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9763U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29763U CN209729763U CN201920849635.7U CN201920849635U CN209729763U CN 209729763 U CN209729763 U CN 209729763U CN 201920849635 U CN201920849635 U CN 201920849635U CN 209729763 U CN209729763 U CN 2097297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power supply
- transfer switch
- automatic transfer
- supply autom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中,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包括:接线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腔,安装腔的底部设有内六角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与其适配的螺母;多个安装板,设置于对应的安装腔顶部,安装板成型有与螺栓配合连接的螺纹孔;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其插入安装腔的一端均具有与螺纹孔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螺栓依次穿过螺纹孔、第一通孔后,与螺母螺接,以将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压紧连接。这样在螺栓拧紧的过程中,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的横向位置不变,从而保证两者接触面积不变,导电效果好,且安装人员不需要同时两手操作,操作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电源转换开关用于使电源连续供电,当常用电源突然故障或停电时,通过双电源转换开关,自动投切到备用电源上,从而使用电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双电源转换开关根据控制电流的大小分为塑壳断路器控制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和小型断路器控制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中国专利文献CN206774469U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采用小型断路器来控制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通断,如图5和6所示,常用小型断路器06和备用小型断路器07的出线端子上连接有一个接线端子组件,接线端子组件包括端子外壳01、设置在端子外壳01内的三个接线端子02和三个第一接线铜排03,第一接线铜排03的一端连接接线端子02,另一端连接常用断路器和备用断路器的出线端子上,接线端子用于将第一接线铜排03与外接电源的第二接线铜排固定连接,接线端子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接线座04、设置于接线座04顶部的螺栓05,当拧紧螺栓05时,螺栓05的底部与第一接线铜排03相抵,接线座04相对第一接线铜排03和第二接线铜排向上移动,接线座04的底壁与第二接线铜排相抵,从而与螺栓05配合夹紧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
上述接线端子的缺陷在于:在固定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时,安装人员需要一只手将第二接线铜排插入接线端子,另一只手操作螺丝刀拧紧螺栓,在拧紧的过程中,手容易晃动,导致第二接线铜排和第一接线铜排的横向位置可能会发生偏移,从而减小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影响导电效果;另外,三个接线座需要分别安装在端子外壳内,增加了装配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结构容易导致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接触面积小、影响导电效果,且装配工序复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固定牢固、装配工序简单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具有该接线结构的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包括:
接线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有内六角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其适配的螺母;
多个安装板,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安装腔顶部,所述安装板成型有与螺栓配合连接的螺纹孔;
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其插入所述安装腔的一端均具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
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螺母螺接,以将所述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压紧连接。
所述接线座为塑料材料,所述安装板为金属材料,所述安装板嵌设于所述接线座上。
所述接线座上成型有设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腔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中部具有允许所述螺栓穿入的通孔。
所述接线座通过螺栓安装结构固定安装于底座上,所述螺栓安装结构包括:
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接线座上;
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
螺栓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后,将所述接线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一种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常用塑壳断路器、备用塑壳断路器、连接所述常用塑壳断路器和所述备用塑壳断路器的出线端的如上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
所述底座上扣设有罩壳,所述罩壳与所述底座相对形成适于安装所述接线座的安装空间,所述罩壳的顶部成型有与所述螺栓相对的第四通孔,侧部成型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五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通过在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设置供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这样在螺栓拧紧的过程中,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的横向位置不变,从而保证两者接触面积不变,导电效果好,且安装人员不需要同时两手操作,操作更加简单。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接线座为塑料材料,安装板为金属材料,安装板嵌设于接线座上。接线座和安装板形成一个组件再安装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更方便安装。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接线座上成型有设于安装板与安装腔之间的隔板,隔板中部具有允许螺栓穿入的通孔。当螺栓将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拧紧连接时,与第一接线铜排顶部相抵的是隔板,与第二接线铜排底部相抵的是螺母,与现有技术螺栓直接与接线铜排相抵的方式相比,螺母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减少对第一接线铜排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去除罩壳后的立体图;
图3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的立体图的部分剖面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去除端子外壳后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01、端子外壳;02、接线端子;03、第一接线铜排;04、接线座;05、螺栓;06、常用小型断路器;07、备用小型断路器;
