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7558U - 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97558U CN209397558U CN201822272737.5U CN201822272737U CN209397558U CN 209397558 U CN209397558 U CN 209397558U CN 201822272737 U CN201822272737 U CN 201822272737U CN 209397558 U CN209397558 U CN 2093975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straight
- ball valve
- water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属于改装车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包括水罐,与水罐相互连通,且由取力器驱动的第一控制管路系统,以及与第一控制管路系统相互连通的洒水管路系统,其中,水罐上设置与其相互连通的后自留管路,后自留管路上设有三通球阀,三通球阀与洒水管路系统之间设置与其两者均相互连通的第二控制管路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既可以用取力器驱动洒水,又可以用柴油机驱动洒水,两套系统相互独立,成本低,结构简单,可用于多种车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装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洒水车广泛应用于大型厂区、城市干道路面清洗除尘、道路两侧绿化带灌溉以及大型园林中植物的药物喷洒等方面,在不同作业环境下需要洒水车具备不同的喷洒流量、扬程。现有的仅由取力器驱动的水车管路系统已不能满足不同作业环境下的需求,且当取力器驱动发生故障时,喷射作业停滞,影响其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用取力器驱动洒水,又可以用柴油机驱动洒水,两套系统相互独立,成本低,结构简单,可用于多种车型的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包括水罐,与所述水罐相互连通,且由取力器驱动的第一控制管路系统,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管路系统相互连通的洒水管路系统,其中,所述水罐上设置与其相互连通的后自留管路,所述后自留管路上设有三通球阀,所述三通球阀与所述洒水管路系统之间设置与其两者均相互连通的第二控制管路系统;
所述第二控制管路系统由柴油机驱动;所述第二控制管路系统包括与所述三通球阀相互连通的第一泵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泵进水管路相互连通,且由所述柴油机驱动的第二水泵,和连接在所述第二水泵上与其相互连通的第二泵出水管路;
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洒水管路系统之间设置第九直通球阀,所述第二泵出水管路的端部设置第十直通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一控制管路系统包括与所述水罐相互连通的第一泵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泵进水管路相互连通,且由所述取力器驱动的第一水泵,连接在所述第一水泵上与其相互连通的第一泵出水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泵出水管路端部,与所述水罐相互连通的回水管路;
所述第一泵出水管路与所述洒水管路系统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泵出水管路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所述洒水管路系统包括前喷管路和后洒管路;
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前喷管路之间设置第一气动球阀,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后洒管路之间依次设置第二气动球阀和第六直通球阀,所述第二气动球阀和所述第六直通球阀之间的管路在所述水罐内相互连通;
所述前喷管路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所述后洒管路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泵出水管路和高射枪相互连通,靠近所述高射枪的管路设置控制其的第四直通球阀,所述后洒管路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所述取力器通过传动轴驱动所述第一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一泵出水管路两端分别设置第二直通球阀和第七直通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前喷管路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直通球阀和第八直通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后洒管路两端分别设置第三直通球阀和第五直通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柴油机的电启动装置做防水处理,用于固定所述柴油机的固定螺口可左右移动,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水泵的固定螺口可前后移动,便于调整和更换连接皮带。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当用发动机取力器驱动水车管路系统时,打开取力器开关,取力器将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开始工作。开启第一气动球阀、第一直通球阀、第八直通球阀,关闭第二气动球阀、直第二通球阀、第七直通球阀,前喷管路开始工作,实现前喷洒水功能。
开启第二直通球阀或第七直通球阀,关闭第一气动球阀、第二气动球阀,泵出水管路开始工作,实现压力泄水功能。
开启第二气动球阀、第三直通球阀、第五直通球阀,关闭第一气动球阀、第二直通球阀、第七直通球阀、第四直通球阀,后洒管路开始工作,实现后洒功能。
开启第二气动球阀、第四直通球阀,关闭第一气动球阀、第二直通球阀、第七直通球阀、第三直通球阀、第五直通球阀,高射枪开始工作,实现高射枪喷水功能。
