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7237U - 电子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17237U CN209517237U CN201822245292.1U CN201822245292U CN209517237U CN 209517237 U CN209517237 U CN 209517237U CN 201822245292 U CN201822245292 U CN 201822245292U CN 209517237 U CN209517237 U CN 2095172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rail
- absorption member
- magnetic absorption
- shell
- clamp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左夹持部、右夹持部及复位件,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壳体内设有左滑轨和右滑轨,左滑轨和右滑轨沿壳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左滑轨和右滑轨相互倾斜;左夹持部包括左连接臂、左夹臂和左支撑臂,左夹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左连接臂、左支撑臂连接,左连接臂背离左夹臂的一端设有左滑动部,左滑动部与左滑轨滑动连接;右夹持部包括右连接臂、右夹臂和右支撑臂,右夹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右连接臂、右支撑臂连接,右连接臂背离右夹臂的一端设有右滑动部,右滑动部与右滑轨滑动连接;复位件设置在壳体、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上,复位件用于使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复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驾驶过程中就常常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震动,因此需要通过电子设备支架对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安装固定。
现有的大部分电子设备支架(如手机支架)对于放置手机或拿取手机的操作不够便捷,例如在两个夹臂之间连接有弹簧的弹力夹持支架,需要用户用手把两夹臂拉开一定距离,才能把手机放上去夹持固定,这就使得驾驶员无法在行驶过程中轻易的取放手机,而且,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拿取手机的操作上,会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左夹持部、右夹持部及复位件,所述左夹持部和所述右夹持部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壳体内设有左滑轨和右滑轨,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沿所述壳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相互倾斜;所述左夹持部包括左连接臂、左夹臂和左支撑臂,所述左夹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左连接臂、所述左支撑臂连接,所述左连接臂背离所述左夹臂的一端设有左滑动部,所述左滑动部与所述左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右夹持部包括右连接臂、右夹臂和右支撑臂,所述右夹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右连接臂、所述右支撑臂连接,所述右连接臂背离所述右夹臂的一端设有右滑动部,所述右滑动部与所述右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所述左夹持部和所述右夹持部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上,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左夹持部和所述右夹持部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相互倾斜的左滑轨和右滑轨,且左滑轨和右滑轨两者上端的距离大于两者下端的距离,或者左滑轨和右滑轨两者上端的距离小于两者下端的距离,使得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在电子设备的重力驱动下会相对壳体移动而夹紧电子设备,并且在拿取电子设备后,左夹持部、右夹持部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快速复位,从而能够快速取放电子设备,达到操作便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第一实施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支架移除前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电子设备支架在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第二实施例移除前壳后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电子设备支架在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第三实施例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第三实施例移除前壳后在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第一实施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 2是图1的电子设备支架移除前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电子设备支架在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及图3,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100,用于夹持电子设备200 (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包括壳体1、左夹持部2、右夹持部3以及用于使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复位的复位件,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活动地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电子设备200放置在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之间时,在电子设备200自身重力的带动下,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相对壳体1移动而实现对电子设备200的固定夹持;拿取电子设备200后,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实现复位。
请结合参考图2,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与后壳12形成一容置空间10,壳体1的两侧设有连通容置空间10的左通孔13和右通孔14,左夹持部2可滑动地穿设在左通孔13中,右夹持部3可滑动地穿设在右通孔 14中。壳体1内设有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沿壳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相互倾斜。在本实施例中,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同时设在后壳12上,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 均为凹轨结构,且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两者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者下端之间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也可以同时设在前壳11上,或者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两者中的一个设在前壳11上,两者中的另一个设在后壳12上,而且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可设置为凸轨结构。
