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7073U -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37073U CN209637073U CN201920169166.4U CN201920169166U CN209637073U CN 209637073 U CN209637073 U CN 209637073U CN 201920169166 U CN201920169166 U CN 201920169166U CN 209637073 U CN209637073 U CN 2096370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ealed beam
- supporting member
- vertical supporting
- hung panel
- superposed fl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27 polystyrene foam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195 fascia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40 grou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楼盖、外挂墙板和竖向承重构件,所述叠合楼盖的外端部具有暗梁,所述外端部为所述叠合楼盖靠近建筑物外立面的端部,所述外挂墙板挂设在所述暗梁上;所述暗梁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竖向承重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将梁和楼盖相结合,使得楼盖同时发挥楼板和梁的作用,减少了节点施工量,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楼盖的外端部设置暗梁,使得建筑的外立面全部采用外挂保温墙板成为可能,取消外墙剪力墙,在保证保温隔声效果的同时,能够较大地减小外墙板的厚度,有利于提高室内的使用空间;便于实现建筑外立面的轻质化和工业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程住宅大多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而非框架结构体系,现有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大部分的外墙为现浇剪力墙,一方面,现浇剪力墙比较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室内使用面积,且现浇剪力墙需要支外立面模板,施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不利于外立面的设计创新,现浇剪力墙首先要考虑的是结构强度完全性能方面,难以对外立面的构造、美观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以便取消外剪力墙,增加外立面的设计空间,提高外立面的施工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楼盖、外挂墙板和竖向承重构件,所述叠合楼盖的外端部具有暗梁,所述外端部为所述叠合楼盖靠近建筑物外立面的端部,所述外挂墙板挂设在所述暗梁上;所述暗梁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竖向承重构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叠合楼盖的外端部设置暗梁,暗梁的端部与竖向承重构件相连,利用暗梁来支撑外挂墙板,达到了取消外剪力墙的目的,提高了外立面的施工效率。建筑主体内部结构承重受力,建筑外立面将以穿“外套”方式实现,将外围防护材料实现工业化、轻质化,并满足建筑的防水、保温、外饰面效果、安全等基本要求,可以搭载建广大建筑师们想实现的建筑立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挂墙板通过连接座挂设于所述暗梁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座呈L型,其包括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边板固定于所述外挂墙板,所述第二边板固定于所述暗梁的上表面。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边板可以预埋在外挂墙板内,暗梁内对应于连接座的位置预埋带有内螺纹的套筒,第二边板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该套筒固定,以实现外挂墙板的“干挂”安装。外挂墙板预先在工厂完成制作,待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外挂墙板可以快速地进行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外立面的施工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叠合楼盖包括预制层和现浇层,所述预制层和所述现浇层内均具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预制层内的纵向钢筋和所述现浇层内的纵向钢筋通过桁架钢筋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盖的外端部内设置有暗梁钢筋笼,所述暗梁钢筋笼包括暗梁纵向钢筋和暗梁箍筋,所述暗梁箍筋与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绑扎和/或焊接固定,所述暗梁箍筋的顶部与所述现浇层内的横向钢筋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暗梁箍筋的底部与所述预制层内的横向钢筋处于同一平面内。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纵向是指叠合楼盖平面内平行于外挂墙板(外立面)的方向,横向是指垂直于外挂墙板(外立面)的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承重构件为现浇剪力墙或者现浇柱,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的端部凸出于所述暗梁锚固于所述现浇剪力墙或者现浇柱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承重构件为预制柱,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之间具有现浇接合部,所述暗梁的端部搁置于所述下预制柱的上表面,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的端部凸出于所述暗梁锚固于所述现浇接合部内。下预制柱的上方钢筋伸入上预制柱底部的连接孔或灌浆套筒或连接盒子内,以实现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的可靠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现浇层内还设置有保温条带,所述保温条带位于相邻两个桁架钢筋之间,且位于所述现浇层的横向钢筋和预制层的横向钢筋之间。