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1284U - 一种两用马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用马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91284U CN209891284U CN201920489456.7U CN201920489456U CN209891284U CN 209891284 U CN209891284 U CN 209891284U CN 201920489456 U CN201920489456 U CN 201920489456U CN 209891284 U CN209891284 U CN 2098912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quatting pan
- dual
- toilet
- toilet seat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卫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蹲坐的两用马桶。该两用马桶,包括:蹲便器;坐便圈,坐便圈位于蹲便器的上方,坐便圈和蹲便器之间设有限定高度,坐便圈的一侧端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用于与安装平台和/或建筑墙面连接;转动组件,转动组件设于支撑结构上,转动组件用于带动坐便圈转动,使坐便圈在平行蹲便器和垂直蹲便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冲洗装置,冲洗装置包括水箱,水箱连接冲水管,冲水管的另一端与蹲便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两用马桶,即可实现蹲坐两功能之间的切换,同时,两用马桶在非使用状态时,可将坐便圈切换到竖直状态,省去了坐便器占用的空间,使洗手间的空间更加合理,使用体验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卫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蹲坐的两用马桶。
背景技术
坐便器与蹲便器的区别主要在于,坐便器使用者采用坐的方式如厕,而蹲便器使用者采用蹲的方式如厕,两者各有利弊。洗手间内坐便器凸出安装于地面之上,其占用一定的空间,而洗手间的空间有限,尤其是小户型的住房,坐便器占用较大的空间后,洗手间剩余空间较小,使用的舒适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用马桶,能坐便使用,也可蹲便使用,同时具有收缩的功能,降低马桶占用的空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用马桶,包括:
蹲便器,所述蹲便器用于安装在安装平台;
坐便圈,所述坐便圈位于所述蹲便器的上方,所述坐便圈和所述蹲便器之间设有限定高度,所述坐便圈的一侧端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与所述安装平台和/或建筑墙面连接;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坐便圈转动,使所述坐便圈在平行所述蹲便器和垂直所述蹲便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
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连接冲水管,所述冲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蹲便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坐便圈呈矩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矩形框架,所述坐便圈与所述矩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的一组对边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连杆;
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矩形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矩形框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腿,所述矩形框架上连接的所述支撑腿与所述矩形框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矩形框架上连接的所述支撑腿上设有前挡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腿为能沿高度方向伸缩的伸缩支撑腿。
可选地,所述安装平台或蹲便器上设有限位装置;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平台或蹲便器上的第一磁铁,以及设于所述支撑腿末端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对接端的磁极相反。
可选地,所述冲洗装置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多根出气管,多根所述出气管的出气口沿所述矩形框架的矩形轮廓设置,且所述出气口朝向所述蹲便器。
可选地,还包括洗手盆,所述洗手盆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箱连接。
可选地,所述洗手盆通过折叠支架与建筑墙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蹲便器的便口上设有防臭盖板。
可选地,所述坐便圈上设有智能马桶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两用马桶,坐便圈向上转动后呈竖直状态时,可使用蹲便器,当坐便圈转动下呈水平状态时,可使用坐便圈,实现蹲坐两用。该两用马桶,即可实现蹲坐两功能之间的切换,同时,两用马桶在非使用状态时,可将坐便圈切换到竖直状态,省去了坐便器占用的空间,使洗手间的空间更加合理,使用体验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马桶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马桶的收缩状态的侧视图。
图中:
1、蹲便器;2、坐便圈;3、支撑结构;4、冲洗装置;5、安装平台;6、建筑墙面;7、洗手盆;31、支撑腿;32、前挡板;41、水箱;42、气体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两用马桶,包括:
蹲便器1,蹲便器1用于安装在安装平台5;
坐便圈2,坐便圈2位于蹲便器1的上方,坐便圈2和蹲便器1之间设有限定高度,坐便圈2的一侧端设有支撑结构3,支撑结构3用于与安装平台5和/或建筑墙面6连接;
