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4516U - 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84516U CN209884516U CN201920423433.6U CN201920423433U CN209884516U CN 209884516 U CN209884516 U CN 209884516U CN 201920423433 U CN201920423433 U CN 201920423433U CN 209884516 U CN209884516 U CN 2098845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ginate
- fabric
- wound healing
- release paper
- transpa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包括医用PU薄膜,所述医用PU薄膜的一侧表面喷涂有胶粘剂层,所述胶粘剂层的一侧表面固定粘接有藻酸盐纤维面料,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的一侧表面设置为甲壳素纤维面料,所述甲壳素纤维面料的一侧表面覆盖有第一离型纸,所述第二离型纸设置为矩形框状。本愈合帖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高的特点,对环境无污染,海藻酸盐的高吸湿性和凝胶性,甲壳素纤维具有抗菌性;在功能性高端敷料中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减轻患者的负担;解决了过去靠胶带粘贴或绷带绑扎带来的不便和浪费,具有易去除性和高透氧性;甲壳素纤维与海藻酸盐的配合,降低了海藻酸盐的缺点,提高了愈合贴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愈合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
背景技术
创伤敷料,是包扎伤口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材料,现代伤口敷料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其取代了受损皮肤的重要功能,并一直作用至伤口愈合及皮损愈合。它能抵御机械因素(如脏物、碰撞、发炎等)、抵御污染和化学刺激,防止二度感染、防止干燥和体液丢失(电解质丢失)、防止热量丢失,除了对伤口实行全面保护外,还能通过清创主动影响伤口愈合过程,创造促进伤口愈合的微环境。
海藻酸盐(alginate)是一类从褐藻中提取的天然线性多糖,经湿法纺织制得海藻酸钙纤维,采用开松、混合、梳理、交叉铺网、密织等工艺,最后模切成藻酸盐敷料。海藻酸盐作为功能性医用敷料的吸收层,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吸湿性与消炎、抗菌性,可以改善伤口局部的血流供应,促进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显示出良好的多功能性,可用于烧伤创面、PICC中的应用包括糖尿病患者,脑、脊椎损伤和偏瘫或截瘫患者,晚期肿瘤患者及其他患病治疗长期卧床患者等并发褥疮的治疗与护理等用途,由于海藻酸盐纤维本身自粘性较差,按照传统方法使用时,需要使用绷带、胶带二次包扎,不方便患者创口的观察和护理。
然而如果单单使用海藻酸盐涂料制成愈合帖,由于其通透性太高,容易使创面脱水;粘着创面,更换时会造成再次性机械性损伤;外界环境微生物容易通过,交叉感染的机会较高;用量多,更换频繁、费时,且患者痛苦。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可以降低海藻酸盐缺点的且方便使用的医用敷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本愈合帖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高的特点,对环境无污染,海藻酸盐的高吸湿性和凝胶性,甲壳素纤维具有抗菌性;在功能性高端敷料中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减轻患者的负担;使用方便,解决了过去靠胶带粘贴或绷带绑扎带来的不便和浪费,同时具有易去除性和高透氧性;通过甲壳素纤维与海藻酸盐的配合,降低了海藻酸盐的缺点,提高了愈合贴的使用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包括医用PU薄膜,所述医用PU薄膜的一侧表面喷涂有胶粘剂层,所述胶粘剂层的一侧表面固定粘接有藻酸盐纤维面料,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的一侧表面设置为甲壳素纤维面料,所述甲壳素纤维面料的一侧表面覆盖有第一离型纸,所述医用PU薄膜的一侧表面覆盖有第二离型纸,所述第二离型纸设置为矩形框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型纸和第二离型纸的四个拐角上分设置为直倒角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离型纸矩形框状内部的四个拐角上分别设置为圆弧内角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离型纸矩形框状长边框上设有与外边缘不相通的压痕。
优选的,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与甲壳素纤维面料设置为一体结构的密织面料。
优选的,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的厚度为甲壳素纤维面料厚度的2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愈合帖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高的特点,对环境无污染,海藻酸盐的高吸湿性和凝胶性,甲壳素纤维具有抗菌性;
2、在功能性高端敷料中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减轻患者的负担;
3、使用方便,解决了过去靠胶带粘贴或绷带绑扎带来的不便和浪费,同时具有易去除性和高透氧性;
4、通过甲壳素纤维与海藻酸盐的配合,降低了海藻酸盐的缺点,提高了愈合贴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离型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医用PU薄膜;2、胶粘剂层;3、藻酸盐纤维面料;4、第一离型纸;5、第二离型纸;6、压痕;7、直倒角部;8、圆弧内角部;9、甲壳素纤维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包括医用PU薄膜1,所述医用PU薄膜1的一侧表面喷涂有胶粘剂层2,所述胶粘剂层2的一侧表面固定粘接有藻酸盐纤维面料3,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3的一侧表面设置为甲壳素纤维面料9,所述甲壳素纤维面料9的一侧表面覆盖有第一离型纸4,所述医用PU薄膜1的一侧表面覆盖有第二离型纸5,所述第二离型纸5设置为矩形框状。
