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253974U -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53974U
CN209253974U CN201821678530.1U CN201821678530U CN209253974U CN 209253974 U CN209253974 U CN 209253974U CN 201821678530 U CN201821678530 U CN 201821678530U CN 209253974 U CN209253974 U CN 209253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disperse
removable
suppl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785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业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bet Runfu Air Treat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6785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53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53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53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该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包括弥散供氧装置和设置于人活动频繁区域的输氧口,该弥散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能够弥散性出氧的出氧口以及连通该进氧口和出氧口的氧气通道。所述输氧口与所述进氧口连通以使需氧时将输氧口的氧气流入弥散供氧装置中实现弥散供氧。本实用新型可针对高原缺氧人群长期用鼻吸式软管吸氧造成鼻腔黏膜损害、出血等伤害的情况,通过便携式弥散供氧装置,在人活动频繁区域,增加出氧口前端空气中的氧浓度,能够在适宜的范围内形成局部的富氧环境,既满足人的吸氧需求,缓解高原缺氧症状,又不至于使鼻腔黏膜受到伤害,还可降低吸氧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压低而造成高原人群缺氧。为缓解缺氧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医用鼻吸式软管吸氧。
然而,由于医用鼻吸式软管吸氧影响人的行动自由,使用不方便,而且使用时也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具有较大影响;更重要的事,长期使用会产生鼻腔黏膜受损等后遗症,且增加吸氧过程中的不舒适感。因此,改变鼻吸式软管吸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类似弥散性供氧大多都是针对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而言,可以将整个房间作为弥散式供氧对象,而这些地方由于人们待的时间较短以及不同人对氧气的需求不同等,往往会造成氧气浪费,增加用氧成本。若在办公室或卧室也采取这种方式,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而本申请拟在办公室、卧室等人活动范围相对固定的地方,将氧气以一定流量持续供给,在人的面部附近创造富氧环境,确保人吸入空气中的氧浓度高于空气,从而在不浪费氧气和造成鼻腔黏膜损害的前提下,破解高原人的缺氧难题,提升高原人的生活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专利的一个发明点为提供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包括弥散供氧装置,该弥散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能够弥散性出氧的出氧口以及连通该进氧口和出氧口的氧气通道。
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人活动频繁区域的输氧口,所述输氧口与所述进氧口连通以使需氧时将输氧口的氧气流入弥散供氧装置中实现弥散供氧。
进一步地,所述人活动频繁区域包括靠近床、桌子、椅子或墙壁的地方。
进一步地,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出氧口处的喷头,所述喷头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弥散板,该弥散板的外边缘与外壳的内壁连接以使氧气无法通过,所述弥散板上设有通孔以使氧气从通孔内弥散出去。
进一步地,所述弥散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以实现更好的弥散。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氧气通道连通,另一端为开放式的敞口以利于氧气弥散出去。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与氧气通道连通的一端设有供氧气通过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弥散板之间设有空隙以利于氧气较为均匀的从弥散板上不同地方的通孔中传出。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通孔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延伸至弥散板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氧气通道外围的、并能够随意弯折和定型的挠性麦臂以使其能够随意调节高度、弯度和角度等;所述挠性麦臂设置于氧气通道外。
进一步地,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底座以使其放置更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挠性麦臂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氧气口,该氧气口与所述氧气通道上的进氧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口与所述输氧口为可拆装连接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通道或气流通道上设有能够控制气流通过或通过的气流量的第一阀体;所述输氧口设有能够控制气流通过或通过的气流量的第二阀体。
进一步地,所述挠性麦臂上或底座上设有环或槽以使该弥散供氧装置方便固定在需要吸氧的地方。
本专利的另一个发明点为提供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装置,该可移动弥散供氧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弥散供氧装置。
本专利的又一个发明点为提供一种智能供氧系统,该智能供氧系统包括监控系统和供氧系统,该供氧系统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弥散供氧系统或弥散供氧装置。
