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6725U - 一种电动床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床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36725U CN209436725U CN201821773118.8U CN201821773118U CN209436725U CN 209436725 U CN209436725 U CN 209436725U CN 201821773118 U CN201821773118 U CN 201821773118U CN 209436725 U CN209436725 U CN 2094367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iculation piece
- connecting rod
- mattress
- hinged
- pu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床垫,包括床垫架、包裹床垫架的垫体,床垫架包括在两侧边依次铰接的头部支架、腰背部支架、臀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臀部支架上固设有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通过第一连杆机构连接并驱动头部支架和/或腰背部支架的翻转;第二推杆电机的驱动轴与大腿支架铰接并驱动大腿支架的翻转,大腿支架通过第二连杆机构和小腿支架相铰接并推动小腿支架的翻转。该实用新型将以人体工学原理设计的五区折叠的床垫架包裹在垫体中,方便床垫的折叠使用满足不同需求,而连杆机构则方便对折叠角度的调整并增强支撑力度,提高床垫使用安全性,也不会有部件突出或裸露在床垫外造成使用的不便及对床垫的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能五区折叠的符合人体工学使用的电动床垫。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都会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睡眠的好坏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好的床垫则是人们有好睡眠的前提条件。目前人们使用的床垫基本上都是平放在床上,是固定不动的,也无法折叠使用的,只能供人们平躺使用。但是,人们对于床垫的需求已不局限于这一点,例如当人们坐在床上看书或者看电视时,就希望床垫可以立起来,人可以靠在上面。于是出现了可折叠的床,但其折叠的只是床架,床垫无法折叠,其折叠程度也只是两区的折叠,不能进行多区位的调节,使用起来不太舒服,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五区折叠的符合人体工学使用的电动床垫。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床垫,包括床垫架、包裹床垫架的垫体,所述床垫架包括在两侧边依次铰接的头部支架、腰背部支架、臀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所述臀部支架上固设有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通过第一连杆机构连接并驱动头部支架和/或腰背部支架的翻转;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的驱动轴与大腿支架铰接并驱动大腿支架的翻转,所述大腿支架通过第二连杆机构和小腿支架相铰接并推动小腿支架的翻转。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位于腰背部支架下方的连杆、第一连接件、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件相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是设置在头部支架上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件是设置在腰背部支架上对应于头部支架近端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二铰接件上在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圆孔和以该圆孔为圆心的弧形通孔,所述第一铰接件通过圆孔与对应的第二铰接件相铰接,并通过一穿出弧形通孔的转轴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相铰接,所述转轴能在弧形通孔中沿弧形通孔的弧面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位于腰背部支架下方的连杆、第一连接件、弧形杆、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件相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是固定连接在头部支架上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件是固定连接在腰背部支架上对应于头部支架近端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所述弧形杆也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均设有成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圆孔并通过圆孔分别与连杆、弧形杆的一端、第二铰接件相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对应与弧形杆的另一端和第二铰接件相铰接且两个的铰接点在不同部位。