具体的,所述第一离型纸4和第二离型纸5的四个拐角上分设置为直倒角部7。所述第二离型纸5矩形框状内部的四个拐角上分别设置为圆弧内角部8。所述第二离型纸5矩形框状长边框上设有与外边缘不相通的压痕6。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3与甲壳素纤维面料9设置为一体结构的密织面料。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3的厚度为甲壳素纤维面料9厚度的2倍。医用PU薄膜设置为透明PU薄膜。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覆盖在面层上的第一离型纸4揭去,将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对准伤口部位贴敷到伤口上,轻抚四周医用PU薄膜1,使之平整牢固地贴敷伤口部位,然后从矩形框长边框的压痕6处将第二离型纸5揭去,贴敷完毕。本愈合贴通过海藻酸盐敷料帮助伤口凝血、吸除伤口过多的分泌物、保持伤口维持一定的湿度,继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预期用途。本愈合帖具有高吸湿性、易去除性、高透氧性、凝胶阻塞性质、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且轻薄、透明、透湿、防水、防菌、高弹性、高吸液性、无致敏、安全舒适、自然环保。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包括医用PU薄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PU薄膜(1)的一侧表面喷涂有胶粘剂层(2),所述胶粘剂层(2)的一侧表面固定粘接有藻酸盐纤维面料(3),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3)的一侧表面设置为甲壳素纤维面料(9),所述甲壳素纤维面料(9)的一侧表面覆盖有第一离型纸(4),所述医用PU薄膜(1)的一侧表面覆盖有第二离型纸(5),所述第二离型纸(5)设置为矩形框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纸(4)和第二离型纸(5)的四个拐角上分设置为直倒角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型纸(5)矩形框状内部的四个拐角上分别设置为圆弧内角部(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型纸(5)矩形框状长边框上设有与外边缘不相通的压痕(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3)与甲壳素纤维面料(9)设置为一体结构的密织面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藻酸盐纤维面料(3)的厚度为甲壳素纤维面料(9)厚度的2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3433.6U CN209884516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3433.6U CN209884516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84516U true CN209884516U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8998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2343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84516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84516U (zh) |
-
2019
- 2019-04-01 CN CN201920423433.6U patent/CN2098845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33128Y (zh) | 一种保健型创口贴 | |
CN204655268U (zh) | 一种藻酸盐医用敷料 | |
CN104383585B (zh) | 一种三维纳米复合材料创可贴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
CN209154217U (zh) | 一种新型医用水凝胶复合敷料 | |
CN213283804U (zh) | 一种烧烫伤抗菌敷料 | |
CN209884516U (zh) | 一种透明海藻酸盐伤口愈合贴 | |
CN202113231U (zh) | 伤口敷料 | |
CN101254145A (zh) | 多层次浅层创伤专用的亲水性敷料 | |
CN218165488U (zh) | 一种烧伤科护理用医用胶贴 | |
CN206414398U (zh) | 抑菌型无纺布创口贴 | |
CN209899770U (zh) | 一种自粘海藻酸钙伤口敷贴 | |
CN221691632U (zh) | 一种自粘网状透气无纺布藻酸盐复合伤口敷贴 | |
CN212827251U (zh) | 一种新型亲水型纤维敷料 | |
CN204655269U (zh) | 一种防粘活性碳纤维敷料 | |
CN205729616U (zh) | 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 | |
CN209808750U (zh) | 一种透明壳聚糖伤口敷贴 | |
CN208552237U (zh) | 一种复合型藻酸盐创口贴 | |
CN221180812U (zh) | 一种气管切口用封堵敷料 | |
CN112076339A (zh) | 一种含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抗菌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4521200U (zh) | 用于包扎线形伤口的强效创可贴 | |
CN202173517U (zh) | 一种无菌敷料骨针贴 | |
CN217772669U (zh) | 一种缓释长效的外科局部感染用海藻酸钙贴 | |
CN212416090U (zh) | 一种溃疡贴水胶体敷料 | |
CN205251835U (zh) | 一种包含敷贴的自粘绷带 | |
CN219896127U (zh) | 一种外科手术伤口敷料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