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1711U - 插头 - Google Patents
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61711U CN209461711U CN201920111680.2U CN201920111680U CN209461711U CN 209461711 U CN209461711 U CN 209461711U CN 201920111680 U CN201920111680 U CN 201920111680U CN 209461711 U CN209461711 U CN 2094617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insulation
- base
- external mold
- internal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头,与一被插入物体连接,所述被插入物体开设有与所述插头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被插入物体设置有母座,所述母座开设有供所述插头穿过的第二插孔,所述母座设置有凸起于所述第二插孔孔壁的凸块,所述插头设置有用于扣住所述凸块的扣合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头上设置扣合槽,并在被插入物体上设置一母座,由于母座设置有凸起于其第二插孔孔壁的凸块,因此在插头穿过母座的第二插孔的过程中,插头上的扣合槽与母座上的凸块相互扣合,进而使母座能够扣住插头,防止插头从被插入物体上脱落或松动,插头与被插入物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插头。
背景技术
插头是用于连接电子产品的常用部件,例如,耳机可通过插头连接手机,主机可通过插头连接显示器等。现有的插头连接被插入物体后,插头与被插入物体之间存在保持力不足、连接不牢固的问题,使插头容易从被插入物体上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头与被插入物体之间存在保持力不足、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头,与一被插入物体连接,所述被插入物体开设有与所述插头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被插入物体设置有母座,所述母座开设有供所述插头穿过的第二插孔,所述母座设置有凸起于所述第二插孔孔壁的凸块,所述插头设置有用于扣住所述凸块的扣合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包括导电部件和绝缘部件,所述扣合槽开设在所述绝缘部件上;所述绝缘部件包裹于所述导电部件的外周,且所述导电部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绝缘部件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部件包括绝缘内模和绝缘外模,所述绝缘内模包裹于所述导电部件的外周,所述绝缘外模包裹于所述绝缘内模的外周;所述绝缘内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绝缘内模的第一端部伸出于所述绝缘外模之外,所述绝缘内模的第二端部设置在绝缘外模的内部;所述导电部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绝缘内模的第一端部之外,所述扣合槽开设在所述绝缘内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还包括凸起和/或凹陷于所述绝缘外模的外壁的识别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绝缘内模的外壁上的识别块,所述绝缘外模开设有供所述识别块穿过的通孔,且所述识别块凸起于所述绝缘外模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绝缘外模的外壁上的识别纹路,所述识别纹路凹陷于所述绝缘外模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扣合槽具有用于置入所述凸块的开口,且所述扣合槽的轮廓设置呈弯钩型。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件设置为棒状。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为耳机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插头上设置扣合槽,并在被插入物体上设置一母座,由于母座设置有凸起于其第二插孔孔壁的凸块,因此在插头穿过母座的第二插孔的过程中,插头上的扣合槽与母座上的凸块相互扣合,进而使母座能够扣住插头,防止插头从被插入物体上脱落或松动,插头与被插入物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与母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标记为:
1、插头;11、扣合槽;111、开口;112、钩部;12、导电部件;13、绝缘部件;131、绝缘内模;1311、第一端部;132、绝缘外模;141、识别块;142、识别纹路;2、母座;21、第二插孔;2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插头1,与一被插入物体(图中未示出)连接,在被插入物体上开设有第一插孔,插头1与被插入物体的第一插孔插接配合,使插头1连接在被插入物体上。该被插入物体设置有一母座2,在本实施例中,母座2可以通过螺丝等连接件与被插入物体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母座2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作为被插入物体的一部分。母座2上开设有第二插孔21,插头1在插入被插入物体的第一插孔前,先穿过母座2的第二插孔21;在母座2上还设置有凸块22,且该凸块22凸起于母座2的第二插孔21孔壁,在插头1上则开设有扣合槽11,使插头1在穿过母座2的第二插孔21时,母座2上的凸块22于插头1上的扣合槽11相互扣合。
