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6480U - 除霾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除霾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86480U CN209386480U CN201821716063.7U CN201821716063U CN209386480U CN 209386480 U CN209386480 U CN 209386480U CN 201821716063 U CN201821716063 U CN 201821716063U CN 209386480 U CN209386480 U CN 2093864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take
- air
- exhaust
- fire
- haze remov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og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Sulphur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O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MGWGWNFMUOTEHG-UHFFFAOYSA-N 4-(3,5-dimethylphenyl)-1,3-thiazol-2-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2N=C(N)SC=2)=C1 MGWGWNFMUOTE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JCXJVPUVTGWSNB-UHFFFAOYSA-N nitroge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O JCXJVPUVTGWS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614 pois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096 poison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45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霾系统。该除霾系统包含设置于建筑物的内部并连通外部的进气管道、配置对应于进气管道的第一进气入口的第一进气风机、对应于第一进气风机的一侧设置的进气除霾组件、设置于建筑物的外部以侦测外部空气的外部污染程度的第一感测器、设置于建筑物的内部以侦测内部空气的内部污染程度的至少一第二感测器、以及控制模块。当外部污染程度大于预设阈值或大于内部污染程度时,控制模块启动第一进气风机,使外部空气自第一进气入口进入,且通过进气除霾组件而经由进气管道送至建筑物的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霾系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一定程度污染的外部空气经除霾处理而送入建筑物内部的除霾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化相关产业、能源产业及交通工具等的发展和兴盛,污染物质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细悬浮微粒等被过量排出。承上,这些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逐渐提升,并使得空气受到污染。其中,由于空气高度污染而导致整体大气的能见度降低的现象被惯称为雾霾。包含雾霾在内的空气污染不但降低环境的能见度及美观程度,还会对于笼罩范围内的生物体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举例而言,PM2.5,即为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悬浮微粒,可能会随着呼吸吸入并积聚在人体的肺部中,并从而对人类呼吸系统等造成危害。
有鉴于此,可净化空气并改善空气品质的各种除霾设备被积极开发以求解决上述问题。然而,由于雾霾的流动性,很难避免建筑空间内受到室外开放空间中的雾霾的影响和侵扰。因此,有必要开发在保持空气流通下,减少建筑受到雾霾影响而使空气品质劣化的现象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霾系统。所述除霾系统包含:进气管道,设置于一建筑物的内部并连通外部;第一进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进气管道的第一进气入口;进气除霾组件,对应于第一进气风机的一侧设置;第一感测器,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外部以侦测外部空气的外部污染程度;至少一第二感测器,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内部以侦测内部空气的内部污染程度;以及控制模块。其中,当外部污染程度大于预设阈值或大于内部污染程度时,控制模块启动第一进气风机,使外部空气自第一进气入口进入,且通过进气除霾组件而经由进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内部。
于一实施方式中,除霾系统进一步包含:一排气管道,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内部并连通外部;以及一第一排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排气管道的一第一排气出口;且当该外部污染程度大于该预设阈值或大于该内部污染程度时,该控制模块启动该第一排气风机,使该内部空气经由该排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外部。