转动组件,转动组件设于支撑结构3上,转动组件用于带动坐便圈2转动,使坐便圈2在平行蹲便器1和垂直蹲便器1两个状态之间转换;
冲洗装置4,冲洗装置4包括水箱41,水箱41连接冲水管,冲水管的另一端与蹲便器1连接。
两用马桶依建筑墙面6设置,蹲便器1安装在安装平台5上,安装平台5上设置排污管道,蹲便器1的排污口与排污管道连接,其中,蹲便器1的两个踏板略高于安装平台5。坐便圈2竖直状态时,靠近建筑墙面6,且与建筑墙面6尽量贴合。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选在如厕方式,非使用时,坐便圈2转动至竖直状态,从而减少马桶占用的空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坐便圈2呈矩形,支撑机构包括矩形框架,坐便圈2与矩形框架固定连接,矩形框架的一组对边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连杆;
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组件包括转轴,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矩形框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
矩形框架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腿31,矩形框架上连接的支撑腿31与矩形框架转动连接。
支撑结构3不仅能够实现坐便圈2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置切换,其还包括支撑腿31结构,可提高坐便圈2的支撑强度,其中,位于前端的支撑腿31同样可实现折叠,当坐便圈2切换到竖直状态时,前端的支撑腿31(与矩形框架连接的支撑腿31)向内弯折,例如,该支撑腿31与矩形框架之间设置转轴,转轴转动带动支撑腿31转动,使该支撑腿31与坐便圈2相互贴合。优选地,矩形框架上连接的支撑腿31上设有前档板32。前档板32的高度与支撑腿31的高度一致,使用坐便器时,人坐在坐便圈2上,双腿位于前方,该两用马桶,通过设置前档板32更加洁净卫生,可避免向使用者腿部溅水。
进一步地,冲洗装置还包括气体发生器42,气体发生器42包括多根出气管,多根出气管的出气口沿矩形框架的矩形轮廓设置,且出气口朝向蹲便器1。矩形框架的下方设有多个出气口,出气口为一排或多排,坐便圈2呈水平状态时,出气口朝向蹲便器1设置,在使用坐便圈2如厕时,同时启动气体发生装置,可采用手动的按键启动,或者设置感应开关,当感应到人体时自动开启,气体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向下形成“气体墙”,即虚拟的坐便外壁,对排泄物具备汇聚的作用,避免排泄到蹲便器意外的地方,使用时更加卫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坐便器的使用舒适度,将坐便圈2设置为升降结构,即支撑腿31为能沿高度方向伸缩的伸缩支撑腿31。支撑腿31可为伸缩杆结构,包括顶紧螺钉,调节支撑腿31到所需位置后,旋紧顶紧螺钉进行固定。升降装置还可为液压缸,或气压缸等自动/半自动伸缩结构。
优选地,安装平台5或蹲便器1上设有限位装置;
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安装平台5或蹲便器1上的第一磁铁,以及设于支撑腿31末端的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对接端的磁极相反。
支撑结构3为可折叠的结构,为了使坐便圈2能够快速的展开使用,在安装平台5或蹲便器1上设置限位装置。支撑腿31展开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吸,实现快速连接,避免安装错位,达到限位的目的,当支撑腿31需要收缩时,手动的克服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磁力,再折叠支撑腿31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两用马桶还包括洗手盆7,洗手盆7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水箱41连接。洗手盆7位于两用马桶的上方,在洗手盆7的上方位于建筑墙面6上还可配置水龙头。洗手盆7中的水流入到两用马桶的水箱41中,供马桶冲水使用,此结构形式,实现了资源再利用,而且空间结构布置更加合理,尤其适用小面积的洗手间使用。为了避免管路堵塞,在洗手盆7的出水口上还可设置过滤装置,将体积较大的杂物阻挡在外。
优选地,洗手盆7通过折叠支架与建筑墙面6连接。洗手盆7连接折叠支架,折叠支架上设置转轴,可将洗手盆7转动呈竖直状态,减少其占用的空间,与两用马桶配合使用,合理利用洗手间的空间。其中,折叠状态下,出水口与水箱41之间可设置长度满足折叠需求的连接软管,或者采用可弯曲的波纹管。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蹲便器1的便口上设有防臭盖板。蹲便器1在非使用状态下,可先利用防臭盖板将蹲便器1的便口封盖,避免反味,同时,防臭盖板还能起到踏板的作用,使得马桶的非使用状态下的安装平台5更加平整。其中,在安装平台5上位于蹲便器1之上还可设置折叠地板,在马桶使用时,将地板折叠收起,马桶非使用状态时,将折叠地板展开瓶平铺在蹲便器1之上,此结构形式更加利于安装平台5的平整。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坐便圈2上设有智能马桶盖。智能马桶盖具备冲洗功能、加热功能以及音乐功能和杀菌功能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用马桶,使用时包括两种状态,一种是蹲便器1状态,打开蹲便器1上的防臭盖板即可使用蹲便器1,如厕完成后冲水即可,另一种是坐便器状态,转动坐便圈2,坐便圈2与蹲便器1水平,使用者坐在坐便圈2上如厕,排泄物进入蹲便器1,如厕完冲水即可。
马桶非使用状态时,将坐便圈2向上翻转呈竖直状态,与建筑墙面6贴合,蹲便器1上的防臭盖板封挡蹲便器1的便口,马桶整体呈收缩状态,腾出较多的空间供人在洗手间内进行其他操作。
该两用马桶,即可实现蹲坐两功能之间的切换,同时,两用马桶在非使用状态时,可将坐便圈2切换到竖直状态,省去了坐便器占用的空间,使洗手间的空间更加合理,使用体验度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包括:
蹲便器,所述蹲便器用于安装在安装平台;
坐便圈,所述坐便圈位于所述蹲便器的上方,所述坐便圈和所述蹲便器之间设有限定高度,所述坐便圈的一侧端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与所述安装平台和/或建筑墙面连接;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坐便圈转动,使所述坐便圈在平行所述蹲便器和垂直所述蹲便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
