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24293U - 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24293U CN209924293U CN201920314749.1U CN201920314749U CN209924293U CN 209924293 U CN209924293 U CN 209924293U CN 201920314749 U CN201920314749 U CN 201920314749U CN 209924293 U CN209924293 U CN 2099242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rlin
- main
- rafter
- reinforced concrete
- frame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设计建造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檐口主体,所述檐口主体包括上梁枋、下梁枋,所述下梁枋沿竖直方向一体连接于上梁枋上部的下侧面,所述上梁枋下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木椽、内木椽,所述檐口主体包括钢筋骨架、与钢筋骨架一体浇筑的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骨架包括梁枋上骨架、与梁枋上骨架固定连接的梁枋下骨架。本实用新型具有建造方便、结构强度高、实用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设计建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
背景技术
檐口又称屋檐,是屋面与外墙墙身的交接部位。作用是方便排除屋面上的雨水和保护墙身。一般所说的屋面檐口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上边缘,也特指古典建筑檐部最上部分。现代建筑行业中为了追求古典建筑的美,一般会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出符合力学强度要求且具有传统古典建筑特色的建筑体,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仿古建筑结构。
公告号为CN2080886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的木构檐口结构,包括木柱、木桁条、木枋子、荷包椽、飞椽及里口木,木柱固接于梁部侧端,木桁条通过木枋子连接于木柱且通过钢构预埋件连接梁部,在屋面上铺设有垫木,荷包椽搁接于垫木端部,里口木及飞椽依次搭接于荷包椽上,在屋面上沿平行于屋脊的方向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靠近垫木的一侧开有卡槽,垫木端部设有插设于卡槽中的卡块,垫木远离混凝土块的一端通过膨胀螺栓连接在屋面上。
这种技术方案虽然通过连接部靠近荷包椽一侧设置的卡槽配合垫木端部设置的卡块固定住垫木一端,减少膨胀螺栓的使用,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木质结构的檐口在结构强度、耐腐蚀及抗老化方面还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具有建造方便、结构强度高、实用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包括檐口主体,所述檐口主体包括上梁枋、下梁枋,所述下梁枋沿竖直方向一体连接于上梁枋上部的下侧面,所述上梁枋下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木椽、内木椽,所述檐口主体包括钢筋骨架、与钢筋骨架一体浇筑的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骨架包括梁枋上骨架、与梁枋上骨架固定连接的梁枋下骨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骨架便于快速捆扎成型,混凝土一体浇筑形成檐口主体,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也达到提高檐口主体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梁枋上骨架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主筋、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主筋、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三主筋,若干所述第一主筋与第二主筋均呈交叉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主筋与第三主筋均呈交叉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一主筋分别平行于第三主筋设置,所述梁枋下骨架包括竖直主筋、与竖直主筋固定连接的水平主筋,若干所述第一主筋、第二主筋及第三主筋内侧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连接筋,若干所述竖直主筋内侧及竖直主筋与水平主筋的连接处也分别设置有连接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叉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一主筋与第二主筋,第二主筋与第三主筋之间形成特殊的三角形连接结构,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原理,达到增加梁枋上骨架结构强度的效果;设置连接筋,起到增加主筋之间的连接节点,提高主筋之间连接强度的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加檐口主体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梁枋下侧面与外木椽、内木椽之间均设置有上支撑板,所述下梁枋靠近内木椽的一侧设置有下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支撑板增加了外木椽、内木椽与上梁枋下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增加外木椽、内木椽与上梁枋下侧面之间连接强度的效果;另一方面,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的设置也进一步增加了上梁枋、下梁枋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包括上支撑外板、上支撑内板,所述上支撑外板与上支撑内板上螺纹连接有翼形连接组件,所述外木椽、内木椽均通过翼形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上梁枋下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翼形连接组件可以起到将外木椽、内木椽连接固定于上梁枋下侧面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翼形连接组件包括翼形框、螺纹连接于翼形框底部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将上支撑外板、上支撑内板分别螺纹连接于外木椽、内木椽靠近上梁枋一侧表面,所述翼形框浇筑于上梁枋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螺钉可以方便牢固的将上支撑外板、上支撑内板紧固连接于外木椽、内木椽一侧;另一方面,翼形框进一步增加了外木椽、内木椽与上梁枋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板上方靠近内木椽处通过翼形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