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02025U - 一种冲裁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裁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02025U CN209902025U CN201920252271.4U CN201920252271U CN209902025U CN 209902025 U CN209902025 U CN 209902025U CN 201920252271 U CN201920252271 U CN 201920252271U CN 209902025 U CN209902025 U CN 2099020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blanking
- male die
- male
-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裁模具,用于在料带上冲裁形成工件,所述冲裁模具包括:上模板,沿料带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下方;第一冲裁模组,包括第一凸模刀具,所述第一凸模刀具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第一工位处,其在料带上形成的冲裁区为第一裁切区;第二冲裁模组,包括第二凸模刀具,所述第二凸模刀具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第二工位处,其在料带上形成的冲裁区为第二裁切区;其中,第一裁切区位于第二裁切区的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一套模具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件,降低模具开发成本,并且在较大尺寸工件的废料区冲裁形成尺寸较小的工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裁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壮大,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业中需要加工的零部件日益增多。现有制造工艺中,一般是采用一种模具制造一种工件,面对品类繁多的零部件,制造商需要开发的模具种类亦十分繁杂。然而,模具开发成本高昂,对于部分使用较少的模具不仅造成了浪费,同时模具闲置时还占据了厂房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裁模具,该模具能够用来生产至少两种品号的工件,在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的同时,减少模具的数量和对空间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裁模具,用于在料带上冲裁形成工件,其包括:
上模板,沿料带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
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下方;
第一冲裁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处的第一凸模刀具,所述第一凸模刀具用于在料带上形成第一裁切区;以及,
第二冲裁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处的第二凸模刀具,所述第二凸模刀具用于在料带上形成第二裁切区;
其中,所述第一裁切区位于所述第二裁切区的范围之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模刀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模刀具用于在料带上形成多个第一裁切区,且所有第一裁切区位于所述第二裁切区的范围之内。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裁切区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模刀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模刀具与多个所述第一凸模刀具对应设置,且各个第一凸模刀具形成的所述第一裁切区均位于相应第二凸模刀具形成的所述第二裁切区的范围之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冲裁模组还包括第一凹模,所述第一凹模嵌入所述下模板,并与所述第一凸模刀具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模用于与所述第一凸模刀具相配合,在所述第一凸模刀具在料带上冲裁出工件后,使工件沿所述第一凹模滑落。
可选地,所述第二冲裁模组还包括第二凹模,所述第二凹模嵌入所述下模板,并与所述第二凸模刀具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凹模用于与所述第二凸模刀具相配合,在所述第二凸模刀具在料带上冲裁出废料后,使废料沿所述第二凹模滑落。
可选地,所述冲裁模具还包括第一承接腔,所述第一承接腔与下模板的下端面连接,并对应于所述第一工位设置,且所述第一承接腔与所述第一凹模连通,使沿所述第一凹模滑落的工件直接落入所述第一承接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接腔垂直于下模板的一个侧面设置为敞口;所述冲裁模具还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腔内,且所述下料板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承接腔的敞口侧设置。
可选地,所述冲裁模具还包括第二承接腔,所述第二承接腔与下模板的下端面连接,并对应于所述第二工位设置,且所述第二承接腔与所述第二凹模连通,使废料直接落入所述第二承接腔。
