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893088U - 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3088U
CN209893088U CN201920146181.7U CN201920146181U CN209893088U CN 209893088 U CN209893088 U CN 209893088U CN 201920146181 U CN201920146181 U CN 201920146181U CN 209893088 U CN209893088 U CN 209893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seat
filling machine
filling
annular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61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成
赵民章
李建华
马利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AUT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AUT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AUT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AUT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61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3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3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30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包括安装盖,安装盖上浮动装配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加注泵,加注泵包括泵座和泵芯,泵座的底部设有泵座进油口,泵座上还设有环形密封件,泵座包括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的密封部分和解除密封部分,环形密封件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密封配合,环形密封件处于下极限位置时解除密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环形密封件浮动装配在泵座上的方式,在使用时能够自动将油桶与泵座密封,取卸时也不用进行多余的步骤,直接抬起泵座即可。解决了目前的油脂加注机取卸加注泵时需要人工操作打开排气口且在取卸后需要关闭排气口造成的取卸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外大型设备对长维护周期润滑系统的需求日益强劲,以及长维护周期润滑产品的性能优点,使得大型、高输送压力润滑泵在风电、特大型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的发展前景日渐广阔。集中润滑泵就是解决风电、特大型工程机械等设备润滑需求的长维护周期一种常用的润滑泵。但是,集中润滑泵固定位置一般比较隐蔽,空间狭小,离地面高,给润滑泵加油带来了许多障碍。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1831U、授权公告日为2016.03.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润滑脂加注机,该润滑脂加注机包括电机、减速装置,机体和储油桶。储油桶设置在机体上,机体沿圆周开设有多个柱塞腔,并设有出油口,柱塞腔顶部还开设有与储油桶相连通的进油口,柱塞腔内设置有柱塞装置。机体内还设置有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偏心设置的偏心轮,偏心轮通过电机驱动后不断顶推柱塞装置,带动柱塞装置往复运动,使各个柱塞装置从储油桶内吸油,并通过出油口向外输油。该柱润滑脂加注机在机体上方设置专用的储油桶,使用时需要先将润滑脂倒入储油桶内,操作麻烦。
授权公告号为CN203189998U、授权公告日为2013.09.1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倒吸润滑脂泵,润滑脂泵包括泵体,泵体即泵座,泵体上设置有滑块腔,在滑块腔两侧设置有导轨,滑块安装在导轨中并能够沿导轨座往复运动。滑块两端设置有柱塞腔,柱塞腔中的柱塞付与滑块联动一同往复运动,柱塞付即泵芯,柱塞腔的进油口设置在泵体下方,用于倒吸润滑脂,出油口设置在泵体上方,并与注油枪相连。电机和减速机构传动连接,均设置在泵体的上方,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有偏心轴,偏心轴插入滑块上的长槽中,驱动滑块往复运动。
电机端部设置有导正套,导正套能够伸缩,导正套内设置有止转的导槽,油桶内油面下降时,泵体随之下降,而不产生旋转。泵体边沿为圆形结构,连接有外圆环,外圆环上设置有构成环形密封件的密封橡胶环,用于保持与油桶内壁的吻合,起到刮油作用,也避免漏气。该润滑脂泵在使用时去掉成品油桶的原桶盖,直接将润滑脂泵所在油桶口上,即可开始注油作业,操作较为简单。但在油脂加注完毕后需要取出加注泵时,由于密封橡胶圈的密封作用,泵座底部与油桶之间存在负压,为了方便更换,需要在泵体上开设排气口,排气口上设置弹性塞,需要更换成品油桶时,借助人工操作排气。需要人工操作装卸弹性塞,造成取卸效率低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以解决目前的油脂加注机取卸加注泵时需要人工操作打开排气口且在取卸后需要关闭排气口造成的取卸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以解决目前的油脂加注机取卸加注泵时需要人工操作打开排气口且在取卸后需要关闭排气口造成的取卸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的技术方案是:
