电路或PLC控制器等。驱动器可以为直线式气缸或者顶升器等,只要能够朝向锁止铰链4施加向上的驱动力即可。并且传感器可以为应用于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型号可以为4M0959651。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到发动机罩的活动铰链(1)和用于固定到车身上的固定铰链(2),所述活动铰链(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3)连接到所述固定铰链(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活动铰链(1)相连的锁止铰链(4),该锁止铰链(4)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活动铰链(1)能够带动所述锁止铰链(4)围绕所述第一转轴(3)转动,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止铰链(4)能够带动所述活动铰链(1)围绕所述发动机罩前端的机罩锁转动,以顶起所述发动机罩,在受到外力时,所述锁止铰链(4)能够由所述锁止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铰链(4)通过第二转轴(5)铰接到所述活动铰链(1),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止铰链(4)连接到所述第一转轴(3)以与所述活动铰链(1)联动,在受到所述外力时,所述锁止铰链(4)能够围绕所述第二转轴(5)沿远离所述第一转轴(3)的方向转动并脱离所述第一转轴(3),以由所述锁止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5)上套设有锁止弹簧(7),且该锁止弹簧(7)一端固定到所述活动铰链(1),另一端固定到所述锁止铰链(4),在受到所述外力时,所述锁止铰链(4)克服所述锁止弹簧(7)的弹性锁止力,以能够使得所述锁止铰链(4)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转轴(3)的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铰链(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锁止铰链(4)围绕所述第二转轴(5)转动的限位凸起(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铰链(4)连接到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表面配合的卡槽(41),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卡槽(41)与所述第一转轴(3)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铰链(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3)滑动的长孔(6),该长孔(6)从所述活动铰链(1)的一端的下部朝向所述第一转轴(3)延伸,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第一转轴(3)位于所述长孔(6)的上端并连接到所述固定铰链(2),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止铰链(4)能够带动所述活动铰链(1)沿所述长孔(6)的延伸方向围绕所述机罩锁转动,以顶起所述发动机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6)形成为圆弧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铰链(1)远离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发动机罩翻折的第一翻边(8),该第一翻边(8)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发动机罩的内板上,并且所述固定铰链(2)具有朝向所述车身翻折的第二翻边(9),该第二翻边(9)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车身。
9.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器、控制器和用于检测碰撞信号的传感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所述驱动器连接到所述车身上且提供所述外力,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施加所述外力到所述锁止铰链(4),以通过所述活动铰链(1)顶起所述发动机罩。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32631.4U CN210049735U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32631.4U CN210049735U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49735U true CN210049735U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76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32631.4U Active CN210049735U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497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94219A (zh) * | 2020-04-01 | 2021-10-1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和车辆 |
US12258072B2 (en) | 2022-03-08 | 2025-03-25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hood apparatus and method |
-
2019
- 2019-02-22 CN CN201920232631.4U patent/CN2100497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94219A (zh) * | 2020-04-01 | 2021-10-1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和车辆 |
US12258072B2 (en) | 2022-03-08 | 2025-03-25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hood apparatus and metho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617433B1 (en) | Retractable outside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vehicle | |
CN102165130B (zh) | 机动车门锁 | |
KR101154299B1 (ko) | 자동차용 액티브 후드 래치 시스템 | |
JP4775079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EP2740624A1 (en) | Charging unit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 |
CN210049735U (zh) | 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 |
KR20010082680A (ko) | 해제가능한 자동차 도어 제동기관 | |
EP2169148A1 (en) | Door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 |
CN101994440A (zh) | 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尤其用在汽车上 | |
KR20200084046A (ko) | 자동차의 차체 해치용 구동 시스템을 작동하기 위한 방법 | |
EP1843918B1 (en) | Step for a vehicle | |
US20160340937A1 (en) |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 |
JP4163272B2 (ja) | はね上げ式フード | |
KR101138967B1 (ko) | 액티브 힌지 구조 | |
CN213138928U (zh) | 一种汽车自动化前舱系统 | |
US12214742B2 (en) | Drive device having a coupl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flap | |
JP2005153738A (ja)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
CN206319733U (zh) | 开启时无需车门反力的汽车门锁机构 | |
CN210067743U (zh) | 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 |
CN219749963U (zh) | 一种充电口盖总成及车辆 | |
JPH1120741A (ja) | 自動車のはね上げフード | |
CN111776081A (zh) | 一种汽车自动化前舱系统及电动支撑杆 | |
EP1785557A2 (en) | Door Latch | |
JP6314170B2 (ja) | ボンネットヒンジ、ボンネットヒンジ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 |
CN210062917U (zh) | 主动式发动机罩连接机构及其控制系统、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