左夹持部2包括左连接臂21、左夹臂22和左支撑臂23,左连接臂21的一端设有与左滑轨101滑动连接的左滑动部211,左连接臂21的另一端与左夹臂22的上端连接,左支撑臂23与左夹臂22的下端连接。具体地,左连接臂21的一端在容置空间10内通过左滑动部211与左滑轨101配合滑动连接,左连接臂21的另一端穿过左通孔13后与左夹臂22连接,该连接处靠近于左夹臂22的上侧端部;左支撑臂23的一端在壳体1外与左夹臂22的下侧端部固定连接,左支撑臂23的另一端朝向右夹持部3延伸设置。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说的上端、下端、上侧端部、下侧端部等,并不限定为该结构的末端,也可以是接近该结构末端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左滑动部211对应于左滑轨101设为凸块结构,若左滑轨101为凸轨结构,则左滑动部211对应设置为凹槽结构。优选地,左连接臂21、左夹臂22和左支撑臂23为一体成型结构,左连接臂21与左夹臂22 呈一定夹角,左夹臂22平行于壳体1的中轴线,左支撑臂23垂直于左夹臂 22,且左支撑臂23与左夹臂2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左夹臂22朝向壳体1的表面设有左滑道221。
右夹持部3与左夹持部2沿壳体1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右夹持部3包括右连接臂31、右夹臂32和右支撑臂33,右连接臂31的一端设有与右滑轨 102滑动连接的右滑动部311,右连接臂31的另一端与右夹臂32的上端连接,右支撑臂33与右夹臂32的下端连接。具体地,右连接臂31的一端在容置空间10内通过右滑动部311与右滑轨102滑动连接,右连接臂31的另一端穿过右通孔14后与右夹臂32连接,该连接处靠近于右夹臂32的上侧端部;右支撑臂33的一端在壳体1外与右夹臂32的下侧端部固定连接,右支撑臂33 的另一端朝向左夹持部2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右滑动部311对应于右滑轨102设为凸块结构,若右滑轨102为凸轨结构,则右滑动部311对应设置为凹槽结构。优选地,右连接臂31、右夹臂32和右支撑臂33为一体成型结构,右连接臂31与右夹臂32 呈一定夹角,右夹臂32平行于壳体1的中轴线,右支撑臂33垂直于右夹臂 32,且右支撑臂33与右夹臂3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右夹臂32朝向左夹持部 2的表面设有右滑道321。左滑道221、右滑道32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壳体1 的中轴线平行,左滑道221与右滑道321共同形成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00的夹持空间。
复位件设置在壳体1、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上,用于使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第一弹簧 41和第二弹簧42,第一弹簧41的一端与左连接臂21连接,第一弹簧41的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第二弹簧42的一端与右连接臂31连接,第二弹簧42 的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具体地,左连接臂21设有第一连接柱212,右连接臂31设有第二连接柱312,壳体1上设有第一固定柱15和第二固定柱16,优选地,第一固定柱15和第二固定柱16设置在后壳12上。第一弹簧4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柱212和第一固定柱15,第二弹簧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连接柱312和第二固定柱16。
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一弹片,弹片的一端与左连接臂21连接,弹片的另一端与右连接臂31连接,只要使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在拿取电子设备后能够复位即可。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支架100为初始状态,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31 分别在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拉力作用下靠近于壳体1上部,此时左滑动部211靠近左滑轨101的上侧端部,右滑动部311靠近右滑轨102的上侧端部,左夹臂22与右夹臂32之间为最大夹持宽度。
当电子设备200放置于左支撑臂23和右支撑臂33上时,电子设备200 自身的重力会带动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相对壳体1移动,此时左滑动部 211和右滑动部311分别沿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朝下移动,由于滑轨倾斜设置的缘故,左滑动部211和右滑动部311在滑动的同时会逐渐靠近,使得左连接臂21、右连接臂31分别带动左夹臂22、右夹臂32向下移动的同时还相互靠拢,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200的夹持固定,此时电子设备支架100处于夹持状态。
当不需要夹持电子设备200时,只需将电子设备200由下往上提起,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分别在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电子设备支架100即可恢复为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电子设备支架100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相互倾斜的左滑轨101 和右滑轨102,且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两者上端的距离大于两者下端的距离,使得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在电子设备200的重力驱动下会相互靠拢而夹紧电子设备200,并且在拿取电子设备200后,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 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快速复位,从而能够快速取放电子设备200,达到操作便捷的效果。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第二实施例移除前壳后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电子设备支架在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电子设备支架100的左滑轨101和右滑轨 102的结构不同。
请结合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两者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者下端之间的距离,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为凹轨结构,并且左滑轨101、右滑轨102的宽度分别大于或等于左连接臂21、右连接臂31 的宽度,使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31可以分别在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 中实现滑动连接,如此,左连接臂21在左滑轨101中滑动的部分即相当于左滑动部211,右连接臂31在右滑轨102中滑动的部分即相当于右滑动部311。
