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6910U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16910U CN209516910U CN201920278652.XU CN201920278652U CN209516910U CN 209516910 U CN209516910 U CN 209516910U CN 201920278652 U CN201920278652 U CN 201920278652U CN 209516910 U CN209516910 U CN 2095169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trigger
- output
- capacitor
- f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102100029469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097421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通过对输入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优化电压,然后根据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触发信号,并控制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所述优化电压。由此通过控制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优化电压,实现了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稳定,并且输出纹波较小,其转换效率较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技术存在着当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不稳定,输出纹波较大导致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具备QC快速充电协议或PD快速充电协议的电源产品在输入电压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电压的所有电源应用场景中。由于宽范围电压输入时主要采用升降压的控制方式,并输出受电设备所需要的电压,但当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控制芯片的环路不稳定、输出纹波较大导致受电设备在充电时不能正常使用、电路产生音频噪声导致电源产品及受电设备损坏等。
因此,现有的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技术存在着当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不稳定,输出纹波较大导致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技术存在着当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不稳定,输出纹波较大导致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优化电压的变压模块;
与所述变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触发信号,并控制所述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所述优化电压的触发模块;
与所述变压模块及所述触发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一比较电压,并与所述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所述第一比较信号的第一比较模块;
与所述变压模块及所述触发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二比较电压,并与所述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所述第二比较信号的第二比较模块;以及
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优化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结合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分压比较,以输出驱动信号的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通过对输入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优化电压,然后根据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触发信号,并控制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所述优化电压;其中,第一比较信号为对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一比较电压,并与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获取的,第二比较信号为对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二比较电压,并与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获取的,驱动信号对优化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结合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压比较后获取的。由此通过控制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优化电压,实现了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稳定,并且输出纹波较小,其转换效率较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技术存在着当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不稳定,输出纹波较大导致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中在升降压模式时将开关周期T分为三个时间段时电压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上述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通过对输入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优化电压,然后根据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触发信号,并控制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所述优化电压;其中,第一比较信号为对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一比较电压,并与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获取的,第二比较信号为对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二比较电压,并与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获取的,驱动信号对优化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结合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压比较后获取的。由此通过控制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优化电压,实现了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稳定,并且输出纹波较小,其转换效率较高的效果。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上述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包括变压模块101、触发模块102、第一比较模块103、第二比较模块104以及控制模块105。
变压模块101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对输入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优化电压。
触发模块102与变压模块101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触发信号,并控制变压模块101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优化电压。
第一比较模块103与变压模块101及触发模块102连接,用于对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一比较电压,并与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所述第一比较信号。