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加注泵包括泵座和设置在泵座上由驱动电机驱动的泵芯,泵座的底部设有泵座进油口,泵座上还设有用于与油桶密封配合的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上下浮动装配在泵座上且环形密封件的上下浮动行程中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泵座包括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的密封部分,泵座还包括在环形密封件离开与密封部分密封配合位置时与环形密封件配合解除油桶与泵座密封的解除密封部分, 密封部分处于解除密封部分上侧,以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密封部分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下极限位置时解除密封部分解除油桶与泵座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在泵座上设置能够上下浮动的环形密封件,环形密封件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并在上极限位置与泵座密封,在下极限位置解除密封。使用时,随着油桶内油脂的减少,泵座向下运动,环形密封件始终位于上极限位置,保持环形密封件与泵座之间的密封。当需要取卸油脂加注机时,由于环形密封件浮动装配在泵座上,将泵座向上抬起,环形密封件相对于泵座向下运动,环形密封件在浮动行程中与解除密封部分配合从而解除油桶与泵座之间的密封配合关系,油桶内部与外界之间气压平衡,便于取卸油脂加注机。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环形密封件浮动装配在泵座上的方式,在使用时能够自动将油桶与泵座密封,取卸时也不用进行多余的步骤,直接抬起泵座即可。解决了目前的油脂加注机取卸加注泵时需要人工操作打开排气口且在取卸后需要关闭排气口造成的取卸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的,作为对密封部分的优化方案:所述密封部分为泵座上朝下设置的泵座密封面,所述泵座密封面与环形密封件上下挡止配合以限制环形密封件的上极限位置,且泵座密封面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上极限位置时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在油脂加注机使用时,由于泵座在油桶内向下运动,能够自动将泵座密封面与环形密封件压紧,增强了密封效果;并且取卸时,抬起泵座,环形密封件离开上极限位置后直接解除密封,提高了拆卸效率。
进一步的,对所有具有解除密封部分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解除密封部分为设置在泵座底部的至少两个支腿,各支腿沿泵座周向间隔设置以在环形密封件离开与密封部分密封配合的位置后使相邻支腿的间隔处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进气通道。支腿结构简单,并且易于设置,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对具有支腿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支腿上固定有用于与环形密封件上下挡止配合限制环形密封件下极限位置的挡止件。将挡止件与支腿分体设置便于将安装和拆卸环形密封件。
进一步的,对所有具有环形密封件的技术方案的优化:环形密封件包括密封体和嵌装在密封体内的支撑体。通过设置支撑体能够提高环形密封件的强度,通过密封体使环形密封件与泵体和油桶分别密封配合,两者结合能够在环形密封件具有较高强度的前提下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对环形密封件包括密封体和支撑体的技术方案的优化:环形密封件呈板状,支撑体靠近内侧设置。环形密封件为板状结构简单,支撑体靠近内侧设置便于进行支撑,不易偏斜。
进一步的,对所有具有泵座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泵座包括设有泵芯安装腔的座体,泵芯设置在泵芯安装腔内,座体的周面上设有与泵芯安装腔连通的泵芯安装口,座体外套设有用于封堵泵芯安装口的封套,封套与座体密封配合。通过封套来封堵泵芯安装口简单方便,并且封套能够与座体密封配合防止润滑脂从泵心安装口处漏出。
进一步的,对泵座包括座体和封套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封套沿上下方向套装在座体外围,便于安装并且密封性相较于有两个半环对合构成的封套更好。
进一步的,对泵座包括座体和封套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泵芯为柱塞泵芯且泵芯沿座体周向布置多个,驱动电机连接有偏心轴,各泵芯的柱塞均由偏心轴驱动往复运动,泵座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各泵芯出油口的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由封套与设置在座体的外周面上的汇流槽围成。通过在泵座上开设汇流通道将多个泵芯的出油口连通,连通后直接连接注油枪即可,不必再泵座上设置其他管路连通出油口,简化了安装步骤,泵座集成度更高,缩小了一定的体积。
进一步的,对泵座包括座体和封套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密封部分由封套的下端面形成。将环形密封件与封套下端面对应密封配合,能够使泵座的结构更加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技术方案是:
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包括用于固定在油桶上的安装盖,安装盖上周向止转且上下浮动装配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加注泵,加注泵包括泵座和设置在泵座上由驱动电机驱动的泵芯,泵座的底部设有泵座进油口,泵座上还设有用于密封油桶与泵座的的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上下浮动装配在泵座上且环形密封件的上下浮动行程中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泵座包括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的密封部分,泵座还包括在环形密封件离开与密封部分密封配合位置时与环形密封件配合解除油桶与泵座密封的解除密封部分, 密封部分处于解除密封部分上侧,以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密封部分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下极限位置时解除密封部分解除油桶与泵座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在泵座上设置能够上下浮动的环形密封件,环形密封件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并在上极限位置与泵座密封,在下极限位置解除密封。使用时,随着油桶内油脂的减少,泵座向下运动,环形密封件始终位于上极限位置,保持环形密封件与泵座之间的密封。当需要取卸油脂加注机时,由于环形密封件浮动装配在泵座上,将泵座向上抬起,环形密封件相对于泵座向下运动,环形密封件在浮动行程中与解除密封部分配合从而解除油桶与泵座之间的密封配合关系,油桶内部与外界之间气压平衡,便于取卸油脂加注机。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环形密封件浮动装配在泵座上的方式,在使用时能够自动将油桶与泵座密封,取卸时也不用进行多余的步骤,直接抬起泵座即可。解决了目前的油脂加注机取卸加注泵时需要人工操作打开排气口且在取卸后需要关闭排气口造成的取卸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的,作为对密封部分的优化方案:所述密封部分为泵座上朝下设置的泵座密封面,所述泵座密封面与环形密封件上下挡止配合以限制环形密封件的上极限位置,且泵座密封面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上极限位置时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在油脂加注机使用时,由于泵座在油桶内向下运动,能够自动将泵座密封面与环形密封件压紧,增强了密封效果;并且取卸时,抬起泵座,环形密封件离开上极限位置后直接解除密封,提高了拆卸效率。
进一步的,对所有具有解除密封部分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解除密封部分为设置在泵座底部的至少两个支腿,各支腿沿泵座周向间隔设置以在环形密封件离开与密封部分密封配合的位置后使相邻支腿的间隔处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进气通道。支腿结构简单,并且易于设置,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对具有支腿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支腿上固定有用于与环形密封件上下挡止配合限制环形密封件下极限位置的挡止件。将挡止件与支腿分体设置便于将安装和拆卸环形密封件。
进一步的,对所有具有环形密封件的技术方案的优化:环形密封件包括密封体和嵌装在密封体内的支撑体。通过设置支撑体能够提高环形密封件的强度,通过密封体使环形密封件与泵体和油桶分别密封配合,两者结合能够在环形密封件具有较高强度的前提下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对环形密封件包括密封体和支撑体的技术方案的优化:环形密封件呈板状,支撑体靠近内侧设置。环形密封件为板状结构简单,支撑体靠近内侧设置便于进行支撑,不易偏斜。
进一步的,对所有具有泵座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泵座包括设有泵芯安装腔的座体,泵芯设置在泵芯安装腔内,座体的周面上设有与泵芯安装腔连通的泵芯安装口,座体外套设有用于封堵泵芯安装口的封套,封套与座体密封配合。通过封套来封堵泵芯安装口简单方便,并且封套能够与座体密封配合防止润滑脂从泵心安装口处漏出。
进一步的,对泵座包括座体和封套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封套沿上下方向套装在座体外围,便于安装并且密封性相较于有两个半环对合构成的封套更好。
进一步的,对泵座包括座体和封套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泵芯为柱塞泵芯且泵芯沿座体周向布置多个,驱动电机连接有偏心轴,各泵芯的柱塞均由偏心轴驱动往复运动,泵座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各泵芯出油口的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由封套与设置在座体的外周面上的汇流槽围成。通过在泵座上开设汇流通道将多个泵芯的出油口连通,连通后直接连接注油枪即可,不必再泵座上设置其他管路连通出油口,简化了安装步骤,泵座集成度更高,缩小了一定的体积。
进一步的,对泵座包括座体和封套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密封部分由封套的下端面形成。将环形密封件与封套下端面对应密封配合,能够使泵座的结构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对所有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座体底部设有在加注泵落至桶底时由桶底压动触发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驱动电机的电机控制器控制连接以在微动开关被触发后控制电机停止。通过微动开关能够自动控制油脂加注机的停止。
进一步的,对所有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油脂加注机包括与电机控制器信号连接的遥控开关,遥控开关信号连接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启停的遥控器。通过遥控开关能够遥控油脂加注机的启动和停止,操作简单。
