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430468U - 一种电磁阀及具有电磁阀的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阀及具有电磁阀的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30468U
CN209430468U CN201920023070.7U CN201920023070U CN209430468U CN 209430468 U CN209430468 U CN 209430468U CN 201920023070 U CN201920023070 U CN 201920023070U CN 209430468 U CN209430468 U CN 209430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valve
impeller
coil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230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春良
张灿林
张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YAXING PUMP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JIANG YAXING PUMP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ANG YAXING PUMP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JIANG YAXING PUMP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230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30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30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30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阀,包括线圈骨架、线圈、阀体、阀盖和活动阀板,阀盖盖设在阀体上,阀盖和阀体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形腔,线圈骨架和线圈设置在环形腔内,线圈缠绕在线圈骨架上,活动阀板设置在阀体的下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包括电磁阀、电机、泵体、泵轴和动环套,电磁阀、泵轴和动环套设置在泵体中,所电机与泵体固定连接,泵轴的一端连接电机,动环套套设在泵轴上,电磁阀与泵体固定,动环套与电磁阀之间设有间隙,当线圈通电时,阀体吸住活动阀板,活动阀板封闭漏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阀和具有电磁阀的泵,将密封结构改变,增加抽真空装置,提高了泵的寿命、缩短了泵体自吸时间、加工简单、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阀及具有电磁阀的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生产的自吸泵,利用叶轮本身具备的自吸排气功能完成自吸过程,在开机前必须在泵腔内注满工作介质,自吸时间长且安装精度要求高,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水泵才能正常供水,无法满足用户开机即出水的要求。如图1所示,包括进水口1、叶轮2、出水口3、泵轴4、动力密封叶轮5、电机6、泵体7,泵轴4的一端连接电机6,另一端连接叶轮2,在泵轴4上套设有动力密封叶轮5,其运行过程为:打开电机6,叶轮2 和动力密封叶轮5转动,气水混合物或液体自进水口1进入叶轮2充入气水分离室8中,气体被赶出泵体7外,气水分离室8充满水后,液体从出水口3流出。但是,此类泵靠叶轮2本身抽水,从电机6开启至出液口3 正常出水需要耗费3-5min,有的密封性差的可能会达到30min以上。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泵,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阀和具有电磁阀的泵,通过改进电磁阀的结构,在泵体上附加电磁阀等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阀,包括线圈骨架、线圈、阀体、阀盖和活动阀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骨架由顶板、中筒部和底板构成,所述顶板具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中筒部为两端贯通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中筒部具有内侧环面和与所述内侧环面相对应的外侧环面,所述底板具有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应的第四表面、自所述第三表面贯穿至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中筒部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板,所述中筒部的底端连接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中筒部和底板构成一个工字形结构,
所述阀体包括内环壁、外环壁和底环壁,所述阀盖盖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内环壁的顶部连接所述阀盖,所述内环壁的底部连接所述底环壁的一端,所述底环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环壁的底部,所述外环壁的顶部连接所述阀盖,所述阀盖、内环壁、外环壁和底环壁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形腔,所述线圈骨架和线圈设置在所述环形腔内,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外侧环面上,所述内侧环面贴合所述内环壁,所述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线圈顶部,所述第三表面接触所述线圈的底部,所述活动阀板设置在所述底环壁的下方或阀盖的上方,