第二比较模块104与变压模块101及触发模块102连接,用于对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二比较电压,并与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所述第二比较信号。
控制模块105与触发模块102连接,用于对优化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结合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压比较,以输出驱动信号。
具体地,上述变压模块101对输入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包括升压处理、降压处理以及升降压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触发模块102,并且触发模块102根据第一比较模块103输出的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模块104输出的第二比较信号以及控制模块105输出的驱动信号输出触发信号,并控制变压模块101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优化电压。由此使得即便是当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也处于稳定状态,触发模块102针对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工作周期独特的时间算法,其具有负载响应速度快,轻载效率高,连续模式与断续模式过渡平滑的效果。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变压模块101中的多个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011、第二开关单元1012、第三开关单元1013以及第四开关单元1014;
第一开关单元1011、第二开关单元1012、第三开关单元1013以及第四开关单元1014分别采用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以及第四场效应管Q4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变压模块101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一电感L1;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接入输入电压,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以及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共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以及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共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触发模块102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一触发器RS1以及第二触发器RS2;
第一触发器RS1的S端接第二触发器RS2的S端,第一触发器RS1的Q端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受控端V1,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输出端X1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输出端X2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二触发器RS2的Q端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受控端V1,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输出端X1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输出端X2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
其中,第一触发器RS1和第二触发器RS2均为RS触发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第一比较模块103包括电流源Is、第一电压源E1、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三电容C3、第一比较器OP1以及与门And1;
电流源Is的输出端接第一开关管S1的输入端,第一开关管S1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管S2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S3的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比较器OP1的正相输入端共接,第一电压源E1的输出端接第二开关管S2的输入端,第一开关管S1的受控端与与门And1的第一输入端接第一触发器R1的Q端,与门And1的第二输入端悬空,第三开关管S3的输出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S2的受控端接第二触发器RS2的Q端,第一比较器OP1的反相输入端接入优化电压,第一比较器OP1的输出端接触发模块102。
具体地,上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以及第三开关管S3均可采用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第二比较模块104包括第四开关管S4、第五开关管S5、第四电容C4、第二电压源E2以及第三比较器OP3;
第四开关管S4的输入端接入优化电压,第四开关管S4的输出端、第二电压源E2的输入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第三比较器OP3的反相输入端,第三比较器OP3的正相输入端接入输入电压,第二电压源E2的输出端接第五开关管S5的输入端,第五开关管S5的输出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第四开关管S4的受控端与第五开关管S5的受控端接第二触发器RS2的Q端。
具体地,上述第四开关管S4和第五开关管S5均可采用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实现。
根据以上描述的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其工作于降压模式时和升压模式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1、降压模式
当VOUT<0.9*VIN时,TON_BOOST为0,即第三场效应管Q3关断,第一场效应管Q1的开关时间等于第三电容C3的充放电时间。
具体公式如下:
VO<0.9*VIN.
Ton_Boost=0.
Ton_Buck=(Vout/VIN)*RC.
T=RC
2、升压模式
当VOUT>1.1*VIN时,TON_Buck为1,即第一场效应管Q1常通,第三场效应管Q3的开关时间取决于第四电容C4的充放电时间。
具体公式如下:
VO>1.1*VIN,
Ton_Buck=1.
Ton_Boost=(VO-VIN)*RC/VOUT.
T=RC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中在升降压模式时将开关周期T分为三个时间段时电压变化,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T1时间段:当VIN有电压接入时,第四开关管S4导通给第四电容C4充电。且第五比较器OP5的FB电平低于基准电压VREF,第五比较器OP5输出高电平,此时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四场效应管Q4关断。同时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导通,给第三电容C3充电。
在T2时间段:当第四电容C4的电平大于第三比较器OP3的VIN电平时,第三场效应管Q3关断,第四场效应管Q4导通。同时第二开关管S2断开,第一开关管S1继续导通给第三电容C3充电。此时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四场效应管Q4导通,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三场效应管Q3关断。
在T3时间段:当第三电容C3的电平大于VOUT时,第一场效应管Q1关断,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同时第三开关管S3导通给第三电容C3放电,此时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四场效应管Q4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关断。
具体地,T1=Ton_Boost,T1+T2=Ton_Buck,T1+T2+T3=T。
(VOUT/R)*T1+VIN/R*(T1+T2)=VOUT*C.
VIN/L*T1+(VIN-VOUT)/L*T2-VOUT/L*T3=0.
