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7649U - 套管式持针器 - Google Patents
套管式持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77649U CN209377649U CN201821009906.XU CN201821009906U CN209377649U CN 209377649 U CN209377649 U CN 209377649U CN 201821009906 U CN201821009906 U CN 201821009906U CN 209377649 U CN209377649 U CN 2093776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protector
- core
- needle holder
- bushing type
- c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肌肉刺激疗法的套管式持针器,可以方便医生的操作,并减少或者避免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式持针器由前护头、套管、后护头、套管芯、锁紧套构成,所述前护头和后护头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套管的前端和后端,前护头的前端设有过针孔,后护头设有直径小于锁紧套外径且大于套管芯外径的防脱孔;所述套管芯的前端设有螺纹以及由若干卡爪所构成的夹持部,所述锁紧套通过螺纹配合装配在套管芯的前端处,从而将卡爪向套管芯的轴线方向压迫。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肌肉刺激疗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套管式持针器。
背景技术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出现了一种肌肉刺激疗法,利用针具对局部肌肉进行刺激和松解,通过神经的传导,调节内脏或病变区域的机体功能,其原理是通过肌肉刺激疗法消除机体局部的神经过敏反应现象,达到治疗的目的。实现肌肉刺激的针刺术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治疗慢性疼痛症的一门新技术,尽管它传承了中医的针刺术,但其理论并不是经络学说,而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尤其是人体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生理学。可以说,它给已有数千年历史的针刺医疗技术,带来了崭新的理论基础。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揭去了传统针刺术的神秘面纱,使人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针刺这一门医术。而且给针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给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肌肉刺激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神经根来治疗人体的许多疾病,神经根位于脊柱两旁的椎间孔内,治疗时需要针刺脊柱周围的肌肉,以达到松解神经根被卡压的效果。传统针灸针单个针刺时,由于针体细软不能准确到达要求的部位,且用针数量多。而肌肉刺激疗法治疗的理念与经络有所不同,其主要以人体的神经系统为指导进行肌肉和变性组织的松解,在治疗时不需要留针(因此只需要一根针即可完成治疗),对人体几乎没有副损伤(不针对人体脏器针刺)。
另外,我国传统的针法都是将针具刺入到患者的穴位中,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刺激神经,以达到治疗目的。由于针具所刺入的位置是穴位而不是肌肉,因此在刺入过程中不会受到较大的阻碍,可以采用较细的针具。但是对于肌肉刺激疗法来说,由于刺入的位置是肌肉,因此遇到的阻力较大,刺入患者体内的瞬间需要较大的力量,传统的针具和手法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容易导致针具折弯、倾斜等问题,同时还很难控制针具插入到患者体内的深度,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肌肉刺激疗法的套管式持针器,可以方便医生的操作,并减少或者避免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式持针器由前护头、套管、后护头、套管芯、锁紧套构成,所述前护头和后护头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套管的前端和后端,前护头的前端设有过针孔,后护头设有直径小于锁紧套外径且大于套管芯外径的防脱孔;所述套管芯的前端设有螺纹以及由若干卡爪所构成的夹持部,所述锁紧套通过螺纹配合装配在套管芯的前端处,从而将卡爪向套管芯的轴线方向压迫。
上述的套管式持针器所使用的针具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后端设有直径大于针体直径的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操作者首先把消毒过的针具的固定段放置在套管芯前端的夹持部内,然后将锁紧套安装到套管芯上,从而利用卡爪将针具的固定段夹紧,实现针具与套管芯的固定。然后再将套管芯及针具由套管的后端慢慢放入到套管内,最后再装上后护头,后护头的防脱孔可以防止锁紧套从套管中脱出,这样就将套管芯活动限位于套管内,针具可以从前护头的过针孔穿过。操作时,首先要对针刺的部位碘伏消毒,然后操作者一手持管,用另一只手握持套管芯并向后提拉,并把前护头对准要针刺的部位,用手轻拍套管芯的后端,推动套管芯及针具迅速向前,使针具迅速突破皮肤(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进针的痛苦达到最小),然后用手慢慢把针具刺入人体所需要的部位相应深度进行提插和旋转,一个部位操作结束后,通过套管芯把针具拔出,再对下一个要治疗的部位进行如上操作。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一只手始终固定套管,以保持针具的稳定性。套管上的所有部件都在人体外,只有针具的前端可进入人体内,由于针具只会存在于套管内及人体内,因此不易受到污染;套管可以在针刺的过程中对针具进行保护及导向限位,针具的后端被套管芯固定限位,中部被套管内壁限位,前端被前护头的过针孔限位,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导向,有利于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并避免针具因受到肌肉的阻力而倾斜甚至折断;通过套管各个部件的配合,操作者可以较容易地将针具刺入到人体较深的位置,对深层组织的刺激和松解更方便,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为避免有些操作者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控制好针具刺入患者体内的深度,造成医疗风险,所述套管芯设有可调限位结构,以控制套管芯由后向前伸入到套管内的深度。