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是通过固定在连杆端部的U型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相铰接的;所述腰背部支架上对应于头部支架的远端固定设有两个第三铰接件,所述臀部支架上固定设有与第三铰接件对应铰接的两个第四铰接件;所述第四铰接件上在与第三铰接件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水平线的部位设有圆角的V型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一端与第四铰接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相铰接并和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共用一个铰接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杆机构有两个,设置于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的两侧边之间,每个第二连杆机构均包括上连杆、下连杆、第五铰接件、第六铰接件、连接板,所述第五铰接件是固定在臀部支架上的连接片并在上下两个不同部位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对应铰接,所述第六铰接件是固定在小腿支架上的连接片并在上下两个不同部位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对应铰接;所述上连杆和大腿支架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大腿支架在第二推杆电机的驱动下翻转并通过第二连杆机构带动小腿支架翻转。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均设有限位块。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是由限位块作为底面的一体成型的U性连接件的两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铰接件和第六铰接件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设有方向相反的台阶状限位凹面,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上对应设置有相对于第五铰接件和第六铰接件上限位凹面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能沿限位凹面滑动并被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垫体是定型海绵制成的垫体,包括有上层海绵层和下层海绵层,所述上层海绵层和下层海绵层均设有对应于安装床垫架的凹槽,并在下层海绵层镂空有对应于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的镂空部,所述床垫架的四个角部是圆角,所述上层海绵层和下层海绵层相卡合包裹床垫架,所述床垫架还连接有一底座,并在所述臀部支架的四个角部设有穿出垫体与底座相连接的支柱。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是在垂直于床垫架各部件铰接方向上并列设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中将床垫架包裹在垫体中,使得床垫架和垫体合为一体,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折叠,解决了床垫不能折叠使用的问题,增强了使用的舒适性,床垫架则是依据人体工学原理将人们身体与床接触的不同部位被分为五区,将五区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就能依据不同的需求来调节不同部位,采用的连杆机构在增强支撑力度提高床的使用安全性的同时还方便了对折叠角度的调整,也不会有部件突出或裸露在床垫外造成使用的不便及对床垫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床垫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床垫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第一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床垫架各部件及底座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层海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床垫架10-头部支架11-腰背部支架12-臀部支架13-大腿支架14-小腿支架15-支柱110-第三铰接件120-第四铰接件2-垫体20-上层海绵层21-下层海绵层22-凹槽210-镂空部3-第一推杆电机4-第二推杆电机5-第一连杆机构50-连杆51-第一连接件52-第一铰接件53-第二铰接件54-转轴55-环形杆530-圆孔531-弧形通孔6-第二连杆机构60-上连杆61-下连杆62-第五铰接件63-第六铰接件64-连接板65-限位凹面66-限位柱7-铰接板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本实用新型必须具有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至图7中所示,一种电动床垫,包括床垫架1、包裹床垫架1的垫体2,所述床垫架1包括在两侧边依次铰接的头部支架10、腰背部支架11、臀部支架12、大腿支架13、小腿支架14,床垫架1被垫体2包裹就使两者合二为一,床垫架1和垫体2同步运动,从而能使床垫的各个部位移动到位,避免了像传统的无法折叠的床垫被放置在电动床上时床垫会滑动和变形的问题产生,改变依次铰接的床垫架1的各部件的角度就使得床垫能够折叠,进行头部、腰背部、臀部、大腿、小腿五区中任意一区或多区的调节,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方便了人们的使用,解决了床垫不能进行五区折叠使用的问题,增强了使用的舒适性。人们躺在床上时对于床来说臀部对应的位置都是相对不动的,因此可以将第一推杆电机3和第二推杆电机4固设在臀部支架12上,这样电机的位置也就被固定下来,在使用中不会脱落也不影响床垫的使用。当然,上述介绍的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推杆电机3和第二推杆电机4也可以被设置在其它位置,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所述第一推杆电机3的驱动轴通过第一连杆机构5连接并驱动头部支架10和/或腰背部支架11的翻转,第一推杆电机3运转时在推杆被推出时推动连杆机构向前,连杆机构则推动头部和/或腰背部向内翻转折叠形成一定的角度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在推杆被回拉时则将连杆机构拉回,进而拉动头部和/或腰背部向外翻转折叠直到将床垫拉至水平位置,通过调节床垫使人们在睡眠时可充分放松肌体、调节身心、舒筋松骨,品味生活至美,保障了睡眠品质。同样对于腿部的调节则通过另一个电机来控制,所述第二推杆电机4的驱动轴与大腿支架13铰接并驱动大腿支架13的翻转,所述大腿支架13通过第二连杆机构6和小腿支架14相铰接并推动小腿支架14的翻转,在第二推杆电机4的作用下水平升高用于放置腿部的大腿支架13,大腿支架13再通过第二连杆机构6来带动小腿支架14的翻转折叠,使血液回流,对心脏、大脑和腿部大有裨益;由于采用了连杆机构,连杆就可以分担一些施加在床架上的力,增强了床的支撑力度,连杆机构在增强支撑力度的同时还方便了对折叠角度的调整,也不会有部件突出或裸露在床垫外造成使用的不便及对床垫的损坏,避免了单一使用转轴铰接直接通过电机的驱动轴来推动床架折叠时力量过于集中,容易造成床架损坏的问题产生。同时所述第一推杆电机3和第二推杆电机4可以是在垂直于床垫架1各部件铰接方向上并列设置的,这样设置电机就可以使得臀部支架12变窄,结构变得紧凑,强度加强,在使用中就能使腰部被顶实在腰背部支架11上,没有虚空的部位,增强使用的舒服感。