所以:VO*T1+VIN*(T1+T2)=VOUT*RC
VIN*(T1+T2)=VOUT*(T2+T3)
VOUT*(T1+T2+T3)=VOUT*RC.T=T1+T2+T3=RC
当然,上述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具有双向工作模式,当VOUT端变为输入,VIN端变为输出时,重复进行上述处理方式,只是将相关节点的VOUT变为VIN,VIN变为VOUT。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通过对输入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优化电压,然后根据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触发信号,并控制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所述优化电压;其中,第一比较信号为对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一比较电压,并与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获取的,第二比较信号为对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二比较电压,并与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获取的,驱动信号对优化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结合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压比较后获取的。由此通过控制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优化电压,实现了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稳定,并且输出纹波较小,其转换效率较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技术存在着当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控制芯片的环路不稳定,输出纹波较大导致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优化电压的变压模块;
与所述变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触发信号,并控制所述变压模块中多个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以调节所述优化电压的触发模块;
与所述变压模块及所述触发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一比较电压,并与所述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所述第一比较信号的第一比较模块;
与所述变压模块及所述触发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触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二比较电压,并与所述优化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所述第二比较信号的第二比较模块;以及
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优化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结合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分压比较,以输出驱动信号的控制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模块中的多个所述开关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以及第四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分别采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以及第四场效应管实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模块还包括:
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一电感;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共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第一触发器以及第二触发器;
所述第一触发器的S端接所述第二触发器的S端,所述第一触发器的Q端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受控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触发器的Q端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受控端,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包括:
电流源、第一电压源、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三电容、第一比较器以及与门;
所述电流源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一电压源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接所述第一触发器的Q端,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悬空,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接所述第二触发器的Q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入所述优化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接所述触发模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模块包括:
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四电容、第二电压源以及第三比较器;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入所述优化电压,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压源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三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入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源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受控端接所述第二触发器的Q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比较器、第四比较器、第五比较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五电容以及第六电容;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优化电压,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五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所述基准电压,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第四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触发器的S端以及所述第二触发器的S端共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78652.XU CN209516910U (zh) | 2019-03-05 | 2019-03-05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78652.XU CN209516910U (zh) | 2019-03-05 | 2019-03-05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16910U true CN209516910U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205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78652.XU Active CN209516910U (zh) | 2019-03-05 | 2019-03-05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1691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1500A (zh) * | 2019-03-05 | 2019-06-07 |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US20230038599A1 (en) * | 2021-08-03 | 2023-02-09 | Potens Semiconductor Corp.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regulator by use of capacitive parameter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 |
TWI852288B (zh) * | 2023-01-13 | 2024-08-1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及其充電方法 |
-
2019
- 2019-03-05 CN CN201920278652.XU patent/CN2095169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1500A (zh) * | 2019-03-05 | 2019-06-07 |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09861500B (zh) * | 2019-03-05 | 2023-12-29 |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US20230038599A1 (en) * | 2021-08-03 | 2023-02-09 | Potens Semiconductor Corp.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regulator by use of capacitive parameter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 |
US11804834B2 (en) * | 2021-08-03 | 2023-10-31 | Potens Semiconductor Corp.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regulator by use of capacitive parameter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 |
TWI852288B (zh) * | 2023-01-13 | 2024-08-1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及其充電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ei et al. | Design of an average-current-mode noninverting buck–boost DC–DC converter with reduced switching and conduction losses | |
CN106200742B (zh) | 调压器的非线性控制 | |
CN209516910U (zh)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 | |
CN111435819B (zh) | 降压型迟滞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959421A (zh) | Buck-boost型直流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204072B (zh) | 迟滞控制转换电路和供电系统 | |
CN103155389A (zh) | 电压调节器、包络追踪电源系统、传输模块、及集成电路设备 | |
CN103475223A (zh) | 降压型转换器 | |
CN107147292A (zh) | 一种导通时间受控的降压变换器 | |
CN202997909U (zh) | 一种控制电路及开关变换器 | |
CN109660124A (zh) | 一种滞回电流控制的单电感双输出升/降压dc-dc变换器 | |
Chakraborty et al. | Combination of buck and boost modes to minimize transients in the output of a positive buck-boost converter | |
CN109861500A (zh) |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15242089B (zh) |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 |
CN101304215B (zh) | 一种dc/dc电路 | |
CN112865534B (zh) | 一种自适应导通时间控制的Buck变换器 | |
CN204615628U (zh) | 一种多级负压产生电路 | |
CN202565159U (zh) | 可灵活升压的pfc控制电路 | |
CN201256358Y (zh) | 无线接入终端的电源装置 | |
CN114649936A (zh) |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 |
CN103650600A (zh) | 射频拉远单元和相关设备 | |
CN210608924U (zh) | 一种基于dc-dc结构的近二倍升压整流电路装置 | |
CN101719723A (zh) | 一种限流条件下实现瞬时大电流的电源装置 | |
CN111193393A (zh) | 一种用于储能装置的宽电压增益的dc/dc变换器 | |
CN212162856U (zh) |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