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4847U - 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64847U CN209664847U CN201920336663.9U CN201920336663U CN209664847U CN 209664847 U CN209664847 U CN 209664847U CN 201920336663 U CN201920336663 U CN 201920336663U CN 209664847 U CN209664847 U CN 2096648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ws
- overload protection
- spring
- cutter holder
- position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包括有两卡爪、一中心定位块以及一弹簧;该两卡爪均为复合柔性材料,两卡爪左右对称并彼此可张开或闭合地安装在刀盘的边缘表面上,两卡爪的前端均向前伸出刀盘外,两卡爪的前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夹住刀具的卡口;该中心定位块固定于刀盘的边缘表面并位于两卡爪之间;该弹簧连接于两卡爪的后端之间并位于中心定位块的后侧。通过将卡爪使用复合柔性材料,能实现过载保护,有效保护主轴,并缓冲主轴打刀对刀盘的冲击力,不易疲劳出现松动断裂;以及两卡爪直接定位在刀盘上,没有中间二次定位误差,实现刀盘上所有刀夹同心度在0.2mm以内,同时配合设置有中心定位块,定位精准度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夹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
背景技术
数控设备是实现对工件进行机加工的重要设备,每一台数控设备上普遍设置有刀库,而刀库内均设置有多个刀夹,刀夹用于安放刀具,以供数控设备上的主轴进行换刀作业。
现有技术中,常规刀夹使用金属材料或全塑胶材料,金属材料不能实现过载保护,也不能缓冲主轴打刀力,而全塑胶材料易疲劳出现松动断裂。并且,常规刀夹是单个刀夹,再装配在刀盘上,定位精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刀夹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其定位精度高,能实现过载保护,并缓冲主轴打刀力,不易疲劳出现松动断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包括有两卡爪、一中心定位块以及一弹簧;该两卡爪均为复合柔性材料,两卡爪左右对称并彼此可张开或闭合地安装在刀盘的边缘表面上,两卡爪的前端均向前伸出刀盘外,两卡爪的前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夹住刀具的卡口;该中心定位块固定于刀盘的边缘表面并位于两卡爪之间;该弹簧连接于两卡爪的后端之间并位于中心定位块的后侧。
优选的,所述两卡爪之前端彼此相对的边缘均为大弧度过渡边缘。
优选的,所述两卡爪上均设置有一沉孔,对应的刀盘上设置有固定孔,针对每一沉孔均设置有一固定螺丝,该固定螺丝穿过沉孔与对应的固定孔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丝内端螺合连接有一互锁螺母,该互锁螺母位于刀盘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中心定位块的前侧固定有一刀柄方向定位片。
优选的,所述卡爪的后端固定有一螺丝固定销,该弹簧的两端分别定位在对应的螺丝固定销上。
优选的,所述弹簧为100万次模具冲压弹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卡爪使用复合柔性材料,能实现过载保护,有效保护主轴,并缓冲主轴打刀对刀盘的冲击力,不易疲劳出现松动断裂;以及两卡爪直接定位在刀盘上,没有中间二次定位误差,实现刀盘上所有刀夹同心度在0.2mm以内,同时配合设置有中心定位块,定位精准度更高。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卡爪 11、卡口
12、大弧度过渡边缘 13、沉孔
14、螺丝固定销 20、中心定位块
30、弹簧 40、刀盘
41、固定孔 51、固定螺丝
52、互锁螺母 60、刀柄方向定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两卡爪10、一中心定位块20以及一弹簧30。
该两卡爪10均为复合柔性材料,可实现过载保护,有效保护主轴,并缓冲主轴打刀对刀盘的冲击力,两卡爪10左右对称并彼此可张开或闭合地安装在刀盘40的边缘表面上,两卡爪10的前端均向前伸出刀盘40外,两卡爪1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夹住刀具的卡口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卡爪10之前端彼此相对的边缘均为大弧度过渡边缘12,刀柄进出阻力小,更耐磨损,使刀柄进出刀夹轻松而又耐磨。所述两卡爪10上均设置有一沉孔13,对应的刀盘40上设置有固定孔41,针对每一沉孔13均设置有一固定螺丝51,该固定螺丝51穿过沉孔13与对应的固定孔41固定连接,没有中间二次定位误差,实现刀盘40上所有刀夹同心度在0.2mm以内;并且,所述固定螺丝51内端螺合连接有一互锁螺母52,该互锁螺母52位于刀盘40的背面。刀夹上的固定沉孔既是固定,又实现过载保护,当力量大于正常1.5倍即自行断裂。
该中心定位块20固定于刀盘40的边缘表面并位于两卡爪10之间;并且,所述中心定位块20的前侧固定有一刀柄方向定位片60。