1、接线座;11、安装腔;12、安装槽;13、第二通孔;2、安装板;21、螺纹孔;3、螺栓;4、第一接线铜排;5、底座;52、常用塑壳断路器;53、备用塑壳断路器;6、罩壳;61、第四通孔;62、第五通孔;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如图2-4所示,包括接线座1、安装板2、第一接线铜排4和第二接线铜排(图中未画出)。
接线座1,为塑料材质,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的底部设有内六角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设有与其适配的六角螺母。接线座1通过螺栓安装结构固定安装于底座5上,所述螺栓安装结构包括:第二通孔13,设置于所述接线座1上;第三通孔51设置于所述底座5上,且与所述第二通孔13相对;螺栓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3和所述第三通孔51后,将所述接线座1与所述底座5固定连接。
多个安装板2,为金属材料,嵌设于所述接线座1上的顶部,所述安装板2成型有与螺栓3配合连接的螺纹孔21,所述接线座上成型有设于所述安装板2与所述安装腔11之间的隔板7,所述隔板7中部具有允许所述螺栓3穿入的通孔。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与接线座1是通过模压连接在一起。
第一接线铜排4和第二接线铜排,其插入所述安装腔11的一端均具有与所述螺纹孔21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41,第一接线铜排4的另一端与常用塑壳断路器52和备用塑壳断路器53的出线端连接,第二接线铜排的另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螺栓3依次穿过所述螺纹孔21、所述第一通孔41后,与所述螺母螺接,以将所述第一接线铜排4和第二接线铜排压紧连接
本实施例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安装人员先将螺栓穿过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的第一通孔,与螺母连接,这样在螺栓拧紧的过程中,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的横向位置不变,从而保证两者接触面积不变,导电效果好,且安装人员不需要同时两手操作,操作更加简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常用塑壳断路器52、备用塑壳断路器53、连接所述常用塑壳断路器52和所述备用塑壳断路器53的出线端的如实施例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
所述底座5上扣设有罩壳6,所述罩壳6与所述底座5相对形成适于安装所述接线座1的安装空间,所述罩壳6的顶部成型有与所述螺栓3相对的第四通孔61,侧部成型有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的第五通孔6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座(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的底部设有内六角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设有与其适配的螺母;
多个安装板(2),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安装腔(11)顶部,所述安装板(2)成型有与螺栓(3)配合连接的螺纹孔(21);
第一接线铜排(4)和第二接线铜排,其插入所述安装腔(11)的一端均具有与所述螺纹孔(21)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41);
所述螺栓(3)依次穿过所述螺纹孔(21)、所述第一通孔(41)后,与所述螺母螺接,以将所述第一接线铜排(4)和第二接线铜排压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1)为塑料材料,所述安装板(2)为金属材料,所述安装板(2)嵌设于所述接线座(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1)上成型有设于所述安装板(2)与所述安装腔(11)之间的隔板(7),所述隔板(7)中部具有允许所述螺栓(3)穿入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1)通过螺栓安装结构固定安装于底座(5)上,所述螺栓安装结构包括:
第二通孔(13),设置于所述接线座(1)上;
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底座(5)上,且与所述第二通孔(13)相对;
螺栓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3)和所述第三通孔后,将所述接线座(1)与所述底座(5)固定连接。
5.一种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常用塑壳断路器(52)、备用塑壳断路器(53)、连接所述常用塑壳断路器(52)和所述备用塑壳断路器(53)的出线端的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底座(5) 上扣设有罩壳(6),所述罩壳(6)与所述底座(5)相对形成适于安装所述接线座(1)的安装空间,所述罩壳(6)的顶部成型有与所述螺栓(3)相对的第四通孔(61),侧部成型有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的第五通孔(6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49635.7U CN209729763U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49635.7U CN209729763U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29763U true CN209729763U (zh) | 2019-12-03 |
Family
ID=6867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49635.7U Active CN209729763U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29763U (zh) |
-
2019
- 2019-06-05 CN CN201920849635.7U patent/CN2097297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80264B1 (en) | Terminal connector securing wire with a wide range of diameters to a conductor of an electric power switch and an electric power switch incorporating the terminal connector | |
US8531820B2 (en) | Bus system and module body for use therein | |
JPH0866050A (ja) | インバータ装置 | |
CN110040081A (zh) | 用于车辆电气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结构及车辆电气控制器 | |
US4162819A (en) | Electrical terminal | |
CN209729763U (zh)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结构及塑壳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
CN204315744U (zh) | 一种改进型电连接器 | |
US4632497A (en) | Terminal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 |
KR20090006016U (ko) | 단자대 | |
CN201032656Y (zh) | 开关插座 | |
KR200445019Y1 (ko) | 단자대 | |
CN213636329U (zh) | 一种防止螺钉脱落的接线端子排 | |
CN202352843U (zh) | 可方便安装和使用的接线端子 | |
JPH0950836A (ja) | ヒューズの接続構造 | |
JP2992976B2 (ja) | 端子台および制御装置 | |
CN219874248U (zh) | 一种卡扣式快捷接线防水连接器 | |
CN221596961U (zh) | 一种不断电拔插式底座 | |
CN102394391A (zh) | 一种可方便安装和使用的接线端子 | |
CN213460140U (zh) | 一种穿墙式接线端子及具有其的低压开关柜 | |
CN212064656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器盒主体 | |
CN215070761U (zh) | 一种防护型电气连接件 | |
CN113540859B (zh) | 一种自动通断可并接的接线端子 | |
CN220106338U (zh) | 一种防呆装配式开关 | |
CN221552580U (zh) | 漏电保护组件及配电箱 | |
CN210982511U (zh) | 一种微型电流试验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