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776523U - 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6523U
CN209776523U CN201822139240.6U CN201822139240U CN209776523U CN 209776523 U CN209776523 U CN 209776523U CN 201822139240 U CN201822139240 U CN 201822139240U CN 209776523 U CN209776523 U CN 209776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inkage
pivoted
linkage ro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92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iguo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iguo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iguo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iguo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92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6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6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6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所述支架包括相互枢接的两个四连杆机构,所述婴儿车架包括前支架、联动支架及所述支架,所述前支架后侧枢接于支架,所述联动支架前侧枢接于前支架,后侧枢接于支架,当折叠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时,所述联动支架带动前支架往后旋转,这种结构,使得只需旋转支架两四连杆机构中的其中任一组件,即可实现两四连杆机构的折叠联动,即实现支架的折叠;而在折叠两四连杆机构的过程中,联动支架会拉动前支架往后旋转而靠拢折叠中的支架,直至前支架、支架以及联动支架各组件旋转折叠靠拢,实现婴儿车架的收合;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收合操作简单省力,而且收合后材积小。

Description

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背景技术
婴儿车一般用于承载婴幼儿以减轻父母抱孩子的负担,婴儿车一般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车架锁定机构、分别设置于车架前后两侧下端的车轮。不同婴儿车有不同的车架机构,在车架自展开状态往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即车架收合过程中,不同的车架机构会导致不同的收合体验,而且收合后收合材积也不同,有些婴儿车架收合操作非常麻烦,而且特别费力;有些车架收合后材积很大,很占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其收合操作简单省力,而且收合后材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包括相互枢接的两个四连杆机构,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包括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后脚,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交叉式枢接;所述第一连杆后侧枢接于车手,前侧枢接于第三连杆上侧;所述第二连杆上侧枢接于车手下侧,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前侧;所述第三连杆下侧与后脚上侧枢接;所述第四连杆后侧与后脚枢接;从而所述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形成为第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后脚形成为第二个四连杆机构。
所述第一连杆前侧通过第一枢轴与第三连杆上侧枢接,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二枢轴与第二连杆枢接,通过第三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二枢轴位于第一枢轴、第三枢轴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后侧通过第四枢轴与车手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上侧通过第五枢轴枢接于车手下侧,所述第四枢轴位于第五枢轴上侧;或/和,所述第二连杆下侧通过第六枢轴与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二枢轴位于第五枢轴与第六枢轴之间;或/和,所述第四连杆通过第七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七枢轴位于第三枢轴下侧。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包括前支架、联动支架以及上述支架,所述前支架后侧与支架的第二连杆下侧或/和第四连杆前侧枢接,所述联动支架前侧枢接于前支架,后侧枢接于支架,当折叠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时,所述联动支架带动前支架往后旋转。
所述联动支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支架;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第一连动杆后侧或/和第三连动杆一侧枢接,后侧与支架的第四连杆或/和后脚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一侧与所述第一联动杆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另一侧与支架的第四连杆或/和后脚枢接;或,所述第三联动杆另一侧枢接于第二连杆枢接。
所述联动支架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支架,后侧与所述支架的第三连杆或/和后脚枢接。
所述联动支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支架;所述第二联动杆一侧通过第八枢轴枢接于所述第一联动杆,另一侧通过第九枢轴与第三联动杆一侧枢接,且第二联动杆还通过第十枢轴与第四连杆或后脚枢接,所述第十枢轴位于第八枢轴与第九枢轴之间;所述第三联动杆另一侧与第二连杆枢接。
所述联动支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可相对前后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支架,后侧枢接于所述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三联动杆一侧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另一侧枢接于第二连杆。
所述前支架包括前脚,所述前脚后侧与支架的第二连杆下侧或/和第四连杆前侧枢接。
