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5393U - 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85393U CN209685393U CN201920322462.3U CN201920322462U CN209685393U CN 209685393 U CN209685393 U CN 209685393U CN 201920322462 U CN201920322462 U CN 201920322462U CN 209685393 U CN209685393 U CN 2096853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distribution
- spoil disposal
- bucket
- pond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41000826860 Trapezium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3 anti-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BHEPBYXIRTUNPN-UHFFFAOYSA-N hydridophosphorus(.) (triplet) Chemical compound [PH] BHEPBYXIRTUNP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6 hydr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5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生物填料区,所述池体底部位于生物填料区的下方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布水平台,所述布水平台高出池体底部,相邻布水平台之间形成泥斗,所述布水平台上设置有布水管道,所述泥斗内设置有排泥管道。本实用新型,在生物填料区的下侧布置布水平台和泥斗,并设置布水管道进行布水和排泥管道进行排泥,使系统均匀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使泥斗中优先沉积比重较大的无机污泥或活性较低的老化污泥,并通过排泥管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生物处理在污水处理中广泛的应用,生物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和进行生物脱氮除磷。
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厌氧池、缺氧池通过搅拌机,使污水混合和污泥保持悬浮状态,好氧池通过曝气搅拌使污泥保持悬浮状态,系统产生的污泥,则通过二次沉淀池予以去除。
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厂,通常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为了获得较大的抗冲击负荷和保持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常在生化池内设置填料,例如组合式填料、球形填料、纤维束填料等。设置了填料的生化系统,具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优点,生物量大,生物链长,能够提高生化系统的处理能力。但由于设置了填料,在厌氧池和缺氧池无法安装搅拌机,导致的问题,污水难以进行均匀的布水和混合,池体形成大量的死区,出现短流,影响处理效果;同时由于无法安装搅拌机,则污泥在池底沉积,大量的污泥沉积,需要及时排出,如果设置泥斗,会增大池深、池容,导致投资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使系统均匀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可使泥斗中的污泥排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生物填料区,所述池体底部位于生物填料区的下方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布水平台,所述布水平台高出池体底部,相邻布水平台之间形成泥斗,所述布水平台上设置有布水管道,所述泥斗内设置有排泥管道。
采用上述结构,在生物填料区的下侧布置布水平台和泥斗,并设置布水管道进行布水和排泥管道进行排泥,使系统均匀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可使泥斗中优先沉积比重较大的无机污泥或活性较低的老化污泥,并通过排泥管道排出。
可选地,所述布水平台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所述泥斗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倾斜面,使得泥斗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窄。
可选地,沿布水平台的间隔分布方向,靠近池体侧壁的布水平台与池体侧壁之间形成泥斗,所述布水平台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泥斗侧壁为斜坡。
可选地,所述布水平台顶部宽度0.3~0.6m,所述泥斗底部宽度0.3~0.6m,泥斗深度0.5~0.8m,泥斗斜坡坡度45°~60°。
可选地,所述布水管道设置在布水平台顶部,布水管道侧壁上开设有布水穿孔,所述排泥管道设置在泥斗底部,排泥管道侧壁上设置有排泥穿孔。
可选地,所述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还包括布水总管和排泥总管,所述布水管道连接至布水总管,所述排泥管道连接至排泥总管;所述排泥管道与布水管道平行设置,所述排泥管道的排泥方向与布水管道的布水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布水穿孔和排泥穿孔的开孔方向为倾斜向下,与竖直方向呈30°-60°夹角,且所述布水管道的布水方向从管内斜向下30°-60°方向从管内向水池布水,排泥管道从管外斜向上30°-60°方向从泥斗向管内排泥。
可选地,所述布水管道的管径大于等于80mm,布水总管的管径大于等于100mm,排泥管道的管径大于等于100mm,排泥总管的管径大于等于150mm。
可选地,所述布水穿孔和排泥穿孔的开孔直径均为20mm~30mm,布水管道的布水穿孔斜向下交错开孔;所述排泥管道的排泥穿孔斜向下交错开孔。