于一实施方式中,除霾系统进一步包含:一排气管道,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内部并连通外部;一第一排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排气管道的一第一排气出口;一排气除霾组件,对应于该第一排气风机的一侧设置;以及一导流件,设置于该第一排气出口的外部,其中当该外部污染程度大于该预设阈值或大于该内部污染程度时,该控制模块启动该第一排气风机,使该内部空气经由该排气管道通过该排气除霾组件而送至该导流件,且该导流件导引自该第一排气出口排出的该内部空气,以覆盖该建筑物面向外部的至少一部分。
于一实施方式中,除霾系统进一步包含一导引风机,配置以吹送自该第一排气出口排出的该内部空气基于该导流件被导引移动。
于一实施方式中,除霾系统使经除霾的该外部空气经由该进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内部包含;使经除霾的该外部空气分别经由该进气管道的多个进气出口送至该建筑物的多个楼层。
于一实施方式中,除霾系统使经除霾的该外部空气经由该进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内部包含;使经除霾的该外部空气经由该进气管道的至少一进气出口送至该建筑物的一预设楼层,以促使该建筑物的空气流动。
于一实施方式中,除霾系统进一步包含连通该进气管道的一第二进气入口、以及配置对应于该第二进气入口的一第二进气风机,其中,当该外部污染程度小于该预设阈值或小于该内部污染程度时,该控制模块不启动该第一进气风机而启动该第二进气风机,使该外部空气自该第二进气入口进入,且经由该进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内部。
于一实施方式中,该进气管道为一消防进气管道。
于一实施方式中,该排气管道为一消防排气管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霾系统。所述除霾系统包含:消防进气管道,设置于一建筑物的内部,且通过第一进气入口及消防进气入口连通于外部;第一进气风机,配置对应于第一进气入口;进气除霾组件,对应于第一进气风机的一侧设置;消防进气风机,配置对应于消防进气入口;第一切换阀组,配置以开通消防进气管道至第一进气入口的除霾进气路径及消防进气管道至消防进气入口的消防进气路径的一个并阻隔另一个;以及控制模块。其中,于一般状态下,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切换阀组以阻隔消防进气路径,并依据预设空气需求选择性启动第一进气风机;且于火警状态下,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切换阀组以阻隔除霾进气路径,并启动消防进气风机。
于一实施方式中,除霾系统进一步包含:一消防排气管道,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内部,且通过一第一排气出口及一消防排烟出口连通于外部;一第一排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第一排气出口;一排气除霾组件,对应于该第一排气风机的一侧设置;一导流件,设置于该第一排气出口的外部以引导空气流动方向;一消防排烟风机,配置对应于该消防排烟出口;一第二切换阀组,配置以开通该消防排气管道至该第一排气出口的一除霾排气路径及该消防排气管道至该消防排烟出口的一消防排烟路径的一个并阻隔另一个;以及一控制模块;其中,于一般状态下,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第二切换阀组以阻隔该消防排烟路径,并依据预设空气需求选择性启动该第一排气风机;且于一火警状态下,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第二切换阀组以阻隔该除霾排气路径,并启动该消防排烟风机。
于一实施方式中,除霾系统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火警感测器,且该火警状态的判定基于该火警感测器所感测的结果来进行。
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除霾系统,可使用专门管道或其他功能性管道引进外部空气,并使送入的外部空气维持一定品质,从而可在保持通风下改善整体建筑物的空气品质,且避免建筑物受到雾霾侵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除霾系统设置于建筑物中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除霾系统的进气概念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除霾系统的进气概念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设置于建筑物中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除霾系统的排气概念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设置于建筑物中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除霾系统的排气概念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建立覆盖建筑物的干净气流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设置于建筑物中的示意图。
图9A及图9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于不同状态下的进气概念示意图。
图10A及图10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于不同状态下的排气概念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的共构配置示意图。
图12A及图12B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与消防进气管道或消防排气管道共构的配置作动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20、30、40、50、60、70:除霾系统
100:进气管道
110:第一进气入口
110’:第一进气出口
112:第一进气风机
115:进气除霾组件
120:第二进气入口
122:第二进气风机
150:进气管道配置
200:排气管道
210:第一排气入口
210’:第一排气出口