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脚前下部的前轮、连接于支架后脚后下部的后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支架设置为相互枢接的两个四连杆机构,从而只需旋转支架两四连杆机构中的其中任一组件,即可实现两四连杆机构的折叠联动,即实现支架的折叠,从而收合操作非常简单省力,而且该支架折叠后非常扁平;而设置了上述支架的婴儿车架,在折叠两四连杆机构的过程中,联动支架会拉动前支架往后旋转而靠拢折叠中的支架,直至前支架、支架以及联动支架各组件旋转折叠靠拢,实现婴儿车架的收合,从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的收合操作简单省力;而且因为两四连杆机构旋转折叠后会比较扁平,后前支架还旋转靠近支架,从而使得收合后的整体材积非常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一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一实施例在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一实施例在收合状态下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一实施例在收合状态下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二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二实施例在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二实施例在收合后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二实施例在收合状态下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三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三实施例在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三实施例在收合状态下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三实施例在收合状态下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四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四实施例在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五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五实施例在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五实施例在收合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五实施例在收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2包括相互枢接的两个四连杆机构,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包括车手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25、后脚26,所述第二连杆23与第三连杆24交叉式枢接,且所述第二连杆23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25前侧,上侧枢接于车手21下侧,所述第三连杆24上侧与第一连杆22前侧枢接,下侧与后脚26枢接;所述第一连杆22后侧枢接于车手21;所述第四连杆25后侧与后脚26枢接;从而所述车手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4形成为第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25、后脚26形成为第二个四连杆机构,从而车手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25、后脚26一起形成为相互枢接的两个四连杆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2前侧通过第一枢轴220与第三连杆24上侧枢接,所述第三连杆24通过第二枢轴240与第二连杆23枢接,通过第三枢轴241与后脚26枢接,所述第二枢轴240位于第一枢轴220、第三枢轴241之间。
所述第一连杆22后侧通过第四枢轴221与车手21枢接,所述第二连杆23上侧通过第五枢轴231枢接于车手21下侧,所述第四枢轴221位于第五枢轴231上侧。
所述第二连杆23下侧通过第六枢轴232与第四连杆25枢接,所述第二枢轴240位于第五枢轴231与第六枢轴232之间。
所述第四连杆25通过第七枢轴251与后脚26枢接,所述第七枢轴251位于第三枢轴241下侧。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包括前支架1、联动支架3以及上述支架2,所述前支架1后侧与支架2的第二连杆23下侧或/和第四连杆25前侧枢接,所述联动支架3前侧枢接于前支架1,后侧枢接于支架2,当折叠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时,所述联动支架3带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还包括设置于前支架1前下部的前轮4、设置于支架2后下部的后轮5;较佳的,所述相互枢接的两个四连杆机构被设置为,折叠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时,所述后轮5被带动往前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支架3包括第一联动杆31、第二联动杆32、第三联动杆33,所述第一联动杆31前侧枢接于前支架1;所述第二联动杆32前侧与第一连动杆31后侧或/和第三连动杆33一侧枢接,后侧与支架2的第四连杆25或/和后脚26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33一侧与所述第一联动杆31或/和第二联动杆32枢接,另一侧与支架2的第三连杆24或/和后脚26枢接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杆31、第二联动杆32、第三联动杆33有多种连接方式,当第一联动杆31后侧与第二连动杆32前侧枢接时,所述第三连动杆33一侧可以只与第一联动杆31枢接,也可以只与第二联动杆32枢接,也可以通过一根枢轴与第一联动杆31后侧、第二联动杆32前侧一起枢接;或第一联动杆31后侧与第三联动杆33枢接时,第二联动杆32前侧可以只与第一联动杆31枢接,也可以只与第三联动杆33枢接,也可以是通过一根枢轴与第一联动杆31后侧、第三联动杆33一侧一起枢接。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三联动杆33前侧与第一联动杆31后侧、第二联动杆32一侧通过一枢轴一起枢接,从而组装更方便。
第二联动杆32后侧可单独枢接于第四连杆25,也可单独枢接于后脚26,或第二联动杆32后侧与第四连杆25、后脚26通过所述第七枢轴251一起枢接。
较佳的,所述第三联动杆33后端与所述第三连杆24、后脚26通过一枢轴一起枢接,即通过所述第三枢轴241一起枢接,从而组装更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三连杆24通过所述第三枢轴241与后脚26枢接,第三联动杆33后侧通过其他枢轴单独枢接于第三连杆24或者单独枢接于后脚26,且枢接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调整。
当要收合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时,往前下方旋转所述车手21,根据四连杆机构的动作原理,车手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4会相对旋转折叠靠近,并且第二连杆23下端相对往前旋转移动,第三连杆24下端相对往后旋转移动,而此时,在第四连杆25的拉动下,后脚26往前旋转,从而两个四连杆机构相对旋转靠近而折叠;而在此折叠过程中,第三联动杆33、第二联动杆32的枢接点被迫使往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联动杆31的后端往上旋转移动,前端则拉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如图2所示),直至支架2与前支架1的各组件相互旋转靠近,整个婴儿车架处于收合状态(如图3、4所示)。如此,收合操作非常简单而省力,而且根据四连杆机构的特性,支架2折叠后处于一个非常扁平的状态,再加上联动支架3带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也向支架2件靠拢,从而收合后的婴儿车架材积很小,方便储存运输。
