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05665U - 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05665U CN209505665U CN201821702795.0U CN201821702795U CN209505665U CN 209505665 U CN209505665 U CN 209505665U CN 201821702795 U CN201821702795 U CN 201821702795U CN 209505665 U CN209505665 U CN 2095056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fixedly connected
- fence rail
- main support
- automobile fro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左侧设置有左支架,主支架的右侧设置有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和主支架包括主杆、侧杆和顶杆,左支架、右支架和主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梁,左支架、右支架和主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汽车安装板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牢固,维修成本低,防护效果好的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撞梁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行和运输的方式发生了多次转变,大型汽车越来越多地穿梭在道路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人们在驾驶汽车的时候经常因为判断失误、或者视野受阻发生汽车前侧碰撞事故,大型汽车中防撞梁是一种重要的部件,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可以吸收碰撞能量。目前的汽车前防撞梁都是整体式的,发生碰撞时往往需要整体更换,浪费资源,增加成本,亟需一种新型防撞梁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左侧设置有左支架,主支架的右侧设置有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和主支架包括主杆、侧杆和顶杆,左支架、右支架和主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梁,左支架、右支架和主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汽车安装板上。
优选的,所述左支架中的侧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支架中的侧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的右侧面上,所述主支架中的侧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顶杆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的上侧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汽车安装板上。
优选的,所述左侧的防护梁、中间的防护梁及右侧的防护梁的上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若干连接板,所述相邻的连接板通过螺栓相连接,相邻的连接板之间设置安装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防护梁的下侧面粘附有橡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将传统的整体式防护梁拆分成左中右三个防护梁,防护梁上设置有连接板,相邻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相邻的防护梁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可以吸收相邻的防护梁发生相对位移时的应力。连接板强度不高,在某一防护梁受到冲击时,连接板断裂,受冲击的的防护梁不会将冲击力向相邻的防护梁转移,维修时只需更换受损的防护梁即可。侧杆和顶杆可以增加装置的整体强度。橡胶层可以保护防护梁不被刮伤,增加防护梁的耐磨性。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牢固,维修成本低,防护效果好的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中A处的剖面图。
图中:1-主支架,2-左支架,3-右支架,4-安装座,5-主杆,6- 侧杆,7-顶杆,8-安装孔,9-螺栓,10-连接板,11-缓冲垫,12-螺钉,13-汽车安装板,14-橡胶层,15-防护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主支架1,所述主支架1的左侧设置有左支架2,主支架1的右侧设置有右支架3,所述左支架2、右支架3和主支架1 包括主杆5、侧杆6和顶杆7,左支架2、右支架3和主支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梁15,左支架2、右支架3和主支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固定安装在汽车安装板13上。
所述左支架2中的侧杆6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1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5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支架3中的侧杆6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1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5的右侧面上,所述主支架1中的侧杆6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1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
所述顶杆7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5的上侧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座4上。
所述安装座4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8,所述安装座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汽车安装板13上。
所述左侧的防护梁15、中间的防护梁15及右侧的防护梁15的上侧面通过螺钉12固定安装有若干连接板10,所述相邻的连接板10 通过螺栓9相连接,相邻的连接板10之间设置安装有缓冲垫11。
所述防护梁15的下侧面粘附有橡胶层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主支架1、左支架2、右支架3和防护梁15,所述左支架2、右支架3和主支架1包括主杆5、侧杆6和顶杆7,左支架2、右支架3和主支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梁15,防护梁15上设置有连接板10,相邻的连接板10通过螺栓9连接,相邻的防护梁15之间设置有缓冲垫。连接板10强度不高,在某一防护梁15受到冲击时,连接板10断裂,受冲击的的防护梁15不会将冲击力向相邻的防护梁 15转移,维修时只需更换受损的防护梁15即可。缓冲垫11用于吸收相邻的防护梁15发生相对位移时的应力。侧杆6和顶杆7用于增加装置的整体强度。橡胶层14用于保护防护梁15不被刮伤,增加防护梁15的耐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主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1)的左侧设置有左支架(2),主支架(1)的右侧设置有右支架(3),所述左支架(2)、右支架(3)和主支架(1)包括主杆(5)、侧杆(6)和顶杆(7),左支架(2)、右支架(3)和主支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梁(15),左支架(2)、右支架(3)和主支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固定安装在汽车安装板(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2)中的侧杆(6)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1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5)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支架(3)中的侧杆(6)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1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5)的右侧面上,所述主支架(1)中的侧杆(6)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梁(1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7)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5)的上侧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座(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8),所述安装座(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汽车安装板(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的防护梁(15)、中间的防护梁(15)及右侧的防护梁(15)的上侧面通过螺钉(12)固定安装有若干连接板(10),所述相邻的连接板(10)通过螺栓(9)相连接,相邻的连接板(10)之间设置安装有缓冲垫(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梁(15)的下侧面粘附有橡胶层(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02795.0U CN209505665U (zh) | 2018-10-20 | 2018-10-20 | 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02795.0U CN209505665U (zh) | 2018-10-20 | 2018-10-20 | 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05665U true CN209505665U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192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0279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05665U (zh) | 2018-10-20 | 2018-10-20 | 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05665U (zh) |
-
2018
- 2018-10-20 CN CN201821702795.0U patent/CN2095056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21432U (zh) | 一种汽车防护杠 | |
CN205930933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地板结构 | |
CN205168397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107697006A (zh) | 一种汽车防护杠 | |
CN206475845U (zh) | 一种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及使用该防撞梁的汽车 | |
CN101596887A (zh) | 一种汽车后部保护装置 | |
CN103661187A (zh) | 一种新型大货车后防撞杆及应用 | |
CN202541571U (zh) | 车钩安装座 | |
CN209505665U (zh) | 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防撞梁 | |
CN202863361U (zh) | 一种高度可调的汽车尾部护栏 | |
CN107985413A (zh) | 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 | |
CN103057497A (zh)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
CN202624126U (zh) | 一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 |
CN207700057U (zh) | 一种道路桥梁安全缓冲装置 | |
CN203358511U (zh) | 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 |
CN205149752U (zh) | 一种用于汽车防撞钢梁的缓冲装置 | |
CN204845812U (zh) | 吸能缓冲型保险杠 | |
CN105083181A (zh) | Epp汽车保险杠 | |
CN204567536U (zh) | 汽车前防撞梁 | |
CN204527323U (zh) | 一种车架 | |
CN203623583U (zh) | 多级吸能后防护装置 | |
CN202294640U (zh) | 一种汽车底盘 | |
CN203094192U (zh) | 可失效的副车架连接座 | |
CN202944299U (zh) | 一种机动车前防撞梁结构 | |
CN202389327U (zh) | 一种汽车偏置碰撞的能量转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