本实施例中的插头1,通过在插头1上设置扣合槽11,并在被插入物体上设置一母座2,由于母座2设置有凸起于其第二插孔21孔壁的凸块22,因此在插头1穿过母座2的第二插孔21的过程中,插头1上的扣合槽11与母座2上的凸块22相互扣合,进而使母座2能够扣住插头1,防止插头1从被插入物体上脱落或松动,插头1与被插入物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具体的,插头1包括导电部件12和绝缘部件13;其中,扣合槽11开设在绝缘部件13上,绝缘部件13包裹于导电部件12的外周,且导电部件12的一端伸出于绝缘部件13之外。导电部件12用于插入被插入物体的第一插孔,并与被插入物体电连接,绝缘部件13包裹于导电部件12的外周,对导电部件12起绝缘保护作用;插头1的导电部件12在插入被插入物体的第一插孔的过程中,绝缘部件13上的扣合槽11与母座2上的凸块22相互扣合,使母座2能够扣住插头1,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具体的,绝缘部件13还包括绝缘内模131和绝缘外模132。其中,绝缘内模131包裹于导电部件12的外周,绝缘外模132包裹于绝缘内模131的外周;绝缘内模1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311和第二端部(图中未示出),绝缘内模131的第一端部1311伸出于绝缘外模132之外,绝缘内模131的第二端部则固定设置在绝缘外模132的内部;此时,导电部件12的一端则伸出于绝缘内模131的第一端部1311之外,上述扣合槽11则相应地开设在绝缘内模131的第一端部1311的外壁上。插头1在穿过母座2的过程中,导电部件12、绝缘内模131的第一端部1311先后穿过母座2的第二插孔21,导电部件12穿出母座2的第二插孔21后插入被插入物体的第一插孔内,绝缘内模131的第一端部1311上的扣合槽11置入到母座2的第二插孔21内;当导电部件12完全插入被插入物体的第一插孔内的同时,扣合槽11与凸块22相互扣合,起到锁合固定的作用,防止插头1从被插入物体上脱落。
如图2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该插头1还包括凸起和/或凹陷于绝缘外模132的外壁的识别结构。识别结构凸起和/或凹陷于绝缘外模132的外壁,使插头1在插入被插入物体时,人体的手部能够根据该识别结构判断插头1的扣合槽11与母座2的凸块22的位置是否匹配,确保插头1在插入被插入物体的过程中扣合槽11能够准确地与凸块22相互扣合,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具体的,该识别结构可以是设置在绝缘内模131的外壁上的识别块141,识别块141与绝缘内模131可采用ABS材料,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同时,绝缘外模132开设有一通孔,供所述识别块141穿过,识别块141穿过绝缘外模132的通孔后凸起于绝缘外模132的外壁。人体的手部能够根据识别块141凸起于绝缘外模132的外壁的特点判断插头1的扣合槽11与母座2的凸块22的位置是否匹配,确保插头1在插入被插入物体的过程中扣合槽11能够准确地与凸块22相互扣合。
如图4所示,具体的,该识别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绝缘外模132的外壁上的识别纹路142,且该识别纹路142凹陷于绝缘外模132的外壁;另外,绝缘外模132可以采用TPE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回弹性等优点。人体的手部能够根据识别纹路142凹陷于绝缘外模132的外壁的特点判断插头1的扣合槽11与母座2的凸块22的位置是否匹配,确保插头1在插入被插入物体的过程中扣合槽11能够准确地与凸块22相互扣合。在其它实施例中,识别纹路142也可以设置在绝缘外模132的外壁上并凸起于绝缘外模132的外壁;人体的手部同样能够根据识别纹路142凸起于绝缘外模132的外壁的特点判断插头1的扣合槽11与母座2的凸块22的位置是否匹配,确保插头1在插入被插入物体的过程中扣合槽11能够准确地与凸块22相互扣合。
如图2所示,具体的,上述扣合槽11具有用于置入凸块22的开口111,且扣合槽11的轮廓在整体上大致呈弯钩型。插头1在穿过母座2的过程中,母座2上的凸块22相对于插头1从扣合槽11的开口111置入到扣合槽11内,此时,可适当地将插头1绕其轴线转动一定角度,则母座2上的凸块22相对于插头1置入到扣合槽11的钩部112(扣合槽11的钩部112呈镂空状)。当插头1受到外力作用时,扣合槽11钩部112的槽壁与凸块22相互抵接,能够阻挡插头1和母座2沿插头1插入的方向发生相对运动,进而防止插头1从被插入物体上脱落或松动;当需要从被插入物体上拔出插头1时,可先将插头1绕其轴线转动一定角度,待母座2上的凸块22脱出扣合槽11的钩部112后,便可将插头1从被插入物体上拔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部件12的形状设置为棒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部件12的形状还可以设置为杆状、片状或针状等。而在具体应用时,插头1可以是耳机插头或视频线插头等,被插入物体则相应地分别可以是手机或显示器等。