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2842U - 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82842U CN209382842U CN201821704160.4U CN201821704160U CN209382842U CN 209382842 U CN209382842 U CN 209382842U CN 201821704160 U CN201821704160 U CN 201821704160U CN 209382842 U CN209382842 U CN 2093828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ggon
- component
- vehicle
- traction device
-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包括输送车、输送轨道、推动车、滑道和牵引机构;该输送车与输送轨道滑动配合;该滑道与输送轨道平行;该推动车与滑道滑动配合并设有推动组件;该牵引机构与推动车相连以驱动其移动,使得推动组件带动输送车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批量地将预制件从生产线输送至堆场,运行幅度、运行跨度及运行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技术实现难度较低,便于工人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件运输领域,特别是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混凝土预制件已广泛运用于各种建筑中。目前预制构件生产运输系统大多采用生产线、构件运输线及钢筋运输分开的方式。这种预制构件生产运输系统的特点是:将在一跨车间内布置4条生产线,并在生产线中间布局构件运输轨道线,用于构件转移至堆场。这种预制构件生产运输系统的优点是:布局相对简单,管理相对简单。但存在生产区间占地面积较大,预制构件吊装需要跨过物流线,生产线,吊装时间较长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的预制件生产运输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占地面积小、运输效率高的预制件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车、输送轨道、推动车、滑道和牵引机构;该输送车与输送轨道滑动配合;该滑道与输送轨道平行;该推动车与滑道滑动配合并设有推动组件;该牵引机构与推动车相连以驱动其移动,使得推动组件带动输送车移动。
优选的,所述输送车底部设有若干挡板,所述推动组件推动挡板以驱使所述输送车移动。
优选的,所述推动车端部嵌于滑道内,底部两侧设有滚轮,顶部设有所述推动组件,该滚轮与滑道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两推板和连接轴,该连接轴固定于所述推动车上,该两推板分别与连接轴两端可转动连接,该推板设有推动面。
优选的,所述推板还设有斜面;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配重块和限位杆,该配重块与所述连接轴为可转动连接,该限位杆连接于两推板之间并使配重块位于斜面所在侧。
优选的,所述推板设有两推动面,该两推动面互相垂直且均与所述斜面相交,两推动面的交界处可设置为弧形。
优选的,还设有至少一插槽,该插槽位于所述输送轨道内侧或外侧,所述输送车上对应设有至少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设有定位销,通过定位销插入插槽实现锁定所述输送车。
优选的,还包括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绕设于所述输送车底部,其与所述定位销相连;所述定位组件还设有弹性件和导向套,该导向套固定于所述输送车底部,该定位销穿设于导向套内,该弹性件张顶于定位销与导向套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插槽还配设有两导板,该两导板倾斜对称地设置于插槽两侧。
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动力设备、第二动力设备、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定滑轮;该第一牵引绳一端与所述推动车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动力设备相连;该第二牵引绳一端与所述推动车连接,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第二动力设备相连。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设置有输送车、推动车等;通过该牵引机构驱动推动车移动,使得推动组件带动输送车移动实现运输,从而实现批量地将预制件从生产线输送至堆场,运行幅度、运行跨度及运行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技术实现难度较低,便于工人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其推动组件均设有推板,配合输送车上的挡板,通过推板推动挡板驱使输送车移动完成双向移动,输送车无需动力设备,传动结构简单易行,成本低、便于控制和维护。
3、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在输送轨道外周设置有插槽和定位组件,通过定位销插入插槽来锁定输送车,确保安全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其牵引机构采用第一动力设备、第二动力设备、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配合,实现控制推动车双向移动,从而实现输送车的双向行走,占地空间小、运行平稳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要结构图;
图2为输送车的底部结构图;
图3为定位组件分解图;
图4为插槽结构图;
图5为牵引机构和推动车连接图;
图6为图5的局部图;
图7为推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输送车离开第一位置);
图9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输送车移动至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
其中:10、输送车,11、车体,12、车轮,13、固定杆,14、挡板,15、定位销,16、弹性件,17、导向套,18、钢丝绳,20、输送轨道,30、推动车, 31、推板,34、斜面,35、推动面,36、连接轴,37、配重块,38、限位杆, 39、滚轮,50、滑道,70、牵引机构,71、第一动力设备,72、第二动力设备,73、第一牵引绳,74、第二牵引绳,75、定滑轮,76、导向轮组,81、插槽,82、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9,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包括有输送车10、输送轨道20、推动车30、滑道50和牵引机构70等。参见图2,该输送车10设有车体11和车轮组,该车体11用于放置预制件(例如管片),该车轮组安装于输送车10底部,包括至少两组,优选三组。车轮组包括两车轮12和固定杆13,车体11底部与固定杆13固定连接,车轮12安装于固定杆13两端,该车轮12与输送轨道20 滑动配合。车体11底部一端,靠近中部位置还安装有挡板14,车轮组的固定杆 13也可作为挡板14使用。车体11底部另一端根据需要也可设置挡板14。该滑道50与输送轨道20平行,且滑道50均位于输送轨道20内侧。