具体来说,上述可调限位结构有以下两种:
1、所述可调限位结构由设置于套管芯后部的螺纹以及旋于套管芯上的螺母构成,通过调节螺母在套管芯上的位置,可以控制套管芯插入到套管的长度,进而控制针具露出套管的长度,也就控制了针具刺入患者体内的深度。上述螺母可以实现对针具刺入深度的无级调节。
2、所述可调限位结构由设置于套管芯后部的若干卡槽及卡设于卡槽上的卡簧构成。将卡簧卡在不同位置的卡槽内,即可控制套管芯插入到套管的长度。卡簧式的调节结构可以将针具刺入患者体内的深度控制在几个挡位,便于精确调节。
具体来说,所述卡爪的前端为自由端,后端与套管芯的前端固定连接;相邻卡爪之间设有间距,将锁紧套旋到套管芯的前端时,锁紧套的内壁会逐渐将卡爪向套管芯的轴线方向压迫,从而将针具锁紧固定在套管芯的前端。为提高锁紧效果,可以将锁紧套的内壁或者卡爪的外侧面设置为斜面结构。
进一步地,为方便操作者握紧套管芯,对针具进行捻动等操作,所述套管芯的后端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为方便观察针具所刺入位置的情况,以及将针具对准患者待刺入的部位,所述前护头为前小后大的锥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后护头为管状结构,防脱孔设置于后护头的后端。
进一步地,为操作方便,所述前护头和后护头均通过螺纹配合安装于套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式持针器及其使用的针具适用于肌肉刺激疗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套管式持针器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套管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套管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前护头的正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前护头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后护头的正视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后护头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1中套管芯的正视图。
图9是实施例1中套管芯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锁紧套的正视图。
图11是实施例1中锁紧套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针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的套管式持针器与针具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示:1、前护头;11、过针孔;2、套管;3、后护头;31、防脱孔;4、套管芯;41、卡爪;42、卡槽;43、防滑纹;5、锁紧套;51、通孔;6、针具;61、针体;62、固定段;63、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肌肉刺激疗法的套管式持针器及其所使用的针具,可以方便医生的操作,并减少或者避免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套管式持针器由前护头1、套管2、后护头3、套管芯4、锁紧套5构成,所述前护头1和后护头3分别通欧冠螺纹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套管2的前端和后端。其中:
如图4、5所示,套管2为中空管状结构,其两端设有外螺纹。
如图4、5所示,前护头1为前小后大的锥状结构,其前端设有直径大于针具6的针体61直径且小于固定段62直径的过针孔11,内部设有内螺纹。
如图6、7所示,后护头3为管状结构,其设有内螺纹与套管2配合,后护头3的后端设有直径小于锁紧套5外径且大于套管芯4外径的防脱孔31;
如图8、9所示,套管芯4的后端为实心结构,表面设有防滑纹43;套管芯4的前端为空心结构,设有螺纹以及由若干卡爪41所构成的夹持部,所述锁紧套5通过螺纹配合装配在套管芯4的前端处,从而将卡爪41向套管芯4的轴线方向压迫。具体来说,卡爪41的前端为自由端,后端与套管芯4的前端固定连接;相邻卡爪41之间设有间距,将锁紧套5旋到套管芯4的前端时,锁紧套5的内壁会逐渐将卡爪41向套管芯4的轴线方向压迫,从而将针具6锁紧固定在套管芯4的前端。为提高锁紧效果,可以将锁紧套5的内壁或者卡爪41的外侧面设置为斜面结构。
为避免有些操作者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控制好针具6刺入患者体内的深度,造成医疗风险,所述套管芯4设有可调限位结构,以控制套管芯4由后向前伸入到套管2内的深度。在本实施例中,可调限位结构由设置于套管芯4后部的若干卡槽42及卡设于卡槽42上的卡簧(图中未画出卡簧)构成。将卡簧卡在不同位置的卡槽42内,即可控制套管芯4插入到套管2的长度。卡簧式的调节结构可以将针具6刺入患者体内的深度控制在几个挡位,便于精确调节。
如图10、11所示,锁紧套5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设有直径小于夹持部轮廓的通孔51,以供针具6穿过,锁紧套5设有内螺纹,可通过螺纹配合旋于套管芯4的前端处,以用于压迫夹持部,将针具6夹紧固定在套管芯4的前端。
如图12所示,上述的套管式持针器所使用的针具6包括针体61,所述针体61的后端设有直径大于针体61直径的固定段62,所述固定段62的表面设有防滑纹63。
操作过程如图13、14、15所示,操作者首先把消毒过的针具6的固定段62放置在套管芯4前端的夹持部内,然后将锁紧套5安装到套管芯4上,从而利用卡爪41将针具6的固定段62夹紧,实现针具6与套管芯4的固定。然后再将套管芯4及针具6由套管2的后端慢慢放入到套管2内,最后再装上后护头3,后护头3的防脱孔31可以防止锁紧套5从套管2中脱出,这样就将套管芯4活动限位于套管2内,针具6可以从前护头1的过针孔11穿过。操作时,首先要对针刺的部位碘伏消毒,然后操作者一手持管,用另一只手握持套管芯4并向后提拉,并把前护头1对准要针刺的部位,用手轻拍套管芯4的后端,推动套管芯4及针具6迅速向前,使针具6迅速突破皮肤(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进针的痛苦达到最小),然后用手慢慢把针具6刺入人体所需要的部位相应深度进行提插和旋转,一个部位操作结束后,通过套管芯4把针具6拔出,再对下一个要治疗的部位进行如上操作。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一只手始终固定套管2,以保持针具6的稳定性。