可选地,所述冲裁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下模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承接腔与所述第二承接腔均形成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承接腔设置为敞口的侧面平行于料带前进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裁模具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上模板的第一工位处设置第一凸模刀具,以及在上模板的第二工位处设置第二凸模刀具,可利用第一凸模刀具在料带上形成第一裁切区,并利用第二凸模刀具在料带上形成完全覆盖第一裁切区的第二裁切区,这样一来,可利用单套模具生产一种尺寸较大的工件和至少一种尺寸较小的工件,从而减少加工不同工件的模具的数量,节约模具开发成本,也减少了闲置模具占据的空间;与此同时,在较大工件的废料区冲裁形成较小的工件,提高了料带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冲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品号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从料带上冲裁生产的第二品号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c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品号工件和第二品号工件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冲裁模具生产工件时,第一品号工件和第二品号工件分离滑落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上模板;
110-第一工位,120-第二工位;
200-下模板;
310,310a,310b,310c,310d-第一凸模刀具,320-第一凹模;
410,410a,410b,410c-第二凸模刀具,420-第二凹模;
500-底座;
510-第一承接腔室,520-下料板,530-第二承接腔室;
600-料带;
610-第一废料区,620-第二废料区,630-第三废料区;640a,640b, 640c,640d-第一裁切区;
700-第一品号工件;
800-第二品号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 1-图6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冲裁模具的各种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一套模具只能生产一种工件,不同的工件需要开发相应的模具,导致模具品类繁多、存放占用空间,且开发成本高昂。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至少能够用来生产两种品号工件的冲裁模具。
请首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裁模具,能够在料带600上同时冲裁出一种尺寸较大的工件和至少一种尺寸较小的工件。该冲裁模具包括上模板100、下模板200、第一冲裁模组(图中未标注)和第二冲裁模组(图中未标注)。在上模板100与下模板200之间放置有待加工成工件的料带600。
请继续参阅图2,沿料带600的前进方向,所述上模板100被划分为第一工位110和第二工位120。所述第一工位110处用以形成尺寸较小的工件,所述第二工位120处将形成尺寸较大的工件。
所述第一冲裁模组包括第一凸模刀具310,所述第一凸模刀具 310设置于第一工位110处,所述第一凸模刀具310在料带600上形成的裁切范围称之为第一裁切区,该第一裁切区的形状、尺寸与待加工的尺寸较小的工件的形状、尺寸完全相同。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冲裁模组从料带600上裁切的部分即为工件。
所述第二冲裁模组包括第二凸模刀具410,所述第二凸模刀具 410设置于第二工位120处,所述第二凸模刀具410在料带600上形成的冲裁范围称之为第二裁切区。所述第二裁切区的形状、尺寸与待加工的尺寸较大的工件的废料区完全相同,即第二冲裁模组用以裁切去除较大工件的废料区。在料带60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冲裁模组与第一冲裁模组对应设置。
实际工作时,料带600首先到达第一工位110,由第一冲裁模组在料带600上冲裁出尺寸较小的工件,料带600上形成第一裁切区,然后该第一裁切区随料带600移动至第二工位120处,再由第二冲裁模组冲裁去除废料区形成尺寸较大的工件,料带600上形成第二裁切区。所述第二裁切区的范围完全覆盖第一裁切区,并且第二拆切区的范围较第一拆切区的范围要大,即,尺寸较小的工件是从尺寸较大的工件的废料区冲裁得到的。
图3示出了冲裁模具更为具体的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冲裁模组还包括第一凹模320,所述第一凹模320嵌入下模板200中,并与第一凸模刀具310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模320与第一凸模刀具 310相配合,使第一凸模刀具310在料带600上冲裁出工件后,该工件沿第一凹模320滑落。
可选地,在下模板200的下端还设置有底座500,该底座500与下模板200间形成有第一承接腔510,该第一承接腔510对应于第一工位110设置,并与第一凹模320相连通,如此,所述第一凸模刀具 310裁切出的工件可落入第一承接腔510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接腔510与下模板200相垂直的一个侧面设置被设置为敞口,设置为敞口的侧面具体与料带600的前进方向平行。在第一承接腔510内优选设有一下料板520,该下料板520倾斜设置,且其位置较低的一端位于第一承接腔510敞口的一侧面处,如此,所述第一冲裁模组裁切出的工件沿下料板520滑出冲裁模具。
类似于第一冲裁模组,所述第二冲裁模组优选包括第二凹模420,所述第二凹模420嵌入下模板200中,并与第二凸模刀具410对应设置。当第二凸模刀具410裁切废料后,废料沿第二凹模420滑落。