保温条带可以在现浇层浇筑之前放置在预制层的上表面,然后浇筑现浇层的混凝土将其覆盖,保温条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温隔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较少混凝土的使用量,较低用料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温条带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质地轻,使用方便,稳定性、防腐性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暗梁纵向钢筋具有两排,一排位于所述现浇层内,另一排位于所述预制层内,所述现浇层内的横向钢筋与所述现浇层内的至少部分暗梁纵向钢筋绑扎和/或焊接固定;所述预制层内的横向钢筋与所述预制层内的至少部分暗梁纵向钢筋绑扎和/或焊接固定。如此设置,可以增强叠合楼盖的暗梁部分楼盖主体部分的连接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暗梁箍筋呈长方形,且沿着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暗梁箍筋与全部的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绑扎和/或焊接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挂墙板包括中间保温层和两侧混凝土层。由于外挂墙板不需要承载建筑的自重,在满足保温隔声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其厚度,以提高室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梁和楼盖相结合,使得楼盖同时发挥楼板和梁的作用,减少了节点施工量,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
2、楼盖的外端部设置暗梁,暗梁箍筋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现浇层和预制层的横向钢筋处于同一平面内,暗梁的上下表面不突出于楼盖的上下表面,室内空间平整美观;
3、楼盖的外端部设置暗梁,使得建筑的外立面全部采用外挂保温墙板成为可能,外挂墙板通过连接座等手段直接挂置于暗梁,可以取消外墙剪力墙,在保证保温隔声效果的同时,能够较大地减小外墙板的厚度,有利于提高室内的使用空间。比如:通常使用的外墙剪力墙厚度为340mm,而使用外挂墙板可以将外墙板的厚度降低至140mm,相同建筑面积的情况下,室内使用空间更大。
4、便于实现建筑外立面的轻质化,增大外立面的设计空间,提高外立面的工业化生产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垂直于暗梁的截面的示意图(竖向承重构件为现浇柱);
图2是图1中连接节点沿着暗梁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垂直于暗梁的截面的示意图(竖向承重构件为现浇剪力墙);
图4是具有本实用新型连接节点的建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垂直于暗梁的截面的示意图(竖向承重构件为预制柱);
图6是图5中连接节点沿着暗梁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的连接节点截面示意图。
图中:预制层1、现浇层2、横向钢筋3、纵向钢筋4、桁架钢筋5、暗梁纵向钢筋6、暗梁箍筋7、暗梁8、保温条带9、外挂墙板10、连接座11、现浇柱12、现浇剪力墙13、上预制柱14、下预制柱15、现浇接合部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4,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包括叠合楼盖、外挂墙板10和竖向承重构件,所述叠合楼盖的外端部具有暗梁8,所述外端部为所述叠合楼盖靠近建筑物外立面的端部,所述外挂墙板10挂设在所述暗梁8上;所述暗梁8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竖向承重构件相连。暗梁延伸方向是指暗梁的长度延伸方向。
优选地,外挂墙板10通过连接座11挂设于暗梁8的上表面,连接座11呈L型,其包括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第一边板固定于外挂墙板10,第二边板固定于暗梁8的上表面;优选的,第一边板处于竖直状态,第二边板处于水平状态,第一边板可以位于第二边板上方(如图1所示),第一边板可以位于第二边板下方(未图示)。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边板可以预埋在外挂墙板10内,暗梁8内对应于连接座的位置预埋带有内螺纹的套筒(未图示),第二边板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该套筒固定,以实现外挂墙板10的“干挂”安装。外挂墙板包括中间保温层和两侧混凝土层,达到轻质保温的效果。
叠合楼盖包括预制层1和现浇层2,所述预制层1和所述现浇层2内均具有横向钢筋3和纵向钢筋4,所述预制层1内的纵向钢筋4和所述现浇层2内的纵向钢筋4通过桁架钢筋5相连;叠合楼盖的外端部内设置有暗梁钢筋笼,所述暗梁钢筋笼包括暗梁纵向钢筋6和暗梁箍筋7,暗梁箍筋7与暗梁纵向钢筋6绑扎和/或焊接固定,暗梁箍筋7的顶部与现浇层2内的横向钢筋3处于同一平面内,暗梁箍筋7的底部与预制层1内的横向钢3筋处于同一平面内;外端部为叠合楼盖靠近建筑物外立面的端部,即叠合楼盖的外端部为暗梁8。竖向承重构件为现浇柱12(图1-2)或者现浇剪力墙13(图3),所述暗梁纵向钢筋6的端部凸出于所述暗梁8锚固于所述现浇剪力墙13或者现浇柱12内。
暗梁纵向钢筋6具有两排,一排位于现浇层2内,另一排位于预制层1内,现浇层2内的横向钢筋3与现浇层2内的至少部分暗梁纵向钢筋6绑扎和/或焊接固定;所述预制层1内的横向钢筋3与所述预制层1内的至少部分暗梁纵向钢筋6绑扎和/或焊接固定。暗梁箍筋7呈长方形,且沿着暗梁纵向钢筋6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暗梁箍筋7与全部的暗梁纵向钢筋6绑扎和/或焊接固定。
实施例2
参见图5-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竖向承重构件为预制柱,上预制柱14和下预制柱15之间具有现浇接合部16(叠合楼盖上方的为上预制柱,下方的为下预制柱),暗梁8的端部搁置于所述下预制柱15的上表面,所述暗梁纵向钢筋6的端部凸出于所述暗梁8锚固于所述现浇接合部16内。下预制柱的上方钢筋伸入上预制柱底部的连接孔或灌浆套筒或连接盒子内,以实现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的可靠连接。
实施例3
