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013932U - 带阻尼转动底座 - Google Patents

带阻尼转动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3932U
CN210013932U CN201920633643.8U CN201920633643U CN210013932U CN 210013932 U CN210013932 U CN 210013932U CN 201920633643 U CN201920633643 U CN 201920633643U CN 210013932 U CN210013932 U CN 210013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otating
gasket
damped
b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36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文娟
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he Intelligent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he Intelligent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he Intelligent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36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3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3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3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阻尼转动底座,旋转盘上端与上底座连接,旋转盘下端与下底座连接,上底座和下底座以旋转盘为中心360°转动,上铆片、第一垫片、带凸点的上连接片、第二垫片、带凹槽的下连接片从上往下依次套设于轴套外侧,转动轴穿设于轴套内,带凸点的上连接片表面均匀设置有高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凸点,带凹槽的下连接片表面均匀设置有深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凹槽,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阻尼转动底座的上底座和下底座,既可以实现360°无限位转动,也能实现一定的外力施加做功,同时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带阻尼转动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阻尼转动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用的无线充电器底座,两个分开部件固定在同一轴上,依靠螺丝或其它连接件,调节两个部件之间的间隙,形成阻尼和转动,部件之间长久摩擦,表面易产生形变,产生粉末或碎屑,影响部件使用寿命,同时部件之间的阻尼很难控制,用户体验感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带阻尼转动底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阻尼转动底座,包括外壳、上底座、下底座和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端与上底座连接,旋转盘下端与下底座连接,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以旋转盘为中心360°转动,所述旋转盘包括转动轴、轴套、上铆片、第一垫片、带凸点的上连接片、第二垫片、带凹槽的下连接片,所述上铆片、第一垫片、带凸点的上连接片、第二垫片、带凹槽的下连接片从上往下依次套设于轴套外侧,所述转动轴穿设于轴套内,所述带凸点的上连接片表面均匀设置有高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凸点,所述带凹槽的下连接片表面均匀设置有深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凹槽,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带凸点的上连接片通过第一螺丝固定于上底座,所述带凹槽的下连接片通过第二螺丝固定于下底座。
优选地,所述上底座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螺丝锁紧于第一连接柱内。
优选地,所述下底座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螺丝锁紧于第二连接柱内。
优选地,所述旋转盘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下底座顶部固定有支撑盘,所述下底座底部设置有纳米贴胶。
优选地,所述上底座的中部开设一夹持槽,所述上底座顶部开设有一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夹持槽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壳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内插设有一扳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阻尼转动底座的带凸点的上连接片表面均匀设置有高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凸点,带凹槽的下连接片表面均匀设置有深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凹槽,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相对应,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摩擦和阻尼,在转动上底座或下底座时,带动带凸点上连接片和带凹槽下连接片一起作用,形成带阻尼的顺滑转动,利用金属部件的抗高应力及阻尼稳定,使得连接的上底座和下底座,既可以实现360°无限位转动,也能实现一定的外力施加做功,同时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阻尼转动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阻尼转动底座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阻尼转动底座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阻尼转动底座的上底座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阻尼转动底座的旋转盘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包括外壳10、上底座20、下底座30和旋转盘60,所述旋转盘60上端与上底座20连接,旋转盘60下端与下底座30连接,所述上底座20和下底座30可以旋转盘60为中心360°转动。所述外壳10固定于上底座20外侧,使得所述带阻尼转动底座更具有整体感,外观简洁美观。
所述上底座20的中部开设一夹持槽40,所述夹持槽40用于夹持与底座相配合的其他部件。所述上底座20顶部开设有一容置槽23,容置槽23内插设有一扳手50,方便使用时取出对需要松紧部位进行松紧作业。所述夹持槽40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21,所述外壳10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21相对应,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1相配合用于装配其他零部件。