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检测氧气流量的传感器和用于调节氧气通闭或气流大小的电磁阀,所述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或电磁阀设置于氧气流经的通道中,所述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高原缺氧人群长期用鼻吸式软管吸氧造成鼻腔黏膜损害、出血等伤害的情况,通过便携式弥散供氧装置,在人活动频繁区域(办公桌或床边等),增加出氧口前端空气中的氧浓度,能够在适宜的范围内形成局部的富氧环境,既满足人的吸氧需求,缓解高原缺氧症状,又不至于使鼻腔黏膜受到伤害,还可降低吸氧费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是以人的主要活动范围的空气作为富氧对象,通过较小流量的氧气,快速提升较小范围内的氧气浓度,从而在不浪费氧气的前提下,保障高原人群能呼吸到较高氧浓度的富氧空气,从而破解高原缺氧难题。成本低,效果高,不会限制吸氧人的行动自由,更不会造成吸氧人的损伤。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进行智能化的监测和条件流量流速等。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弥散供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弥散供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弥散供氧系统的的一个示意图。
图中,1、喷头,2、弥散板,3、通孔,4、挠性麦臂,5、底座,6、氧气口,7、氧气通道,9、软管,10、外壳,11、气流通道,12、喷嘴,13、空腔,14、输氧口,15、软性管,16、桌子,17、提供氧装置,18、软性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方法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装置,其包括弥散供氧装置,该弥散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能够弥散性出氧的出氧口以及连通该进氧口和出氧口的氧气通道7;弥散性的供氧装置使得吸氧就像人们日常呼吸一般,不需要插入鼻管或氧气罩,解决了鼻插式供氧对身体具有一定伤害或损伤的不足。
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出氧口处的喷头1,所述喷头1包括外壳10以及设置于外壳10内的弥散板2,该弥散板2的外边缘与外壳10的内壁连接以使氧气无法通过,所述弥散板2上设有通孔3以使氧气从通孔3内弥散出去。弥散板2的设置有助于氧气在较大面积范围内进行扩散,有利于氧气的弥散,从而有助于人们的顺畅吸氧。
所述外壳10的一端与氧气通道7连通,另一端为开放式的敞口以利于氧气弥散出去。
所述弥散板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以实现更好的弥散。
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氧气通道7外围的、并能够随意弯折和定型的挠性麦臂4以使其能够随意调节高度、弯度和角度等。该挠性麦臂4的设置使得使用更便利,能够随意调节弯曲度,如目前一些台灯等上使用的可调节弯曲度和角度的臂。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孔3可均匀设置于弥散板2上;也可以弥散板2的中央不设置通孔3,而是以中央为中心点,呈环形均匀设置于弥散板2的四周,这种只在四周设置通孔3的结构,在弥散出去以后,由于每一柱气流均会向四周弥散,故整体而言,四周和中间都会有浓度适中的氧气流,其整体的弥散范围也适中,因此,在实践中,优选中央不设置通孔3,也基本不影响氧气的良好弥散,而且使得气流冲击在弥散板2中央后,冲击力更强,从而更容易弥散都四周使得边缘的各个通孔3均能较为均为、量比较适中的出氧,因此,总体的弥散效果好。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中央和四周均匀设置通孔3。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0上与氧气通道7连通的一端设有供氧气通过的气流通道11,该气流通道11与弥散板2之间设有空隙以利于氧气较为均匀的从弥散板2上不同地方的通孔3中传出。
具体地,所述外壳10为(类)半圆形或(类)半椭圆形,其大直径开口的地方即为用于出氧的所述敞口,弥留板便设置于靠近敞口的地方,则弥留板的内侧面与外壳10之间构成了一个空腔13,该空腔13可使氧气弥散在该空腔13内,有利于氧气从弥散板2上各个方向或位置上的通孔中均能较为均匀的喷出,也能使各个通孔中喷出的氧气的量不至于太少,故也解决了喷出效率不高的不足;另外,空腔13也可对氧气产生一定的缓冲。敞口的另一端便设置有贯穿外壳10内外两个面的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使得氧气从氧气通道7中进入空腔13或通孔中。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流通道11的出口处向空腔13内延伸形成了距离弥散板2较近的喷气部,该结构使得气流喷在弥散板上的冲力强,有利于更好的将氧气从通孔中弥散出去,且出去的射程适中。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气流通道11位于外壳10底部的中央处,其喷出的气流恰好冲击在弥留板的中央,这样也有助于气流从不同的通孔中较为均匀的输出。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板上的冲力更大,更容易从各个通孔中有一定冲击力的弥散出去。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通孔上设有喷嘴12,所述喷嘴12延伸出弥散板以外。喷嘴12的设置使得冲力更强,喷的更远,与其它结构特征配合起来,则总体而言,喷射的力度和射程适中。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氧气通道7是由软管9构成的氧气通道7,即软管9的中央腔体即为氧气通道7,所述挠性麦臂4设置于软管9外。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底座5以使其放置更方便稳当,如可放置在桌面上等。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挠性麦臂4设置于所述底座5上,所述底座5上设有氧气口6,该氧气口6与所述氧气通道上的进氧口连通。
若喷头常向同一侧弯折,则挠性麦臂4可设置在底座的一个边缘,然后喷头向底座延伸方向弯折,则使得整个装置稳定性更好,如图1所示。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氧气通道或气流通道上设有能够控制气流是否通过或通过的气流量的第一阀体。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挠性麦臂4上或底座上设有环或槽以使该弥散供氧装置方便固定在需要吸氧的地方,如挂在床头或用固定夹固定在床头等地方。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喷嘴的高度或长度为2-8mm,如5mm,所述喷嘴12的直径为3-7mm,优选内径为5mm,太大则气流冲力不够,氧气的弥散性差,吸氧不方便,太小则冲力太大使得射程太远,太远则使得同样量的氧气喷出来,浓度不够,不能满足人们吸氧的需求,氧气浪费量也大。因此,通过申请人的研究发现该范围的喷嘴12直径效果最好。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设计更细或更粗的喷嘴12。
