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5255U -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95255U CN209895255U CN201920859352.0U CN201920859352U CN209895255U CN 209895255 U CN209895255 U CN 209895255U CN 201920859352 U CN201920859352 U CN 201920859352U CN 209895255 U CN209895255 U CN 2098952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air
- plate
- cover plate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622 cold dr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的主体框架上的液冷散热结构、设置于主体框架及后盖板上并位于液冷散热结构顶部及底部的风冷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机箱在冷却液正常供应时,机箱通过液冷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使元器件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设备正常工作;当冷却液断开供应时,机箱通过风冷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以带走箱体内部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而使设备在应急状态下也能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机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热功耗不断增加,导致发热量越来越大。较大的热量降低了元器件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对电子设备散热性能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装载电子设备的机箱通常分为风冷散热机箱和纯液冷散热机箱,传统的风冷散热机箱存在噪音大、散热效率低、占用空间大以及对机箱周围环境的影响大等缺点,已很难满足电子设备散热的需求;纯液冷散热机箱具有噪音小、散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在正常通液情况下液冷能较好地实现散热,但在液体断开时液冷机箱无法实现较好的散热,此时机箱内部的发热元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导致元器件工作寿命的缩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风冷机箱和纯液冷机箱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兼具风冷和液冷的一体式散热机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包括由前面板、后盖板、两个冷板及两个侧板固接而成的箱体,两个冷板均与流道转接板相连接,其中一个冷板安装进液连接器、另一个冷板安装出液连接器,每个冷板内部设有用于冷却液流动的流道,流道转接板内部设有用于连通两个冷板内部的流道使冷却液从一个冷板流入另一个冷板的过渡流道;每个冷板上固接一盖板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作为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后盖板上设有进口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出口安装有风机组件的过渡风槽,所述两个冷板与后盖板之间设有用于将过渡风槽与箱体内部分隔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转接板嵌设在两个侧板的至少一个上。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前端部与前面板不接触使二者之间存在缝隙作为风道的进风口,其后端部与后盖板抵接。
进一步的,每个冷板上设有位于风道内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翅片。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的出风口窄于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固接在后盖板上并罩盖过渡风槽的出口,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冷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机箱在冷却液正常供应时,机箱通过液冷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使元器件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设备正常工作;当冷却液断开供应时,机箱通过风冷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以带走箱体内部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而使设备在应急状态下也能正常工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机箱去掉前面板、后盖板、上盖板、下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前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后盖板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前面板 2:后盖板 201:安装孔
202:过渡风槽 2021:进口 2022:出口
3:上侧冷板 4:下侧冷板 5:左侧板
6:右侧板 7:流道转接板 801:把手
901:进液连接器 902:出液连接器 10:上盖板
11:下盖板 12:隔板 13:上进风口
14:下进风口 15:上风机组件 16:下风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散热机箱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的主体框架上的液冷散热结构、设置于主体框架及后盖板上并位于液冷散热结构顶部及底部的风冷散热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2,箱体包括前面板1、后盖板2、上侧冷板3、下侧冷板4、左侧板5、右侧板6,为保证箱体内部空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上侧冷板3、下侧冷板4分别与左侧板5、右侧板6采用真空钎焊焊接构成主体框架,前面板1、后盖板2分别与主体框架通过螺栓固接,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类型的固接方式构建箱体。所述前面板1用于安装把手801、各类功能指示灯802等组件,所述后盖板2上设有用于将元器件安装在箱体内的多个安装孔201。
请同时参阅图4,液冷散热结构包括上侧冷板3、下侧冷板4、流道转接板7,下侧冷板4上安装有用于和冷却液进管连通使冷却液进入下侧冷板的进液连接器901,上侧冷板3上安装有用于和冷却液出管连通使冷却液从上侧冷板流出的出液连接器902,所述上侧冷板3、下侧冷板4内部均设有用于冷却液流通的流道,所述流道可以是S型或其他形状;流道转接板7内部设有过渡流道,过渡流道分别与上侧冷板内部的流道、下侧冷板内部的流道相连通,便于下侧冷板内的冷却液能够流至上侧冷板内进行循环流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转接板7嵌设在右侧板6上,当然也可以嵌设在左侧板5上或者在左右侧板上分别嵌设一个。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风冷散热结构包括上盖板10、下盖板11、隔板12、后盖板2,上盖板10固接于上侧冷板3的上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作为上风道,下盖板11固接于下侧冷板4的下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作为下风道。后盖板2上设有上下分布的两个过渡风槽202,本实施例在后盖板的上边沿或下边沿均加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凹槽作为过渡风槽的进口2021,用于分别和上风道的出风口、下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在后盖板的中部开设上下分布的两个通孔作为过渡风槽的出口2022,用于安装上风机组件15、下风机组件16。隔板12设置于上下侧冷板与后盖板之间用于将过渡风槽与箱体内部分隔,同时保证过渡风槽与上下风道的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10的前端部与前面板1不接触且二者之间存在的缝隙作为上风道的上进风口13、其后端部与后盖板2抵接,下盖板11的前端部与前面板1不接触且二者之间存在的缝隙作为下风道的下进风口14、其后端部与后盖板2抵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进风口。