进一步的,对所有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油脂加注机还包括手提包装箱,手提包装箱包括容纳加注泵和驱动电机的箱体和设置箱体上的箱盖。将油脂加注机设置在手提包装箱内便于携带。
进一步的,对所有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技术方案的优化:安装盖具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段,安装盖内上下滑动周向止转装配有套筒,所述驱动电机挂装在套筒的下端,套筒的上端伸出延伸段的上端并与延伸段上下挡止配合。通过套筒能够实现驱动电机的上下浮动,而套筒结构简单,便于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驱动电机和泵座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泵座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集成泵芯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偏心轴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1座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1中集成泵芯的安装示意图(未画出封套);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1中通气管和出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2中泵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2中遥控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2中加注机电路主回路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2中继电器电路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2中驱动电机回路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3中手提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泵座;11-座体;111-汇流槽;112-密封槽;113-密封圈;114-挡止台阶;115-支腿;116-通气管;117-出油管;118-泵座通气孔;119-出油通道;12-封套;2-集成泵芯;21-柱塞;212-卡接段;22-柱塞壳体;221-泵芯进油口;222-泵芯出油口;223-钢球;224-锥形弹簧;225-卡簧;3-驱动电机;4-套筒;5-安装盖;51-延伸段;6-偏心轴;61-轴套;62-卡接盘;622-凸缘;63-卡簧;7-环形密封件;71-支撑体;72-密封体;8-刮油板;201-支腿;202-微动开关;203-泵座;204-安装盖;205-遥控开关;206-整流器;409-手提包装箱;4091-箱体;4092-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包括安装盖5,安装盖5上设置有锁紧装置,通过锁紧装置能够固定在成品油桶上。安装盖5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段51,安装盖内上下滑动轴向周向装配有套筒4,驱动电机挂装在套筒4的下端,套筒4的上端伸出延伸段51的上端并与延伸段51上下挡止配合,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驱动电机的型号为100ZYTJ02。驱动电机3能够随套筒4的滑动而上下浮动。驱动电机3连接有加注泵,加注泵包括泵座1和设置在泵座1上由驱动电机3驱动的集成泵芯2,泵座1底部设有泵座进油口,泵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油桶密封的环形密封件7。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套筒之间以周向止转且上下滑动的方式嵌套在一起,相邻套筒之间设置防脱结构防止上下脱离,防脱结构可以是翻边或是凸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盖上固定多根伸缩杆,伸缩杆另一端固定驱动电机或是安装驱动电机的基座,以实现驱动电机的上下浮动和周向止转。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偏心轴6,而泵座1上在偏心轴6的同一水平方向上设置有六个用于安装集成泵芯2的泵芯安装腔,泵芯安装腔沿泵座1径向延伸并沿周向均匀设置,泵芯安装腔内设置有集成泵芯2。
如图4和图7所示,集成泵芯2包括柱塞21和柱塞壳体22,柱塞壳体22为阶梯型的筒状结构,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其中大径段朝向泵座1外侧设置。柱塞壳体22的小径段设置有泵芯进油口221,泵芯进油口221与泵座进油口连通。柱塞壳体22的大径段的筒壁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泵芯出油口222,每个柱塞壳体22上的泵芯出油口222设置有两个,大径段上还设置有锥形弹簧224和钢球223,钢球223被锥形弹簧224顶压在柱塞壳体22内部的台阶面上,而锥形弹簧224则通过卡簧225被固定在大径段内,钢球223和锥形弹簧224配合能够使润滑脂由泵芯进油口221至泵芯出油口222的单向流通,构成单向阀。泵芯的小径段内滑动装配有柱塞21,柱塞21向泵座1中心滑动能够打开泵芯出油口222,此时成品油桶内的润滑脂能够流至柱塞壳体22内部,柱塞21向泵座1外侧滑动后,先封闭泵芯出油口222,之后继续滑动,留存在柱塞壳体22内部的润滑脂继续被柱塞21顶推,之后推开钢球223开启单向阀后经大径段的泵芯出油口222流出。
如图3和图5所示,偏心轴6外侧套设有轴套61,轴套61下方设置有卡接盘62,卡接盘62外圈向上设置有凸缘622,轴套61和卡接盘62通过上下两个卡簧63卡装在偏心轴6上,轴套61卡簧63之间还设置有垫片以防止卡簧磨损。而泵芯的柱塞21在靠近偏心轴6的一端设置有直径较小的卡接段212,柱塞21靠近偏心轴6的端部直径大于卡接段212的直径,并且该端部装配在卡接盘62的凸缘622内侧,使该端部与凸缘622在水平方向上挡止配合。当偏心轴6转动时,卡接盘62随偏心轴6一同偏心转动,当偏心轴6向柱塞21所在一侧转动时,套设在偏心轴6外侧的轴套61顶推柱塞21的端部使柱塞21向泵座1外侧滑动,当偏心轴6向背向柱塞21的一侧转动时,卡接盘62的凸缘622则带动柱塞21的端部使柱塞21向泵座1中心滑动。当驱动电机3不断带动偏心轴6转动时,柱塞21便能够在卡接盘62和衬套的带动下不断往复运动。
