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723194U -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3194U
CN209723194U CN201920248755.1U CN201920248755U CN209723194U CN 209723194 U CN209723194 U CN 209723194U CN 201920248755 U CN201920248755 U CN 201920248755U CN 209723194 U CN209723194 U CN 209723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drainage
slope
road
draina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87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武占
谷星华
马良
王文波
王海斌
王士楠
张景皓
张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487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3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3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31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属于公路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公路侧面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公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水沟的横截面呈凹型,包括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底部之间设有渗水层;所述第一挡墙与公路边缘相邻,所述第一挡墙的顶部与公路边缘之间设有边坡。通过在公路侧面设置边坡及排水沟,可使雨水沿边坡流入排水沟,排水沟两侧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对雨水进行围挡,积水一方面通过蒸发、另一方面借助底部的渗水层下渗,同时还能补充地下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及施工简单、水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公路排水。

Description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同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基路面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因素也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须十分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降低水对道路的危害。目前,高速公路的排水设施均是在公路两侧设置砼预制的排水沟,沿着排水沟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集水井,在对应集水井的部位设置横向的排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将集水井内的水排至市政管网进行收集。此种结构的排水设施结构复杂,施工繁琐,无法快速补给地下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排水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带有集水井的排水沟结构复杂、施工繁琐,无法快速补给地下水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公路侧面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公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水沟的横截面呈凹型,包括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底部之间设有渗水层;所述第一挡墙与公路边缘相邻,所述第一挡墙的顶部与公路边缘之间设有边坡。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横截面均为L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均包括立板和水平底板,所述立板和底板均内嵌L型钢筋网,所述第一挡墙的立板里侧面为斜面。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外侧面和底板的底部均设有用于防水的油毛毡。
优选的,所述边坡的坡度为1:1.5,所述第一挡墙的里侧斜面的坡度为4:1。
优选的,所述渗水层包括填土和干砌石片,所述填土设置于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底板边缘之间,所述干砌石片铺设于底板及填土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L型钢筋网包括若干个纵筋和L型横筋,所述纵筋和横筋由绑丝绑扎成网状;所述纵筋平行于公路长度方向,所述横筋垂直于纵筋设置;所述横筋的末端均向内折弯180°。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墙的外侧设有隔离栅。
优选的,所述公路的中间隔离带间隔设有多个隔离带集水井,所述隔离带集水井与公路的路基内的横向排水管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的末端出口设置于边坡上。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的沟底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边坡集水井,相邻边坡集水井间隔100-200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公路侧面设置边坡及排水沟,可使雨水沿边坡流入排水沟,排水沟两侧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对雨水进行围挡,积水一方面通过蒸发、另一方面借助底部的渗水层下渗,同时还能补充地下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及施工简单、水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公路排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路,2-第一挡墙,3-第二挡墙,4-边坡,5-立板,6-底板,7-填土,8-干砌石片,9-纵筋,10-横筋,11-隔离栅,12-隔离带集水井,13-横向排水管,14-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公路1侧面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公路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水沟的横截面呈凹型,包括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所述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的底部之间设有渗水层;所述第一挡墙2与公路1边缘相邻,所述第一挡墙2的顶部与公路1边缘之间设有边坡4。其中,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坡面形成框架强度高,抗冲刷能力强,对路基边坡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雨水沿边坡流入排水沟,借助两侧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对雨水进行围挡,雨水在凹型排水沟内一方面通过上表面蒸发、另一方面借助底部的渗水层下渗,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尤其适用于缺水的平原地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的横截面均为L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均包括立板5和水平底板6,所述立板5和底板6均内嵌L型钢筋网,所述第一挡墙2的立板5里侧面为斜面,借助斜面方便对雨水导流。其中,借助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且每隔15m设置一道宽2cm的沉降缝,并用砂浆勾缝。为了避免雨水流量过大,流入排水沟内雨水在惯性作用下溢出第二挡墙,可将第二挡墙的高度大于第一挡墙的高度,具体高度差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立板5的外侧面和底板6的底部均设有用于防水的油毛毡。在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的外表面与土层接触面铺设油毛毡,并用铁钉固定。借助油毛毡能够避免混凝土浇筑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过程中影响周围土层,保证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顺利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边坡4的坡度为1:1.5,所述第一挡墙2的里侧斜面的坡度为4:1。其中,边坡的长度较大,坡度较缓,方便雨水沿着边坡缓流入排水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渗水层包括填土7和干砌石片8,所述填土7设置于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的底板6边缘之间,所述干砌石片8铺设于底板6及填土7的上方。在第一挡墙2和第二挡墙3的底板6之间间隙内填土30cm,回填土方压实后在沟底铺设30cm厚的干砌石片。