优选地,所述底座500与下模板200间还形成有第二承接腔530,该第二承接腔530与第二工位120对应设置。该第二承接腔530用以承接从第二凹模420滑落的废料。使第二承接腔530也具有一个设置成敞口的侧面,该侧面垂直于下模板200,并优选与料带600前进方向平行。当然,所述第二承接腔530内也可以设置倾斜的下料板,以便清理废料。
也即,所述底座500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收集第一冲裁模组冲裁得到的工件,同时承接第二冲裁模组裁切的废料。应当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承接腔510和第二承接腔530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
上文介绍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冲裁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接下来,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应用实例详细地说明该冲裁模具的工作流程。
本实施例中,以利用一个冲裁模具生产两种品号的工件作为示意,其中图4a所示是冲裁模具在料带上冲裁得到的尺寸较小的第一品号工件700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出了冲裁模具在料带上冲裁得到尺寸较大的第二品号工件800的示意图,其中产生第二品号工件800时会在料带600上产生第一废料区610、第二废料区620和第三废料区 630,其中第一废料区610与第二废料区620对称。若将第一品号工件700分别与第一废料区610、第二废料区620、第三废料区630叠置,三个废料区均可覆盖第一品号工件700。
参阅图2及图3,根据第一品号工件700、第二品号工件800的形状、尺寸,布置第一冲裁模组和第二冲裁模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冲裁模组包括三个第二凸模刀具410,均布置在第二工位120,三个第二凸模刀具410分别为第二凸模刀具410a、第二凸模刀具410b和第二凸模刀具410c,其中第二凸模刀具410a对应于第一废料区610,第二凸模刀具410b对应于第二废料区620,第二凸模刀具410c对应于第三废料区6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裁模组包括四个第一凸模刀具310,均布置在第一工位110,四个第一凸模刀具310分别为第一凸模刀具310a、第二凸模刀具310b、第三凸模刀具310c和第四凸模刀具310d。其中,第一凸模刀具310a与第二凸模刀具410a对应设置,第一凸模刀具310b与第二凸模刀具410b对应设置,第一凸模刀具310c和第一凸模刀具310d与第二凸模刀具410c对应设置。
图5a-图5c所示为第一品号工件700和第二品号工件800的生产过程示意图,图示中箭头指向为料带600的前进方向。图6示出工件从冲裁模具中滑落的示意图。
图5a所示为料带600到达第一工位110处,上模板100动作,第一冲裁模组冲裁料带600,得到四个第一品号工件700,即在料带 600上形成四个第一裁切区,分别为第一裁切区640a、第一裁切区 640b、第一裁切区640c和第一裁切区640d。与此同时,四个第一品号工件700沿相应的第一凹模320处掉落至下料板520后滑出冲裁模具。
接下来,料带600继续沿箭头方向移动到达图5b所示位置,即第一裁切区到达第二工位120处。第一裁切区640a位于第二凸模刀具410a冲裁范围内,第一裁切区640b位于第二凸模刀具410b的冲裁范围内,第一裁切区640c和第一裁切区640d位于第二凸模刀具 410c的冲裁范围内。上模板100动作时,第二冲裁模组冲裁料带600,去除第一废料区610、第二废料区620和第三废料区630,形成第二品号工件800。第一废料区610、第二废料区620和第三废料区630 沿相应的第二凹模420掉落至第二承接腔530。与此同时,在料带600 即将形成下一个第二品号工件800的位置处,第一冲裁模组冲裁出四个第一品号工件700。
最后,料带600继续沿箭头方向移动到达图5c的位置,下一个第二品号产品800到达第二工位处,而已生产完成的第二品号工件 800被料带600推出冲裁模具外。
实际工作时,上模板100按照预定的间隔时间冲压料带600即可实现冲裁模具的连续生产。
在上述应用实例中,多个第一冲裁模组的第一裁切区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只要第一冲裁模组的第一裁切区能够被相应第二冲裁模组的第二裁切区完全覆盖即可。如此,可以生产出三种,甚至是三种以上品号的工件。当然,根据具体工件的形状,若尺寸较大的工件只有一个废料区,此时,第二冲裁模组的数量也为一个。
此外,图5a-图5c所示仅是一个具体实施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冲裁模组和第二冲裁模组的具体数量、形状均应根据待加工工件进行设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冲裁模具,用于在料带上冲裁形成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模具包括:
上模板,沿料带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
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下方;
第一冲裁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处的第一凸模刀具,所述第一凸模刀具用于在料带上形成第一裁切区;以及,
第二冲裁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处的第二凸模刀具,所述第二凸模刀具用于在料带上形成第二裁切区;
