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3619U - 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 - Google Patents
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23619U CN209523619U CN201821465687.6U CN201821465687U CN209523619U CN 209523619 U CN209523619 U CN 209523619U CN 201821465687 U CN201821465687 U CN 201821465687U CN 209523619 U CN209523619 U CN 2095236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 card slot
- side wall
- frame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包括预埋设置在墙体内的铝副框、固定安装在铝副框上的窗框和安装在所述窗框上的压线,所述的窗框是由内窗框体、隔热条安装框体和外窗框体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的内窗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紧端头,所述的铝副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紧端头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的外窗框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紧端头,所述的铝副框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卡紧端头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的外窗框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压线的第三固定槽。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门窗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
背景技术
铝合金门窗,是指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为框、梃、扇料制作的门窗称为铝合金门窗,简称铝门窗。铝合金门窗包括以铝合金作受力杆件(承受并传递自重和荷载的杆件)基材的和木材、塑料复合的门窗,简称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目前,铝合金门窗由于具有外形美观、密封性好、重量轻和便于安装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成为建筑用门窗的主流。
现有的铝合金门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仍存在安装装配复杂的问题,即需要现场组合装配,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装配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门窗隔热条与第四卡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通过弹性卡紧机构起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包括预埋设置在墙体内的铝副框、固定安装在铝副框上的窗框和安装在所述窗框上的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是由内窗框体、隔热条安装框体和外窗框体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的内窗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紧端头,所述的铝副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紧端头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的外窗框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紧端头,所述的铝副框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卡紧端头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的外窗框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压线的第三固定槽;
所述的隔热条安装框体是由左框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右框体和锁紧螺栓,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设置在左框体的右侧壁以及右框体的左侧壁上,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左端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左端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的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连杆左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锁紧螺栓穿过螺纹孔与第一连杆相连,所述的左框体的右侧壁以及右框体的左侧壁都开设有用于固定门窗隔热条的第四卡槽,所述的门窗隔热条可拆卸地连接在第四卡槽内,所述的左框体的左侧壁以及右框体的右侧壁都设置有第三卡紧端头,所述的内窗框体和外窗框体的侧壁上都设置有与第三卡紧端头相匹配的第五卡槽。
进一步:所述的内窗框体通过固定螺栓与铝副框相连,所述的内窗框体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的铝副框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固定孔,所述的固定螺栓穿过连接孔连接在固定孔内。
又进一步:所述的门窗隔热条与第四卡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所述的弹性卡紧机构包括开设在第四卡槽内壁上的凹槽、开设在门窗隔热条外壁上的半球形卡槽、球形卡头和弹簧,所述的球形卡头通过弹簧连接在凹槽内,所述的球形卡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门窗隔热条与第四卡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通过弹性卡紧机构起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作用;并且本设计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包括预埋设置在墙体内的铝副框12、固定安装在铝副框12上的窗框和安装在所述窗框上的压线11,所述的窗框是由内窗框体1、隔热条安装框体和外窗框体10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的内窗框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紧端头14,所述的铝副框1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紧端头14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的外窗框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紧端头9,所述的铝副框1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卡紧端头9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的外窗框体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压线11的第三固定槽;所述的隔热条安装框体是由左框体2、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6、右框体3和锁紧螺栓5,所述的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分别设置在左框体2的右侧壁以及右框体3的左侧壁上,所述的第二连杆6的左端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左端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6的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连杆6左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锁紧螺栓穿过螺纹孔与第一连杆4相连,所述的左框体2的右侧壁以及右框体3的左侧壁都开设有用于固定门窗隔热条8的第四卡槽,所述的门窗隔热条8可拆卸地连接在第四卡槽内,所述的左框体2的左侧壁以及右框体3的右侧壁都设置有第三卡紧端头9,所述的内窗框体1和外窗框体10的侧壁上都设置有与第三卡紧端头9相匹配的第五卡槽。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如图1所示的内窗框体1通过固定螺栓13与铝副框12相连,所述的内窗框体1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13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的铝副框12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13相匹配的固定孔,所述的固定螺栓13穿过连接孔连接在固定孔内。