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连接冲水管,所述冲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蹲便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圈呈矩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矩形框架,所述坐便圈与所述矩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的一组对边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连杆;
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矩形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矩形框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腿,所述矩形框架上连接的所述支撑腿与所述矩形框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上连接的所述支撑腿上设有前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为能沿高度方向伸缩的伸缩支撑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或蹲便器上设有限位装置;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平台或蹲便器上的第一磁铁,以及设于所述支撑腿末端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对接端的磁极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装置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多根出气管,多根所述出气管的出气口沿所述矩形框架的矩形轮廓设置,且所述出气口朝向所述蹲便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洗手盆,所述洗手盆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手盆通过折叠支架与建筑墙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蹲便器的便口上设有防臭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两用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圈上设有智能马桶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89456.7U CN209891284U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一种两用马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89456.7U CN209891284U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一种两用马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91284U true CN209891284U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899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89456.7U Active CN209891284U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一种两用马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9128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98595A (zh) * | 2019-04-11 | 2019-06-18 | 吴强 | 一种两用马桶 |
CN112401729A (zh) * | 2020-11-25 | 2021-02-26 | 蒋岱金 | 一种智能舒适蹲坐两用如厕器 |
-
2019
- 2019-04-11 CN CN201920489456.7U patent/CN2098912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98595A (zh) * | 2019-04-11 | 2019-06-18 | 吴强 | 一种两用马桶 |
CN112401729A (zh) * | 2020-11-25 | 2021-02-26 | 蒋岱金 | 一种智能舒适蹲坐两用如厕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91284U (zh) | 一种两用马桶 | |
CN108392332A (zh) | 适用于卧床人的多功能智能护理床 | |
US7305724B2 (en) | Stowable baby bathinette | |
CN109898595A (zh) | 一种两用马桶 | |
CN214942815U (zh) | 折叠洁具紧凑布置的一体化卫生间 | |
CN207348167U (zh) | 一种节省空间的多功能便槽 | |
CN2889137Y (zh) | 活动坐便器 | |
CN204246052U (zh) | 一种多用途可移动便携式马桶 | |
CN106983434A (zh) | 可蹲式防摔的安全马桶 | |
CN201588285U (zh) | 一种多功能坐便器 | |
CN109458005A (zh) | 一种整体卫厕系统 | |
CN207228696U (zh) | 一种适老化无障碍洗浴室 | |
CN215483386U (zh) | 一种蹲坐两用马桶 | |
CN210622385U (zh) | 一种可变空间的厨卫结构 | |
CN2910082Y (zh) | 一种卫生洁具 | |
CN108532706B (zh) | 一种多功能隐形蹲坐便器 | |
CN207747810U (zh) | 基于房车的厨卫浴总成 | |
CN208769676U (zh) | 一种残疾人椅子 | |
CN112900933A (zh) | 折叠洁具紧凑布置的一体化卫生间 | |
CN214614439U (zh) | 一种具有坐蹲两用功能的大便器 | |
CN100475115C (zh) | 一种挂板坐便软罩式蒸淋器 | |
CN201572032U (zh) | 一种外置折叠式蹲便椅 | |
CN216393924U (zh) | 折叠式辅助蹲便椅 | |
CN212866204U (zh) | 蹲便器消毒除臭装置 | |
US20230374765A1 (en) | Personal Perineal Cleansing System and Metho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