其中,所述第一裁切区位于所述第二裁切区的范围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模刀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模刀具用于在料带上形成多个第一裁切区,且所有第一裁切区位于所述第二裁切区的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裁切区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模刀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模刀具与多个所述第一凸模刀具对应设置,且各个第一凸模刀具形成的所述第一裁切区均位于相应第二凸模刀具形成的所述第二裁切区的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裁模组还包括第一凹模,所述第一凹模嵌入所述下模板,并与所述第一凸模刀具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模用于与所述第一凸模刀具相配合,在所述第一凸模刀具在料带上冲裁出工件后,使工件沿所述第一凹模滑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裁模组还包括第二凹模,所述第二凹模嵌入所述下模板,并与所述第二凸模刀具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凹模用于与所述第二凸模刀具相配合,在所述第二凸模刀具在料带上冲裁出废料后,使废料沿所述第二凹模滑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模具还包括第一承接腔,所述第一承接腔与下模板的下端面连接,并对应于所述第一工位设置,且所述第一承接腔与所述第一凹模连通,使沿所述第一凹模滑落的工件直接落入所述第一承接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腔垂直于下模板的一个侧面设置为敞口;所述冲裁模具还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腔内,且所述下料板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承接腔的敞口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模具还包括第二承接腔,所述第二承接腔与下模板的下端面连接,并对应于所述第二工位设置,且所述第二承接腔与所述第二凹模连通,使废料直接落入所述第二承接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冲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下模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承接腔与所述第二承接腔均形成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承接腔设置为敞口的侧面平行于料带前进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52271.4U CN209902025U (zh) | 2019-02-27 | 2019-02-27 | 一种冲裁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52271.4U CN209902025U (zh) | 2019-02-27 | 2019-02-27 | 一种冲裁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02025U true CN209902025U (zh) | 2020-01-07 |
Family
ID=69031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5227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02025U (zh) | 2019-02-27 | 2019-02-27 | 一种冲裁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02025U (zh) |
-
2019
- 2019-02-27 CN CN201920252271.4U patent/CN20990202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16500B (zh) | 一种四爪壳体的加工工艺及其专用模具产线 | |
JP2012000631A (ja) | パンチプレスの追切り切断用パンチ金型、コーナー切断用パンチ金型、および板材の開口形成方法 | |
CN114273525A (zh) | 一种车轮轮辐模具及车轮轮辐加工方法 | |
CN112024719A (zh) | 一种外壳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909372B (zh) | 一种汽车用高性能微电机外壳无废料侧面冲切模具 | |
CN209902025U (zh) | 一种冲裁模具 | |
CN1143547A (zh) | 一种矩形类管材侧壁切口或切断的冲压工艺 | |
CN212703947U (zh) | 一种具有双滑块侧翻孔带脱料结构的模具 | |
CN210966624U (zh) | 汽车安全气囊气体过滤筛冲孔、半切和成型加工的装置 | |
CN214814012U (zh) | 一种具有自动去废料功能的冲切模具 | |
CN209773223U (zh) | 一种冲压及侧切组合切边模 | |
CN214442191U (zh) | 一种管接头限位环连续模结构 | |
CN209830004U (zh) | 一种汽车电磁阀压板冲压成型一体模具 | |
CN211489369U (zh) | 一种模具加工输送装置 | |
CN210497957U (zh) | 上隔板冲压加工组合模具 | |
CN111974885A (zh) | 汽车天窗组件用模具及其制作工艺 | |
CN219746045U (zh) | 一种钣金件连续冲压模具 | |
CN100589897C (zh) | 碳素类夹箍的一次成形工艺及其使用的夹箍成形模 | |
CN216369806U (zh) | 带活动刀口的上模、下模及具有整形功能的冲切模 | |
JP3089716U (ja) | Idブレード形成用金型 | |
CN220805135U (zh) | 一种连续加工的冲压模具 | |
CN211464508U (zh) | 修边侧分离、冲孔侧冲孔翻边、冲孔侧冲孔翻边三工序合模模具 | |
CN105033055B (zh) | 车辆前轴支架制造用连续模具及制造方法 | |
CN210877058U (zh) | 活动座下料冲压连续模 | |
CN213793771U (zh) | 一种利于汽车零件成型的冲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