左连接臂21上设有与左滑轨10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限位槽213,右连接臂31上设有与右滑轨102的延伸方向平行的限位槽313,壳体1上设有与限位槽213、313滑动连接的限位柱17,限位槽213、313与限位柱17配合以限制左夹持部2、右夹持部3的滑动距离。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支架100为初始状态,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31 分别在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拉力作用下靠近于壳体1上部,此时左连接臂21的内侧端部靠近左滑轨101的上侧端部,右连接臂31的内侧端部靠近右滑轨102的上侧端部,左夹臂22与右夹臂32之间为最小夹持宽度。
当需要夹持电子设备200时,将电子设备200放到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之间,电子设备200自身的重力会带动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相对壳体1移动,此时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分别往两侧下方斜向地远离彼此,由于滑轨倾斜设置的缘故,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31会快速滑动到与电子设备200宽度相匹配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200的夹持固定,此时电子设备支架100处于夹持状态。
当不需要夹持电子设备200时,只需将电子设备200由下往上提起,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分别在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电子设备支架100即可恢复为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电子设备支架100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相互倾斜的左滑轨101 和右滑轨102,且左滑轨101和右滑轨102两者上端的距离小于两者下端的距离,使得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在电子设备的重力驱动下会相互远离,并滑动到与电子设备200的宽度相匹配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快速夹持定位,并且在拿取电子设备200后,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迅速复位,从而能够快速取放电子设备200,达到操作便捷的效果。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第三实施例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第三实施例移除前壳后在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电子设备支架100的复位件结构不同。
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第一磁吸件43、第二磁吸件44、第三磁吸件45和第四磁吸件46,以及分别设置在左夹持部2、右夹持部3上的左磁吸件47、右磁吸件48。
第一磁吸件43与第二磁吸件44沿壳体1的中轴线镜像对称设置,第三磁吸件45与第四磁吸件46沿壳体1的中轴线镜像对称设置,并且第一磁吸件43与第三磁吸件45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第二磁吸件44与第四磁吸件46 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优选地,壳体1上设有分别容置第一磁吸件43、第二磁吸件44、第三磁吸件45和第四磁吸件46的安装槽,左连接臂21的内侧端部设有容置左磁吸件47的安装槽,右连接臂31的内侧端部设有容置右磁吸件48的安装槽。
在壳体1的中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在所述壳体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磁吸件、所述第四磁吸件的上方,具体地,第一磁吸件43到壳体1下侧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三磁吸件45到壳体1下侧边缘的距离,第二磁吸件44到壳体1下侧边缘的距离大于第四磁吸件46到壳体1下侧边缘的距离。
第一磁吸件43的磁极与第三磁吸件45、左磁吸件47的磁极相反,第二磁吸件44的磁极与第四磁吸件46、右磁吸件48的磁极相反。优选地,第一磁吸件43和第二磁吸件44的磁极为S极,第三磁吸件45、第四磁吸件46、左磁吸件47和右磁吸件48的磁极为N极。
当电子设备支架100未夹持电子设备200时,由于磁极异性相吸,左连接臂21在第一磁吸件43和左磁吸件47的磁力作用下靠近左滑轨101的上侧端部,右连接臂31在第二磁吸件44和右磁吸件48的磁力作用下靠近内侧端部靠近右滑轨102的上侧端部,使电子设备支架100保持在初始状态,如图2 所示,电子设备支架100的初始状态为左夹持部2与右夹持部3之间达到最大水平距离,或者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支架100的初始状态为左夹持部2 与右夹持部3之间达到最小水平距离。
当电子设备200放置在电子设备支架100上时,电子设备200自身的重力带动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相对壳体1移动,使左磁吸件47逐渐远离第一磁吸件43而靠近第三磁吸件45、右磁吸件48逐渐远离第二磁吸件44而靠近第四磁吸件46,由于磁极同性相斥,左磁吸件47与第三磁吸件45之间的排斥力、以及右磁吸件48与第四磁吸件46之间的排斥力共同形成对电子设备200的夹持力。
当拿取电子设备200后,左夹持部2在左磁吸件47与第三磁吸件45的排斥力以及左磁吸件47与第一磁吸件43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实现复位,类似地,右夹持部3在右磁吸件48与第四磁吸件46的排斥力以及右磁吸件48 与第二磁吸件44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实现复位,使电子设备支架100恢复为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电子设备支架100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第一磁吸件43、第二磁吸件44、第三磁吸件45和第四磁吸件46,以及分别在左夹持部2、右夹持部 3上设置左磁吸件47、右磁吸件48,且第一磁吸件43的磁极与第三磁吸件 45、左磁吸件47相反,第二磁吸件44的磁极与第四磁吸件46、右磁吸件48 相反,使得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能够借助不同磁吸件之间的磁力作用,实现对电子设备200的夹持或左右夹持部的复位,而且能够减小部件之间的摩擦损耗。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左夹持部、右夹持部及复位件,所述左夹持部和所述右夹持部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所述壳体内设有左滑轨和右滑轨,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沿所述壳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相互倾斜;