套管2上的所有部件都在人体外,只有针具6的前端可进入人体内,由于针具6只会存在于套管2内及人体内,因此不易受到污染;套管2可以在针刺的过程中对针具6进行保护及导向限位,针具6的后端被套管芯4固定限位,中部被套管2内壁限位,前端被前护头1的过针孔11限位,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导向,有利于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并避免针具6因受到肌肉的阻力而倾斜甚至折断;通过套管2各个部件的配合,操作者可以较容易地将针具6刺入到人体较深的位置,对深层组织的刺激和松解更方便,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由前护头、套管、后护头、套管芯、锁紧套构成,所述前护头和后护头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套管的前端和后端,前护头的前端设有过针孔,后护头设有直径小于锁紧套外径且大于套管芯外径的防脱孔;所述套管芯的前端设有螺纹以及由若干卡爪所构成的夹持部,所述锁紧套通过螺纹配合装配在套管芯的前端处,从而将卡爪向套管芯的轴线方向压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芯设有可调限位结构,以控制套管芯由后向前伸入到套管内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限位结构由设置于套管芯后部的螺纹以及旋于套管芯上的螺母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限位结构由设置于套管芯后部的若干卡槽及卡设于卡槽上的卡簧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前端为自由端,后端与套管芯的前端固定连接;相邻卡爪之间设有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芯的后端设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头为前小后大的锥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护头为管状结构,防脱孔设置于后护头的后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套管式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头和后护头均通过螺纹配合安装于套管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09906.XU CN209377649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套管式持针器 |
TW107214433U TWM574914U (zh) | 2018-06-28 | 2018-10-24 | Casing type needle holder and needle used theref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09906.XU CN209377649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套管式持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77649U true CN209377649U (zh) | 2019-09-13 |
Family
ID=6659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09906.XU Active CN209377649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套管式持针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77649U (zh) |
TW (1) | TWM574914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D213074S (zh) | 2020-11-26 | 2021-08-01 | 全永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針灸套管 |
-
2018
- 2018-06-28 CN CN201821009906.XU patent/CN209377649U/zh active Active
- 2018-10-24 TW TW107214433U patent/TWM574914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4914U (zh) | 2019-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20464B (zh) | 活检取样装置 | |
CN205493991U (zh) | 一种椎弓根螺钉的通用空心上钉器 | |
CN205493985U (zh) | 一种椎弓根螺钉的通用置钉装置 | |
CN209377649U (zh) | 套管式持针器 | |
CN208003096U (zh) | 一种针灸针发针器 | |
CN205493992U (zh) | 一种用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微创软组织扩张组件 | |
CN208756526U (zh) | 一种限位式长头劫刺尖针 | |
CN215133365U (zh) | 一种针灸用针刺毫针夹持进针器 | |
CN105877824A (zh) | 一种用于手足骨骨折治疗的微型锁定外固定装置 | |
CN211796740U (zh) | 一种分流手术用皮下隧道通条 | |
CN209032563U (zh) | 一种神经阻滞针 | |
CN210354856U (zh) | 一种硬膜外麻醉辅助进针器 | |
CN212089638U (zh) | 一种辅助髓内针的蝶形骨块固定系统 | |
CN203852417U (zh) | 椎弓根螺钉套管 | |
CN107929883A (zh) | 无痛注射辅助装置 | |
CN222426178U (zh) | 穿刺装置 | |
CN110141334B (zh) | 一种带有导向作用的无级调节穿针夹具 | |
CN103006312B (zh) | 微创骨折螺钉置入开口器 | |
CN207462123U (zh) | 脊柱导航微创椎弓根钉植入钻孔工具 | |
RU166380U1 (ru) | Пункционная игл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костномозгового пунктата у крупного рогатого скота | |
CN213048198U (zh) | 一种疏经通络针 | |
CN215274498U (zh) | 可更换式弹簧定尺火针 | |
CN214859215U (zh) | 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定位装置 | |
CN214157979U (zh) | 一种用于头部穴位敲击的针灸针刀 | |
CN214208452U (zh) | 经皮椎体成形术麻醉注射和穿刺工具组合的改良器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