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9017U -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39017U CN209239017U CN201821965808.3U CN201821965808U CN209239017U CN 209239017 U CN209239017 U CN 209239017U CN 201821965808 U CN201821965808 U CN 201821965808U CN 209239017 U CN209239017 U CN 2092390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mmetrically arranged
- cavity
- plate
- die station
- 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对称设有侧板,侧板顶部设有顶板,左侧板上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丝杠,丝杠贯穿左侧板上部与右侧板上部转动相连,丝杠两端对称套设有螺母,螺母顶部对称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之间滑动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不仅可以通过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使得模块与模腔相配合,以及定距导柱与插孔相配合,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自动出模,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作用下,防止装置发生卡死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但现有的压铸模具通常是通过人工将上模台和下模台通过螺栓固定,然后进行浇筑,以及出模量少,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644687.2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具有前模板、后模板、前模仁、后模仁,后模仁设置有树形流道,浇注型腔设置有呈扇形分布的至少八个制品型腔,树形流道分别设置有与制品型腔相通的多个支流道,多个支流道的长度相等。
上述实用性型虽然可以将模具压铸成型,但存在工作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不能自动出料,以及未对装置进行缓冲和保护,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等缺点,为此我们需要研发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不仅可以通过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使得模块与模腔相配合,以及定距导柱与插孔相配合,稳定性更好,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自动出模,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作用下,防止装置发生卡死的现象,对装置进行缓冲和保护,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包括底座和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对称设有侧板,所述侧板顶部设有顶板,左端所述侧板上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丝杠,所述丝杠贯穿左端侧板上部与右端侧板上部转动相连,所述丝杠两端对称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顶部对称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之间滑动相连,所述第一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底部,所述螺母底部对称设有连杆,且所述连杆与所述螺母底部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顶部铰接,所述移动板两端对称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之间滑动相连,所述第二滑轨对称设置在左右两端侧板上部,所述第二滑块底部与所述第二滑轨底部之间对称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侧板中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对称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配合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顶端设置在所述移动板底部,位于所述移动板和所述横板的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导向杆下部设有上模台,所述上模台上部均匀设有冷凝器管,所述上模台底部均匀设有模块,所述模块与模腔相配合,所述模腔均匀设置在下模台顶部,所述下模台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中部,所述模腔底部对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活塞板底部,所述活塞板与所述模腔滑动相连,所述模腔底部中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贯穿所述下模台底部和所述底座与外部相连通,所述底座底部对称设有支撑座。
优选的,所述上模台底部两侧对称设有定距导柱,所述定距导柱与所述插孔相配合,所述插孔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台顶部两侧。
优选的,所述丝杠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上模台与所述下模台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正反转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使得模块与模腔相配合,以及定距导柱与插孔相配合,稳定性更好,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多个模腔和冷凝器管冷却的作用下,可同时制造多个产品,性能可靠,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2、通过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活塞板向上运动,将制好的模具弹出,达到了自动出模的效果,操作简单,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3、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作用下,防止装置发生卡死的现象,同时对装置进行缓冲和保护,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降低了对工作人员的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侧板、3-顶板、4-固定板、5-驱动电机、6-丝杠、 7-螺母、8-第一滑块、9-第一滑轨、10-连杆、11-移动板、12-第二滑块、13-第二滑轨、14-第一缓冲弹簧、15-横板、16-导向孔、17-导向杆、18-第二缓冲弹簧、19-上模台、20-冷凝器管、21-模块、22-模腔、23-下模台、24-凹槽、25-回位弹簧、26-活塞板、27-出气孔、28-支撑座、29-定距导柱、30-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包括底座1和插孔30,底座1顶部对称设有侧板2,侧板2顶部设有顶板3,左端侧板2上部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输出端设有丝杠6,丝杠6贯穿左端侧板2上部与右端侧板2上部转动相连,丝杠6两端对称套设有螺母7,丝杠6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母7顶部对称设有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与第一滑轨9之间滑动相连,第一滑轨9 对称设置在顶板3底部,螺母7底部对称设有连杆10,且连杆10与螺母7底部铰接,连杆10的另一端与移动板11顶部铰接,移动板 11两端对称设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与第二滑轨13之间滑动相连,第二滑轨13对称设置在左右两端侧板2上部,第二滑块12底部与第二滑轨13底部之间对称设有第一缓冲弹簧14。
侧板2中部设有横板15,横板15顶部对称设有导向孔16,导向孔16内配合有导向杆17,导向杆17顶端设置在移动板11底部,位于移动板11和横板15的导向杆17上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18,导向杆17下部设有上模台19,上模台19上部均匀设有冷凝器管20,上模台19底部均匀设有模块21,模块21与模腔22相配合,模腔22 均匀设置在下模台23顶部,下模台23设置在底座1顶部中部,模腔 22底部对称设有凹槽24,凹槽24内设有回位弹簧25,回位弹簧25 的另一端设置在活塞板26底部,活塞板26与模腔22滑动相连,模腔22底部中部开设有出气孔27,出气口贯穿下模台23底部和底座1 与外部相连通,底座1底部对称设有支撑座28。