参见图7,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现浇层2内还设置有保温条带9,保温条带9位于相邻两个桁架钢筋5之间,且位于所述现浇层2的横向钢筋3和预制层1的横向钢筋3之间。保温条带优选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保温条带可以在现浇层浇筑之前放置在预制层的上表面,然后浇筑现浇层的混凝土将其覆盖,保温条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温隔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较少混凝土的使用量,较低用料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楼盖、外挂墙板和竖向承重构件,所述叠合楼盖的外端部具有暗梁,所述外端部为所述叠合楼盖靠近建筑物外立面的端部,所述外挂墙板挂设在所述暗梁上;所述暗梁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竖向承重构件相连;所述叠合楼盖包括预制层和现浇层,所述预制层和所述现浇层内均具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预制层内的纵向钢筋和所述现浇层内的纵向钢筋通过桁架钢筋相连;所述叠合楼盖的外端部内设置有暗梁钢筋笼,所述暗梁钢筋笼包括暗梁纵向钢筋和暗梁箍筋,所述暗梁箍筋与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绑扎和/或焊接固定,所述暗梁箍筋的顶部与所述现浇层内的横向钢筋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暗梁箍筋的底部与所述预制层内的横向钢筋处于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墙板通过连接座挂设于所述暗梁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座呈L型,其包括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边板固定于所述外挂墙板,所述第二边板固定于所述暗梁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承重构件为现浇剪力墙或者现浇柱,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的端部凸出于所述暗梁锚固于所述现浇剪力墙或者现浇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承重构件为预制柱,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之间具有现浇接合部,所述暗梁的端部搁置于所述下预制柱的上表面,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的端部凸出于所述暗梁锚固于所述现浇接合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内还设置有保温条带,所述保温条带位于相邻两个桁架钢筋之间,且位于所述现浇层的横向钢筋和预制层的横向钢筋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条带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梁纵向钢筋具有两排,一排位于所述现浇层内,另一排位于所述预制层内,所述现浇层内的横向钢筋与所述现浇层内的至少部分暗梁纵向钢筋绑扎和/或焊接固定;所述预制层内的横向钢筋与所述预制层内的至少部分暗梁纵向钢筋绑扎和/或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梁箍筋呈长方形,且沿着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暗梁箍筋与全部的所述暗梁纵向钢筋绑扎和/或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墙板包括中间保温层和两侧混凝土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69166.4U CN209637073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69166.4U CN209637073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37073U true CN209637073U (zh) | 2019-11-15 |
Family
ID=68480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69166.4U Active CN209637073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370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53422A (zh) * | 2019-01-31 | 2019-04-19 |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
2019
- 2019-01-31 CN CN201920169166.4U patent/CN2096370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53422A (zh) * | 2019-01-31 | 2019-04-19 |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44721B (zh) | 轻钢节能装配式房屋及其构建方法 | |
US4226061A (en) | Reinforced masonry construction | |
CN105297887B (zh) | 双向连续双梁构成的三维轻钢构架 | |
CN101974956B (zh) | 内置格构钢架围护结构板及其建筑物和生产、施工方法 | |
CN204940522U (zh) | 双向连续双梁构成的三维轻钢构架 | |
CN211229011U (zh) | 一种轻钢轻混结构 | |
CN107654021A (zh) | 一种可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及装配式混合框架建筑体系 | |
CN2931627Y (zh) | 框架、墙板组合楼房 | |
CN206016007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叠合空心楼盖 | |
CN209637073U (zh) | 一种叠合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
CN111691583A (zh) | 一种竖向后浇段集中配筋的叠合剪力墙纵横墙连接节点构造 | |
CN209637072U (zh) | 一种预制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
US2167208A (en) | Floor or roof construction | |
CN107700747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物 | |
CN105649259B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及其构建的带暗框架的墙板结构体系 | |
CN205399657U (zh) | 轻钢节能装配式房屋 | |
CN104533012A (zh) | 一种可承重轻质板材及其制作方法、组合墙板和房屋 | |
CN205329970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及其构建的带暗框架的墙板结构体系 | |
CN115928909B (zh) | 短肢剪力墙装配式轻钢组合桁架承托钢丝网架砂浆-珍珠岩-聚苯复合围护墙及作法 | |
CN217924210U (zh) | 一种格栅式预制女儿墙 | |
CN109653423A (zh) | 一种预制楼盖与外挂墙板、竖向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 | |
CN207959529U (zh) | 叠合墙竖向与水平构件屋顶连接节点 | |
KR102129130B1 (ko) | Z형 강선 래티스근 부착형 합성 데크플레이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206971403U (zh) | 一种标准结构单元组合的装配式建筑 | |
CN110863584A (zh) | 用于装配式建筑转角处的l型自保温剪力墙预制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