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904654U -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04654U
CN209904654U CN201822126802.3U CN201822126802U CN209904654U CN 209904654 U CN209904654 U CN 209904654U CN 201822126802 U CN201822126802 U CN 201822126802U CN 209904654 U CN209904654 U CN 209904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door
control system
exterior mirror
ex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68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远伟
邓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 Ma Automotiv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 Ma Automotiv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 Ma Automotiv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 Ma Automotiv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68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04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04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04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控制器(3)、以及与车外后视镜(4)连接的后视镜伸缩装置(5),所述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的输出端、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驾驶识别装置、人工驾驶识别装置、控制器识别当前驾驶模式,从而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即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或人工驾驶状态对车外后视镜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车外后视镜主要是用来给汽车驾驶员观察车外环境用的。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将具备自动驾驶的功能。因为自动驾驶的汽车是通过车外摄像头、雷达、激光等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因此,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的时候,车外后视镜对于汽车行驶是没有作用的。只有人工驾驶的时候车外后视镜才起到作用。
然而,现有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其或者保留车外后视镜,或者直接取消车外后视镜,其并不能根据驾驶情况调节车外后视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不能根据驾驶情况调节车外后视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识别装置、人工驾驶识别装置、控制器、以及与车外后视镜连接的后视镜伸缩装置,所述自动驾驶识别装置的输出端、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驾驶识别装置、人工驾驶识别装置、控制器识别当前驾驶模式,从而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即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或人工驾驶状态对车外后视镜进行控制。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车外后视镜收缩到车门内部,降低车辆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当车辆处于人工驾驶状态时,车外后视镜伸展出车门到达预设位置供人工驾驶员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包括设置在转向盘上的转向盘检测传感器、和/或设置在踏板上的踏板检测传感器。
本实施例通过转向盘和/或踏板上的传感器检测是否人工驾驶。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盘检测传感器为转向盘按压传感器,所述踏板检测传感器为踏板按压传感器。
本实施例通过按压传感器检测转向盘或踏板是否被使用,从而判断是否人工驾驶。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还包括语音接收装置。
本实施例通过语音接收用户命令,来判断当前驾驶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信连接的伸缩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伸缩气缸底部且固定在车门的基座,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车外后视镜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伸缩气缸实现车外后视镜的伸缩。
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气缸为多级伸缩气缸。
本实施例使用多级伸缩气缸,实现多级伸缩,满足不同的驾驶需要。
更进一步的,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设置在车门上,所述车门包括车门外板与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的容置空间,所述车门外板上设置有车门通孔,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完全伸出时,所述车外后视镜从所述车门通孔伸出至所述车门外板外部,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完全缩进时,所述车外后视镜从所述车门通孔缩进所述容置空间。
本实施例通过将后视镜伸缩装置容置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的容置空间,从而能够完全将车外后视镜缩进容置空间,实现完全收纳。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驾驶识别装置、人工驾驶识别装置、控制器识别当前驾驶模式,从而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即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或人工驾驶状态对车外后视镜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视镜伸出车门外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后视镜缩进车门内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控制器3、以及与车外后视镜4连接的后视镜伸缩装置5,所述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的输出端、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具体来说,自动驾驶的实现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可以是一个按键,当驾驶员需要自动驾驶时,按下按键启动自动驾驶的同时将该信息发送到控制器3。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也可以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当进入自动驾驶模式时,由自动驾驶系统输出一个识别信号到控制器3。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可以是按键,当用户需要人工驾驶时,可以通过按下按键退出自动驾驶,并向控制器3发出信号。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也可以是其他传感器,用于自动判断是否进入人工驾驶模式,并向控制器3发出信号。控制器3优选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控制器3根据从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接收到的信号,判断当前驾驶模式,并在人工驾驶模式时向后视镜伸缩装置5输出伸出控制信号,伸出车外后视镜4,或者在自动驾驶模式时向后视镜伸缩装置5输出缩进控制信号,缩进车外后视镜4。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驾驶识别装置、人工驾驶识别装置、控制器识别当前驾驶模式,从而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即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或人工驾驶状态对车外后视镜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包括设置在转向盘上的转向盘检测传感器、和/或设置在踏板上的踏板检测传感器。
具体来说,踏板可以为刹车踏板或油门踏板。
本实施例通过转向盘和/或踏板上的传感器检测是否人工驾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盘检测传感器为转向盘按压传感器,所述踏板检测传感器为踏板按压传感器。
具体来说,当驾驶员要自主驾车时,手放在转向盘上操作转向盘,手掌和手指会对转向盘有压力,位于转向盘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给作为控制器的车载电脑,车载电脑即判断,驾驶员要人为操作车辆。当驾驶员踩下踏板,例如刹车踏板时,脚掌会给刹车踏板压力,刹车踏板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给车载电脑,车载电脑即判断,驾驶员要人为操作车辆。
本实施例通过按压传感器检测转向盘或踏板是否被使用,从而判断是否人工驾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还包括语音接收装置。
当驾驶员要退出自动驾驶模式时,也可通过语音告知控制器车载电脑,驾驶员要人工驾驶车辆。
本实施例通过语音接收用户命令,来判断当前驾驶情况。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包括与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通信连接的伸缩气缸51、以及设置在所述伸缩气缸51底部且固定在车门6的基座52,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与所述车外后视镜4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伸缩气缸实现车外后视镜的伸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气缸51为多级伸缩气缸。