如图3和图6所示,泵座1包括设置有泵芯安装腔的座体11和套设在座体11在外侧的封套12,座体1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汇流槽111,汇流槽111将每个泵芯的泵芯出油口222连通。座体11在汇流槽111和泵芯安装腔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两道密封槽112,密封槽112内装设有密封圈113,密封圈113与封套12挤压后将座体11与封套12之间进行密封,防止润滑脂从座体11与封套12之间漏出。座体11外周上侧设置有挡止台阶114,封套12由下至上套装在座体11外侧后,在下方通过固定螺钉将封套12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再设置汇流槽,泵芯上的泵芯出油口朝上设置,各泵芯出油口在泵座上方通过管路连通汇流在一起,之后连至加注枪。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封套内周壁上部分设置内螺纹,泵座外周面上设置外螺纹,封套螺接在泵座外侧。
为了便于使成品油桶内的润滑脂更容易由泵座1进油孔进入泵芯内,泵座1底部还设置有刮油板8。刮油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偏心轴6底部,能够跟随偏心轴6一同转动。刮油板8沿其旋转方向逐渐泵座1底部倾斜设置,转动后能够引导泵座1下方的润滑脂进入泵座进油孔内,提高注油效率。
如图8所示,泵座上还设置有向上延伸出安装盖的通气管116和出油管117。出油管117连通有出油通道119,出油通道119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出油管117与出油通道的竖直段连通,出油通道的水平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泵芯安装腔之间且沿泵座1的径向延伸,直至与汇流槽111连通。出油管与加注枪连接以对润滑泵进行加注。泵座上还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泵座通气孔118,泵座通气孔118与通气管116连通。设置通气管将外界连通成品油桶内后能够在环形密封件7卡在泵座1上无法解除密封时进行通气。
如图3所示,为了保持加注泵与成品油桶之间的密封,泵座1上还套设有环形密封件7,环形密封件7的外周面始终与成品油桶的桶壁密封。泵座1下侧凸出设置有三个支腿115,环形密封件7套设在支腿115外侧,支腿115上旋拧有螺钉,螺钉的头部能够对环形密封件7挡止配合,环形密封件7紧贴螺钉时的位置即为下极限位置。环形密封件7位于封套12下方,封套12的下端面设置能够对环形挡止件进行挡止,并且环形挡止面与封套12的下端面密封配合,即封套12的下端面为泵座密封面,构成密封部分,环形密封件7与封套12的下端面密封配合时的位置即为上极限位置。由于环形密封件7内的支腿115间隔设置,因此在环形密封件7离开上极限位置后,相邻两支腿115之间的间隔处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进气通道,进而解除了环形密封件7与泵座1的密封配合关系,支腿115构成了解除密封部分。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泵芯个数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再设置封套,而是对应每个泵芯安装腔设置有泵芯端盖,泵芯安装腔的朝向外侧的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泵芯端盖上设置有外螺纹,泵芯安装至泵芯安装腔内后通过泵芯端盖对泵芯进行固定以及对泵芯安装腔进行密封。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泵座底部向下凸出设置环形凸台,环形密封件套装在环形凸起的外侧,环形凸台的外周面与环形密封件的内周面密封配合。环形密封件在上方仍旧与封套挡止配合,但不再密封配合。环形凸台下方间隔设置多个支腿,当环形密封件相对于泵座向下运动至支腿处时,相邻支腿的间隔处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进气通道,解除环形密封件与泵座的密封。此时环形凸台的外周面为泵座密封面,环形凸台构成密封部分,支腿构成解除密封部分。
在密封部分为环形凸台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再设置支腿,而是在环形凸台底部设置使环形凸台外周面靠近端部直径逐渐减小的锥面。环形密封件移动至锥面时能够解除与泵座的密封配合,此时环形凸台底部的锥形环构成解除密封部分。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腿上也可以不再设置挡止件,支腿的底部向外侧凸出设置挡止凸起以挡止环形密封件,此时环形密封件依靠支腿的弹性变形套装在支腿外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环形密封件7为板状结构,包括材质较软的密封体72和嵌装在密封体72内的支撑体71,其中支撑体71靠近内侧设置。通过设置支撑体71能够提高环形密封件7的强度,通过密封体72使环形密封件7与泵体和油桶分别密封配合,两者结合能够在环形密封件7具有较高强度的前提下保证密封效果,而环形密封件7为板状结构简单,支撑体71靠近内侧设置便于进行支撑,不易偏斜。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密封件也可以不再设置支撑体,全部采用密封体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在密封部分为环形凸台的实施例中,环形密封件也可以不是板状结构,而是开口朝向内侧的环状U型槽结构。