所述喷头1的直径为600-100mm,优选80mm,便能打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弥散板上6-15个通孔或喷嘴12,如8个或10个等,弥散效果和喷冲效果能够达到良好使用的要求。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设计数量更少或更多的喷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开口处延伸至弥散板外,如延伸至弥散板外的部分为3-15mm,如10mm,延伸一定长度也有助于在开口处聚拢氧气,增加氧气向外弥散的长度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该氧气弥散供氧装置中各个部件的配合,使得氧气基本能够在0.3~1.5m范围内,如在0.8m范围内形成局部的富氧环境,满足使用者的吸氧需求。若范围太小,则对使用者所待的地方要求比较严格,造成使用不便,而范围太大则氧气不能有效利用,浪费量高,因此,在合适范围内出氧对于使用者和氧气的有效利用率都比较重要。当然,也可通过简单调整结构或加大流速,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扩散,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实施例2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如图1-3所示,其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弥散供氧装置。
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人活动频繁区域的输氧口14,所述输氧口14的进气端与提供氧装置17连通以使氧气从提供氧装置中流入输氧口处,优选活动连接,即可拆装连接,方便使用,连接方式可用软性管道18连接;提供氧装置如氧气罐等,所述输氧口与所述进氧口连通以使需氧时将输氧口的氧气流入弥散供氧装置中实现弥散供氧。在人活动频繁区域设置输氧口,方便随时与弥散供氧装置连接,进行供氧、吸氧,该供氧系统能够移动,方便使用;且若预留输氧口,还使得该弥散供氧装置成为便携式的装置,需补给氧气的人群随时可用,非常便利,解决了高原等地区缺氧并能随时吸氧的不足。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人活动频繁区域包括私人场所或公共场所,该人活动频繁区域包括靠近床、桌子16、椅子或墙壁的地方。
所述氧气口6与人活动频繁区域的所述输氧口为可拆装连接连通,可通过软性管15进行活动连通,需要时,连接供氧,不需要时,可拆开,使用便利性更强;氧气从出氧口进入软性管15中,再进入氧气口6,最后进入氧气通道并从喷头1喷出。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氧口设有能够控制气流是否通过或通过的气流量的第二阀体。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在桌子上或桌子旁预留输氧口,输氧口14的进气端与提供氧装置17通过软性管道18连接,输氧口14的出气端通过软性管15与底座上的氧气口6连接,则便将提供氧装置17与弥散供氧装置连通在一起,若打开通路中相应的阀门,便可实现氧气从喷头1的喷嘴中喷出,在桌子附件的人便能进行吸氧。
实施例3
一种智能供氧系统,该智能供氧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弥散供氧装置或实施例2所述的弥散供氧系统。
该智能供氧系统还包括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检测氧气流量的传感器和用于调节氧气通闭或气流大小的电磁阀,所述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通讯或通信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或电磁阀设置于氧气流经的通道中,氧气流经的通道包括输氧口处、软管中、软性管、软性管道、氧气通道、气流通道等中等等均可,使得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量能够及时传至控制器中,控制器也能够及时的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或开合大小等以便调节流量,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阀体和/或第二阀体可用电磁阀替代。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监控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的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为声音报警装置(如采用喇叭等)、光电报警装置(如采用指示灯等)、语音报警装置(如采用喇叭+语音模块等)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监控系统还包括服务器以使该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以使控制器中的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发送或传输至服务器电脑中,网络包括有线网络线或无线网络连接,无线网络包括3G、4G、GPRS、wifi等等任何目前使用的网络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可谓市售的内含单片机的控制器都可以,该控制器可放置在系统附近便可。
具体实施时,将弥散供氧装置摆放在桌面上、或用夹子固定于床头等,然后将其与输氧口连通,打开相关的阀,便能进行吸氧。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在非高原地区使用,只是因为高原地区普遍缺氧,故本新型是以高原地区为主要使用地区进行介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包括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弥散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能够弥散性出氧的出氧口以及连通该进氧口和出氧口的氧气通道;
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人活动频繁区域的输氧口,所述输氧口与所述进氧口连通以使需氧时将输氧口的氧气流入弥散供氧装置中实现弥散供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出氧口处的喷头,所述喷头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弥散板,该弥散板的外边缘与外壳的内壁连接以使氧气无法通过,所述弥散板上设有通孔以使氧气从通孔内弥散出去;
所述弥散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使其弥散效果更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氧气通道连通,另一端为开放式的敞口以利于氧气弥散出去;
所述外壳上与氧气通道连通的一端设有供氧气通过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弥散板之间设有空隙以利于氧气较为均匀的从弥散板上不同地方的通孔中传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活动频繁区域包括靠近床、桌子、椅子或墙壁的地方;
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底座以使其放置更方便稳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延伸至弥散板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氧气通道外围的、并能够随意弯折和定型的挠性麦臂以使其能够随意调节高度、弯度和角度等;