参见图5至图6,该推动车30为板状,其嵌于两滑道50之间,底部两侧设有滚轮39,顶部设有两推动组件。该滚轮39与滑道50滑动配合。该推动组件包括两推板31、连接轴36、配重块37和两限位杆38,该连接轴36固定于推动车30上,该两推板31与连接轴36两端可转动连接。该推板31设有两推动面 35和斜面34。该配重块37与连接轴36为可转动连接,该限位杆38均连接于两推板31之间并使配重块37位于斜面34所在侧。
该推板31的两推动面35互相垂直均与斜面34相交,该推板31类似三角形,两推动面35交界处可设置为弧形,其重心位于斜面34所在侧。当斜面34 与挡板14接触时,在弧形交界面作用下,推板31可绕连接轴36的轴线转动一个小角度后,回位,确保输送车10或推动车30继续移动,当推动面35与挡板 14接触时,可推动挡板14使得输送车10移动。两推动面35推动方向相反,可通过施加外力使得推板31翻转改变其可推动的方向。
牵引机构70包括第一动力设备71,第二动力设备72、第一牵引绳73、第二牵引绳74和定滑轮75等。该第一动力设备71和第二动力设备72靠近滑道50 一端,该定滑轮75靠近滑道50另一端。该第一动力设备71和第二动力设备72 可采用电机、曳引机或卷扬机等类似动力设备,并设有卷筒。
该第一牵引绳73一端与推动车30相连,另一端与固定于第一动力设备71 的卷筒上,通过第一动力设备71驱动卷筒滚动使得第一牵引绳73收卷,从而拉动推动车30沿一个方向移动(例如向左)。该第二牵引绳74一端与推动车30 连接,另一端绕过定滑轮75与第二动力设备72的卷筒相连,通过第二动力设备72驱动卷筒滚动使得第二牵引绳74收卷,从而拉动推动车30沿另一方向移动(例如向右),此时第一牵引绳73放卷。
该第一动力设备71和第二动力设备72可设置于滑道50一端,定滑轮75 位于另一端。或者,该第一动力设备71和第二动力设备72可分别设置于滑道 50两端。为了确保第一牵引绳73和第二牵引绳74的正常收卷或放卷,在滑道 50内还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导向轮组76,该导向轮组76设有至少一导向轮,该导向轮与第一牵引绳73和第二牵引绳74接触,起支撑及导向的作用。
该牵引机构70拉动推动车30移动,使得推动组件带动输送车10移至或离开第二位置。当推动车30移动至输送车10下方,推动组件的推板31可推动输送车10的挡板14或固定杆1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离开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可根据场地实际需求设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至少一插槽81,该插槽81位于第一位置的输送轨道20内侧或外侧,插槽81还配设有两导板82,该两导板82倾斜对称地设置于插槽81两侧。输送车10上对应设有至少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销15、弹性件16和导向套17,该导向套17固定于输送车10底部,该定位销15穿设于导向套17内,该弹性件16张顶于定位销15与导向套17内壁之间。定位销15插入插槽81实现定位输送车10,使其锁定于第一位置上。在第二位置上或其它位置,也可设置插槽81和导板82,用于锁定输送车10。
本实用新型中,该定位销15可配合电控阀控制其动作;或者采用钢丝绳18,将其一端与该定位销15相连,通过拉动钢丝绳18使定位销15动作,从插槽81 脱离,即可解锁。
优选的,设有两插槽81和一钢丝绳18,该钢丝绳18绕设于输送车10底部,其两端分别与两定位销15相连,且钢丝绳18的位置设置成,推动组件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其推板31的推动面35可推动钢丝绳18,使定位销15升起实现自动解锁,该特定位置可以是挡板14附近或其它合适位置。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设置有主控系统用于控制第一动力设备71、第二动力设备72等。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假设输送车10处于吊装位置,工作人员操控吊装设备将预制件吊装至输送车10上,而后通过输送轨道20到达靠近第一位置,后续输送流程如下:
离开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
参见图8、图9,控制第一动力设备71动作,带动推动车30向左移动,其斜面34触碰到挡板14后,推板31转动一个小角度,越过挡板14,回位,则其推动面35面向挡板14,再控制第二动力设备72动作,定位销15从插槽81脱离,解锁输送车10,则推动面35拉动挡板14及输送车10向右移动;输送车 10在惯性作用下,挡板14可离开推动面35,直至接触右侧的推板31,到达第二位置,控制第二动力设备72停止。
离开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
控制第一动力设备71动作,带动推动车30向左移动,则其右侧的推板31 推动输送车10的挡板14,驱使输送车10向左移动,直至到达第一位置,定位销15插入插槽81进行锁定,推动车30向右回位。
在这些过程中,通过与控制系统无线连接的遥控设备,操控推动车30,实现预制件的输送,上述过程的控制流程并不是唯一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能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传送即可。该第二位置可设置于堆场或其它合适地点,数量可以是两个甚至更多。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车、输送轨道、推动车、滑道和牵引机构;该输送车与输送轨道滑动配合;该滑道与输送轨道平行;该推动车与滑道滑动配合并设有推动组件;该牵引机构与推动车相连以驱动其移动,使得推动组件带动输送车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车底部设有若干挡板,所述推动组件推动挡板以驱使所述输送车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车端部嵌于滑道内,底部两侧设有滚轮,顶部设有所述推动组件,该滚轮与滑道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两推板和连接轴,该连接轴固定于所述推动车上,该两推板分别与连接轴两端可转动连接,该推板设有推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还设有斜面;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配重块和限位杆,该配重块与所述连接轴为可转动连接,该限位杆连接于两推板之间并使配重块位于斜面所在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设有两推动面,该两推动面互相垂直且均与所述斜面相交,两推动面的交