使用时,将安装盖5在成品油桶桶口安装固定,环形密封件7与成品油桶的桶壁密封配合,随着驱动电机3带动偏心轴6转动,泵芯的柱塞21在卡接盘62和轴套61的带动下不断往复运动。柱塞21向泵座1中心滑动能够打开泵芯出油口222,此时成品油桶内的润滑脂能够流至柱塞壳体22内部,柱塞21向泵座1外侧滑动后,先封闭泵芯出油口222,之后继续滑动,留存在柱塞壳体22内部的润滑脂继续被柱塞21顶推,直至推开钢球223开启单向阀后经大径段的泵芯出油口222流出。润滑脂流出出油口后被汇集至汇流槽111内,之后再经过出油通道输送至加注枪,然后被加注至润滑泵内。随着润滑脂不断被抽出,加注泵会在伸缩套筒的引导下逐渐下降,泵座1在重力的作用下压紧环形密封件7,环形密封件7则始终保持泵座1与桶壁之间的密封。
成品油桶内润滑脂被加注完后,需要取卸加注机时,先打开安装盖5,向上提起加注泵,泵座1上的泵座密封面与环形密封件7之间随即解除密封,成品油桶内不会形成负压妨碍加注泵的取卸,并且在取卸时也不用进行多余的步骤,取卸过程简单省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座体的下侧设置挡止台阶,封套由上至下套装在座体外侧,并在上方通过螺钉对封套进行固定,此时环形密封件与挡止台阶挡止配合,并且挡止台阶的下端面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此时挡止台阶构成密封部分,挡止台阶的下端面为泵座密封面。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支腿201的底部设置有微动开关202,微动开关202通过线路与油脂加注机的电路板相连,在低液位时,微动开关202的触头接触桶底闭合,反馈泵座203已经到达桶底的信息,然后自动控制关闭驱动电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微动开关的型号为SS-5GL13。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安装盖204的背面设置有遥控开关205,该遥控开关205为单路遥控开关,型号为AU-RK01S-220DGL,或者可以采用AU-RK01S-220ML,遥控开关205的电路板与油脂加注机的电路板集成在一起,遥控开关205的接收端的线路直接连接在集成后的电路板上。遥控开关205能接收与其配套使用的遥控器的信号,使工作人员能够遥控油脂加注机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图中SJ为继电器,XK为行程开关。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驱动电机回路中设置整流器206将220V交流电转换成250V直流电。行程开关被触发后,与行程开关串联的24VDC开关电源被关闭,延时继电器失电,常闭触点断开,导致驱动电机主回路断开,无法启动,加注泵停止加注。其他实施例中,加注机可以单独设置微动开关或者单独设置遥控开关。本实施例中开关电源型号为RS-15-24,继电器型号为HHS1(JS14S)。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3,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油脂加注机设置在手提包装箱409内,手提包装箱409包括容纳加注泵和驱动电机的箱体4091和设置在箱体4091上的箱盖4092。将油脂加注机设置在手提包装箱内更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中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加注泵与上述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加注泵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5)

1.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加注泵包括泵座和设置在泵座上由驱动电机驱动的泵芯,泵座的底部设有泵座进油口,泵座上还设有用于密封油桶与泵座的环形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件上下浮动装配在泵座上且环形密封件的上下浮动行程中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泵座包括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的密封部分,泵座还包括在环形密封件离开与密封部分密封配合位置时与环形密封件配合解除油桶与泵座密封的解除密封部分,密封部分处于解除密封部分上侧,以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密封部分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下极限位置时解除密封部分解除油桶与泵座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分为泵座上朝下设置的泵座密封面,所述泵座密封面与环形密封件上下挡止配合以限制环形密封件的上极限位置,且泵座密封面在环形密封件处于上极限位置时与环形密封件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密封部分为设置在泵座底部的至少两个支腿,各支腿沿泵座周向间隔设置以在环形密封件离开与密封部分密封配合的位置后使相邻支腿的间隔处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进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固定有用于与环形密封件上下挡止配合限制环形密封件下极限位置的挡止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环形密封件包括密封体和嵌装在密封体内的支撑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环形密封件呈板状,支撑体靠近内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座包括设有泵芯安装腔的座体,泵芯设置在泵芯安装腔内,座体的周面上设有与泵芯安装腔连通的泵芯安装口,座体外套设有用于封堵泵芯安装口的封套,封套与座体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套沿上下方向套装在座体外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芯为柱塞泵芯且泵芯沿座体周向布置多个,加注泵包括用于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偏心轴,各泵芯的柱塞均由偏心轴驱动往复运动,泵座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各泵芯出油口的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由封套与设置在座体的外周面上的汇流槽围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分由封套的下端面形成。