其中,所述L型钢筋网包括若干个纵筋9和L型横筋10,所述纵筋9和横筋10由绑丝绑扎成网状;所述纵筋9平行于公路1长度方向,所述横筋10垂直于纵筋9设置;所述横筋10的末端均向内折弯180°。其中,绑丝宜采用直径2.0mm的铁丝,必要时可采用点焊焊牢,绑丝头应朝结构内弯,防止进入混凝土保护层,产生锈蚀。注意:绑扎接头宜逐点改变绕丝方向的八字形方式交错扎接;结构或构件拐角处的钢筋交叉点要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绑扎,但绑扎的交叉点应不少于全部交叉点的50%;纵向焊接钢筋搭接处不允许分布在同一个横断面,必须交错分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挡墙3的外侧设有隔离栅11。将隔离栅设置在第二挡墙3外侧的原来地面上,隔离栅包括GRC复合立柱刺铁丝隔离珊和焊接隔离珊两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公路1的中间隔离带间隔设有多个隔离带集水井12,所述隔离带集水井12与公路1的路基内的横向排水管13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13的末端出口设置于边坡4上。借此结构能够充分收集雨水,尤其适用于幅面较宽的公路。通过隔离带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可将公路中部的雨水收集并排至边坡外侧,并流入排水沟内。
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沟内的水来源主要包括:一方面是公路路面上的水沿其坡度流至边坡,再顺着边坡上的水槽流到排水沟;二方面是边坡上的雨水,也顺着水槽流到排水沟;三方面就是中央隔离带的水流至隔离带集水井,再沿着横向排水管流到边坡,再流到排水沟;四方面就是下雨时直接下到排水沟里内的雨水。
另外,所述排水沟的沟底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边坡集水井,边坡集水井设置于渗水层处,相邻边坡集水井间隔100-200米。边坡集水井相对现有技术中的边坡集水井间隔较远,大大降低边坡集水井的数量,边坡集水井再通过排水管汇集到市政管网。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第四系及元古界地层设计的,其地层及岩性自下而上依次为:第四系(Q)为冲洪积、洪积成因的棕色、褐黄色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和砂层互层,地貌单元为冲洪积平原区,路线区未见地表水,雨季时河道存在少量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滹沱河流域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砂、砂卵砾石层中,从含水层平面和垂向分布来看,各含水层之间无稳定隔水层,水力联系密切,视为统一含水体;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灌溉入渗及侧向径流,排泄方式以人工开采、蒸发和侧向排出为主。地下水埋深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因此厚度变化较大,连续性较差。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收集公路上的雨水并入渗地层,无需另外在排水沟内修建集水井及铺设排水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雨水下渗能够补充地下水,实现雨水的充分利用。对于幅面较宽的公路来说,可在公路中间设置一排集水井对公路中部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横向排水管排至边坡外侧,雨水再沿边坡流至排水沟内,借助排水沟可收集雨水,排水沟内雨水通过蒸发及下渗得到处理。
在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公路侧面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公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水沟的横截面呈凹型,包括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底部之间设有渗水层;所述第一挡墙与公路边缘相邻,所述第一挡墙的顶部与公路边缘之间设有边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横截面均为L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均包括立板和水平底板,所述立板和底板均内嵌L型钢筋网,所述第一挡墙的立板里侧面为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外侧面和底板的底部均设有用于防水的油毛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的坡度为1:1.5,所述第一挡墙的里侧斜面的坡度为4: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层包括填土和干砌石片,所述填土设置于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底板边缘之间,所述干砌石片铺设于底板及填土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钢筋网包括若干个纵筋和L型横筋,所述纵筋和横筋由绑丝绑扎成网状;所述纵筋平行于公路长度方向,所述横筋垂直于纵筋设置;所述横筋的末端均向内折弯18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墙的外侧设有隔离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的中间隔离带间隔设有多个隔离带集水井,所述隔离带集水井与公路的路基内的横向排水管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的末端出口设置于边坡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的沟底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边坡集水井,相邻边坡集水井间隔100-200米。
CN201920248755.1U 2019-02-27 2019-02-27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23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8755.1U CN209723194U (zh) 2019-02-27 2019-02-27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8755.1U CN209723194U (zh) 2019-02-27 2019-02-27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3194U true CN209723194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875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23194U (zh) 2019-02-27 2019-02-27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31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3767A (zh) * 2020-12-07 2021-04-16 唐从荣 一种公路扩建工程施工路面的排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3767A (zh) * 2020-12-07 2021-04-16 唐从荣 一种公路扩建工程施工路面的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0441A (zh) 防止寒区公路水损破坏的立体排水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256876A (zh) 公路超高挖方路段虹吸式排水系统
CN106065656B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水的规则化下渗防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134481U (zh) 公路超高挖方路段虹吸式排水系统
CN101914882B (zh) 高地下水位粉质土地区低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1036590U (zh) 一种透水路基防护结构
CN206681021U (zh) 一种多功能边坡加固结构
CN110306565A (zh) 一种道路生态护坡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0177294U (zh) 一种山区公路路基
CN106759778A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CN209723194U (zh)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CN102704437A (zh) 一种适用复杂山区的采煤塌陷区耕作水源再造方法
CN209482427U (zh) 一种透壁式暗管排水结构
CN113152628A (zh) 一种v字型冲沟高填方临时排水系统及其构筑方法
CN110172884B (zh) 一种山区公路路基及施工方法
CN211420758U (zh) 一种排水性能高的道路排水结构
CN209873496U (zh) 高速公路蒸发结构
CN111749073A (zh) 一种基于既有道路基层透水改造技术
CN112281912A (zh) 一种陡峭山区河滩弃土场防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22216B (zh)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03213U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CN2128957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道排水装置
CN214738582U (zh) 一种“v”字型冲沟高填方临时排水系统
CN213507894U (zh) 一种人行道透水路面
CN214657200U (zh) 一种陡峭山区河滩弃土场防护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