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1526U - 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61526U CN209461526U CN201920427208.XU CN201920427208U CN209461526U CN 209461526 U CN209461526 U CN 209461526U CN 201920427208 U CN201920427208 U CN 201920427208U CN 209461526 U CN209461526 U CN 2094615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double
- side plate
- bracket
- module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包包括:下壳体、下层电池模组、双层模组支架组件和上层电池模组。下壳体内设置有下壳体横梁;下层电池模组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侧板,下层电池模组设置在两个下壳体横梁之间,第一安装侧板适于与下壳体横梁固定;双层模组支架组件包括:双层模组支架以及与双层模组支架配合的螺纹紧固件,双层模组支架支撑在下壳体横梁上;上层电池模组设置在双层模组支架上,上层电池模组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侧板,螺纹紧固件适于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二安装侧板、双层模组支架以及第一安装侧板并与下壳体横梁紧固。该电池包内的双层模组支架组件能够更加稳定牢靠的将双层电池模组固定在下壳体上,且安装过程较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电池包内双层电池模组的安装形式较为繁琐,且传统的双层模组支架不能稳定的将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固定在电池包内,且安装固定过程较为不便,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内的双层模组支架组件能够更加稳定牢靠的将双层电池模组固定在下壳体上,且安装固定过程较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下壳体横梁;下层电池模组,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侧板,所述下层电池模组设置在两个所述下壳体横梁之间,所述第一安装侧板适于与所述下壳体横梁固定;双层模组支架组件,所述双层模组支架组件包括:双层模组支架以及与所述双层模组支架配合的螺纹紧固件,所述双层模组支架支撑在所述下壳体横梁上;上层电池模组,所述上层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双层模组支架上,所述上层电池模组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侧板,所述螺纹紧固件适于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侧板、所述双层模组支架以及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并与所述下壳体横梁紧固。
进一步,所述双层模组支架包括:两侧支架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架侧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支架侧板支撑在所述下壳体横梁上,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下层电池模组之上,所述上层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侧板之间,所述螺纹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支架侧板以与所述下壳体横梁紧固。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侧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侧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夹设在所述支架侧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壳体横梁的上表面之间。
进一步,所述支架侧板的中部具有贯穿所述支架侧板的长度方向的固定槽,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形成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配合在所述固定槽内。
进一步,所述双层模组支架组件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架侧板的同侧端之间,所述端板与所述下壳体固定。
进一步,所述端板包括:端板本体以及从所述端板本体两侧向外伸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架侧板的端壁固定,所述固定板下方设置有沿所述端板本体两侧边缘向远离所述双层模组支架的方向翻折所形成的竖向加强翻边,所述端板本体的下边缘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双层模组支架方向翻折所形成的纵向加强翻边,所述竖向加强翻边与所述纵向加强翻边相连。
进一步,所述支架侧板的下壁部分向上凹陷以形成避让缺口,与所述避让缺口对应的部分所述第一安装侧板以及所述下壳体横梁上设置有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连接支架板,所述连接支架板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双层模组支架之间。
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架板包括:横向板和纵向板,所述横向板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双层模组支架的对应的所述支架侧板之间,所述纵向板连接在所述横向板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内的双层模组支架组件能够更加稳定牢靠的将双层电池模组固定在下壳体上,且安装固定过程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电池包的带电量更大,且电池包内的双层模组支架组件能够更加稳定牢靠的将双层电池模组固定在下壳体上,且安装固定过程较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体以及双层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模组支架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模组支架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壳体,11-下壳体横梁,2-下层电池模组,21-第一安装侧板,3-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1-双层模组支架,32-螺纹紧固件,4-上层电池模组,41-第二安装侧板,311-支架侧板,312-连接板,3111-固定槽,3121-插接端,33-端板,331-端板本体,332-固定板,333-竖向加强翻边,334-纵向加强翻边,3112-避让缺口,211-固定孔,5-连接支架板,51-横向板,52-纵向板,3113-减重空腔,3114-支架侧板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包括:下壳体1、下层电池模组2、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和上层电池模组4。