212:第一排气风机
215:排气除霾组件
220’:第二排气出口
222:第二排气风机
250:排气管道配置
310:第一感测器
320:第二感测器
400:导流件
500:第一切换阀组
510、520:切换阀门
600:第二切换阀组
610、620:切换阀门
1000:建筑物
L1-L6:楼层
DI、DI’、DO、DO’、A1、A2、F1、F2:箭头方向
W: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实施例,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参照说明搭配附图下,应可轻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然而,虽然在文中会具体说明一些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性,且于各方面而言皆非视为限制性或穷尽性意义。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化及修改应为显而易见且可轻易达成的。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除霾系统10可相对应于一建筑物1000而设置。具体而言,除霾系统10可包含设置于建筑物1000的内部并通过第一进气入口110连通外部的进气管道100、配置对应于进气管道100的第一进气入口110的第一进气风机112、对应于第一进气风机112的一侧设置于进气管道100的进气除霾组件115、以及用于控制除霾系统10的作动的一控制模块(未示出)。
详细而言,进气管道100可为特别为了除霾系统10装设的专用管道,且也可为与其他系统或设施共用的具有其他功能的功能性管道。例如,进气管道100可为消防进气管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进气管道100也可为特别安全梯的设置空间或任何竖井。承上,进气管道100可为任何可穿越通过该建筑物1000的预设区段的管道或空间。举例而言,该进气管道100可自低楼层延伸穿通至高楼层,且其一端设置于建筑物1000中(例如于低楼层),而另一端可连通至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例如于高楼层或屋顶)。
承上所述,该进气管道100可至少具有一第一进气入口110使该进气管道100连通外部环境,且第一进气风机112设置对应于此第一进气入口110。例如,第一进气风机112可相对于第一进气入口110设置于该进气管道100外或设置于该进气管道100内。由此,若通过控制模块启动第一进气风机112,则可使原先位于建筑物1000的外部环境的外部空气被抽吸而进入该进气管道100。
在外部空气通过启动第一进气风机112而被抽吸推送至该进气管道100时,被抽吸入内的外部空气将通过设置于第一进气风机112的一侧位于该进气管道100中的一或多个进气除霾组件115。举例而言,进气除霾组件115可为诸如HEPA滤网的过滤组件、洒水组件、消毒杀菌组件、或任何可使通过的空气降低雾霾程度或污染程度的组件。因此,自第一进气入口110进入进气管道100的外部空气,将于送至建筑物1000内部(例如梯厅)之前进行除霾,从而提升通过该进气管道100送入内部的外部空气的品质。
接下来,将连同图1参照图2A及图2B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除霾系统10的进气状态。其中,图2A及图2B示出图1的进气管道100穿通六层楼的概念示意图。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了上述楼层数目仅为概念性示意,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参照图2A及图2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除霾系统10的控制模块可依据预设空气需求来启动除霾系统10的各设备,例如第一进气风机112,以使外部空气自第一进气入口110进入进气管道100而送至建筑物1000的内部。详细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除霾系统10可进一步包含设置于该建筑物1000的外部的任意位置以侦测外部空气的外部污染程度的第一感测器310、设置于该建筑物1000的内部的任意位置以侦测内部空气的内部污染程度的至少一第二感测器320。承上述,第一感测器310感测的外部污染程度及第二感测器320感测的内部污染程度可分别参照其预设阀值或互相比对,以使除霾系统10的控制模块可依据预设空气需求来启动除霾系统10的各设备,例如第一进气风机112。
举例而言,当需使整个建筑物1000保持通风流通,但当外部污染程度大于预设阈值(如PM2.5浓度大于15或25微克/每立方公尺等)或大于内部污染程度(如外部PM2.5浓度大于内部PM2.5浓度)时,该控制模块可选择启动第一进气风机112。因此,请详参图2A及图2B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DI,启动第一进气风机112可使外部空气自第一进气入口110进入,且通过该进气除霾组件115而经由该进气管道100送至建筑物1000的内部。承上,由于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除霾组件115经历除霾才通过进气管道100送至建筑物1000的内部,故可在使建筑物1000空气流通下避免或减少外部空气的雾霾侵扰,从而可改善建筑物1000的空气品质。
上述使经除霾的外部空气经由进气管道100送至建筑物1000的内部的过程,可通过将经除霾的外部空气送至位于建筑物1000的内部的进气管道100的至少一第一进气出口110’而达成。根据一些实施例,此第一进气出口110’可为常开式或自垂式百叶风口,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举例而言,参照图2A,根据一实施例,进气管道100可包含多个进气出口110’,且多个进气出口110’可相对应于建筑物1000的多个楼层L1至L6开通。因此,可使经除霾的外部空气分别经由进气管道100的多个进气出口110’送至建筑物1000的多个楼层L1至L6。由此,可使多个楼层L1至L6分别流通经除霾的干净空气。