进一步的改进,第一连杆机构5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连接驱动头部支架10和/或腰背部支架11的翻转折叠,第一种如图2和图3中所示,所述第一连杆机构5包括位于腰背部支架11下方的连杆50、第一连接件51、第一铰接件52、第二铰接件53;所述连杆50的一端与第一推杆电机3的驱动轴相铰接,这样就可以减小电机驱动轴的长度,减少施加给电机推杆的力,连杆50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件51相铰接,连杆50就和腰背部支架11形成了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铰接件52是设置在头部支架10上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该两个连接片是被固定连接在头部支架10上的;所述第二铰接件53是设置在腰背部支架11上对应于头部支架10近端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同样的该两个连接片也是被固定连接在腰背部支架11上的;每个所述第二铰接件53上在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圆孔530和以该圆孔530为圆心的弧形通孔531,所述第一铰接件52通过圆孔530与对应的第二铰接件53相铰接,并通过一穿出弧形通孔531的转轴54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51相铰接,这样的结构方便了折叠,翻转过程顺畅不会产生卡顿的现象,受力程度得以加强,弧形通孔531就确保了头部支架10调节的角度范围,所述转轴54能在弧形通孔531中沿弧形通孔531的弧面滑动,这样在电机驱动下,连杆50驱动第一连接件51,第一连接件51带动转轴54在弧形通孔531中滑动,也带动了第二铰接件53向上运动,并驱动第一铰接件52向上并向内翻转折叠,就使得头部支架10被调节到适当的角度满足人们对头部不同角度的需要,第一铰接件52也同时了给予第三铰接件53向下的推力,通过头部支架10和第一连接件51的共同作用就带动了腰背部支架11的位置调节。第二种如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第一连杆机构5包括位于腰背部支架11下方的连杆50、第一连接件51、弧形杆55、第一铰接件52、第二铰接件53,所述连杆50的一端与第一推杆电机3的驱动轴相铰接,连杆50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件51相铰接,连杆50就和腰背部支架11就形成了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铰接件52是固定连接在头部支架10上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件53是固定连接在腰背部支架11上对应于头部支架10近端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所述弧形杆55也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1上均设有成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圆孔530并通过圆孔530分别与连杆50、弧形杆55的一端、第二铰接件53相铰接,该连接件可以设计为心形,三个圆孔530位于心形的三个顶点,心形的弧形边就利于转动在转动中不会有尖利的棱角和顶点对转动卡顿或对床垫造成损坏,所述第一铰接件52对应与弧形杆55的另一端和第二铰接件53相铰接且两个的铰接点在不同部位,这样在电机驱动下,连杆50驱动第一连接件51,第一连接件51带动转弧形杆55转动,弧形杆55带动第二铰接件53,并驱动第一铰接件52向上并向内翻转折叠,就使得头部支架10被调节到适当的角度满足人们对头部不同角度的需要,第一铰接件52也同时了给予第三铰接件53向下的推力,通过头部支架10和第一连接件51的共同作用就带动了腰背部支架11的位置调节,这样的结构就进一步增强了床垫的支撑力度,使得转动更顺畅也利于产品的维修。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至图5中所示,所述连杆50是通过固定在连杆50端部的U型的第二连接件500与第一推杆电机3的驱动轴相铰接的,U型连接件就可以使两侧壁同时与驱动轴铰接,增强连接的强度;所述腰背部支架11上对应于头部支架10的远端固定设有两个第三铰接件110,所述臀部支架12上固定设有与第三铰接件110对应铰接的两个第四铰接件120;所述第四铰接件120上在与第三铰接件110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水平线的部位设有圆角的V型的铰接板7,所述铰接板7的一端与第四铰接件120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500相铰接并和第一推杆电机3的驱动轴共用一个铰接轴,铰接板7的设置就增加了活动的加长臂,进一步提升了床的支撑力度,在使用中通过电机驱动连杆50向前或向后运动,铰接板7也随着产生相应的运动,并给予臀部支架12拉力,就缓冲头部支架10在给予臀部支架12向下的压力,增强支撑力度。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图4和图6中所示,所述第二连杆机构6有两个,设置于大腿支架13和小腿支架14的两侧边之间,每个第二连杆机构6均包括上连杆60、下连杆61、第五铰接件62、第六铰接件63、连接板64,所述第五铰接件62是固定在臀部支架12上的连接片并在上下两个不同部位与上连杆60和下连杆61对应铰接,所述第六铰接件63是固定在小腿支架14上的连接片并在上下两个不同部位与上连杆60和下连杆61对应铰接;所述上连杆60和大腿支架13通过连接板64固定连接,所述大腿支架13在第二推杆电机4的驱动下翻转并通过第二连杆机构6带动小腿支架14翻转,在电机的驱动下大腿支架13就向上翻转并在连接板64的作用下带动上连杆60转动,进而带动小腿支架14向下翻转和下连杆61的转动,连杆结构增加了转动轴距使床的承重力变大,连接板64在连接上连杆60的同时也加强了大腿支架13和连杆机构的强度,增强了床垫的承受力度,大小腿支架的翻转折叠就使得床垫能够依据人体工学来满足需求,使人们能舒服的躺在床上消除疲劳;同时如图2和图6中所示,在所述第五铰接件62和第六铰接件63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设有方向相反的台阶状限位凹面65,所述上连杆60和下连杆61上对应设置有相对于第五铰接件62和第六铰接件63上限位凹面65的限位柱66,所述限位柱66能沿限位凹面65滑动并被限位,在连杆结构上增加限位结构,就防止了腿部支架在使用中由于承重力不足而在翻转折叠时形成下垂的状态,无法保持倾斜的角度来满足人体工学的使用要求,造成使用不便及使用的不舒服。