如图1所示,下壳体1内设置有多条平行设置的下壳体横梁11。为提高电池包的整体带电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电池包内部设置了双层的电池模组,其中,下层电池模组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下壳体横梁11之间。并且为使下层电池模组2的带电量更大,本实用新型将下层电池模组2设置为长模组(长度较大的电池模组)的形式,为方便下层电池模组2的固定,在下层电池模组2的两侧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安装侧板21,第一安装侧板21适于与下壳体横梁11固定,以将下层电池模组2稳定的固定在下壳体1上。
进一步,为使上层电池模组4能够稳定的设置在下层电池模组2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包括:双层模组支架31以及与双层模组支架31配合的螺纹紧固件32,双层模组支架31适于支撑在下壳体横梁11上,以方便双层模组支架31的布置与固定。
其中,上层电池模组4设置在双层模组支架31上,上层电池模组4也为长模组,上层电池模组4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侧板41,在安装时,安装人员适于使用螺纹紧固件32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二安装侧板41、双层模组支架31以及第一安装侧板21,并最终与下壳体横梁11紧固,以将上层电池模组4、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以及下层电池模组2均稳定的设置在下壳体1上。由此,可使固定效果更好,使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能够更稳定的设置在下壳体横梁11上,以便于配合第一安装侧板21和第二安装侧板41将上层电池模组4以及下层电池模组2更加稳定的设置在下壳体1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上层电池模组4和下层电池模组2也可为非长模组的电池模组,只要满足与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的配合形式即可。
并且使用同一螺纹紧固件32同时对上层电池模组4、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以及下层电池模组2进行固定以形成三层紧固的固定形式,可更便于安装与拆卸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内的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能够更加稳定牢靠的将双层电池模组固定在下壳体1上,且安装固定过程较方便。
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双层模组支架31包括:两侧支架侧板311以及连接在两个支架侧板311之间的连接板312,支架侧板311支撑在下壳体横梁11上,以使连接板312能够位于下层电池模组2之上,上层电池模组4则设置在连接板312上且位于两个支架侧板311之间,螺纹紧固件32适于穿过支架侧板311以与下壳体横梁11紧固,以将双层模组支架31稳定的固定在下壳体横梁11上,进而使双层模组支架31能够稳定的限位下层电池模组2以及稳定的支撑上层电池模组4。
进一步,第二安装侧板41设置在支架侧板311的上表面并与支架侧板31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第一安装侧板21则夹设在支架侧板311的下表面与下壳体横梁11的上表面之间。在安装时,螺纹紧固件32适于依次穿过第一安装侧板21、支架侧板311、第二安装侧板41,并最终将上层电池模组4稳定的固定在双层模组支架31上,并将双层模组支架31稳定的固定在下壳体横梁11上。并且螺纹紧固件32还同时充当了下层电池模组2紧固件的作用,以将下层电池模组2稳定牢靠的固定在下壳体横梁11上。
参照图2,结合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两个支架侧板311的相对面上的中部具有贯穿支架侧板311的长度方向的固定槽3111,连接板312的两侧形成有插接端3121,插接端3121配合在固定槽3111内。优选的,插接端3121可与固定槽3111焊接固定,以保证二者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双层模组支架31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1-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双层模组支架31的重量,以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支架侧板311内部设置有减重空腔3113结构,并且支架侧板311还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支架侧板减重孔3114。由此,可有效降低支架侧板311的重量。
优选的,支架侧板减重孔3114可为等腰梯形结构。由此,可在减重的同时有效的保证支架侧板311的强度,以保证双层模组支架31的设置稳定性。
进一步,连接板312上设置有连接板减重孔,以在不影响连接板312支撑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连接板312的重量,进而减少双层模组支架31的重量,以实现电池包轻量化的目的。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还包括:端板33,端板33连接在两个支架侧板311的同侧端之间,端板33与下壳体1固定,以将双层模组支架31连接固定在下壳体1上,使下壳体1与双层模组支架31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进而提升了双层模组支架31的设置稳定性,使上层电池模组4能够更加稳定的设置在双层模组支架31上。
进一步,如图1和图3所示,端板33包括:端板本体331以及从端板本体331两侧向外伸出的固定板332,固定板332适于与支架侧板311的端壁螺接固定,当然也可焊接固定。由此,可将端板33稳定的连接在支架侧板311上。固定板332下方设置有沿端板本体331两侧边缘向远离双层模组支架31的方向翻折所形成的竖向加强翻边333,竖向加强翻边333能够有效增加端板33的强度,以提高其设置稳定性,并且竖向加强翻边333还对固定板332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以使固定板332能够与支架侧板311连接的更稳定,进而提升了端板33与支架侧板3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的整体设置稳定性。