具体的,上模台19底部两侧对称设有定距导柱29,定距导柱29 与插孔30相配合,插孔30对称设置在下模台23顶部两侧,便于调节上模台19与下模台2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制模的稳定性。
具体的,上模台19与下模台23相配合。
具体的,驱动电机5为正反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稳定,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进行使用时,当需要进行制模处理时,控制驱动电机 5和冷凝器管20工作,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带动丝杠6转动,当驱动电机5正转时,丝杠6带动螺母7在第一滑块8和第一滑轨9的配合下向内侧运动,螺母7带动连杆10向内侧运动,连杆10带动移动板11在第二滑块12和第二滑轨13的配合下向下运动,从而挤压第一缓冲弹簧14,移动板11带动导向杆17在导向孔16的导向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挤压第二缓冲弹簧18,导向杆17带动上模台19向下运动,上模台19带动模块21和定距导柱29向下运动,到达合适的位置后控住驱动电机5停止工作,此时模块21与模腔22相配合,且通过活塞板26挤压回位弹簧25,以及定距导柱29与插孔30相配合,稳定性更好,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通过多个模腔22和冷凝器管20冷却的作用下,可同时制造多个产品,性能可靠,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制模完成后,控制驱动电机5和冷凝器管20停止工作,当上模台19回到初始位置后,在回位弹簧25的作用下,带动活塞板26向上运动,将制好的模具弹出,达到了自动出模的效果,操作简单,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在第一缓冲弹簧14和第二缓冲弹簧18的作用下,防止装置发生卡死的现象,同时对装置进行缓冲和保护,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降低了对工作人员的噪音污染。
上述驱动电机5和冷凝器管20的控制方式通过与其配套的外设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型号为MAM-200,且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未对其进行改进,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包括底座和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对称设有侧板,所述侧板顶部设有顶板,左端所述侧板上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丝杠,所述丝杠贯穿左端侧板上部与右端侧板上部转动相连,所述丝杠两端对称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顶部对称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之间滑动相连,所述第一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底部,所述螺母底部对称设有连杆,且所述连杆与所述螺母底部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顶部铰接,所述移动板两端对称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之间滑动相连,所述第二滑轨对称设置在左右两端侧板上部,所述第二滑块底部与所述第二滑轨底部之间对称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侧板中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对称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配合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顶端设置在所述移动板底部,位于所述移动板和所述横板的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导向杆下部设有上模台,所述上模台上部均匀设有冷凝器管,所述上模台底部均匀设有模块,所述模块与模腔相配合,所述模腔均匀设置在下模台顶部,所述下模台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中部,所述模腔底部对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活塞板底部,所述活塞板与所述模腔滑动相连,所述模腔底部中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贯穿所述下模台底部和所述底座与外部相连通,所述底座底部对称设有支撑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台底部两侧对称设有定距导柱,所述定距导柱与所述插孔相配合,所述插孔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台顶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台与所述下模台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正反转伺服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65808.3U CN209239017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65808.3U CN209239017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39017U true CN209239017U (zh) | 2019-08-13 |
Family
ID=6753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6580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39017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3901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2589A (zh) * | 2020-11-23 | 2021-02-19 | 湖州宏跃电子器件厂 | 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加工机台 |
CN112705681A (zh) * | 2020-12-10 | 2021-04-27 | 宁川钧 | 一种压铸生产用的加压装置 |
-
2018
- 2018-11-27 CN CN201821965808.3U patent/CN20923901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2589A (zh) * | 2020-11-23 | 2021-02-19 | 湖州宏跃电子器件厂 | 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加工机台 |
CN112705681A (zh) * | 2020-12-10 | 2021-04-27 | 宁川钧 | 一种压铸生产用的加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39017U (zh) |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 |
CN1377845A (zh) | 全伺服行列式制瓶机 | |
CN207059026U (zh) | 轮胎剃毛机胎侧剃毛装置 | |
CN201815633U (zh) | 双模造型机 | |
CN206185044U (zh) | 一种铝壳的多工位出料装置 | |
CN215396835U (zh) | 一种吹塑机增高合模板双油缸液压驱动结构 | |
CN206703498U (zh) | 一种伺服式高压高温气体成型机 | |
CN214694905U (zh) | 双层上下压模装置及纸塑成型机 | |
CN203578738U (zh) | 自动浇注装置 | |
CN211279604U (zh) | 一种橡塑密封圈脱模机 | |
CN207982238U (zh) | 一种消失模铸造专用泡沫粘接机 | |
CN209334483U (zh) | 一种水套挡水板整形工装 | |
CN208555563U (zh) | 一种v形工件弯曲成型模具 | |
CN209492141U (zh) | 一种用于鞋底注射成型的夹持固定装置 | |
CN220828984U (zh) | 一种冰形可切换制冰机 | |
CN211843149U (zh) | 一种注拉吹成型集剪水口调温整体装置 | |
CN220946464U (zh) | 一种引导轮轮体生产用成型模具 | |
CN205800156U (zh) | 高效节能的塑料中空成型机 | |
CN221540619U (zh) | 一种多工位的吹瓶机 | |
CN217990916U (zh) | 一种铸件脱模装置 | |
CN216329845U (zh) | 一种扶手注塑模具用弹料机构 | |
CN217370044U (zh) | 一种轨头刨刀生产用成型装置 | |
CN214926435U (zh) | 一种高精度注塑成型模具 | |
CN212045739U (zh) | 一种链接支架驱动脚轮用成型模具 | |
CN207983836U (zh) | 一种电加热式自动脱模挤压成型塑料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