上梁枋荷重的半圆形木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形木檩可以起到支撑上梁枋荷重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檐口主体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均为石棉水泥压力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棉水泥压力板质量轻,方便施工;另一方面,石棉水泥压力板结构强度高、防火、耐腐蚀性好,达到增加檐口主体结构稳定性和防护性能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下梁枋底部棱角处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外部设置有抹灰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增加檐口主体古典风格和美观性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檐口主体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达到增加檐口主体结构强度、使用寿命的效果;
2.通过在上梁枋下侧面与外木椽、内木椽之间均设置上支撑板,在下梁枋靠近内木椽的一侧设置下支撑板,从而达到进步增加上梁枋、下梁枋的结构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的钢筋骨架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翼形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倒角与圆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檐口主体;11、上梁枋;12、下梁枋;2、钢筋骨架;21、梁枋上骨架;211、第一主筋;212、第二主筋;213、第三主筋;22、梁枋下骨架;221、竖直主筋;222、水平主筋;3、连接筋;4、混凝土层;5、外木椽;6、内木椽;7、木连;8、上支撑板;81、上支撑外板;82、上支撑内板;9、下支撑板;10、翼形连接组件;101、翼形框;1011、螺孔;102、紧固螺钉;13、半圆形木檩;14、倒角;15、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如图1所示,包括檐口主体1,檐口主体1包括上梁枋11,在上梁枋11上部的下侧面沿竖直方向一体浇筑连接有下梁枋12。
如图2所示,在檐口主体1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2、与钢筋骨架2一体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层4。钢筋骨架2包括梁枋上骨架21、与梁枋上骨架21固定连接的梁枋下骨架22,梁枋上骨架21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主筋211、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主筋212、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三主筋213,若干第一主筋211与第二主筋212均呈交叉固定连接,若干第二主筋212与第三主筋213也分别呈交叉固定连接,若干第一主筋211分别平行于第三主筋213设置。交叉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一主筋211与第二主筋212,第二主筋212与第三主筋213之间形成特殊的三角形连接结构,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原理,达到增加梁枋上骨架21结构强度的效果。
如图2所示,梁枋下骨架22包括竖直主筋221,在竖直主筋221内侧固定连接有多根水平主筋222,在第一主筋211、第二主筋212及第三主筋213内侧分别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许多相互平行的连接筋3,在竖直主筋221内侧及竖直主筋221与水平主筋222的连接处也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筋3。通过设置连接筋3,增加了主筋之间的连接节点,起到增加主筋之间连接强度的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加檐口主体1结构强度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梁枋11下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外木椽5与内木椽6,所述外木椽5与内木椽6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外木椽5与内木椽的木连7,在上梁枋11下侧面与外木椽5、内木椽6之间均设置有上支撑板8,在下梁枋12靠近内木椽6的一侧设置有下支撑板9,上支撑板8与下支撑板9均采用质量轻、结构强度高、防火、耐腐蚀的石棉水泥压力板制成,通过设置上支撑板8,可以起到增加外木椽5、内木椽6与上梁枋11下侧面之间连接强度的效果;另一方面,上支撑板8与下支撑板9的设置也进一步增加了上梁枋11、下梁枋12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上支撑板8包括上支撑外板81、上支撑内板82,在上支撑外板81与上支撑内板82上螺纹连接有翼形连接组件10,外木椽5、内木椽6均通过翼形连接组件10固定连接于上梁枋11的下侧面。
如图3和图4所示,翼形连接组件10包括翼形框101、开设于翼形框101底部的螺孔1011、螺纹连接于螺孔1011内的紧固螺钉102,紧固螺钉102为质量轻、不生锈的镀锌木螺钉,通过紧固螺钉102将上支撑外板81、上支撑内板82分别螺纹连接于外木椽5、内木椽靠近上梁枋11一侧的表面,翼形框101一体浇筑于上梁枋11内部。
如图1所示,在下支撑板9上方靠近内木椽处通过翼形连接组件10固定连接有用于半圆形木檩13,半圆形木檩13可以起到支撑上梁枋11荷重的作用,连接下支撑板9与半圆形木檩13的翼形连接组件10的翼形框101也一体浇筑于下梁枋12混凝土层4内部。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下梁枋12底部棱角处设置有倒角14,在倒角14外部通过抹灰处理的方式设置成圆角15,增加了檐口主体1古典风格和美观性。
具体实施过程:
将上梁枋11模板与下梁枋12模板分别进行支模并固定,将紧固螺钉102穿设过翼形框101底部的螺孔1011并将上支撑外板81、上支撑内板82分别螺纹连接在外木椽5、内木椽6一侧表面,再将外木椽5与内木椽6背离紧固螺钉102的一侧固定于上梁枋11模板内。
再将下支撑板9通过翼形连接组件10固定连接,并固定于下梁枋12模板内,然后通过混凝土一体浇形成檐口主体1。上支撑板8与下支撑板9采用质量轻、结构强度高、防火、耐腐蚀的石棉水泥压力板制成,有效增加了檐口主体1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翼形连接组件10进一步增加了上支撑板8与上梁枋11、下支撑板9与下梁枋1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包括檐口主体(1),所述檐口主体(1)包括上梁枋(11)、下梁枋(12),所述下梁枋(12)沿竖直方向一体连接于上梁枋(11)上部的下侧面,所述上梁枋(11)下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木椽(5)、内木椽(6),其特征在于:所述檐口主体(1)包括钢筋骨架(2)、与钢筋骨架(2)一体浇筑的混凝土层(4),所述钢筋骨架(2)包括梁枋上骨架(21)、与梁枋上骨架(21)固定连接的梁枋下骨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枋上骨架(21)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主筋(211)、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