可选地,所述池体上部边沿设置有出水堰,使布水与出水形成辐射状,保障均匀布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生物填料区的下侧布置布水平台和泥斗,并设置布水管道进行布水和排泥管道进行排泥,使系统均匀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可使泥斗中优先沉积比重较大的无机污泥或活性较低的老化污泥,并通过排泥管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布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布水管道的截面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池体;2-生物填料区;3-布水平台;4-泥斗;5-布水总管;6-布水管道;7-排泥总管;8-排泥管道;9-出水堰;10-布水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包括生化池池体1和设置在池体1内的生物填料区2,生物填料区2距离池体1底部有一定空间,所述池体1底部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布水平台3,布水平台3位于生物填料区2的下方,且布水平台3高出池体1底部,相邻布水平台3之间形成泥斗4,布水平台3上设置有布水管道,泥斗4内设置有排泥管道。
其中,沿布水平台3的间隔分布方向,靠近池体1侧壁的的布水平台3(即最边上的两个布水平台3)与池体1侧壁之间形成泥斗4,该泥斗4内也设置有排泥管道。
在生物填料区2的下侧布置布水平台3和泥斗4,并设置布水管道进行布水和排泥管道进行排泥,使系统均匀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可使泥斗4中优先沉积比重较大的无机污泥或活性较低的老化污泥,并通过排泥管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水平台3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泥斗4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倾斜面,使得泥斗4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窄,并通过倾斜面向泥斗4内集泥。
为达到更好的集泥效果,所述布水平台3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泥斗4两侧壁为斜坡,泥斗4形成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其中布水平台3和泥斗4可通过在池体1底部进行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方式形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还包括布水总管5和排泥总管7,布水管道6设置在布水平台3顶部,并沿布水平台3的长度方向布置,所有的布水管道6连接至布水总管5,布水管道6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布水穿孔10,布水穿孔10沿布水管道6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布水平台3设置穿孔的布水管道6,保证整个断面的均匀布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泥管道8设置在泥斗4底部,所有的排泥管道8连接至排泥总管7,排泥管道8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泥穿孔,排泥穿孔沿排泥管道8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以使得泥斗4中的污泥均匀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管道8与布水管道6平行设置,且布水管道6的进水方向与排泥管道8的排泥方向相反,如图1中所示,箭头A处显示为布水方向,箭头B处显示为排泥方向,箭头C处显示为泥斗4斜坡集泥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水穿孔10和排泥穿孔的开孔方向为倾斜向下,与竖直方向呈30°-60°夹角,例如45°夹角;以布水管道6为例,布水穿孔10沿布水管道6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布水穿孔10的其中一个向左倾斜45°,另一个向右倾斜45°,相邻两个布水穿孔10在周向位置上错开,并在长度方向间隔。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图4仰视后转过90°的示意图。
且所述布水管道6的布水方向从管内斜向下30°-60°方向从管内向管外水池布水,排泥管道8从管外斜向上30°-60°方向从泥斗向管内排泥。图2中箭头D所示为布水穿孔10布水的方向,箭头E所示为排泥穿孔排泥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水管道6的管径大于等于80mm,布水总管5的管径大于等于100mm,排泥管道8的管径大于等于100mm,排泥总管7的管径大于等于150mm。所述布水穿孔和排泥穿孔的开孔直径均为20mm~3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水平台3顶部宽度0.3m~0.6m,所述泥斗4底部宽度0.3m~0.6m,泥斗深度0.5m~0.8m,泥斗斜坡的坡度为与水平方向呈45°~6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池体1上部还设置有出水堰9,出水堰9布置在池体1边沿,采用四周出水堰9出水的方式,使布水与出水形成辐射状,保障均匀布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静水压差较小时,可设置排泥泵和进水增压泵。
本实用新型,对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进行合理的泥斗4结构设计和布水、排泥管道设计,使系统均匀进行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可使泥斗中优先沉积比重较大的无机污泥或活性较低的老化污泥,并通过排泥管排出。