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底环壁吸住所述活动阀板或者所述阀盖吸住所述活动阀板,当所述线圈断电时,所述活动阀板与所述底环壁分离或者所述活动阀板与所述阀盖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具有电磁阀的泵包括上述电磁阀、电机、泵体、泵轴和动环套,所述电磁阀、泵轴和动环套设置在所述泵体中,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泵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所述动环套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泵体固定,所述动环套与所述电磁阀之间设有间隙,当线圈通电时,所述底环壁吸住所述活动阀板,所述活动阀板封闭所述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电磁阀的活动阀板下方设有活动阀板托架,所述活动阀板托架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阀盖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具有电磁阀的泵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泵体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叶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叶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叶轮与所述泵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机与所述叶轮之间设有动力密封叶轮,所述动力密封叶轮套设在所述泵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密封叶轮至少具有一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在靠近所述出水口处设有抽真空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体中设有球形腔、叶轮室、过渡腔和出口腔,所述球形腔、叶轮室、过渡腔和出口腔连接呈一体结构,所述叶轮室的底部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叶轮室用于容纳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室连通所述球形腔、过渡腔和出口腔,所述出口腔连通所述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口腔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球形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阀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渡腔的口径小于所述球形腔的口径,所述球形腔的口径小于所述出口腔的口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阀及具有该电磁阀的泵,其优点如下:
1、采用真空泵抽真空,自吸泵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自吸过程,满足用户对自吸泵开机即出水的要求;
2、采用电磁阀密封端面,防止抽真空时漏气;
3、泵体内的腔室均采用结构紧凑的流线造型,节省空间、缩短抽真空体积;
4、虽然此种泵的成本比原来的贵20%,但是其寿命延长3~5倍,自吸时间缩短至10-20s。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具有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阀的一个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的一个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进水口、2为叶轮、3为出水口、4为泵轴、5为动力密封叶轮、6为电机、7为泵体、71为球形腔、72为过渡腔、73为出口腔、74 为活动阀板托架、8为气水分离室、9为漏点、10为电磁阀、101为线圈骨架、1011为顶板、10111为第一表面、10112为第二表面、1012为中筒部、10121为内侧环面、10122为外侧环面、1013为底板、10131为第三表面、10132为第四表面、102为线圈、103为阀体、1031为内环壁、1032 为底环壁、1033为外环壁、104阀盖、105为活动阀板、11为真空泵、12 为动环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磁阀,其包括:线圈骨架101、线圈102、阀体103、阀盖104和活动阀板10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电磁阀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10包括线圈骨架101、线圈102、阀体103、阀盖104和活动阀板105。下面着重介绍上述各部件。
具体请参阅图2和图3,如图2和3所示,为了便于理解,将线圈骨架101分成顶板1011、中筒部1012和底板1013,其三者的连接结构类似于“工”字形。顶板1011分为第一表面10111、第二表面10112,在顶板 1011中央还有第一通孔(未图示),第一表面10111与第二表面10112相对应,中筒部1012是两端贯通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为了便于理解,将中筒部1012分为内侧环面10121和外侧环面10122,外侧环面10122与内侧环面10121相对应,中筒部1012的内腔也为圆柱体结构,底板1013分为第三表面10131、第四表面10132,第四表面10132与第三表面10131相对应,在底板1013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未图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中筒部1012的中空结构内腔连通。中筒部1012的一端连接有顶板1011,另一端连接有底板1013,线圈102缠绕在外侧环面10122上,第二表面 10112接触线圈102顶部,第三表面10131接触线圈102的底部。如图2 和3所示,上述结构构成一个中间可穿轴、外部包裹线圈102的结构。