11.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包括用于固定在油桶上的安装盖,安装盖上周向止转且上下浮动装配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加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注泵为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便携式油脂加注机的加注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座底部设有在加注泵落至桶底时由桶底压动触发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驱动电机的电机控制器控制连接以在微动开关被触发后控制电机停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加注机包括与电机控制器信号连接的遥控开关,遥控开关信号连接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启停的遥控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加注机还包括手提包装箱,手提包装箱包括容纳加注泵和驱动电机的箱体和设置箱体上的箱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其特征在于:安装盖具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段,安装盖内上下滑动周向止转装配有套筒,所述驱动电机挂装在套筒的下端,套筒的上端伸出延伸段的上端并与延伸段上下挡止配合。
CN201920146181.7U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93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6181.7U CN209893088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6181.7U CN209893088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3088U true CN209893088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6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618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93088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30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6328A (zh) * 2019-01-28 2020-08-04 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6328A (zh) * 2019-01-28 2020-08-04 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CN111486328B (zh) * 2019-01-28 2024-11-08 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2633B (zh) 一种高压往复柱塞泵液力端用直通式组合阀
CN110397603B (zh) 一种水泵
CN209893088U (zh) 一种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CN101985975B (zh) 高方平筛传动装置自循环稀油润滑系统
CN105257968A (zh) 小型润滑泵
CN111486328A (zh) 便携式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CN209484251U (zh) 油脂加注机及其加注泵
CN106194653A (zh) 一种真空泵
CN109806168B (zh) 一种平移式煎药换液方法
CN202301978U (zh) 带负吸功能液体灌装复合阀
CN102588594A (zh) 用于水下旋转机械的双层密封自动排水的密封装置
CN211852177U (zh) 一种泵用电动真空泵引水系统
CN106051287A (zh) 一种等静压机工作容器上端盖浮子式进、排气装置
CN110966209B (zh) 一种泵用电动真空泵引水系统
CN215259135U (zh) 电动油脂泵
CN201013642Y (zh) 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阀
CN210050048U (zh) 水泵停机后保持负压的装置
CN203570656U (zh) 一种潜水泵的密封结构
CN214332275U (zh) 多出口润滑泵
CN112628151A (zh) 一种自动检测充水排气的离心水泵
CN208200361U (zh) 高粘度液体供给装置
CN219299936U (zh) 一种真空泵负压密封阀及真空泵
CN212745118U (zh) 一种高效节水的弹性座封闸阀
CN222651057U (zh) 一种电动润滑泵
CN203937942U (zh) 乳液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11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