该弹簧30连接于两卡爪10的后端之间并位于中心定位块20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10的后端固定有一螺丝固定销14,该弹簧30的两端分别定位在对应的螺丝固定销14上。并且,所述弹簧30为100万次模具冲压弹簧,使用寿命长,实现长效使用。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如图1所示,原位状态下,两卡爪10在中心定位块20和弹簧30的配合作用下保持彼此张开一定角度;当设备主轴上的刀具从卡口11放入时,两卡爪10受力彼此向外张开,弹簧30受力被压缩,当刀具放入到位后,弹簧30恢复形变,两卡爪10再次闭合到原位从而将刀具夹住;当设备主轴与刀具连接后,将刀具从卡口11取出时,两卡爪10受力彼此向外张开,弹簧30受力被压缩,当刀具完全取出后,弹簧30恢复形变,两卡爪10再次闭合到原位等待下一刀具放入。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将卡爪使用复合柔性材料,能实现过载保护,有效保护主轴,并缓冲主轴打刀对刀盘的冲击力,不易疲劳出现松动断裂;以及两卡爪直接定位在刀盘上,没有中间二次定位误差,实现刀盘上所有刀夹同心度在0.2mm以内,同时配合设置有中心定位块,定位精准度更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卡爪、一中心定位块以及一弹簧;该两卡爪均为复合柔性材料,两卡爪左右对称并彼此可张开或闭合地安装在刀盘的边缘表面上,两卡爪的前端均向前伸出刀盘外,两卡爪的前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刀柄的卡口;该中心定位块固定于刀盘的边缘表面并位于两卡爪之间;该弹簧连接于两卡爪的后端之间并位于中心定位块的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卡爪之前端彼此相对的边缘均为大弧度过渡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卡爪上均设置有一沉孔,对应的刀盘上设置有固定孔,针对每一沉孔均设置有一固定螺丝,该固定螺丝穿过沉孔与对应的固定孔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丝头部外牙与刀盘固定孔下部内牙相连接,固定螺丝端部再加一螺母与刀盘底部互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定位块的前侧固定有一刀柄方向定位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后端固定有一螺丝固定销,该弹簧的两端分别定位在对应的螺丝固定销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100万次模具冲压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36663.9U CN209664847U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36663.9U CN209664847U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64847U true CN209664847U (zh) | 2019-11-22 |
Family
ID=68571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36663.9U Active CN209664847U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6484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25547A (zh) * | 2020-11-11 | 2021-02-05 | 德清世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机械设备用冷却装置 |
-
2019
- 2019-03-18 CN CN201920336663.9U patent/CN2096648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25547A (zh) * | 2020-11-11 | 2021-02-05 | 德清世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机械设备用冷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69521293D1 (de) | Schneidwerkzeuganordnung mit austauschbarem passtück | |
CN212946727U (zh) | 一种改进型弹性刀爪结构 | |
CA2386846A1 (en) | Milling cutter and cutting insert therefor | |
CN209664847U (zh) | 一种过载保护柔性刀夹 | |
CN206536289U (zh) | 一种内冷式后拉刀柄 | |
CN203992454U (zh) | 一种机夹刀 | |
CN207522415U (zh) | 一种新型平口钳 | |
CN209578934U (zh) | 一种刀库装配体的刀爪 | |
CN211940600U (zh) | 一种硬质合金刀片生产用夹持装置 | |
CN211193053U (zh) | 主轴松拉刀机构及其刀具暂存机构 | |
CN211438412U (zh) | 一种五金加工用刀头 | |
CN213436895U (zh) | 一种多功能断线钳 | |
CN209272483U (zh) | 一种钩槽夹板的车加工刀具 | |
CN216151247U (zh) | 一种刀具和刀柄的连接结构 | |
CN213729400U (zh) | 一种带保护罩的机床车刀 | |
CN207447909U (zh) | 一种加工断路器基座u型腰的专用铣削夹具 | |
CN212144537U (zh) | 一种刀杆 | |
CN218016028U (zh) | 一种高效率双头铣刀 | |
CN217223639U (zh) | 一种数控外圆刀杆 | |
CN222176222U (zh) | 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用合金式螺纹铣刀 | |
CN207824050U (zh) | 一种成型铣刀 | |
CN219665142U (zh) | 一种适配车削中心用的车削刀具 | |
CN213828766U (zh) | 面向具有功能齿钳子的螺丝刀头附件 | |
CN216227142U (zh) | 复合材料单刃铣刀 | |
CN113333800B (zh) | 一种磨损后便于修正的镗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