所述左夹持部包括左连接臂、左夹臂和左支撑臂,所述左夹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左连接臂、所述左支撑臂连接,所述左连接臂背离所述左夹臂的一端设有左滑动部,所述左滑动部与所述左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右夹持部包括右连接臂、右夹臂和右支撑臂,所述右夹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右连接臂、所述右支撑臂连接,所述右连接臂背离所述右夹臂的一端设有右滑动部,所述右滑动部与所述右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所述左夹持部和所述右夹持部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上,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左夹持部和所述右夹持部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两者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者下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两者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者下端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为凹轨结构,所述左滑动部和所述右滑动部为凸块结构;或者,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为凸轨结构,所述左滑动部和所述右滑动部为凹槽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臂和所述右夹臂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分别设有左滑道和右滑道,所述左滑道、所述右滑道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中轴线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左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右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一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左连接臂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连接臂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左连接臂、所述右连接臂上的左磁吸件、右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在所述壳体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磁吸件、所述第四磁吸件的上方;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磁极与所述第三磁吸件、所述左磁吸件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吸件的磁极与所述第四磁吸件、所述右磁吸件的磁极相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容置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的安装槽,所述左连接臂的内侧端部设有容置所述左磁吸件的安装槽,所述右连接臂的内侧端部设有容置所述右磁吸件的安装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沿所述壳体的中轴线镜像对称,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四磁吸件沿所述壳体的中轴线镜像对称。
10.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与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左滑轨和所述右滑轨设在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上,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左通孔和右通孔,所述左连接臂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左通孔中,所述右连接臂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右通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45292.1U CN209517237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电子设备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45292.1U CN209517237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电子设备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17237U true CN209517237U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198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45292.1U Active CN209517237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电子设备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1723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4570A (zh) * | 2020-07-20 | 2020-09-11 | 南安市溪美林英花建筑物清洁服务中心 | 手机支架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22245292.1U patent/CN2095172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4570A (zh) * | 2020-07-20 | 2020-09-11 | 南安市溪美林英花建筑物清洁服务中心 | 手机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37594U (zh) | 一种应用于自拍杆的多段式伸缩夹 | |
CN205961221U (zh) | 一种新型的手机支架 | |
CN209517237U (zh) | 电子设备支架 | |
CN203460075U (zh) | 通用快速夹具 | |
CN211010463U (zh) | 一种夹持装置及自拍杆 | |
CN204807898U (zh) | 多功能手机自拍架杆 | |
CN208738878U (zh) | 一种便于使用的充电宝 | |
KR101755249B1 (ko) | 스마트폰용 삼각대 | |
CN208142898U (zh) | 一种新型可移动无线充电装置 | |
CN103465191A (zh) | 通用快速夹具 | |
CN204665208U (zh) | 一种多功能台灯 | |
CN207910528U (zh) | 一种可调整支撑角度的防掉落式手机无线充电器 | |
CN208638407U (zh) | 一种带支架补光的无线充供电装置 | |
CN210297806U (zh) | 一种可伸缩式手机夹持装置 | |
CN205545472U (zh) | 一种多功能手机支架 | |
CN210093276U (zh) | 一种电动推出蓝牙耳机的移动终端 | |
CN207835546U (zh) | 手机支架 | |
CN208836208U (zh) | 一种安装稳定的手机支架 | |
CN208768129U (zh) | 一种伸缩式防滑自拍杆 | |
CN208331667U (zh) | 背板夹持式自拍杆 | |
CN203927266U (zh) | 便携式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 |
CN207460019U (zh) | 一种便于携带的电源适配器 | |
CN208386184U (zh) | 多功能移动电源 | |
CN205407936U (zh) | 一种多功能手机支架 | |
CN205430375U (zh) | 一种多功能手机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