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4635U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84635U CN209184635U CN201821922139.1U CN201821922139U CN209184635U CN 209184635 U CN209184635 U CN 209184635U CN 201821922139 U CN201821922139 U CN 201821922139U CN 209184635 U CN209184635 U CN 2091846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module
- housing
- cavity
- base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模块和外壳;其中,所述摄像模块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外壳上设有配合部;所述摄像模块可以置入所述外壳内,并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使所述摄像模块卡接在所述外壳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通过卡合部和配合部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摄像模块与外壳之间的装配固定,无需使用胶水,从而避免使用胶水贴合所带来的摄像头模组厚度增加或者胶水在摄像头模组上堆积等问题,实现了对摄像头模组的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及具有该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这些电子产品中大多设置有摄像头模组,以便人们拍照。
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1、底座2、电路板3,以及外壳4。其中,镜头组件1安装在底座2的上表面,电路板3安装在底座2的下表面,镜头组件1、底座2、电路板3组合装配后形成一摄像模块,摄像模块通过热固胶5粘接在支架外壳4内。
摄像模块与支架外壳之间的胶粘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如图1所示,底座2侧壁与外壳4的内壁之间通过胶水粘接。然而底座2侧壁与外壳4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小,而热固胶5的流动性较差,实际生产中胶水会在底座上表面堆积,当进行试验时,底座2上表面的胶水就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第二种,如图2所示,外壳4呈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电路板3背面与筒状结构内部底面41之间通过胶水粘接,这种设计方式无形中增加了摄像头模组的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旨在解决摄像头模组中因摄像模块与外壳通过胶粘所带来的问题。
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模块和外壳;其中,所述摄像模块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匹配的配合部;所述摄像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使所述摄像模块卡接在所述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通过卡合部和配合部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摄像模块与外壳之间的装配固定,无需使用胶水,从而避免使用胶水贴合所带来的摄像头模组厚度增加或者胶水在摄像头模组上堆积等问题,实现了对摄像头模组的优化。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空腔,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侧壁;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一端面上,并与所述空腔相通,以便所述摄像模块置入所述空腔与所述配合部配合;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二端面上,并与所述空腔相通,使外部光线可以进入所述空腔内,以便置入所述空腔的所述摄像头模块采光拍摄;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背。外壳采用这种两端开口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小整个摄像头模组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透光盖板,所述透光盖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覆盖所述第二开口。这样可以避免灰尘等杂物从第二开口处进入空腔内,降低灰尘等杂物进入摄像模块的可能性,提供整个摄像头模组的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模块包括:底座,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底座上;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镜头组件相对,以接收通过所述镜头的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配合部其中一者为凸起结构,另一者为与所述凸起结构适配的凹槽结构,这样使得卡合部和配合部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底座侧壁的凸起结构;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壁的凹槽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由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向所述凹槽结构延伸的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凸起结构置入所述凹槽结构内;其中,所述第一端为用于使所述摄像模块置入所述外壳的一端。通过引导面可以引导摄像模块上的凸起结构进入壳体的凹槽结构内,方便二者的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面延伸至所述凹槽结构内部,且所述引导面不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面相交,这样不仅使凸起结构更容易进入凹槽结构内,还可以避免引导面的设置影响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的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摄像模块置入所述壳体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度~75度或者105度~150度,这种角度设置可以使引导面具有更好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可实现电磁屏蔽的屏蔽壳,这样避免外界磁场对摄像头模块的工作造成干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通过使用上述的摄像头模组可以提高电子装置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摄像头模组的摄像模块与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摄像头模组的摄像模块与外壳的另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外壳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底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另一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另一种外壳的剖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三种外壳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安装于,或者设于”另一个元件等类似语言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相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该摄像头模组:摄像模块6和外壳7;其中,摄像模块6上设有卡合部61,外壳7上设有配合部71;摄像模块6可置入外壳7,并通过卡合部61与配合部71的配合,使摄像模块6卡接在外壳7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合部61和配合部71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摄像模块6与外壳7之间的装配固定,无需使用胶水,从而避免使用胶水贴合所带来的摄像头模组厚度增加或者胶水在摄像头模组上堆积等问题,实现了对摄像头模组的优化。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模块6置入外壳7可以是完全置入外壳7内,也可以是部分置入外壳7内,通过外壳7可以对摄像模块6进行保护,减少外物碰撞摄像模块6的可能性。