另外,参照图2B,根据又一实施例,进气管道100可包含至少一进气出口110’相对应于多个楼层L1至L6中相对为底层的一预设楼层L1开通。因此,可使经除霾的外部空气经由进气管道100的至少一进气出口110’送至建筑物1000的预设楼层L1,以促使建筑物1000的空气流动。由此,可通过使楼层L1流通经除霾的干净空气并促使空气循环流动,使得除霾的干净空气可进入楼层L1外的楼层。然而,上述送入建筑物1000的内部的位置的态样皆仅为示例,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气管道100连通建筑物1000的内部的第一进气出口110’可设置于公共空间的梯厅或梯间。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第一进气出口110’也可设置于建筑物1000中非公共空间的各隔间室内。亦或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第一进气出口110’可设置于公共空间的梯厅或梯间,且可进一步设置由梯厅或梯间引入非公共空间的各隔间室内的风管。在第一进气出口110’开通于各隔间室内或虽第一进气出口110’开通于公共空间但具有风管导引入各隔间室内下,经除霾的干净空气也可送入各隔间室内,进而建立全户除霾系统。承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依据需求进行各种管线配置的不同变化,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接着,将参照图3及图4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20。其中,除霾系统20与图1至图2B所述的除霾系统10相同或类似的构造或作动可能将于说明中省略或简单带过,且下文中将主要说明其差异性。
详细而言,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可通过建筑物1000的内部朝外开通的各种开口来自然排气通风。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参照图3,除霾系统20除了进气管道100以外可进一步包含排气管道200以进一步促使排气通风。
具体而言,除霾系统20可进一步包含设置于建筑物1000的内部并通过第一排气出口210’连通外部的排气管道200、配置对应于排气管道200的第一排气出口210’的第一排气风机212。
类似地,排气管道200可为特别为了除霾系统20装设的专用管道,且也可为与其他系统或设施共用的具有其他功能的功能性管道。例如,排气管道200可为消防排气管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排气管道200也可为特别安全梯的设置空间或任何竖井。承上,排气管道200可为任何可穿越通过该建筑物1000的预设区段的管道或空间。举例而言,该排气管道200可自低楼层延伸穿通至高楼层,且其一端设置于建筑物1000中(例如于低楼层),而另一端可连通至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例如于高楼层或屋顶)。
承上所述,该排气管道200可至少具有一第一排气出口210’使该排气管道200连通外部环境,且第一排气风机212设置对应于此第一排气出口210’。例如,第一排气风机212可相对于第一排气出口210’设置于该排气管道200外或设置于该排气管道200内。由此,若通过控制模块启动第一排气风机212,则可使原先位于建筑物1000的内部的内部空气被抽吸而进入该排气管道200。
详细而言,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当依据预设空气需求,例如当外部环境的外部污染程度大于预设阈值或大于内部污染程度而需从进气管道100送入经除霾的外部空气的同时,控制模块可启动第一排气风机212,使内部空气经由排气管道200送至建筑物的外部,从而达到建筑物1000的内外压平衡及促使空气循环流通。举例而言,请详参图4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DO,启动第一排气风机212可使内部空气自第一排气入口210进入,并通过排气管道200送至第一排气出口210’而送出。所述第一排气入口210可分别设置于多个楼层L1至L6,以使各楼层皆可顺利通风。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且第一排气入口210亦可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进气出口110’般仅设置于特定楼层,且在此将不再赘述。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此第一排气入口210可为常开式或自垂式百叶风口,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类似于上述的进气管道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排气管道200连通建筑物1000的内部的第一排气入口210可设置于公共空间的梯厅或梯间。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第一排气入口210也可设置于建筑物1000中非公共空间的各隔间室内。亦或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第一排气入口210可设置于公共空间的梯厅或梯间,且可进一步设置由非公共空间的各隔间室内导出梯厅或梯间的风管。在第一排气入口210开通于各隔间室内或虽第一排气入口210开通于公共空间但具有风管自各隔间室内导出下,须流通的空气也可自各隔间室内排出,进而建立全户除霾系统。承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依据需求进行各种管线配置的不同变化,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接下来,将进一步参照图5至图7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30。其中,除霾系统30与图3及图4所述的除霾系统20相同或类似的构造或作动可能将于说明中省略或简单带过,且下文中将主要说明其差异性。另外,图5及图7将仅示意式示出建筑物1000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类似于上述除霾系统20,除霾系统30可进一步包含排气管道200。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经由排气管道200所送出的内部空气也可经除霾处理。