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冷板3、下侧冷板4上均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通过该凹槽使上盖板与上侧冷板之间、下盖板与下侧冷板之间存在间隙作为风道,并且该凹槽的后端部窄于前端部,从而使风道的出风口窄于进风口,用于提高散热效果。同时该凹槽内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翅片17,用于扩大散热面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2固接在后盖板2上,其两端分别与上侧冷板3、下侧冷板4相连接,其主体部分罩盖两个过渡风槽的出口2022,将过渡风槽与箱体内部分隔。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冷却液处于正常供应的状态下,机箱通过液冷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冷却液由进液连接器进入下侧冷板内、通过流道转接板从下侧冷板内流至上侧冷板内进行循环流动,以带走箱体内部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元器件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设备正常工作;当冷却液处于断开供应的状态下,机箱通过风冷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两个风机动作,通过抽风的方式使箱体上下侧壁产生强制对流换热,以带走箱体内部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而使设备在应急状态下也能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其特征是包括由前面板、后盖板、两个冷板及两个侧板固接而成的箱体,两个冷板均与流道转接板相连接,其中一个冷板安装进液连接器、另一个冷板安装出液连接器,每个冷板内部设有用于冷却液流动的流道,流道转接板内部设有用于连通两个冷板内部的流道使冷却液从一个冷板流入另一个冷板的过渡流道;每个冷板上固接一盖板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作为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后盖板上设有进口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出口安装有风机组件的过渡风槽,所述两个冷板与后盖板之间设有用于将过渡风槽与箱体内部分隔的隔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其特征是所述流道转接板嵌设在两个侧板的至少一个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其特征是所述盖板的前端部与前面板不接触使二者之间存在缝隙作为风道的进风口,其后端部与后盖板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其特征是每个冷板上设有位于风道内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翅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其特征是所述风道的出风口窄于进风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液混合散热机箱,其特征是所述隔板固接在后盖板上并罩盖过渡风槽的出口,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冷板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59352.0U CN209895255U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59352.0U CN209895255U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95255U true CN209895255U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900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59352.0U Active CN209895255U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95255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47785A (zh) * | 2020-03-10 | 2020-07-24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一种风水冷一体化加固机机箱 |
CN112236001A (zh) * | 2020-09-23 | 2021-01-15 | 深圳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 液冷机箱及制备方法 |
CN115334823A (zh) * | 2021-05-11 | 2022-11-1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 一种一体式分级液冷机箱 |
CN115460872A (zh) * | 2022-08-29 | 2022-12-09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一种风液融合散热综合机架类机箱 |
-
2019
- 2019-06-06 CN CN201920859352.0U patent/CN20989525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47785A (zh) * | 2020-03-10 | 2020-07-24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一种风水冷一体化加固机机箱 |
CN112236001A (zh) * | 2020-09-23 | 2021-01-15 | 深圳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 液冷机箱及制备方法 |
CN115334823A (zh) * | 2021-05-11 | 2022-11-1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 一种一体式分级液冷机箱 |
CN115460872A (zh) * | 2022-08-29 | 2022-12-09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一种风液融合散热综合机架类机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95255U (zh) |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 |
KR20190032552A (ko) | 배터리 모듈, 파워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 |
JP3159901U (ja) | 車用バッテリー放熱モジュール | |
CN114630549A (zh) | 机柜组件及换热器 | |
CN100543644C (zh) | 冷却装置 | |
KR102731713B1 (ko) | 차량용 냉각 장치 | |
CN213126970U (zh) | Vpx架构机箱风冷散热系统 | |
CN210130047U (zh) | 后备箱散热装置 | |
CN114962301B (zh) | 风机机组 | |
CN113437037B (zh) | 功率半导体的封装冷却装置 | |
CN214407066U (zh) |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 |
CN215379559U (zh) | 机柜组件及换热器 | |
CN212875645U (zh) | 储能变流器和储能系统 | |
CN114649604A (zh) | 一种电池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7770705U (zh) | 控制柜 | |
CN215733993U (zh) | 变频器 | |
CN215453746U (zh) |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 |
CN216218316U (zh) | 换热装置、变频器及电气设备 | |
CN219959139U (zh) | 风冷电池包 | |
CN220476189U (zh) | 变流器及电气设备 | |
CN213548105U (zh) | 一种户外设备的换热结构 | |
CN112333975B (zh) | 一种热交换器及户外设备内部器件的换热结构 | |
CN220253936U (zh) | 一种高效散热自动化电气控制柜 | |
CN222355207U (zh) | 一种风冷散热储能电池柜及储能装置 | |
CN22027343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水冷电机壳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