而在上述车架收合过程中,因为后脚26往前旋转,前支架1往后旋转,从而前轮4被带动往后旋转,后轮5被带动往前旋转,如此,婴儿车架收合后,不会因为前后轮而拉高整体高度,进一步保证收合后的小尺寸材积。
第二实施例
如图5至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联动支架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支架3′包括一联动杆30′,所述联动杆30′前侧枢接于前支架1,后侧与所述支架2的第三连杆24枢接或/和后脚26枢接。较佳的,所述联动杆30′后侧与所述第三连杆24、后脚26通过一枢轴枢接,从而组装更方便
当要收合婴儿车架时,操作同第一实施例,往前旋转车手21而折叠支架2,即折叠相互枢接的两个四连杆机构,在折叠过程中,联动杆30′后端被拉动往后旋转移动,从而联动杆30′前端拉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靠近折叠中的支架2,直至前支架1、支架2的车手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25、后脚26、以及联动支架3的联动杆30′一起旋转折叠靠拢,婴儿车架完全收合。
第三实施例
如图9至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联动支架3′的第三连动杆33′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动杆33′的另一侧枢接于支架2的第二连杆23。
联动支架3′其他组件,即第一联动杆31′、第二联动杆32′的设置同第一实施例,且第一联动杆31′、第二联动杆32′与第三联动杆33′的连接方式也同第一实施例,前支架1与支架2的结构也同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收合操作也同第一实施例,即往前下方旋转车手21,折叠支架2,通过联动支架3′带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但是在折叠收合过程中,第一联动杆31′、第二联动杆32′、第三联动杆33′的枢接点相对往下移动,从而第一联动杆31′、第二联动杆32′、第三联动杆33′相对旋转,使得第一联动杆31′前端带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如图10所示),直至车架完全收合(如图11、12所示)。
第四实施例
如图13、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联动支架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支架3-1包括第一联动杆31-1、第二联动杆32-1、第三联动杆33-1,所述第一联动杆31-1前侧枢接于前支架1;所述第二联动杆32-1一侧通过第八枢轴321枢接于所述第一联动杆31-1,另一侧通过第九枢轴322与第三联动杆33-1一侧枢接,且第二联动杆32-1还通过第十枢轴323与第四连杆或后脚枢接,所述第十枢轴323位于第八枢轴321与第九枢轴322之间;所述第三联动杆33-1另一侧与第二连杆23枢接。
要收合本实施例车架时,也是往前下方旋转车手21,折叠支架2,通过联动支架3带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在折叠收合过程中,第一联动杆31-1、第二联动杆32-1的枢接点往上移动,从而第二联动杆32-1与第三联动杆33-1的枢接点相对往下移动,通过第一联动杆31-1拉着前支架1往后旋转(如图14所示),直至车架完全收合。
第五实施例
如图15至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联动支架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支架包括第一联动杆31-2、第二联动杆32-2、第三联动杆33-2,所述第二联动杆31-2可相对前后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25,所述第一联动杆31-2前侧枢接于前支架1,后侧枢接于所述第二联动杆32-2,所述第三联动杆33-2一侧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32-2,另一侧枢接于第二连杆23。
要收合本实施例车架时,往前下方旋转车手21,折叠支架2,通过联动支架3带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在折叠收合过程中,第二连杆23的旋转会驱使第三联动杆33-2下端往后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联动杆32-2沿着第四连杆25往后移动,如此,第一联动杆31-2也被带动往后移动,从而拉动前支架1往后旋转(如图16所示),直至车架完全收合(如图17、18所示)。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1包括前脚11,所述前脚11后侧与支架2的第二连杆23下侧或/和第四连杆25前侧枢接,所述联动支架3前侧与前脚11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前脚11后侧、第二连杆23下侧以及第四连杆25前侧通过一枢轴一起枢接,即通过所述第六枢轴232一起枢接,如此,使得组装更方便。
所述前轮4连接于所述前脚11前下部。

Claims (9)

1.一种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枢接的两个四连杆机构,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包括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后脚,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交叉式枢接;所述第一连杆后侧枢接于车手,前侧枢接于第三连杆上侧;所述第二连杆上侧枢接于车手下侧,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前侧;所述第三连杆下侧与后脚上侧枢接;所述第四连杆后侧与后脚枢接;从而所述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形成为第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后脚形成为第二个四连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前侧通过第一枢轴与第三连杆上侧枢接,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二枢轴与第二连杆枢接,通过第三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二枢轴位于第一枢轴、第三枢轴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后侧通过第四枢轴与车手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上侧通过第五枢轴枢接于车手下侧,所述第四枢轴位于第五枢轴上侧;或/和,所述第二连杆下侧通过第六枢轴与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二枢轴位于第五枢轴与第六枢轴之间;或/和,所述第四连杆通过第七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七枢轴位于第三枢轴下侧。