当用柴油机驱动水车管路系统时,开启三通球阀,后自流管路与第一泵进水管路连通,柴油机通过皮带轮驱动第二水泵,水罐内的水流至第二水泵内,第二水泵开始工作。开启第九直通球阀、第十直通球阀,关闭第六直通球阀、第三直通球阀、第五直通球阀,泵出水管路开始工作,实现后压力泄水功能。
开启第九直通球阀、第三直通球阀、第五直通球阀,关闭第四直通球阀、第六直通球阀、第十直通球阀,后洒管路开始工作,实现后洒功能。
开启第九直通球阀、第四直通球阀、关闭第三直通球阀、第五直通球阀、第六直通球阀、第十直通球阀,高射枪开始工作,实现高射枪喷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控制管路系统和第二控制管路系统均与洒水管路系统连通,可以实现水车既可以用取力器驱动洒水,又可以用柴油机驱动洒水,使一台水车具有不同的压力、流量及扬程;两套系统相互独立,可以实现其在一套控制管路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另一套可以正常工作,确保喷洒功能正常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控制管路系统设置为柴油机驱动,动力损耗少,传递效率高,节能经济,使用方便,控制方式多样,维护保养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成本低,结构简单,可用于多种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直通球阀;2、前喷管路;3、第一气动球阀;4、第二直通球阀;5、第一泵出水管路;6、三通球阀;7、后自流管路;8、第三直通球阀;9、第四直通球阀;10、高射枪;11、后洒管路;12、第五直通球阀;13、第六直通球阀;14、第一水泵;15、第二气动球阀;16、第七直通球阀;17、传动轴;18、取力器;19、第八直通球阀;20、第二泵出水管路;21、第二水泵;22、第一泵进水管路;23、第九直通球阀;24、柴油机;25、第十直通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包括水罐,与水罐相互连通,且由取力器18驱动的第一控制管路系统,以及与第一控制管路系统相互连通的洒水管路系统,其中,水罐上设置与其相互连通的后自留管路7,后自留管路7上设有三通球阀6,三通球阀6与洒水管路系统之间设置与其两者均相互连通的第二控制管路系统;
第二控制管路系统由柴油机24驱动;第二控制管路系统包括与三通球阀6相互连通的第一泵进水管路22,与第一泵进水管路22相互连通,且由柴油机24驱动的第二水泵21,和连接在第二水泵21上与其相互连通的第二泵出水管路20;
第二水泵21和洒水管路系统之间设置第九直通球阀23,第二泵出水管路20的端部设置第十直通球阀2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一控制管路系统包括与水罐相互连通的第一泵进水管路,与第一泵进水管路相互连通,且由取力器18驱动的第一水泵14,连接在第一水泵14上与其相互连通的第一泵出水管路5,以及设置在第一泵出水管路端部,与水罐相互连通的回水管路;
第一泵出水管路5与洒水管路系统相互连通;
第一泵出水管路5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洒水管路系统包括前喷管路2和后洒管路11;
第一水泵14与前喷管路2之间设置第一气动球阀3,第一水泵14与后洒管路11之间依次设置第二气动球阀15和第六直通球阀13,第二气动球阀15和第六直通球阀13之间的管路在水罐内相互连通;
前喷管路2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后洒管路11中部分别与第二泵出水管路20和高射枪10相互连通,靠近高射枪10的管路设置控制其的第四直通球阀9,后洒管路11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取力器18通过传动轴17驱动第一水泵1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一泵出水管路5两端分别设置第二直通球阀4和第七直通球阀1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前喷管路2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直通球阀1和第八直通球阀19。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后洒管路11两端分别设置第三直通球阀8和第五直通球阀1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柴油机24的电启动装置做防水处理,用于固定柴油机24的固定螺口可左右移动,用于固定第二水泵21的固定螺口可前后移动,便于调整和更换连接皮带。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当用发动机取力器驱动水车管路系统时,打开取力器18开关,取力器18将动力通过传动轴17传递给第一水泵14,第一水泵14开始工作。开启第一气动球阀3、第一直通球阀1、第八直通球阀19,关闭第二气动球阀15、直第二通球阀4、第七直通球阀16,前喷管路2开始工作,实现前喷洒水功能。
开启第二直通球阀4或第七直通球阀16,关闭第一气动球阀3、第二气动球阀15,泵出水管路5开始工作,实现压力泄水功能。
开启第二气动球阀15、第三直通球阀8、第五直通球阀12,关闭第一气动球阀3、第二直通球阀4、第七直通球阀16、第四直通球阀9,后洒管路11开始工作,实现后洒功能。
开启第二气动球阀15、第四直通球阀9,关闭第一气动球阀3、第二直通球阀4、第七直通球阀16、第三直通球阀8、第五直通球阀12,高射枪10开始工作,实现高射枪10喷水功能。
当用柴油机24驱动水车管路系统时,开启三通球阀6,后自流管路7与第一泵进水管路22连通,柴油机24通过皮带轮驱动第二水泵21,水罐内的水流至第二水泵21内,第二水泵21开始工作。开启第九直通球阀23、第十直通球阀25,关闭第六直通球阀13、第三直通球阀8、第五直通球阀12,泵出水管路20开始工作,实现后压力泄水功能。
开启第九直通球阀23、第三直通球阀8、第五直通球阀12,关闭第四直通球阀9、第六直通球阀13、第十直通球阀25,后洒管路11开始工作,实现后洒功能。
开启第九直通球阀23、第四直通球阀9、关闭第三直通球阀8、第五直通球阀12、第六直通球阀13、第十直通球阀25,高射枪10开始工作,实现高射枪10喷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包括水罐,与所述水罐相互连通,且由取力器(18)驱动的第一控制管路系统,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管路系统相互连通的洒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罐上设置与其相互连通的后自留管路(7),所述后自留管路(7)上设有三通球阀(6),所述三通球阀(6)与所述洒水管路系统之间设置与其两者均相互连通的第二控制管路系统;