阀体103和阀盖104是一个封闭的环形腔,中间可以穿轴。为了便于理解,将其分为靠近泵轴4的内环壁1031、与内环壁1031相对设置的外环壁1033、连接内环壁1031和外环壁1033并且设置在线圈骨架101下方的底环壁1032,阀盖104连接内环壁1031和外环壁1033并且设置在线圈骨架101上方,内侧环面10121贴合内环壁1031,活动阀板105设置在底环壁1032的下方。将线圈骨架101、线圈102等部件限制并稳定在这个环形腔之中,避免部件在振动过程中出现松动等导致损坏,延长了电磁阀的具有寿命。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当电源开启,电磁阀10导电时,电磁阀10 产生磁力,活动阀板105受到来自底环壁1032的吸力,活动阀板105贴合底环壁1032,将动环套12与电磁阀10之间的间隙(漏点9)封住,使得从底环壁1032下方进入的气体被活动阀板105封住,不再向上泄出泵体7,防止抽真空时漏气;当电磁阀10断电时,电磁阀10不再产生磁力,活动阀板105与底环壁1032分离,将动环套12与电磁阀10之间的间隙 (漏点9)解封。
除上述设置方式外,活动阀板105还可以设置在阀盖104的上方,当电源开启,电磁阀10导电时,电磁阀10产生磁力,活动阀板105受到来自阀盖104的吸力,活动阀板105贴合阀盖104,将动环套12与电磁阀 10之间的间隙(漏点9)封住,使得从阀盖104下方进入的气体被活动阀板105封住,不再向上泄出泵体7,防止抽真空时漏气;当电磁阀10断电时,电磁阀10不再产生磁力,活动阀板105与阀盖104分离,将动环套 12与电磁阀10之间的间隙(漏点9)解封。
上述电磁阀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种类。
请继续参阅图2和3,图3是一种应用上述电磁阀10的泵结构,包括电磁阀10、电机6、泵体7、泵轴4和动环套12,电磁阀10、泵轴4和动环套12设置在泵体7中,电机6设置在泵体7外,并泵体7固定连接,泵体7具有进水口1、出水口3和叶轮2,进水口1与叶轮2的进水端连通,出水口3与叶轮2的出水端连通,液体在进入泵体7时,首先经进水口1进入叶轮2,再由叶轮2送至出水口3。泵轴4的一端连接电机6,另一端穿过动环套12和动力密封叶轮5,与叶轮2连接,电磁阀10与泵体 7固定,动环套12与电磁阀10之间设有间隙(漏点9)。在活动阀板105的下方设有活动阀板托架74,用于支撑活动阀板105,活动阀板托架74 与泵体7固定连接,阀盖104与泵体7固定连接,用于将电磁阀10与泵体7固定,在电磁阀10通电或者不通电时,始终保持位置不变。
动力密封叶轮5可以有多个,能够提高效率降低轴功率,在图2和图 3这个实施例中,动力密封叶轮5设有两个,呈上下设置,动力密封叶轮 5设置在泵体7中的一个腔室内,这个腔室与叶轮2所在腔室不为同一腔室,叶轮2所在腔室为叶轮室(未图示),叶轮室的上方即为动力密封叶轮5所在腔室,叶轮室仅用于容纳叶轮2,所以该腔室的空间大小与叶轮2相匹配,叶轮室的底部连接进水口3,出口腔73的中心线、与球形腔71 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考虑到抽真空的效率,泵体7内设有8个段面腔,在这8个段面腔中包含球形腔71和过滤腔72,在球形腔71与过渡腔72 之间的连接处的口径小于球形腔71的口径,在出口腔73与过渡腔72之间的连接处的口径小于出口腔73的口径,总而言之过渡腔72<球形腔71 <出口腔73。而抽真空装置(未图示)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最佳设置抽真空装置的位置为出口腔73,在本实施例中,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11。
上述泵的工作原理为:通电,使电磁阀10和真空泵11开启,活动阀板105向上封闭漏点9,真空泵11抽真空,待抽真空完成后,电磁阀10 断电,活动阀板105落下,漏点9开启,同时真空泵11停机,电机6启动液体从进水口1进入叶轮2中,流入泵体7中,由叶轮2将液体甩至过渡腔72、球形腔71,压至出口腔73,从出水口3流出。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阀和具有电磁阀的泵,将密封结构改变,增加抽真空装置,提高了泵的寿命、缩短了泵体自吸时间、加工简单、维修方便。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电磁阀,包括线圈骨架、线圈、阀体、阀盖和活动阀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骨架由顶板、中筒部和底板构成,所述顶板具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中筒部为两端贯通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中筒部具有内侧环面和与所述内侧环面相对应的外侧环面,所述底板具有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应的第四表面、自所述第三表面贯穿至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中筒部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板,所述中筒部的底端连接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中筒部和底板构成一个工字形结构,
所述阀体包括内环壁、外环壁和底环壁,所述阀盖盖设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内环壁的顶部连接所述阀盖,所述内环壁的底部连接所述底环壁的一端,所述底环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环壁的底部,所述外环壁的顶部连接所述阀盖,所述阀盖、内环壁、外环壁和底环壁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形腔,所述线圈骨架和线圈设置在所述环形腔内,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外侧环面上,所述内侧环面贴合所述内环壁,所述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线圈顶部,所述第三表面接触所述线圈的底部,所述活动阀板设置在所述底环壁的下方或阀盖的上方,
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底环壁吸住所述活动阀板或者所述阀盖吸住所述活动阀板,当所述线圈断电时,所述活动阀板与所述底环壁分离或者所述活动阀板与所述阀盖分离。
