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295502U - 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5502U
CN209295502U CN201821753803.4U CN201821753803U CN209295502U CN 209295502 U CN209295502 U CN 209295502U CN 201821753803 U CN201821753803 U CN 201821753803U CN 209295502 U CN209295502 U CN 209295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mber
cold
r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38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康
文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unli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n 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n 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n 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538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5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5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5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排浪式冷却器,包括冷水排,冷水排包括水室与冷排管组,通过水室上盖、水室下盖以及水室隔板,水室被分为出水室与进水室;冷排管组包括数个以排浪式排布的冷排管,冷排管为非对称式U形扁管,在冷排管上平行管段的管轴方向上,出水口高于进水口;为实现水室与冷排管之间的连通,水室上盖上设有第一通孔,冷排管的进水口穿过第一通孔与进水室相连通;水室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冷排管的进水口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出水室相连通。使用时,U形的冷排管具有较大的管长,增加了循环液的运行长度,加强了循环液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率;同时,多个冷排管同时工作,提高了循环液的散热效率,增强了冷却器的换热效率与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水冷(液冷)式冷却器是(以下简称冷却器)是冶金、化工、能源、交通、轻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适用于冷却器、冷凝、加热、蒸发、废热回收等不同工况。
冷却器通常用采用冷凝水(或冷凝液)作为循环液,以除去物体的热量。现有的冷却器一般包括水冷块、循环液、水泵、管道和水箱,其中,水冷块是一个内部留有水道的金属块,由铜或铝制成,与待降温物接触并将吸收待降温物的热量。循环液用于吸收大量的热量,如果循环液是水,则为水冷系统。水泵的作用是推动循环液流动,使吸收了大量热量的循环液从水冷块中流出,而新的低温的循环液将进入水冷块,从而继续吸收待降温物上的热量。管道连接水泵、水冷块和水箱,使循环液在一个密闭的通道中循环流动而不外漏,这样才能让冷却器正常工作。水箱用来存储循环液,回流的循环液在这里释放在水冷块内吸收的热量,还原为具有降低温度的循环液,重新通过管道流入水冷块内,吸收待降温物的热量。
但是,目前的冷却器的换热效率不高,造成使用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浪式冷却器,以解决现有的冷却器的换热效率不高,造成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浪式冷却器,包括冷水排与水冷头,所述冷水排包括水室与冷排管组,
其中,所述水室包括平行设置的水室上盖与水室下盖,所述水室内设有一与所述水室上盖平行水室的水室隔板,所述水室隔板的板厚为D;所述水室隔板将水室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分水室,其中,靠近所述水室下盖的分水室为出水室,靠近所述水室上盖的分水室为进水室;所述水室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室的进水嘴与连通所述出水室的出水嘴;
所述冷排管组包括数个以排浪式排布的冷排管,所述冷排管为U形扁管,其两管口分别为进水口与出水口,在所述冷排管上平行管段的管轴方向上,所述出水口高于所述进水口,且两者的高差为L,其中,高差L>板厚D;
所述水室上盖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冷排管的管口形状相匹配,所述冷排管的进水口穿过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水室相连通;
所述水室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冷排管的管口形状相匹配,所述冷排管的进水口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所述出水室相连通;
所述水冷头包括吸热底板、水泵、水道、冷水口以及回水口,其中,所述吸热底板的形状与待降温物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吸热底板用于吸收待降温物的热量,所述冷水口连接至所述水室的出水嘴,所述回水口连接至所述水室的进水嘴。
优选地,两个相邻的所述冷排管之间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两个相邻的冷排管均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冷排管与所述散热片通过侧板与端板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冷排管的两个平行管段之间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冷排管的两个平行管段均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冷排管组的数量为数个。
优选地,所述排浪式冷却器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贴设于两个相邻冷排管组之间。
优选地,排浪式冷却器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卡固水冷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浪式冷却器,包括冷水排,冷水排包括水室与冷排管组,通过水室上盖、水室下盖以及水室隔板,水室被分为出水室与进水室;冷排管组包括数个以排浪式排布的冷排管,冷排管为非对称式U形扁管,在冷排管上平行管段的管轴方向上,出水口高于所述进水口;为实现水室与冷排管之间的连通,水室上盖上设有第一通孔,冷排管的进水口穿过第一通孔与进水室相连通;水室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冷排管的进水口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出水室相连通。使用时,U形的冷排管具有较大的管长,增加了循环液的运行长度,加强了循环液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率;同时,多个冷排管同时工作,提高了循环液的散热效率,从而增强了冷却器的换热效率与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排浪式冷却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冷水排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排浪式冷却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冷排管的排布方式;