3.一种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架、联动支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支架,所述前支架后侧与支架的第二连杆下侧或/和第四连杆前侧枢接,所述联动支架前侧枢接于前支架,后侧枢接于支架,当折叠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时,所述联动支架带动前支架往后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支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支架;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第一连动杆后侧或/和第三连动杆一侧枢接,后侧与支架的第四连杆或/和后脚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一侧与所述第一联动杆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另一侧与支架的第四连杆或/和后脚枢接;或,所述第三联动杆另一侧枢接于第二连杆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支架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支架,后侧与所述支架的第三连杆或/和后脚枢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支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支架;所述第二联动杆一侧通过第八枢轴枢接于所述第一联动杆,另一侧通过第九枢轴与第三联动杆一侧枢接,且第二联动杆还通过第十枢轴与第四连杆或后脚枢接,所述第十枢轴位于第八枢轴与第九枢轴之间;所述第三联动杆另一侧与第二连杆枢接,或,所述第三联动杆另一侧与第三连杆或/和后脚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支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可相对前后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支架,后侧枢接于所述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三联动杆一侧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另一侧枢接于第二连杆;或,所述第三联动杆另一侧与第三连杆或/和后脚枢接。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包括前脚,所述前脚后侧与支架的第二连杆下侧或/和第四连杆前侧枢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脚前下部的前轮、连接于支架后脚后下部的后轮。
CN201822139240.6U 2018-12-19 2018-12-19 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Active CN209776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9240.6U CN209776523U (zh) 2018-12-19 2018-12-19 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9240.6U CN209776523U (zh) 2018-12-19 2018-12-19 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6523U true CN209776523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0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9240.6U Active CN209776523U (zh) 2018-12-19 2018-12-19 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652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469A (zh) * 2018-12-19 2019-04-19 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车架
CN113665655A (zh) * 2020-05-14 2021-11-19 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US12016804B2 (en) 2020-08-09 2024-06-25 Shanghai Bangbang Robotics Co., Ltd Collapsible wheelchai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469A (zh) * 2018-12-19 2019-04-19 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车架
CN113665655A (zh) * 2020-05-14 2021-11-19 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US12016804B2 (en) 2020-08-09 2024-06-25 Shanghai Bangbang Robotics Co., Ltd Collapsible wheelchair
US12303441B2 (en) 2020-08-09 2025-05-20 Shanghai Bangbang Robotics Co., Ltd Collapsible wheelchai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0883U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109515507B (zh) 儿童推车车架及儿童推车
CN108773408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9776523U (zh) 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CN106515829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9334749B (zh) 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CN110723191A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204368228U (zh) 折叠推车
CN109131521B (zh) 一种收合联动顺畅且收合材积小的婴儿车
CN105799765B (zh) 一种折叠式婴儿车
CN205661504U (zh) 一种收合材积小的婴儿车
CN109927771B (zh) 用于婴儿车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CN210174950U (zh) 用于婴儿车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CN210416702U (zh) 一种婴幼儿推车
CN109606452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9649469A (zh) 婴儿车架
CN215904567U (zh) 一种儿童推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儿童推车
CN212556455U (zh) 一种儿童推车骨架及设有该骨架的儿童推车
CN119370173A (zh) 童车
CN105197089A (zh) 一种婴儿车
CN214524005U (zh) 儿童推车
CN112319591B (zh) 儿童推车
CN212556454U (zh) 一种童车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童车
CN210653260U (zh) 一种童车车架
CN210618248U (zh)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