如图2所示的门窗隔热条8与第四卡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所述的弹性卡紧机构包括开设在第四卡槽内壁上的凹槽17、开设在门窗隔热条8外壁上的半球形卡槽、球形卡头18和弹簧19,所述的球形卡头18通过弹簧19连接在凹槽17内,所述的球形卡头18在弹簧19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本实用新型在门窗隔热条与第四卡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通过弹性卡紧机构起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作用。
Claims (3)
1.一种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包括预埋设置在墙体内的铝副框、固定安装在铝副框上的窗框和安装在所述窗框上的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是由内窗框体、隔热条安装框体和外窗框体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的内窗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紧端头,所述的铝副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紧端头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的外窗框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紧端头,所述的铝副框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卡紧端头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的外窗框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压线的第三固定槽;
所述的隔热条安装框体是由左框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右框体和锁紧螺栓,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设置在左框体的右侧壁以及右框体的左侧壁上,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左端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左端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的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连杆左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锁紧螺栓穿过螺纹孔与第一连杆相连,所述的左框体的右侧壁以及右框体的左侧壁都开设有用于固定门窗隔热条的第四卡槽,所述的门窗隔热条可拆卸地连接在第四卡槽内,所述的左框体的左侧壁以及右框体的右侧壁都设置有第三卡紧端头,所述的内窗框体和外窗框体的侧壁上都设置有与第三卡紧端头相匹配的第五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窗框体通过固定螺栓与铝副框相连,所述的内窗框体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的铝副框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固定孔,所述的固定螺栓穿过连接孔连接在固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窗隔热条与第四卡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所述的弹性卡紧机构包括开设在第四卡槽内壁上的凹槽、开设在门窗隔热条外壁上的半球形卡槽、球形卡头和弹簧,所述的球形卡头通过弹簧连接在凹槽内,所述的球形卡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65687.6U CN209523619U (zh) | 2018-09-07 | 2018-09-07 | 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65687.6U CN209523619U (zh) | 2018-09-07 | 2018-09-07 | 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23619U true CN209523619U (zh) | 2019-10-22 |
Family
ID=68212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65687.6U Active CN209523619U (zh) | 2018-09-07 | 2018-09-07 | 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236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1507A (zh) * | 2020-11-23 | 2021-03-02 | 安徽辉隆集团辉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门窗用调节型铝型材结构 |
-
2018
- 2018-09-07 CN CN201821465687.6U patent/CN2095236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1507A (zh) * | 2020-11-23 | 2021-03-02 | 安徽辉隆集团辉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门窗用调节型铝型材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92983U (zh) | 一种耐火隐形合页 | |
US20140250584A1 (en) | Shower door assembly | |
CN209523619U (zh) | 整体装配式铝合金型材组件 | |
CN202832083U (zh) | 一种铝合金玻璃门 | |
CN204920655U (zh) | 一种铝包木单扇内开门 | |
CN204002316U (zh) | 一种新型的木包铝门窗系统 | |
CN109812206A (zh) | 一种pvc发泡透气窗 | |
CN205689040U (zh) | 铝塑加强型中挺结构 | |
CN208168057U (zh) | 一种隔热铝合金多角度转角 | |
CN201723072U (zh) | 美式铝包木固定窗 | |
CN202391296U (zh) | 端头呈45度连接角的外木内铝内开门窗 | |
CN206309175U (zh) | 一种托臂结构及采用该托臂结构的滑撑 | |
CN206035217U (zh) | 铝合金固定窗节点 | |
CN213330637U (zh) | 一种铜铝复合滑升门板 | |
CN107339039A (zh) | 一种耐火框扇连接装置 | |
CN207794928U (zh) | 一种铝包木窗的保温结构 | |
CN204703677U (zh) |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模块化门窗 | |
CN207749982U (zh) | 中式仿古铝合金门窗 | |
CN221074015U (zh) | 一种带隔音功能的铝合金门窗 | |
CN219262196U (zh) | 自攻丝门框结构及玻璃门 | |
CN209212123U (zh) | 一种断桥式铝合金门窗固定装置 | |
CN205713682U (zh) | 一种竹铝复合门窗系统 | |
CN209817747U (zh) | 一种新型仿古中式铝合金门窗 | |
CN220226628U (zh) | 一种保温门窗连接机构 | |
CN219344533U (zh) | 一种节能静音入户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