主筋(212)、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三主筋(213),若干所述第一主筋(211)与第二主筋(212)均呈交叉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主筋(212)与第三主筋(213)均呈交叉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一主筋(211)分别平行于第三主筋(213)设置,所述梁枋下骨架(22)包括竖直主筋(221)、与竖直主筋(221)固定连接的水平主筋(222),若干所述第一主筋(211)、第二主筋(212)及第三主筋(213)内侧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连接筋(3),若干所述竖直主筋(221)内侧及竖直主筋(221)与水平主筋(222)的连接处也分别设置有连接筋(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枋(11)下侧面与外木椽(5)、内木椽(6)之间均设置有上支撑板(8),所述下梁枋(12)靠近内木椽的一侧设置有下支撑板(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8)包括上支撑外板(81)、上支撑内板(82),所述上支撑外板(81)与上支撑内板(82)上螺纹连接有翼形连接组件(10),所述外木椽(5)、内木椽(6)均通过翼形连接组件(10)固定连接于上梁枋(11)下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形连接组件(10)包括翼形框(101)、螺纹连接于翼形框(101)底部的紧固螺钉(102),所述紧固螺钉(102)将上支撑外板(81)、上支撑内板(82)分别螺纹连接于外木椽(5)、内木椽靠近上梁枋(11)一侧表面,所述翼形框(101)浇筑于上梁枋(1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9)上方靠近内木椽处通过翼形连接组件(10)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上梁枋(11)荷重的半圆形木檩(1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8)与所述下支撑板(9)均为石棉水泥压力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枋(12)底部棱角处设置有倒角(14),所述倒角(14)外部设置有抹灰圆角(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14749.1U CN209924293U (zh) | 2019-03-12 | 2019-03-12 | 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14749.1U CN209924293U (zh) | 2019-03-12 | 2019-03-12 | 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24293U true CN209924293U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69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14749.1U Active CN209924293U (zh) | 2019-03-12 | 2019-03-12 | 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2429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68389A (zh) * | 2022-04-02 | 2022-06-03 |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野生小动物隐蔽地系统及其搭建方法 |
CN114704034A (zh) * | 2022-01-12 | 2022-07-05 | 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异型钢混屋檐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03-12 CN CN201920314749.1U patent/CN2099242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04034A (zh) * | 2022-01-12 | 2022-07-05 | 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异型钢混屋檐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4568389A (zh) * | 2022-04-02 | 2022-06-03 |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野生小动物隐蔽地系统及其搭建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902642B1 (ko) | 정자 | |
CN101457546A (zh) | 节能减排新型仿古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 |
JP6687681B2 (ja) | 木造ユニット式建築構造体、及びその組立て構法 | |
CN209924293U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檐口 | |
CN103195214A (zh) | 仿古建筑屋面檐口木基层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401040A (zh) | 轻钢坡屋面基层干挂瓦结构及平屋面改坡屋面的方法 | |
CN205637280U (zh) | 轻钢坡屋面基层干挂瓦结构 | |
CN206503233U (zh) | 装配式建筑梁柱连接结构和钢结构建筑 | |
CN211597319U (zh) | 建筑结构稳定的房梁及房顶 | |
CN107700840A (zh) | 模板结构 | |
CN205637279U (zh) | 一种轻钢坡屋面基层干挂瓦结构 | |
CN215330420U (zh) | 屋顶结构、屋顶和墙立柱连接结构、房屋骨架及房屋 | |
CN205776981U (zh) | 一种楼板和制作楼板的结构 | |
CN109057040A (zh) | 一种冷弯轻钢结构体系及组合墙体骨架结构 | |
CN210947352U (zh) | 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防水结构 | |
CN109838024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顶构建方法 | |
CN207633655U (zh) | 外天沟模板结构 | |
CN105888114B (zh) | 轻钢坡屋面基层干挂瓦结构及平屋面改坡屋面的施工方法 | |
JP5174786B2 (ja) | 屋根組み用垂木ユニット、屋根組みブロック及び建物の屋根施工方法 | |
CN218292269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 |
CN217517802U (zh) | 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 | |
CN215519491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钢梁包覆构造 | |
JP3203267U (ja) | 地震と温暖化に対応する建物 | |
CN217027684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气楼 | |
CN221798927U (zh) | 一种带钢框架的预制复合屋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