详细而言,参照图5,除了进气管道100及其相对应配备外,除霾系统30可进一步包含设置于建筑物1000的内部并通过第一排气出口210’连通外部的排气管道200、配置对应于排气管道200的第一排气出口210’的第一排气风机212、对应于第一排气风机212的一侧设置于该排气管道200的排气除霾组件215、以及另外设置架构于第一排气出口210’的外部的导流件400。亦即,相较于除霾系统20,除霾系统30可进一步包含排气除霾组件215及导流件400。
排气除霾组件215可类似于上文所述的进气除霾组件115为诸如HEPA滤网的过滤组件、洒水组件、消毒杀菌组件、或任何可使通过的空气降低雾霾程度或污染程度的组件。因此,自第一排气出口210’排出排气管道200的内部空气,将于排出之前进行除霾。进一步,设置于第一排气出口210’外的导流件400则可导引自第一排气出口210’排出的内部空气。
详细而言,请参照图6,当依据预设空气需求,例如当外部环境的外部污染程度大于预设阈值或大于内部污染程度而需从进气管道100送入经除霾的外部空气的同时,控制模块可启动第一排气风机212,使内部空气经由排气管道200通过排气除霾组件215送至建筑物的外部,从而达到建筑物1000的内外压平衡及促使空气循环流通。另外,通过排气除霾组件215送出的经除霾的内部空气被送至导流件400,且导流件400可导引自第一排气出口210’排出的内部空气,以覆盖建筑物1000面向外部的至少一部分。举例而言,连同图6参照图7,导流件400可导引自第一排气出口210’排出的内部空气向下,使得位于第一排气出口210’下方的建筑物1000面向外部的至少一部分受到经除霾的相对干净气流W所覆盖笼罩。因此,可进一步改善在雾霾环境下特定建筑物1000的外围周边空间的空气的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件400可为百叶结构,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除霾系统30也可进一步包含导引风机,且此导引风机可配置以吹送自第一排气出口210’排出的内部空气至导流件400,以使送出的相对干净气流W基于导流件400被导引移动。
下文中,将进一步参照图8至图9B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40。其中,除霾系统40与图1至图2B所述的除霾系统10相同或类似的构造或作动可能将于说明中省略或简单带过,且下文中将主要说明其差异性。
参照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40与除霾系统10的差异在于,进气管道100具有两个进气入口:第一进气入口110及第二进气入口120,且个别进气入口可设置进气风机。亦即,除霾系统40进一步包含连通进气管道100的第二进气入口120、以及配置对应于第二进气入口120的第二进气风机122。
承上,根据第三变化实施例,第一进气入口110及其相关配备可与上述除霾系统10相同,而第二进气入口120与第一进气入口110的差别在于未设置进气除霾组件。因此,当通过进气管道100抽入外部空气时,控制模块可在不同情况下控制以使外部空气通过不同的进气入口(亦即,第一进气入口110或第二进气入口120)进入建筑物1000的内部。
举例而言,参照图9A,类似于参照图2A所述的进气过程,当依据预设空气需求,例如当需要使空气流通且外部环境的外部污染程度大于预设阈值或大于内部污染程度时,控制模块可选择启动第一进气风机112而不启动第二进气风机122。因此,请详参图9A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DI,启动第一进气风机112可使外部空气自第一进气入口110进入,且通过该进气除霾组件115而经由该进气管道100送至建筑物1000的内部。由此,可在外部空气品质不佳下改善送入建筑物1000的内部的空气的品质。
与此相对,参照图9B,当依据预设空气需求,例如当需要使空气流通且外部环境的外部污染程度小于预设阈值或小于内部污染程度时,控制模块可选择启动第二进气风机122而不启动第一进气风机112。因此,请详参图9B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DI’,启动第二进气风机122可使外部空气自第二进气入口120进入,且在未通过进气除霾组件下直接经由该进气管道100送至建筑物1000的内部。由此,可在外部空气品质具有一定水准以上时减少进气除霾组件的负担及消耗,从而延长进气除霾组件的使用寿命。
承上述,可依据变动的空气品质状态来决定要运用的进气入口以及要启动的进气风机。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除霾系统40也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切换阀组,以在启动其中一个进气风机并使外部空气自该进气风机对应的进气入口进入进气管道100时,封闭另外一个进气入口连通进气管道100的路径。
进一步,上述的通气管道具有两个连通外部的开口的态样也可套用于上述参照图5至图7所述的除霾系统30的排气管道200。
举例而言,参照图10A及图10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50中的排气管道200也可进一步具有两个排气出口:第一排气出口210’及第二排气出口220’,且个别排气出口可设置排气风机。亦即,除霾系统50进一步包含连通排气管道200的第二排气出口220’、以及配置对应于第二排气出口220’的第二排气风机222。
承上,根据第四变化实施例,第一排气出口210’及其相关配备可与上述除霾系统30相同,而第二排气出口220’与第一排气出口210’的差别在于未设置排气除霾组件。因此,当通过排气管道200排出内部空气时,控制模块可在不同情况下控制以使内部空气通过不同的排气出口(亦即,第一排气出口210’及第二排气出口220’)送出建筑物1000。
举例而言,参照图10A,类似于参照图6所述的排气过程,当依据预设空气需求,例如当需要使空气流通且外部环境的外部污染程度大于预设阈值或大于内部污染程度时,控制模块可选择启动第一排气风机212而不启动第二排气风机222。因此,请详参图10A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DO,启动第一排气风机212可使内部空气经由该排气管道200通过排气除霾组件215而自第一排气出口210’排出。由此,可在外部空气品质不佳下改善建筑物1000外围一定范围内的空气的品质。