界处可设置为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至少一插槽,该插槽位于所述输送轨道内侧或外侧,所述输送车上对应设有至少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设有定位销,通过定位销插入插槽实现锁定所述输送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绕设于所述输送车底部,其与所述定位销相连;所述定位组件还设有弹性件和导向套,该导向套固定于所述输送车底部,该定位销穿设于导向套内,该弹性件张顶于定位销与导向套内壁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还配设有两导板,该两导板倾斜对称地设置于插槽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动力设备、第二动力设备、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定滑轮;该第一牵引绳一端与所述推动车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动力设备相连;该第二牵引绳一端与所述推动车连接,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第二动力设备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04160.4U CN209382842U (zh) | 2018-10-19 | 2018-10-19 | 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04160.4U CN209382842U (zh) | 2018-10-19 | 2018-10-19 | 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82842U true CN209382842U (zh) | 2019-09-13 |
Family
ID=67866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04160.4U Active CN209382842U (zh) | 2018-10-19 | 2018-10-19 | 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82842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9963A (zh) * | 2020-08-10 | 2020-12-01 | 昆明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转向进退系统 |
WO2023056883A1 (zh) * | 2021-10-08 | 2023-04-13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设备的传送系统 |
CN115963572A (zh) * | 2021-10-08 | 2023-04-14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姿态调整结构、传输装置、辐射成像系统 |
CN112009963B (zh) * | 2020-08-10 | 2025-04-15 | 昆明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转向进退系统 |
-
2018
- 2018-10-19 CN CN201821704160.4U patent/CN2093828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9963A (zh) * | 2020-08-10 | 2020-12-01 | 昆明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转向进退系统 |
CN112009963B (zh) * | 2020-08-10 | 2025-04-15 | 昆明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转向进退系统 |
WO2023056883A1 (zh) * | 2021-10-08 | 2023-04-13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设备的传送系统 |
CN115963572A (zh) * | 2021-10-08 | 2023-04-14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姿态调整结构、传输装置、辐射成像系统 |
CN115963572B (zh) * | 2021-10-08 | 2024-05-07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姿态调整结构、传输装置、辐射成像系统 |
GB2626516A (en) * | 2021-10-08 | 2024-07-24 | Nuctech Co Ltd | Conveying system for inspection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28640B (zh) | 一种多停车道多载车板的塔式立体车库 | |
CN114056176B (zh) | 换电装置、换电站及换电方法 | |
CN107878474B (zh) | 一种管道运输系统 | |
CN104140037B (zh) | 墙板吊装系统 | |
CN209382842U (zh) | 一种预制件牵引装置 | |
CN107953904A (zh) | 一种车辆停靠控制方法及站级控制系统 | |
CN110655015A (zh) | 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维护的无轨自行式平台车 | |
CN107963086A (zh) | 一种行车控制方法及管道运输系统 | |
CN107776595B (zh) | 一种装卸货物的物流运输车 | |
CN107933578A (zh) | 一种运输方法及管道运输系统 | |
CN209177448U (zh) | 一种运输回转系统 | |
CN207416828U (zh) | 一种管道运输系统 | |
CN107697087B (zh) | 一种转向架及物流运输车 | |
CN107776596B (zh) | 一种具有门式结构的物流运输车 | |
CN105089311A (zh) | 一种弧吊式立式车库 | |
CN107724194B (zh) | 用于对物流运输车导向的导向轨及其配套装置 | |
CN208563005U (zh) | 导向轨、走行装置、轨道、物流运输车及物流运输系统 | |
CN207243210U (zh) | 一种安全货梯 | |
CN102910541A (zh) | 带有小车变幅的海洋平台吊机 | |
CN209177447U (zh) | 一种预制件运输装置 | |
CN202658931U (zh) | 一种四柱双配重汽车升降机 | |
CN108483295A (zh) | 一种绞车自动排绳装置 | |
CN216636205U (zh) | 换电装置及换电站 | |
CN109279286A (zh) | 一种运输回转系统 | |
CN214692785U (zh) | 循环升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