图5为本申请排浪式冷却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00-冷水排,110-水室,111-水室上盖,1111-第一通孔, 112-水室下盖,113-水室隔板,1131-第二通孔,114-出水室,115-进水室,116-进水嘴,117- 出水嘴,120-冷排管组,121-冷排管,122-进水口,123-出水口,200-水冷头,210-吸热底板,220-冷水口,230-回水口,300-散热片,400-侧板,500-端板,600-风扇,700-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排浪式冷却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排浪式冷却器包括冷水排100与水冷头2
00。图2为本申请冷水排的结构放大图,结合图1与图2所示,冷水排100包括水室110 与冷排管组120。其中,水室110包括平行设置的水室上盖111与水室下盖112,水室110内设有一水室隔板113,水室隔板113与水室上盖111平行,水室隔板113的板厚为D。水室隔板113将水室110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分水室,其中,靠近水室下盖112的分水室为出水室114,靠近水室上盖111的分水室为进水室115。水室110上设有连通进水室115的进水嘴116与连通出水室114的出水嘴117。本申请中,与传统中需要两个水室、且分居在冷却器的两端的结构相比,本申请中将水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分水室,两个分水室居于同侧,节约大量空间,且工艺上仅需一个防水结构,降低了工艺成本,也降低了漏水的几率。
图3为本申请排浪式冷却器的结构爆炸图,如图3所示,冷排管组120包括数个冷排管 121。每个冷排管121为U形扁管,其两管口分别为进水口122与出水口123。本申请的U形扁管为非对称管,其具体为,在冷排管121上平行管段的管轴方向上,出水口123高于所述进水口122,且两者的高差为L。本申请中,数个冷排管以排浪式排布,排浪式排布是指,在垂直于冷排管平行管段管轴的方向上,数个冷排管依次排列,且相邻冷排管之间设有用于散热的间隙,冷排管的排布方式详见附图4。本申请中,数个U形扁管以排浪式排布的结构,具有较高的排列密度,节省空间,同时,循环液的流动距离长,且冷排管自身以及相邻冷排管之间具有较好的散热性,因此,使循环液与外界的快速交换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冷却器的换热效率与散热效果。
使用时,水室110与冷排管组120装为一体结构,通过两者相互配合,完成对水室110 内循环液的冷却过程。本申请中,组装水室110与冷排管121卡接的具体结构为:水室上盖 1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1,第一通孔1111的形状与冷排管121的管口形状相匹配,冷排管121的进水口122穿过第一通孔1111与进水室115相连通;水室隔板113上设有第二通孔1131,第二通孔1131的形状与冷排管121的管口形状相匹配,冷排管121的进水口12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31与出水室114相连通。
在组装冷排管121与水室110时,水室隔板113的板厚为D,当进水口122穿过水室上盖111伸入到进水室115时,若需出水口123穿过水室隔板113伸入到出水室114,则出水口123与出水口123的高差L至少大于水室隔板113的板厚D,即高差L>板厚D。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出水口123与出水口123的高差L。例如,当水室隔板113的板厚为D、水室隔板113与水室上盖111平行间距为H时,设置出水口123 与出水口123的高差L为板厚D与间距H之和,即L=D+H。
应当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冷排管组120的数量,例如2、3或4 个冷排管组120。相应的,水室上盖111与水室隔板113上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31,以配合多个冷排管组120与水室110的组装与使用。本实施例中,设置2个冷排管组120,2个冷排管组120平行设置。相应的,水室上盖111上设置对应的第一通孔 1111,水室隔板113上设置对应的第二通孔1131。
为加快冷排管121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冷排管121之间设有散热片300,散热片300与两个相邻的冷排管121均紧密贴合本实施例中,冷排管121与散热片300通过侧板400与端板500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另外,本实施例中,冷排管的两个平行管段之间也设有散热片,散热片与冷排管的两个平行管段均紧密贴合。使用时,散热片300可加快冷排管121内循环液的冷却速度。
本申请中,水冷头200包括吸热底板210、水泵、水道、冷水口220以及回水口230。其中,吸热底板210的形状与待降温物的形状相匹配,使吸热底板210与待降温物之间最大面积的紧密贴合,从而通过流经吸热底板210的循环液实现对待降温物上的热量交换,进而完成对待降温物的冷却。应当说明,吸热底板210的形状可根据实际待降温物的形状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待降温物为CPU时,吸热底板210设置为可与CPU相贴合的平板状;当待降温物为发动机时,吸热底板210设置为可与发动机表面相贴合的形状。
水冷头200的冷水口220连接至水室110的出水嘴117,回水口230连接至水室110的进水嘴116。使用时,循环液依次通过出水室114的出水嘴117、水冷头200的冷水口220进入水冷头200的水道内,水道内的循环液流经吸热底板210的过程中,带走待降温物上的热量,然后,吸收热量的循环液依次通过水冷头200的回水口230、进水室115的进水嘴116 流回冷水排100。其间,水泵用于实现循环液的循环流动。
图5为本申请排浪式冷却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为加快冷排管121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排浪式冷却器还包括风扇600,风扇600贴设于两个相邻冷排管组120之间。
另外,为确保排浪式冷却器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排浪式冷却器还包括固定支架700,固定支架700用于卡固水冷头200,确保水冷头200在空间位置上的固定,从而减少冷却头与待降温物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增加排浪式冷却器的使用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浪式冷却器,包括冷水排,冷水排包括水室与冷排管组,通过水室上盖、水室下盖以及水室隔板,水室被分为出水室与进水室;冷排管组包括数个以排浪式排布的冷排管,冷排管为非对称式U形扁管,在冷排管上平行管段的管轴方向上,出水口高于所述进水口;为实现水室与冷排管之间的连通,水室上盖上设有第一通孔,冷排管的进水口穿过第一通孔与进水室相连通;水室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冷排管的进水口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出水室相连通。使用时,U形的冷排管具有较大的管长,增加了循环液的运行长度,加强了循环液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率;同时,多个冷排管同时工作,提高了循环液的散热效率,从而增强了冷却器的换热效率与散热效果。
以上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7)

1.一种排浪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排(100)与水冷头(200),所述冷水排(100)包括水室(110)与冷排管组(120),