如图4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外壳7包括:空腔72、第一开口73以及第二开口74。其中,配合部71设置在空腔72的侧壁;第一开口73设置在外壳7的第一端面75上,并与空腔72相通,以便摄像模块6置入空腔72与配合部71配合;第二开口74设置在外壳的第二端面76上,也与空腔72相通,使外部光线可以进入空腔72内,以便置入空腔72的摄像模块6采光拍摄;另外,第一端面75和第二端面76相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外壳7采用两端开口的设置方式,相对于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设置方式来说,可以减小整个摄像模组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7呈圆筒状结构,第一开口73、空腔72以及第二开口73可以看作是一贯穿外壳7的通孔,其中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摄像模块6适配。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也可以呈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第一开口73与第二开口74的尺寸也可以不同,比如第一开口73和第二开口74为直径不同的圆形开口,与之对应的,空腔72靠近第一开口73的一端为内径与第一开口73直径相同的圆孔,空腔72靠近第二开口74的一端为内径与第二开口74直径相同的圆孔。即,此时可以看作是外壳7上设有阶梯孔,该阶梯孔贯穿外壳。应当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外壳7也可以采用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有透光盖板8,透光盖板8设置在外壳7上,并覆盖第二开口7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盖板8通过胶水粘贴在第二端面76。这样可以避免灰尘等杂物从第二开口74处进入空腔72内,降低灰尘等杂物进入摄像模块6的可能性,提供整个摄像头模组的性能。作为优选的,透光盖板8采用蓝玻璃,以提高透光性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外壳7为可实现电磁屏蔽的屏蔽壳,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磁场对摄像头模块的工作造成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性能。其中,屏蔽壳可以是由铁、铜等导磁材料制成。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摄像模块6包括:底座62、镜头组件63、电路板64以及感光元件65。其中,底座62整体呈一柱体结构,由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制成,比如聚乙烯等,卡合部61设于底座62上;镜头组件63设置在底座62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镜头组件63包括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的音圈马达631,以及安装在音圈马达631上的镜头632;电路板64设置底座62的下表面;感光元件65设置在电路板64上并与镜头632相对,以接收通过镜头组件63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镜头组件63与底座62之间的连接、电路板64与底座62之间的连接,以及感光元件65与电路板64之间的连接均可以通过胶粘方式连接在一起。
另外,应当理解的,底座62上与感光元件65相对的区域设有贯穿底座62以便光线通过的过光孔621,从而使通过镜头组件63的光线可以传递至感光元件65。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62上表面设有与过光孔621同轴的上孔位622,上孔位622的直径D2大于过光孔621的直径D1,上孔位622与过光孔621构成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的台肩上设有可覆盖过光孔621的滤光片66,以提高摄像模块6的拍摄性能。底座62下表面设有下孔位623,下孔位623的直径D3也大于过光孔621的直径D1,与过光孔621构成第二阶梯孔。当镜头组件63、底座62、电路板64三者装配在一起后,下孔位623与电路板64之间便形成了一个只能使光线通过镜头组件63传入的密闭空间。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卡合部61为凸起结构,配合部71为与凸起结构适配的凹槽结构,这样可以方便生产装配。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为设置在底座62的侧壁上的棱柱,为了使摄像模块与外壳组装方便,并使组装后受力更稳定,凸起结构的个数为4个,并均匀排布在底座62的侧壁上。凹槽结构设置在外壳7的内壁上,其中,外壳7的内壁即为上述空腔72的侧壁,其形状及数量均与凸起结构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与底座62均采用聚乙烯等弹性塑料材质制成,二者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外壳7采用铁质材料制成,外壳7以及外壳7上的凹槽结构等可采用铸造成型,当然外壳7也可以是一铁皮经过冲压与折弯等工艺制成。在组装时,由于底座61和凸起结构具有一定弹性,可以通过按压方式将凸起结构置入外壳7上的凹槽结构内,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胶结所带来不良影响,还能提高组装效率。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卡合部61也可以是其他设置方式。比如,如图7所示,卡合部61可以直接是设置底座62的侧壁,并沿垂直于底座62侧壁的方向延伸的凸缘结构。此时,配合部71为设置在外壳内壁上的环形槽(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卡合部61也可以是设置在音圈马达631的侧壁的凸起结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卡合部61为凹槽结构,配合部71为凸起结构。
如图4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壳体7上还设有用于引导摄像模块6上的凸起结构进入凹槽结构内的引导面77。引导面77由外壳7的第一端向凹槽结构处延伸而成,其中,第一端为用于使摄像模块6置入外壳7的一端,即第一端为上述第一端面75所在的一端。引导面77可以看作是一由第一端面75向凹槽结构开设引导槽后所留下的斜面。应当理解的,由于外壳7的空腔72和第一开口73等结构设置不同,所以在实际产品中,引导面77可能会呈现出由外壳7侧壁延伸至凹槽结构内(如图4所示),或者由第一端面75延伸至空腔72内,但并未延伸至凹槽结构内部的情形(如图8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导面77延伸至凹槽结构的内部,使得凸起结构更容易进入凹槽结构内。另外,为了避免引导面77的设置破坏凹槽结构,而影响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的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面77不与凹槽结构的底面711相交,即引导面77只与凹槽结构的侧壁712相接,使得引导面77开设后,凹槽结构可以保留一段以便卡接凸起结构。其中,凹槽的底面711是指凹槽结构中与槽口相对的端面。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引导面77具有更好的导向作用,引导面77的倾斜方向(A方向)与摄像模块6置入壳体7的方向(B方向)之间的夹角α为105度~150度。其中,引导面77的倾斜方向为引导面77由第一端面75向凹槽结构(即配合部71)延伸的方向。此时,引导面77在第一端面75至凹槽结构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外壳2的中线。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引导面77的倾斜方向(A方向)与摄像模块置1入壳体的方向(B方向)之间的夹角β为30度~75度。即,引导面77由第一端面75至凹槽结构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外壳7的中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使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通过使用上述的摄像头模组,不仅可以避免外壳与摄像模块胶结对摄像头模组所带来不良影响,提过整个电子装置的拍摄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模块和外壳;