所述第二控制管路系统由柴油机(24)驱动;所述第二控制管路系统包括与所述三通球阀(6)相互连通的第一泵进水管路(22),与所述第一泵进水管路(22)相互连通,且由所述柴油机(24)驱动的第二水泵(2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水泵(21)上与其相互连通的第二泵出水管路(20);
所述第二水泵(21)和所述洒水管路系统之间设置第九直通球阀(23),所述第二泵出水管路(20)的端部设置第十直通球阀(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管路系统包括与所述水罐相互连通的第一泵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泵进水管路相互连通,且由所述取力器(18)驱动的第一水泵(14),连接在所述第一水泵(14)上与其相互连通的第一泵出水管路(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泵出水管路(5)端部,与所述水罐相互连通的回水管路;
所述第一泵出水管路(5)与所述洒水管路系统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泵出水管路(5)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所述洒水管路系统包括前喷管路(2)和后洒管路(11);
所述第一水泵(14)与所述前喷管路(2)之间设置第一气动球阀(3),所述第一水泵(14)与所述后洒管路(11)之间依次设置第二气动球阀(15)和第六直通球阀(13);
所述前喷管路(2)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所述后洒管路(11)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泵出水管路(20)和高射枪(10)相互连通,靠近所述高射枪(10)的管路设置控制其的第四直通球阀(9),所述后洒管路(11)的端部设置直通球阀;
所述取力器(18)通过传动轴(17)驱动所述第一水泵(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出水管路(5)两端分别设置第二直通球阀(4)和第七直通球阀(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喷管路(2)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直通球阀(1)和第八直通球阀(1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洒管路(11)两端分别设置第三直通球阀(8)和第五直通球阀(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72737.5U CN209397558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72737.5U CN209397558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97558U true CN209397558U (zh) | 2019-09-17 |
Family
ID=6789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72737.5U Active CN209397558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97558U (zh)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22272737.5U patent/CN2093975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60864U (zh) | 空气质量自适应喷雾降尘系统 | |
CN102409632A (zh) | 高压细水雾洒水车 | |
CN201754703U (zh) | 绞盘式喷灌机节能管路 | |
CN202139564U (zh) | 一种高速路自动喷水系统 | |
CN215530616U (zh) | 一种水动力射雾降尘与绿化喷洒装置 | |
CN103598069B (zh) | 一种轻小型移动式喷滴灌两用机组 | |
CN207392114U (zh) | 液压清洗车 | |
CN209397558U (zh) | 一种两套泵系的水车管路系统 | |
CN204325996U (zh) | 道路清洗车 | |
CN205636608U (zh) | 洒水车 | |
CN202283510U (zh) | 流体脉冲喷射装置 | |
CN202164563U (zh) | 一种高压细水雾洒水车 | |
CN202237665U (zh) | 一种清砂喷水器喷头 | |
CN208118945U (zh) | 四轮激光整平机四轮驱动控制装置 | |
CN202052244U (zh) | 一种消防摩托车及其脉冲喷雾水枪 | |
CN204435292U (zh) | 智能洒水车 | |
CN209185017U (zh) | 一种轻小型智能水肥两用卷轮式喷灌机组 | |
CN2508552Y (zh) | 分制式水力驱动自行喷灌机 | |
CN205152874U (zh) | 一种两仓带自吸功能的洒水车 | |
CN215236231U (zh) | 一种适用于高压清洗设备移动喷淋的管路装置 | |
CN208577994U (zh) | 一种可抽排水的洒水车 | |
CN211887585U (zh) | 一种简易可移动式微生物菌剂喷洒装置 | |
CN203735059U (zh) | 一种轻小型移动式喷滴灌两用机组 | |
CN202135548U (zh) | 节水喷灌车 | |
CN220183916U (zh) | 集成水路系统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2 Address after: 250200 No. 17668, Panwang Road, Zaoyuan street, Zhangqiu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heavy automobile group Ji'nan special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250101 No. 777 Hua Ao Road, Ji'nan high tech Zone, Licheng District,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SINO TRUK JINAN POWER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