所述挠性麦臂设置于氧气通道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麦臂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氧气口,该氧气口与所述氧气通道上的进氧口连通;
所述氧气口与所述输氧口为可拆装连接连通;
所述氧气通道或气流通道上设有能够控制气流通过或通过的气流量的第一阀体;
所述输氧口设有能够控制气流通过或通过的气流量的第二阀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麦臂上或底座上设有环或槽以使该弥散供氧装置方便固定在需要吸氧的地方。
9.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移动弥散供氧装置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弥散供氧装置。
10.一种智能化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智能供氧系统包括监控系统和供氧系统,该供氧系统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弥散供氧系统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弥散供氧装置;
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检测氧气流量的传感器和用于调节氧气通闭或气流大小的电磁阀,所述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传感器和/或电磁阀设置于氧气流经的通道中,所述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CN201821678530.1U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Active CN209253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8530.1U CN209253974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8530.1U CN209253974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53974U true CN209253974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57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78530.1U Active CN209253974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539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7383A (zh) * 2019-11-20 2020-02-14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弥散供氧装置
CN111700759A (zh) * 2020-06-24 2020-09-25 中南大学 一种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富氧装置及方法
CN111765565A (zh) * 2020-06-28 2020-10-13 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气供应系统及供应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7383A (zh) * 2019-11-20 2020-02-14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弥散供氧装置
CN110787383B (zh) * 2019-11-20 2021-05-07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弥散供氧装置
CN111700759A (zh) * 2020-06-24 2020-09-25 中南大学 一种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富氧装置及方法
CN111700759B (zh) * 2020-06-24 2021-04-09 中南大学 一种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富氧装置及方法
CN111765565A (zh) * 2020-06-28 2020-10-13 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气供应系统及供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53974U (zh) 一种可移动弥散供氧系统、供氧装置及智能化供氧系统
NZ759228A (en) Delivery of respiratory therapy
CN213526996U (zh) 一种便于佩戴的麻醉用鼻罩
CN110292695A (zh) 多人用雾化供氧管路
CN208893387U (zh) 一种儿科医用雾化器
CN206577235U (zh) 消化内科食道涂药器
CN210933308U (zh) 多人用雾化供氧管路
CN209092461U (zh) 一种用于儿童雾化治疗的呼吸面罩
CN213220141U (zh) 一种儿童内科雾化装置
CN209751861U (zh) 一次性防干燥舒适型口腔吸氧装置
CN211024322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
CN208372261U (zh) 一种新型经口湿化装置
CN207722198U (zh) 高原可移位弥散式供氧终端装置
CN217245991U (zh) 一种持续性氧驱动雾化器
CN219332864U (zh) 一种加湿型吸氧护理装置
CN213191978U (zh) 一种张口呼吸患者用的口腔湿化器
CN208097095U (zh) 一种医用雾化鼻罩
CN209075900U (zh) 一种呼吸鼻罩固定装置
CN201701593U (zh) 单耳挂式多功能吸氧器
CN220588712U (zh) 一种优化舒适顺应性的医用吸氧管
CN221692440U (zh) 一种多功能氧气面罩
CN218607641U (zh) 吸氧装置以及供氧设备
CN205307548U (zh) 一种新型呼吸道感染治疗仪
CN213823029U (zh) 一种麻醉急救用简易人工呼吸器
CN218871015U (zh) 一种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机脱机后的专用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8

Address after: 851414 No. 1, floor 8, unit 1, building 8,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city, Liuwu New District, Lhasa City,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Tibet Runfu Air Treat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2399 No. 23, Yucai street, Yanggu County,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ing Ye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