其中,所述摄像模块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匹配的配合部;
所述摄像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使所述摄像模块卡接在所述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空腔,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侧壁;
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一端面上,并与所述空腔相通,以便所述摄像模块置入所述空腔与所述配合部配合;
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二端面上,并与所述空腔相通,使外部光线可以进入所述空腔内,以便置入所述空腔的所述摄像头模块采光拍摄;
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透光盖板,所述透光盖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覆盖所述第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块包括:
底座,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镜头组件相对,以接收通过所述镜头的光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配合部其中一者为凸起结构,另一者为与所述凸起结构适配的凹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底座侧壁的凸起结构;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壁的凹槽结构;
所述外壳上设有由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向所述凹槽结构延伸的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凸起结构置入所述凹槽结构内;其中,所述第一端为用于使所述摄像模块置入所述外壳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延伸至所述凹槽结构内部,且所述引导面不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面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摄像模块置入所述外壳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度~75度或者105度~15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可实现电磁屏蔽的屏蔽壳。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22139.1U CN209184635U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22139.1U CN209184635U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84635U true CN209184635U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73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2213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84635U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84635U (zh) |
-
2018
- 2018-11-21 CN CN201821922139.1U patent/CN2091846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09674B2 (en) | Driving mechanism | |
US9083112B2 (en) | Magnetic coupling connector | |
WO2016086756A1 (zh) | 微型扬声器 | |
US20140022451A1 (en) | Decorative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using using same | |
CN103907273B (zh) | 音圈电机 | |
CN207039739U (zh) | 一种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 |
US20200260166A1 (en) | Audio component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206100202U (zh) |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 |
WO2015109998A1 (zh) | 数码产品外接摄像组件安装机构 | |
CN108667990A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7483677A (zh) | 盖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
US20170013334A1 (en) | Mobile terminal | |
KR20120015522A (ko)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
CN209184667U (zh)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07483797B (zh) | 盖板、摄像组件和终端设备 | |
CN211481357U (zh) | 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10820112B2 (en) | Speaker | |
CN211378111U (zh) | 电子设备 | |
CN209390507U (zh) | 外壳及电子设备 | |
CN108965538A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06135995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9184635U (zh)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2970239B (zh) | 一种屏幕组件及终端设备 | |
CN202310042U (zh) | 一种可防止进铁屑的耳机 | |
KR101503821B1 (ko) | 양방향 스피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3 Address after: 330096 no.1404,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anchang, Jiang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of lilac Road, north of Longtan canal.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