再进一步,端板本体331的下边缘设置有向远离双层模组支架31方向翻折所形成的纵向加强翻边334,纵向加强翻边334适于与下壳体1的底壁贴合设置,并且二者适于螺接固定或焊接固定,以通过纵向加强翻边334与下壳体1的底壁的连接,将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整体与下壳体1进行连接,进而可有效提升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的设置稳定性。
其中,竖向加强翻边333与纵向加强翻边334相连。由此,使竖向加强翻边333与纵向加强翻边334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支撑体,使其能够更稳定的支撑以及加强端板33,以保证端板33的安装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为保证下层电池模组2的安装稳定性,除了在上层电池模组4、双层模组支架31、下层电池模组2以及下壳体横梁11之间使用较长的螺纹紧固件32进行三层紧固之外,还在下层电池模组2与下壳体横梁11之间使用短的螺纹紧固件32进行两层紧固,以保证下层电池模组2更够固定的更牢靠。
优选的,长的螺纹紧固件32和短的螺纹紧固件32均可选用紧固螺栓,以便于安装与拆卸。
其中,支架侧板311的下壁部分向上凹陷以形成避让缺口3112,设置避让缺口3112是为了避让上文所述的只用来进行两层紧固的短的螺纹紧固件32,以使双层膜组支架能够更加稳定的设置在下壳体横梁11上,而与避让缺口3112对应的部分第一安装侧板21以及下壳体横梁11上设置有固定孔211,以便于短的螺纹紧固件32能够从固定孔211处对第一安装侧板21和下壳体横梁11进行紧固,以便于安装固定。
如图1和图3所示,电池包还包括:连接支架板5,连接支架板5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双层电池模组,以保证两个双层电池模组能够正对设置。并且连接支架板5还可将两个双层电池模组连接成一个整体,以保证二者整体的设置稳定性。
其中,连接支架板5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双层模组支架31之间,以将两个双层模组支架31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而可使分别设置在两个双层膜组支架31上的上层电池模组4和下层电池模组2能够更稳定的设置在电池包内。
进一步,连接支架板5包括:横向板51和纵向板52,横向板51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双层模组支架31的对应的支架侧板311之间,以在横向上保证两个双层模组支架31的连接强度,纵向板52连接在横向板51之间,以在纵向上保证两个双层模组支架31的连接强度。由此,通过连接支架板5在横向以及纵向上对两个双层模组支架31的加强连接,可有效增加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使双层电池模组的整体设置稳定性更好。
其中,横向板51适于抵压在第二安装侧板41上,并同时使用较长的螺纹紧固件32依次穿过横向板51、第二安装侧板41、支架侧板311以及第一安装侧板21并与下壳体横梁11固定,以形成四层固定形式。由此,更便于安装,并且可使各部件之间能够设置的更紧凑,进而使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的强度更大,整体稳定性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池包。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内设置有下壳体横梁(11);
下层电池模组(2),所述下层电池模组(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侧板(21),所述下层电池模组(2)设置在两个所述下壳体横梁(11)之间,所述第一安装侧板(21)适于与所述下壳体横梁(11)固定;
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所述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包括:双层模组支架(31)以及与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配合的螺纹紧固件(32),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支撑在所述下壳体横梁(11)上;
上层电池模组(4),所述上层电池模组(4)设置在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上,所述上层电池模组(4)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侧板(41),所述螺纹紧固件(32)适于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侧板(41)、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以及所述第一安装侧板(21)并与所述下壳体横梁(11)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包括:两侧支架侧板(31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架侧板(311)之间的连接板(312),所述支架侧板(311)支撑在所述下壳体横梁(11)上,所述连接板(312)位于所述下层电池模组(2)之上,所述上层电池模组(4)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12)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侧板(311)之间,所述螺纹紧固件(32)适于穿过所述支架侧板(311)以与所述下壳体横梁(11)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侧板(41)设置在所述支架侧板(31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侧板(21)夹设在所述支架侧板(311)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壳体横梁(11)的上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侧板(311)的中部具有贯穿所述支架侧板(311)的长度方向的固定槽(3111),所述连接板(312)的两侧形成有插接端(3121),所述插接端(3121)配合在所述固定槽(3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模组支架组件(3)还包括:端板(33),所述端板(33)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架侧板(311)的同侧端之间,所述端板(33)与所述下壳体(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3)包括:端板本体(331)以及从所述端板本体(331)两侧向外伸出的固定板(332),所述固定板(332)与所述支架侧板(311)的端壁固定,所述固定板(332)下方设置有沿所述端板本体(331)两侧边缘向远离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