与此相对,参照图10B,当依据预设空气需求,例如当需要使空气流通且外部环境的外部污染程度小于预设阈值或小于内部污染程度时,控制模块可选择启动第二排气风机222而不启动第一排气风机212。因此,请详参图10B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DO’,启动第二排气风机222可使内部空气直接经由排气管道200在未通过排气除霾组件下自第二排气出口220’排出。由此,可在外部空气品质具有一定水准以上时减少排气除霾组件的负担及消耗,从而延长排气除霾组件的使用寿命。
承上述,可依据变动的空气品质状态来决定要运用的排气出口以及要启动的排气风机。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除霾系统50也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切换阀组,以在启动其中一个排气风机并使内部空气自该排气风机对应的排气出口排出排气管道200时,封闭另外一个排气出口连通排气管道200的路径。
所述通气管道具有两个连通外部的开口的态样已通过参照图8至图10B所说明,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其可灵活地搭配本文上述及下述的各实施例实施,且其变换组合将不在此一一说明。
接下来,将进一步参照图11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60的共构配置。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变化实施例的除霾系统60可与其他系统或设施共用具有其他功能的通气管道。参照图11,如上所示例,除霾系统60的进气管道配置150及/或排气管道配置250可类似为上述通气管道具有两个连通外部的开口的态样,且进一步于进气管道配置150中具有第一切换阀组500而于排气管道配置250中具有第二切换阀组600。举例而言,第一切换阀组500可具有切换阀门510及520分别对应第一进气入口110及第二进气入口120连通进气管道100的路径,且第二切换阀组600可具有切换阀门610及620分别对应第一排气出口210’及第二排气出口220’连通排气管道200的路径。因此,在与其他系统或设施共用通气管道时,可随着需求来切换所需的通气路径。
举例而言,参照图12A及图12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变化实施例,除霾系统70的进气管道配置150与消防进气管道共构及/或排气管道配置250与消防排气管道共构。例如,除霾系统70可仅包含进气管道配置150,且包含设置于一建筑物1000的内部且通过第一进气入口110及第二进气入口120(亦即,消防进气入口)连通于外部的消防进气管道100、配置对应于第一进气入口110的第一进气风机112、对应于第一进气风机112的一侧设置的进气除霾组件115、配置对应于第二进气入口120的第二进气风机122(亦即,消防进气风机)、用以切换消防进气管道100的路径的第一切换阀组500、以及控制模块(未示出)。
详细而言,第一切换阀组500配置以开通消防进气管道100至第一进气入口110的除霾进气路径及消防进气管道100至第二进气入口120(亦即,消防进气入口)的消防进气路径的一个,并阻隔另一个。此外,在此示出的包含切换阀门510及520的第一切换阀组500仅为示例,且在可达成上述作动下,根据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第一切换阀组500的结构不限于此。
依据上述配置,参照图12A,当于例如未发生火警的一般状态下,控制模块可控制第一切换阀组500以阻隔消防进气路径。例如,可使第一切换阀组500的切换阀门510开启而使切换阀门520关闭。因此,消防进气管道100作用以执行除霾进气路径。在此情况下,请详参图12A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A1,控制模块可依据预设空气需求选择性启动第一进气风机112来输送经除霾的外部空气进入建筑物1000的内部。
与此相对,依据上述配置,参照图12B,当于例如发生火警的火警状态下,控制模块可控制第一切换阀组500以阻隔除霾进气路径。例如,可使第一切换阀组500的切换阀门520开启而使切换阀门510关闭。因此,消防进气管道100作用以执行消防进气路径。在此情况下,请详参图12B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F1,控制模块可启动第二进气风机122(亦即,消防进气风机)以输送外部空气进入建筑物1000的内部。由此,举例而言,可提供充满浓烟的火场中的逃生群众足以维生的新鲜空气。
类似地,除霾系统70可进一步包含排气管道配置250与消防排气管道共构的结构。在此配置下,例如,除霾系统70可包含设置于一建筑物1000的内部且通过第一排气出口210’及第二排气出口220’(亦即,消防排烟出口)连通于外部的消防排气管道200、配置对应于第一排气出口210’的第一排气风机212、对应于第一排气风机212的一侧设置的排气除霾组件215、设置于第一排气出口210’的外部以引导空气流动方向的导流件400、配置对应于第二排气出口220’的第二排气风机222(亦即,消防排烟风机)、以及用以切换消防排气管道200的路径的第二切换阀组600。
详细而言,第二切换阀组600配置以开通消防排气管道200至第一排气出口210’的除霾排气路径及消防排气管道200至第二排气出口220’(亦即,消防排烟出口)的消防排烟路径的一个,并阻隔另一个。此外,在此示出的包含切换阀门610及620的第二切换阀组600仅为示例,且在可达成上述作动下,根据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第二切换阀组600的结构不限于此。
根据上述配置,参照图12A,当于例如未发生火警的一般状态下,控制模块可控制第二切换阀组600以阻隔消防排烟路径。例如,可使第二切换阀组600的切换阀门610开启而使切换阀门620关闭。因此,消防排气管道200作用以执行除霾排气路径。在此情况下,请详参图12A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A2,控制模块可依据预设空气需求选择性启动第一排气风机212来输送内部空气经除霾后排出建筑物1000,并被导引以覆盖笼罩建筑物1000的至少一部分。
与此相对,依据上述配置,参照图12B,当于例如发生火警的火警状态下,控制模块可控制第二切换阀组600以阻隔除霾排气路径。例如,可使第二切换阀组600的切换阀门620开启而使切换阀门610关闭。因此,消防排气管道200作用以执行消防排烟路径。在此情况下,请详参图12B所示代表气流流动的箭头方向F2,控制模块可启动第二排气风机222(亦即,消防排烟风机)以输送内部空气排出建筑物1000。由此,举例而言,可将火场中产生的有害浓烟排出,以减少浓烟对于逃生群众的危害。