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3和图5中所示,为了使得头部支架10与腰背部支架11处于同一平面时不会相对其表面向下翻转,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1上均设有限位块510,通过限位块510就阻止了头部支架10的进一步翻转,保证了产品使用的便利和舒服性;而为了生产和组装的方便,则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1设计为由限位块510作为底面的一体成型的U性连接件的两侧壁,一体成型减少装配工序,彼此之间不会产生错位,强度也得以加强。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和图8中所示,所述垫体2是定型海绵制成的垫体,定型海绵和其他海绵在具有同样强度的情况下,具有密度高弹性好的特点,使用起来更舒服,而在具有同样弹性的情况下,其硬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还不易变形。为了更好的组装和包裹床垫架1,垫体2包括有上层海绵层20和下层海绵层21,所述上层海绵层20和下层海绵层21均设有对应于安装床垫架1的凹槽22,凹槽22依据床垫架1的形状设置,床垫架1安置在凹槽22内在使用时就不会受垫体2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垫体2的折叠。同时电机在运转中是会产生热量的,也为了防止电机运转中受到垫体2的影响,并在下层海绵层21镂空有对应于第一推杆电机3和第二推杆电机4的镂空部210,这样就方便电机的散热以及维护,所述床垫架1的四个角部是圆角,圆角没有突出的尖利的棱边和顶点,就不会对垫体产生损坏,并通过上层海绵层20和下层海绵层21相卡合包裹床垫架1,这样就形成了能够五区折叠的床垫,舒适性得以加强,而为了使床垫在使用中保持舒适性便利性和高的支撑力度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使所述床垫架1还连接有一底座8,并在所述臀部支架12的四个角部设有穿出垫体2与底座8相连接的支柱15。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垫架、包裹床垫架的垫体,所述床垫架包括在两侧边依次铰接的头部支架、腰背部支架、臀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所述臀部支架上固设有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通过第一连杆机构连接并驱动头部支架和/或腰背部支架的翻转;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的驱动轴与大腿支架铰接并驱动大腿支架的翻转,所述大腿支架通过第二连杆机构和小腿支架相铰接并推动小腿支架的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位于腰背部支架下方的连杆、第一连接件、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件相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是设置在头部支架上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件是设置在腰背部支架上对应于头部支架近端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二铰接件上在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圆孔和以该圆孔为圆心的弧形通孔,所述第一铰接件通过圆孔与对应的第二铰接件相铰接,并通过一穿出弧形通孔的转轴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相铰接,所述转轴能在弧形通孔中沿弧形通孔的弧面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位于腰背部支架下方的连杆、第一连接件、弧形杆、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件相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是固定连接在头部支架上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件是固定连接在腰背部支架上对应于头部支架近端的连接片并设有两个,所述弧形杆也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均设有成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圆孔并通过圆孔分别与连杆、弧形杆的一端、第二铰接件相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对应与弧形杆的另一端和第二铰接件相铰接且两个的铰接点在不同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是通过固定在连杆端部的U型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相铰接的;所述腰背部支架上对应于头部支架的远端固定设有两个第三铰接件,所述臀部支架上固定设有与第三铰接件对应铰接的两个第四铰接件;所述第四铰接件上在与第三铰接件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水平线的部位设有圆角的V型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一端与第四铰接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相铰接并和第一推杆电机的驱动轴共用一个铰接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有两个,设置于