例如,在手机上设置一具有上述结构的母座2,则在耳机插头在插入手机的过程中,耳机插头上的扣合槽11与母座2上的凸块22相互扣合,防止耳机插头从手机上脱落或松动,耳机插头与手机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进而减少手机通话、音频播放不流畅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插头,与一被插入物体连接,所述被插入物体开设有与所述插头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插入物体设置有母座,所述母座开设有供所述插头穿过的第二插孔,所述母座设置有凸起于所述第二插孔孔壁的凸块,所述插头设置有用于扣住所述凸块的扣合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导电部件和绝缘部件,所述扣合槽开设在所述绝缘部件上;所述绝缘部件包裹于所述导电部件的外周,且所述导电部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绝缘部件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件包括绝缘内模和绝缘外模,所述绝缘内模包裹于所述导电部件的外周,所述绝缘外模包裹于所述绝缘内模的外周;所述绝缘内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绝缘内模的第一端部伸出于所述绝缘外模之外,所述绝缘内模的第二端部设置在绝缘外模的内部;所述导电部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绝缘内模的第一端部之外,所述扣合槽开设在所述绝缘内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凸起和/或凹陷于所述绝缘外模的外壁的识别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绝缘内模的外壁上的识别块,所述绝缘外模开设有供所述识别块穿过的通孔,且所述识别块凸起于所述绝缘外模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绝缘外模的外壁上的识别纹路,所述识别纹路凹陷于所述绝缘外模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具有用于置入所述凸块的开口,且所述扣合槽的轮廓设置呈弯钩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设置为棒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为耳机插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11680.2U CN209461711U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插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11680.2U CN209461711U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插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61711U true CN209461711U (zh) | 2019-10-01 |
Family
ID=6804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11680.2U Active CN209461711U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插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61711U (zh) |
-
2019
- 2019-01-22 CN CN201920111680.2U patent/CN2094617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35144U (zh) | 改良的转接线结构 | |
CN209461711U (zh) | 插头 | |
CN202103223U (zh) | 音频插座连接器 | |
CN202749625U (zh) | 音视频连接器改良结构 | |
CN101546873B (zh) | 一种全屏蔽iec接头 | |
CN207075071U (zh) | 带转接线的tws耳机 | |
WO2019095617A1 (zh) | 数据线双公头接口及数据线 | |
CN204011841U (zh) | 一种用于led照明灯具的电连接器 | |
CN2045170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721977U (zh) | 一种分体式水晶头 | |
CN203205659U (zh) | 音效输出装置 | |
CN20219691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1409097U (zh) | 一种收纳型蓝牙耳机 | |
CN105811136B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204631091U (zh) | 一种电能表接插端子及电能表 | |
CN202353432U (zh) | 操作面板安装底座组件 | |
CN204927596U (zh) | 一种新型线对板连接器 | |
CN206135046U (zh) | 一种音频电连接器 | |
CN203574179U (zh) | 一种结构改进的电连接器 | |
CN202217841U (zh) | 美式三脚插头 | |
CN207353540U (zh) | 一种焊线式圆形耳机插座母座 | |
CN208352676U (zh) | 一种充电音频转接头 | |
CN207994221U (zh) | 具有分体式接地片的连接器 | |
CN207442035U (zh) | 一种充电和输出音频可同时进行的数据线 | |
CN107302149A (zh) | 一种耳机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