上述各实施例中火警状态的判定可通过各种方式基于人工判断或机器判断。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的除霾系统,也可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火警感测器,且火警状态的判定基于火警感测器所感测的结果来进行。
此外,上述火警状态的作动不限于火灾发生时进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火警状态的作动也可于建筑物1000中发生浓烟或毒气等各种状态时启动,且在此将不予于赘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除霾系统可在保持空气流通下,改善雾霾环境中特定建筑物的空气品质而不受外部空气污染所影响。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霾系统可改善特定建筑物的居住或造访体验,并减少室外空气污染对于个体的健康威胁。
上文中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应注意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各种变化及修改。例如,可依据需求及建筑物的形态进行各种管线及开口配置的不同变化。承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了的是,本实用新型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且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意旨下,各种可能置换、组合、修饰及转用等变化皆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畴。
Claims (12)
1.一种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进气管道,设置于一建筑物的内部并连通外部;
一第一进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进气管道的一第一进气入口;
一进气除霾组件,对应于该第一进气风机的一侧设置;
一第一感测器,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外部以侦测外部空气的外部污染程度;
至少一第二感测器,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内部以侦测内部空气的内部污染程度;以及
一控制模块;
其中,当该外部污染程度大于一预设阈值或大于该内部污染程度时,该控制模块启动该第一进气风机,使该外部空气自该第一进气入口进入,且通过该进气除霾组件而经由该进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
一排气管道,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内部并连通外部;以及
一第一排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排气管道的一第一排气出口;且
当该外部污染程度大于该预设阈值或大于该内部污染程度时,该控制模块启动该第一排气风机,使该内部空气经由该排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
一排气管道,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内部并连通外部;
一第一排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排气管道的一第一排气出口;
一排气除霾组件,对应于该第一排气风机的一侧设置;以及
一导流件,设置于该第一排气出口的外部,其中
当该外部污染程度大于该预设阈值或大于该内部污染程度时,该控制模块启动该第一排气风机,使该内部空气经由该排气管道通过该排气除霾组件而送至该导流件,且
该导流件导引自该第一排气出口排出的该内部空气,以覆盖该建筑物面向外部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导引风机,配置以吹送自该第一排气出口排出的该内部空气基于该导流件被导引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经除霾的该外部空气经由该进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内部包含;使经除霾的该外部空气分别经由该进气管道的多个进气出口送至该建筑物的多个楼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经除霾的该外部空气经由该进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内部包含;使经除霾的该外部空气经由该进气管道的至少一进气出口送至该建筑物的一预设楼层,以促使该建筑物的空气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连通该进气管道的一第二进气入口、以及配置对应于该第二进气入口的一第二进气风机,其中,
当该外部污染程度小于该预设阈值或小于该内部污染程度时,该控制模块不启动该第一进气风机而启动该第二进气风机,使该外部空气自该第二进气入口进入,且经由该进气管道送至该建筑物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气管道为一消防进气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气管道为一消防排气管道。
10.一种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消防进气管道,设置于一建筑物的内部,且通过一第一进气入口及一消防进气入口连通于外部;
一第一进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第一进气入口;
一进气除霾组件,对应于该第一进气风机的一侧设置;
一消防进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消防进气入口;
一第一切换阀组,配置以开通该消防进气管道至该第一进气入口的一除霾进气路径及该消防进气管道至该消防进气入口的一消防进气路径的一个并阻隔另一个;以及