其中,所述水室(110)包括平行设置的水室上盖(111)与水室下盖(112),所述水室(110)内设有一与所述水室上盖(111)平行的水室隔板(113),所述水室隔板(113)的板厚为D;所述水室隔板(113)将水室(110)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分水室,其中,靠近所述水室下盖(112)的分水室为出水室(114),靠近所述水室上盖(111)的分水室为进水室(115);所述水室(110)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室(115)的进水嘴(116)与连通所述出水室(114)的出水嘴(117);
所述冷排管组(120)包括数个以排浪式排布的冷排管(121),所述冷排管(121)为U形扁管,其两管口分别为进水口(122)与出水口(123),在所述冷排管(121)上平行管段的管轴方向上,所述出水口(123)高于所述进水口(122),且两者的高差为L,其中,高差L>板厚D;
所述水室上盖(1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1),所述第一通孔(1111)的形状与所述冷排管(121)的管口形状相匹配,所述冷排管(121)的进水口(122)穿过第一通孔(1111)与所述进水室(115)相连通;
所述水室隔板(113)上设有第二通孔(1131),所述第二通孔(1131)的形状与所述冷排管(121)的管口形状相匹配,所述冷排管(121)的进水口(12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31)与所述出水室(114)相连通;
所述水冷头(200)包括吸热底板(210)、水泵、水道、冷水口(220)以及回水口(230),其中,所述吸热底板(210)的形状与待降温物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吸热底板(210)用于吸收待降温物的热量,所述冷水口(220)连接至所述水室(110)的出水嘴(117),所述回水口(230)连接至所述水室(110)的进水嘴(1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浪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冷排管(121)之间设有散热片(300),所述散热片(300)与两个相邻的冷排管(121)均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浪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排管(121)与所述散热片(300)通过侧板(400)与端板(500)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浪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排管(121)的两个平行管段之间设有散热片(300),所述散热片(300)与冷排管(121)的两个平行管段均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浪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排管组(120)的数量为数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浪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浪式冷却器还包括风扇(600),所述风扇(600)贴设于两个相邻冷排管组(12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浪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浪式冷却器还包括固定支架(700),所述固定支架(700)用于卡固水冷头(200)。
CN201821753803.4U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Active CN209295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3803.4U CN209295502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3803.4U CN209295502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5502U true CN209295502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6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3803.4U Active CN209295502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5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0540B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熱水冷排
TWI753753B (zh) 進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熱水排
KR20190111773A (ko) 액체 냉각식 프리쿨러와 공기 냉각식 메인 쿨러로 이루어진 인터쿨러
CN107062963B (zh) 一种用于毛细泵环的交错式微通道冷凝器
CN209546177U (zh)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CN204612534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9295502U (zh) 一种排浪式冷却器
CN105953607A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JP7583468B1 (ja) 一体型液冷ラジエータ
CN108541183B (zh) 水冷式散热模块
CN214407068U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214102166U (zh) 一种强散热的交换机
CN204830957U (zh) 大齿距大波浪型流道抗污染换热器
CN211702804U (zh)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CN211550157U (zh) 液压油冷却系统
CN211146968U (zh) 一种喷淋式吸收器
CN210741197U (zh) 基于热超导换热板的换热器
CN207422962U (zh) 流体换热器
CN214676302U (zh) 具有渐缩入水孔设计的均温板散热器
CN214676301U (zh) 具有独立多孔并列减缩入水孔设计的均温板散热器
CN113593616A (zh) 一种存储器用散热装置
CN219474385U (zh)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冷却器冷却管板
CN111356340A (zh) 一种高热通量冲击冷却式超临界二氧化碳散热器
CN216950527U (zh) 主冷却器
CN209896179U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311

Address after: Room 102, Building 1, No. 5, Roman Xianwei West Road,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662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Xunlingxi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Second Floor, Building 57, Mashantou Third Industrial Zone, Matian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UNL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