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生物填料区,所述池体底部位于生物填料区的下方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布水平台,所述布水平台高出池体底部,相邻布水平台之间形成泥斗,所述布水平台上设置有布水管道,所述泥斗内设置有排泥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平台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所述泥斗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倾斜面,使得泥斗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布水平台的间隔分布方向,靠近池体侧壁的布水平台与池体侧壁之间形成泥斗,所述布水平台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泥斗侧壁为斜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平台顶部宽度0.3~0.6m,所述泥斗底部宽度0.3~0.6m,泥斗深度0.5~0.8m,泥斗斜坡坡度45°~6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道设置在布水平台顶部,布水管道侧壁上开设有布水穿孔,所述排泥管道设置在泥斗底部,排泥管道侧壁上设置有排泥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穿孔和排泥穿孔的开孔方向为倾斜向下,与竖直方向呈30°-60°夹角,且所述布水管道的布水方向从管内斜向下30°-60°方向从管内向管外水池布水,排泥管道从管外斜向上30°-60°方向从管外泥斗向管内排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还包括布水总管和排泥总管,所述布水管道连接至布水总管,所述排泥管道连接至排泥总管,所述排泥管道与布水管道平行设置,所述排泥管道的排泥方向与布水管道的布水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道的管径大于等于80mm,布水总管的管径大于等于100mm,排泥管道的管径大于等于100mm,排泥总管的管径大于等于15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穿孔和排泥穿孔的开孔直径均为20mm~30mm,布水管道的布水穿孔斜向下交错开孔;所述排泥管道的排泥穿孔斜向下交错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上部边沿设置有出水堰,使布水与出水形成辐射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2462.3U CN209685393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2462.3U CN209685393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85393U true CN209685393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604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22462.3U Active CN209685393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8539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0888A (zh) * | 2021-01-11 | 2021-05-28 | 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水解酸化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
CN114853145A (zh) * | 2022-04-25 | 2022-08-05 | 山东华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
-
2019
- 2019-03-14 CN CN201920322462.3U patent/CN2096853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0888A (zh) * | 2021-01-11 | 2021-05-28 | 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水解酸化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
CN114853145A (zh) * | 2022-04-25 | 2022-08-05 | 山东华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01658B (zh) | 一种高效微阻脉动漩涡沉降装置 | |
CN107381807A (zh) | 一种首格升流式组合折流板厌氧水解反应一体化装置 | |
CN209685393U (zh) | 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 |
CN110028154B (zh) | 一种无堵塞布水厌氧反应装置 | |
CN203803161U (zh) | 规模化养猪场废水回收环形沉淀池 | |
CN202658003U (zh) | 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 |
CN102491512B (zh) | 反硝化深床生物滤池 | |
CN204447426U (zh) | 一种匀速竖流式沉淀池 | |
CN205461165U (zh) | 一种新型斜管污水沉淀池 | |
CN202191737U (zh) | 一种高速混凝沉淀池 | |
CN203458844U (zh) | 竖流式沉淀池 | |
CN213623450U (zh) | 聚合氯化铝强化型好氧颗粒污泥斜管反应器 | |
CN213060359U (zh) | Egsb废水处理装置 | |
CN109292999A (zh) | 一种曝气强化人工湿地 | |
CN202625981U (zh) |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 |
CN1962486A (zh) | 复合式水解酸化污水预处理设备 | |
CN210764596U (zh) | 一种立体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 |
CN207608376U (zh) | 污水处理沉淀澄清装置 | |
CN202415257U (zh) | 缺氧生物膜法反硝化生物滤池 | |
CN105753165B (zh) | 一种防堵脱氮的湿地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 |
CN206152408U (zh) | 一种具有斜管冲洗装置的斜管沉淀池 | |
CN112960771A (zh) | 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及其应用方法 | |
CN220530750U (zh) | 一种折叠式浅层辐流沉淀池 | |
CN209636070U (zh) | 沉淀、出水液位可调的组合式高塔好氧反应器 | |
CN204752320U (zh) | 污泥自回流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