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的两侧边之间,每个第二连杆机构均包括上连杆、下连杆、第五铰接件、第六铰接件、连接板,所述第五铰接件是固定在臀部支架上的连接片并在上下两个不同部位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对应铰接,所述第六铰接件是固定在小腿支架上的连接片并在上下两个不同部位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对应铰接;所述上连杆和大腿支架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大腿支架在第二推杆电机的驱动下翻转并通过第二连杆机构带动小腿支架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均设有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是由限位块作为底面的一体成型的U型连接件的两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铰接件和第六铰接件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设有方向相反的台阶状限位凹面,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上对应设置有相对于第五铰接件和第六铰接件上限位凹面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能沿限位凹面滑动并被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是定型海绵制成的垫体,包括有上层海绵层和下层海绵层,所述上层海绵层和下层海绵层均设有对应于安装床垫架的凹槽,并在下层海绵层镂空有对应于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的镂空部,所述床垫架的四个角部是圆角,所述上层海绵层和下层海绵层相卡合包裹床垫架,所述床垫架还连接有一底座,并在所述臀部支架的四个角部设有穿出垫体与底座相连接的支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是在垂直于床垫架各部件铰接方向上并列设置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73118.8U CN209436725U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电动床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73118.8U CN209436725U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电动床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36725U true CN209436725U (zh) | 2019-09-27 |
Family
ID=6801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73118.8U Active CN209436725U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电动床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3672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0662A (zh) * | 2020-07-23 | 2020-10-27 | 锐迈机械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床框架及折叠床 |
WO2022166542A1 (zh) * | 2021-02-05 | 2022-08-11 |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
-
2018
- 2018-10-30 CN CN201821773118.8U patent/CN20943672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0662A (zh) * | 2020-07-23 | 2020-10-27 | 锐迈机械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床框架及折叠床 |
WO2022166542A1 (zh) * | 2021-02-05 | 2022-08-11 |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41629Y (zh) | 一种折叠躺椅 | |
CN208682692U (zh) | 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 | |
CN209436725U (zh) | 一种电动床垫 | |
CN111759693A (zh) | 多连杆式滑移与角度协同调节的按摩椅 | |
CN101342036A (zh) | 一种可联动的床 | |
CN209300592U (zh) | 家用电动沙发 | |
CN109984499A (zh) | 一种座背同步联动装置及座椅 | |
CN212591134U (zh) | 一种可调节座椅支架 | |
CN206197550U (zh) | 电动调节床垫 | |
CN205041045U (zh) | 一种按摩椅 | |
CN208988185U (zh) | 一种伸缩沙发床 | |
CN203121646U (zh) | 一种联动躺椅 | |
CN217987141U (zh) | 一种电动折叠床架 | |
CN110123054A (zh) | 一种座椅 | |
CN209219579U (zh) | 座背同步联动装置及座椅 | |
CN207653874U (zh) | 一种新型可调节折叠椅 | |
CN209121625U (zh) | 座背与扶手同步联动机构及座具 | |
CN209171791U (zh) | 一种双调节背靠垫的床架 | |
CN115299726B (zh) | 一种坐站调节椅 | |
CN2891834Y (zh) | 一种电动摇摆沙发椅 | |
CN108497819A (zh) | 一种沙发椅架及沙发 | |
CN205963485U (zh) | 用于座椅单元的伸缩机架及座椅单元 | |
CN217243630U (zh) | 提高睡眠质量的肩枕 | |
CN216089720U (zh) | 一种智能电动沙发摇摆床 | |
CN218074191U (zh) | 座椅架体及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