所述旋转盘60包括转动轴61、轴套62、上铆片63、第一垫片64、带凸点的上连接片65、第二垫片66、带凹槽的下连接片67,所述上铆片63、第一垫片64、带凸点的上连接片65、第二垫片66、带凹槽的下连接片67从上往下依次套设于轴套62外侧,所述转动轴61穿设于轴套62内。转动轴61上端穿入上底座20内,转动轴61下端穿入下底座30内。所述带凸点的上连接片65通过第一螺丝69固定于上底座20,所述带凹槽的下连接片67通过第二螺丝68固定于下底座30。所述上底座20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24,第一螺丝69锁紧于第一连接柱24内。所述下底座30设置有第二连接柱32,第二螺丝68锁紧于第二连接柱32内。所述旋转盘6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带凸点的上连接片65表面均匀设置有高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凸点,所述带凹槽的下连接片67表面均匀设置有深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凹槽,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相对应。第一垫片64和第二垫片66保证带凸点的上连接片65和带凹槽的下连接片67相互作用顺畅,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摩擦和阻尼,在转动上底座20或下底座30时,带动带凸点上连接片65和带凹槽下连接片67一起作用,形成带阻尼的顺滑转动。
所述下底座30顶部固定有支撑盘31,所述支撑盘31用于支撑上底座20。所述下底座30底部设置有纳米贴胶33,所述纳米贴胶33用于将底座固定于使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阻尼转动底座的带凸点的上连接片65表面均匀设置有高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凸点,带凹槽的下连接片67表面均匀设置有深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凹槽,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相对应,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摩擦和阻尼,在转动上底座20或下底座30时,带动带凸点上连接片65和带凹槽下连接片67一起作用,形成带阻尼的顺滑转动,利用金属部件的抗高应力及阻尼稳定,使得连接的上底座20和下底座30,既可以实现360°无限位转动,也能实现一定的外力施加做功,同时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上底座、下底座和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端与上底座连接,旋转盘下端与下底座连接,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以旋转盘为中心360°转动;
所述旋转盘包括转动轴、轴套、上铆片、第一垫片、带凸点的上连接片、第二垫片、带凹槽的下连接片,所述上铆片、第一垫片、带凸点的上连接片、第二垫片、带凹槽的下连接片从上往下依次套设于轴套外侧,所述转动轴穿设于轴套内;
所述带凸点的上连接片表面均匀设置有高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凸点,所述带凹槽的下连接片表面均匀设置有深度不超过1mm的弧形凹槽,弧形凸点与弧形凹槽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凸点的上连接片通过第一螺丝固定于上底座,所述带凹槽的下连接片通过第二螺丝固定于下底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螺丝锁紧于第一连接柱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螺丝锁紧于第二连接柱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顶部固定有支撑盘,所述下底座底部设置有纳米贴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的中部开设一夹持槽,所述上底座顶部开设有一容置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壳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阻尼转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插设有一扳手。
CN201920633643.8U 2019-04-30 2019-04-30 带阻尼转动底座 Active CN210013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3643.8U CN210013932U (zh) 2019-04-30 2019-04-30 带阻尼转动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3643.8U CN210013932U (zh) 2019-04-30 2019-04-30 带阻尼转动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3932U true CN210013932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6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3643.8U Active CN210013932U (zh) 2019-04-30 2019-04-30 带阻尼转动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3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4635B2 (en) Support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US20110067202A1 (en) Truckle
CN211039374U (zh) 一种等分角自锁式阻尼转轴
CN113353421B (zh) 包装结构
CN210013932U (zh) 带阻尼转动底座
CN110958527A (zh) 充电座和头戴式耳机
CN210274451U (zh) 一种旋盖式无线耳机电源盒
CN219875835U (zh) 具备可旋转支架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CN109995118B (zh) 多方向调节无线充电器
CN208922737U (zh) 插拔式硬盘盒及工业控制计算机
CN209844580U (zh) 三维空间转动支架
CN209083640U (zh) 风扇
CN220077203U (zh) 耳机收纳盒
EP4166838A1 (en) Rotation base and all-in-one apparatus
CN208431535U (zh)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CN216619156U (zh) 一种便携电子设备支架结构及便携电子设备组件
CN219802398U (zh) 保护壳
CN222981578U (zh) 一种电子产品支架
CN205805156U (zh) 门窗执手
CN208862918U (zh) 一种带陀螺的手机指环支架
CN222321598U (zh) 电子设备配件
CN211371783U (zh) 角度可调装置以及调整组件
US20100260537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swivel shafts
CN216530632U (zh) 一种设有弹簧的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215805626U (zh) 一种无槽型的薄圆柱头机螺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008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1, No. 70, Xinhe Road, Baolai Industrial Zone, shangmugu village, Pinghu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J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rd Floor, Building 1, No. 70 Xinhe Road, Shangmugu Baolai Industrial Zone, Pinghu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JUNHE INTELLIGENT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