的方向翻折所形成的竖向加强翻边(333),所述端板本体(331)的下边缘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方向翻折所形成的纵向加强翻边(334),所述竖向加强翻边(333)与所述纵向加强翻边(334)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侧板(311)的下壁部分向上凹陷以形成避让缺口(3112),与所述避让缺口(3112)对应的部分所述第一安装侧板(21)以及所述下壳体横梁(11)上设置有固定孔(21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支架板(5),所述连接支架板(5)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板(5)包括:横向板(51)和纵向板(52),所述横向板(51)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双层模组支架(31)的对应的所述支架侧板(311)之间,所述纵向板(52)连接在所述横向板(51)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7208.XU CN209461526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电池包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7208.XU CN209461526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电池包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61526U true CN209461526U (zh) | 2019-10-01 |
Family
ID=68047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27208.XU Active CN209461526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电池包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6152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59850A (zh) * | 2020-09-09 | 2021-01-2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标准化加热功能集成化电池模组 |
CN112670646A (zh) * | 2020-12-29 | 2021-04-16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
CN116345035A (zh) * | 2023-03-21 | 2023-06-27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电池包及车辆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20427208.XU patent/CN2094615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59850A (zh) * | 2020-09-09 | 2021-01-2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标准化加热功能集成化电池模组 |
CN112670646A (zh) * | 2020-12-29 | 2021-04-16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
CN112670646B (zh) * | 2020-12-29 | 2022-04-01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
CN116345035A (zh) * | 2023-03-21 | 2023-06-27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电池包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461526U (zh) | 电池包和车辆 | |
US20170001507A1 (en) | Underbody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20180194211A1 (en) | Structural enhancements of an electric vehicle | |
CN111717286B (zh) | 一种客车多孔横向隧道铝合金腔梁结构车架 | |
CN216231998U (zh) | 一种车顶行李框 | |
US1241685A (en) | Car-end construction. | |
US20070007759A1 (en) | Trailer having reduced weight beam construction | |
CN109798294A (zh) | 一种型材用螺母托板和具有螺母托板的型材及制作方法 | |
RU195114U1 (ru) | Рам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CN107612288A (zh) | 动力集中型电力机车高强度铝合金变流器箱体 | |
WO2014075442A1 (zh) | 支腿横梁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半挂车 | |
CN113306628A (zh) | 铝合金车架组合式纵梁 | |
CN204279063U (zh) | 变速器支架及车架 | |
WO2023024237A1 (zh) | 一种电动客车的车架 | |
CN207863300U (zh) | 用于c型钢的加强结构 | |
RU181127U1 (ru) | Боковая стен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полувагона | |
CN106364561B (zh) | 一种偏置窄龙骨承载式公路客车车身结构及其左右侧刚度匹配方法 | |
CN109109890A (zh) |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 |
CN215706638U (zh) | 铝合金车架组合式纵梁 | |
CN205818910U (zh) |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包安装结构 | |
RU208834U1 (ru) | Рама вагона-платформы | |
CN209003137U (zh) | 组合式货架 | |
CN222452355U (zh) | 车身骨架结构和车辆 | |
CN106143616A (zh) | 一种变宽度客车车架连接结构 | |
CN222742795U (zh) | 货箱骨架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8899 Xinche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3200 168 Huacheng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