本实施例使用多级伸缩气缸,实现多级伸缩,满足不同的驾驶需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门6包括车门外板61与车门内板62,所述车门外板61与所述车门内板62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的容置空间,所述车门外板61上设置有车门通孔,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完全伸出时,所述车外后视镜4从所述车门通孔伸出至所述车门外板61外部,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完全缩进时,所述车外后视镜4从所述车门通孔缩进所述容置空间。
本实施例通过将后视镜伸缩装置容置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的容置空间,从而能够完全将车外后视镜缩进容置空间,实现完全收纳。
作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一种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控制器3、以及与车外后视镜4连接的后视镜伸缩装置5,所述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的输出端、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其中,车辆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包括:位于转向盘上的力传感器,位于刹车踏板上的力传感器、以及人工驾驶操作开关。
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当驾驶员要自主驾车时,手放在转向盘上操作转向盘,手掌和手指会对转向盘有压力,位于转向盘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给作为控制器3的车载电脑,车载电脑即判断,驾驶员要人为操作车辆。
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脚掌会给刹车踏板压力,刹车踏板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给作为控制器3的车载电脑,车载电脑即判断,驾驶员要人为操作车辆。
当驾驶员要退出自动驾驶模式时,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入人工驾驶模式,也可通过打开人工驾驶操作开关告知车载电脑,驾驶员要人工驾驶车辆。
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包括与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通信连接的伸缩气缸51、以及设置在所述伸缩气缸51底部且固定在车门6的基座52,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与所述车外后视镜4连接,所述伸缩气缸51为多级伸缩气缸,基座52上可以设置运动控制模块。
所述车门6包括车门外板61与车门内板62,所述车门外板61与所述车门内板62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的容置空间,所述车门外板61上设置有车门通孔,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完全伸出时,所述车外后视镜4从所述车门通孔伸出至所述车门外板61外部,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完全缩进时,所述车外后视镜4从所述车门通孔缩进所述容置空间。
当作为控制器3的车载电脑识别到车辆处于人工驾驶状态时,会输出信号到运动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输出指令到多级伸缩气缸51,伸缩气缸51开始工作,伸缩气缸51内的伸缩杆53上升,将位于伸缩杆53顶部的后视镜4延伸出车门外部。
当作为控制器3的车载电脑识别到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会输出信号到运动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输出指令到多级伸缩气缸51,伸缩气缸51开始工作,伸缩气缸51内的伸缩杆53下降,将位于伸缩杆53顶部的后视镜4隐藏到车门内部。
其中,运动控制模块可以取消或集成到控制器3或伸缩气缸51内部,控制器3可以直接与伸缩气缸51通信连接,向伸缩气缸51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或控制电平以控制伸缩气缸51伸出或缩进伸缩杆53。
图2和图3展示了后视镜4处于车门外部和车门内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展示的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可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即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或人工驾驶状态对车外后视镜进行控制,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车外后视镜收缩到车门内部,降低车辆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当车辆处于人工驾驶状态时,车外后视镜伸展出车门到达预设位置供人工驾驶员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控制器(3)、以及与车外后视镜(4)连接的后视镜伸缩装置(5),所述自动驾驶识别装置(1)的输出端、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包括设置在转向盘上的转向盘检测传感器、和/或设置在踏板上的踏板检测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检测传感器为转向盘按压传感器,所述踏板检测传感器为踏板按压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驾驶识别装置(2)还包括语音接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包括与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通信连接的伸缩气缸(51)、以及设置在所述伸缩气缸(51)底部且固定在车门(6)的基座(52),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与所述车外后视镜(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51)为多级伸缩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6)包括车门外板(61)与车门内板(62),所述车门外板(61)与所述车门内板(62)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后视镜伸缩装置(5)的容置空间,所述车门外板(61)上设置有车门通孔,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完全伸出时,所述车外后视镜(4)从所述车门通孔伸出至所述车门外板(61)外部,所述伸缩气缸(51)的伸缩杆(53)完全缩进时,所述车外后视镜(4)从所述车门通孔缩进所述容置空间。
CN201822126802.3U 2018-12-18 2018-12-18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Active CN209904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6802.3U CN209904654U (zh) 2018-12-18 2018-12-18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6802.3U CN209904654U (zh) 2018-12-18 2018-12-18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04654U true CN209904654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2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6802.3U Active CN209904654U (zh) 2018-12-18 2018-12-18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046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2181A (zh) * 2018-12-18 2019-04-02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2181A (zh) * 2018-12-18 2019-04-02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9101B (zh) 用于语音控制的自主停车的基于加速度计的外部声音监测
JP4610604B2 (ja) 車両レベル調整装置を使用してトレーラを連結するための運転者支援システム
US10059161B1 (en) Capacitive monitoring of vehicle hitches
CN110965893A (zh)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5691293B (zh) 一种汽车转向灯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240623A (zh) 可缩回方向盘手势控制
JP2009265075A (ja) 車両用超音波物体感知システム
US20210339703A1 (en)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an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CN209904654U (zh)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
CN104802709A (zh) 一种智能后视镜系统
US11287895B2 (en) System for remote vehicle door and window opening
US10059257B2 (en) Rear trunk button localization for end user
CN109552181A (zh) 车外后视镜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10103909B (zh) 一种接触式车辆盲区探测的装置及车辆
US7813861B2 (en) Cruise control device
CN209756968U (zh) 车辆
CN209037481U (zh) 用于泊车后打开后备箱的辅助系统
CN116201439A (zh) 车门开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车辆控制器
CN114013374A (zh) 电动翻转踏板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16969496U (zh) 一种车辆转向灯控制装置
CN203805789U (zh) 车辆安全系统
CN219544684U (zh) 一种车身组件及车辆
CN114961454B (zh) 一种汽车无感内开拉手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车辆
CN209336598U (zh) 汽车外后视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632429U (zh) 一种车门安全开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10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