一控制模块;
其中,于一般状态下,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第一切换阀组以阻隔该消防进气路径,并依据预设空气需求选择性启动该第一进气风机;且
于一火警状态下,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第一切换阀组以阻隔该除霾进气路径,并启动该消防进气风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
一消防排气管道,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内部,且通过一第一排气出口及一消防排烟出口连通于外部;
一第一排气风机,配置对应于该第一排气出口;
一排气除霾组件,对应于该第一排气风机的一侧设置;
一导流件,设置于该第一排气出口的外部以引导空气流动方向;
一消防排烟风机,配置对应于该消防排烟出口;
一第二切换阀组,配置以开通该消防排气管道至该第一排气出口的一除霾排气路径及该消防排气管道至该消防排烟出口的一消防排烟路径的一个并阻隔另一个;以及
一控制模块;
其中,于一般状态下,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第二切换阀组以阻隔该消防排烟路径,并依据预设空气需求选择性启动该第一排气风机;且
于一火警状态下,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第二切换阀组以阻隔该除霾排气路径,并启动该消防排烟风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除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火警感测器,且该火警状态的判定基于该火警感测器所感测的结果来进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2722 | 2018-09-18 | ||
TW107212722U TWM578362U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除霾系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86480U true CN209386480U (zh) | 2019-09-13 |
Family
ID=67353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16063.7U Active CN209386480U (zh) | 2018-09-18 | 2018-10-23 | 除霾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86480U (zh) |
TW (1) | TWM578362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78412B (zh) * | 2020-09-10 | 2022-09-21 | 湯鈺婷 | 智能空氣調節系統 |
-
2018
- 2018-09-18 TW TW107212722U patent/TWM578362U/zh unknown
- 2018-10-23 CN CN201821716063.7U patent/CN209386480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8362U (zh) | 2019-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08905B2 (ja) | 換気兼用空気清浄器 | |
KR101797204B1 (ko) | 실시간 환경 감응형 공동주택 실내 공기질 관리 시스템 | |
KR101921206B1 (ko) | 환기 겸용 공기청정장치 | |
KR102302110B1 (ko) | 비말 및 미세먼지 제거 보건용 공조환기조화기 | |
US6802767B2 (en) | Local exhausting and ventilating methods, and local exhausting device and local ventilating system | |
CN204787019U (zh) | 通风设备 | |
CN209386480U (zh) | 除霾系统 | |
KR100656140B1 (ko) | 공조기 및 환기장치를 이용한 금연·흡연구역 구획시스템 | |
KR20210063916A (ko) | 공기청정형 디퓨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실내공기청정시스템 | |
KR101990836B1 (ko) | 분리 환기형 공기 정화장치 및 그 정화방법 | |
KR101433437B1 (ko) | 창호용 환기장치 | |
JP2001033072A (ja) | 換気システム | |
CN105465942B (zh) |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 |
JP2010117118A (ja) | 出入口遮断装置 | |
KR20210034223A (ko) | 외부공기의 유입이 방지되는 공기 청정시스템 | |
KR102683004B1 (ko) | 실내 멸균 벤틸레이션 방법 및 실내 멸균 벤틸레이션 시스템 | |
JP2006003058A (ja) | 空気清浄機付喫煙所 | |
CN212930329U (zh) |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该空气净化装置的通风系统 | |
JP2005069619A (ja) | 換気システム | |
KR100531084B1 (ko) | 공기청정시스템 및 그 운전방법 | |
KR20220089826A (ko) | 폐쇄된 공간에서 환기가 가능한 필터링을 구비하고 있는 환기청정기 | |
CN109489173B (zh) | 换气系统 | |
KR20170039344A (ko) | 공기처리장치 | |
KR101901138B1 (ko) | 폐쇄된 공간에서 환기가 가능한 청정기 | |
JP4756975B2 (ja) | 住宅換気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