2.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所述具有电磁阀的泵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电机、泵体、泵轴和动环套,所述电磁阀、泵轴和动环套设置在所述泵体中,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泵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所述动环套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泵体固定,所述动环套与所述电磁阀之间设有间隙,当线圈通电时,所述底环壁吸住所述活动阀板,所述活动阀板封闭所述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在所述电磁阀的活动阀板下方设有活动阀板托架,所述活动阀板托架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阀盖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所述具有电磁阀的泵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泵体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叶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叶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叶轮与所述泵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机与所述叶轮之间设有动力密封叶轮,所述动力密封叶轮套设在所述泵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密封叶轮至少具有一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在靠近所述出水口处设有抽真空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所述泵体中设有球形腔、叶轮室、过渡腔和出口腔,所述球形腔、叶轮室、过渡腔和出口腔连接呈一体结构,所述叶轮室的底部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叶轮室用于容纳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室连通所述球形腔、过渡腔和出口腔,所述出口腔连通所述出水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所述出口腔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球形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电磁阀的泵,其特征是:所述过渡腔的口径小于所述球形腔的口径,所述球形腔的口径小于所述出口腔的口径。
CN201920023070.7U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电磁阀及具有电磁阀的泵 Active CN209430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3070.7U CN209430468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电磁阀及具有电磁阀的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3070.7U CN209430468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电磁阀及具有电磁阀的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30468U true CN209430468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7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23070.7U Active CN209430468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电磁阀及具有电磁阀的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30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2697B (zh) 降低排气噪音的交流永磁同步水泵
JP2013241907A (ja) バキュームポンプ
CN111648975A (zh) 一种高效散热一体化盘式无刷电子水泵及其工作方法
CN209430468U (zh) 一种电磁阀及具有电磁阀的泵
CN204200576U (zh) 高真空度单级水环式真空泵
KR101520766B1 (ko) 모터 유닛, 펌프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동식 오일펌프
CN203384080U (zh) 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
CN102192158A (zh) 立式无密封自吸泵
CN211259007U (zh) 一种新式强力水环真空泵
CN210343739U (zh) 一种双吸式潜水泵
CN211174624U (zh) 一种具有自吸抽水功能的离心泵装置
CN209100288U (zh) 一种可实现高效自吸的复合式离心泵
CN202273871U (zh) 一种化工流程磁力泵
CN207660831U (zh) 一种筒形多级离心泵首级叶轮双吸泵体流道结构
CN103296827A (zh) 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
CN209724639U (zh) 电动泵
JP2000227086A (ja) 自吸式ポンプ
CN212615622U (zh) 一种水冷式自吸泵上的连接件
CN205330997U (zh) 一种直联式双吸自吸泵
CN211174733U (zh) 一种水泵用补偿压力桶
CN210265159U (zh) 一种自吸水泵
CN211423015U (zh) 静音泵导水器
CN106032795B (zh) 直线压缩机及润滑油供油方法
CN109441843A (zh) 一种潜水泵
EP1441130A2 (en) Modular centrifugal pump ca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