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9157U - 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79157U CN209179157U CN201821909802.4U CN201821909802U CN209179157U CN 209179157 U CN209179157 U CN 209179157U CN 201821909802 U CN201821909802 U CN 201821909802U CN 209179157 U CN209179157 U CN 2091791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ewer
- urban road
- ontology
- baff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下水道排水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下水道本体,下水道本体中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方设置有井盖,下水道本体中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箱,安装箱内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与安装箱内壁转动连接的液压缸、与液压缸输出端固定连接铰接的转动臂、与转动臂远离液压缸一端固定连接的转轴,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位于排水管的上端;这种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通过在下水道中加入驱动机构,使下水道中的挡板能够在下雨时打开排水,不下雨的时候关闭,既能快速排水,又可以阻挡下水道的蚊虫以及异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下水道排水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道路为了防止内涝,一般都在下部建有通畅的下水管道,并在路面上固定下水道口,逢大雨天气,路面上的雨水可快速的从下水道口流入下水管道内,下水管道将雨水输入城市排水管道,从而及时将路面上的雨水排出,防止雨水积聚形成内涝。现有的下水道口一般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种是直接在下水道开口顶部铺设由金属或水泥板制作的栅栏形挡板,雨水可以从栅栏中流入下水道内,而车辆、行人等可以正常通行,这种结构的下水道口具有排水速度快的优势,可迅速的将水排入下水道内,其存在的不足是外部的杂物、垃圾等容易从栅栏中落入下水道内从而将下水道堵塞;第二种是在下水道顶部先固定一个具有交叉形斜坡的下水道口盖,然后再将由金属或水泥板制作的栅栏形挡板放置于下水道口盖顶部,该种结构的下水道口由于具有交叉形斜坡,垃圾、杂物等可以卡装在下水道口盖两侧斜坡的交叉口处,翻开栅栏形挡板即可轻易将垃圾、杂物清理出去,从而防止进入下水道内造成堵塞,其存在的不足是,由于下水道口盖两侧斜坡的交叉口大小有限,因而其排水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上述两种结构的下水道口均存在一个问题:下水道口采用栅栏形的挡板封盖,因而下水道内滋生的蚊虫、蟑螂,甚至老鼠等害虫就可以从栅栏中出来,危害人类生活健康。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例如,公开号为CN204510424U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具体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分别安装有井盖座、下水道管,其中所述井盖座上安装有井盖;所述井盖座与下水道管之间安装有自动密封装置,所述自动密封装置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安装有上挡板,所述连接块另一端安装有与上挡板平行设置的下档板。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在排水时使上挡板与下挡板主动排水,但是上挡板与下挡板在排水后并不能自动转动至水平状态,从而无法起到阻挡下水道内的蚊虫以及异味的效果,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并没有解决根本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通过在下水道中加入驱动机构,使下水道中的挡板能够在下雨时打开排水,不下雨的时候关闭,既能快速排水,又可以阻挡下水道的蚊虫以及异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包括下水道本体,所述下水道本体中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方设置有井盖,所述下水道本体中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安装箱内壁转动连接的液压缸、与液压缸输出端固定连接铰接的转动臂、与转动臂远离液压缸一端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动臂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排水管的上端,所述转轴转动插接在排水管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启动液压缸,液压缸输出轴抵动转动臂转动,转动臂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挡板转动,挡板打开可以将雨水排入下水道中,当雨水停止时,关闭液压缸,液压缸联动转动臂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挡板转动,挡板使排水管道形成封闭的状态,阻挡下水道中的蚊虫以及异味。
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片可以使挡板贴合排水管,从而进一步防止异味与蚊虫从下水道中涌出来,可以优化城市环境。
进一步设置:所述井盖上开设有集水孔,所述集水孔内滑动连接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下方设置有抵触杆,所述下水道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端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抵触杆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控制箱内,所述抵触杆的中间位置与控制箱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雨水进入集水孔内的集水槽,集水槽受到重力的作用下移,集水槽下压抵触抵触杆,抵触杆转动翘起,抵触杆位于控制箱内的一端抵触控制开关,使控制开关打开,因此无需人工控制就可以实现自动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开关与液压缸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开关打开和关闭联动液压缸,可以实现液压缸的自动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集水槽的下方,所述限位板与集水槽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集水槽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槽内没有雨水的时候,弹簧抵触集水槽,使集水槽不与抵触杆相抵触,从而液压缸能够保持关闭状态,挡板能够起到对排水管进行封闭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抵触杆与控制箱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橡胶块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雨水进入控制箱内,从而可以保证控制开关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设置:所述井盖与下水道本体之间设置有格栅,格栅与井盖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可以使雨水快速得流到下水道中,同时也可以截留部分垃圾杂质,防止下水道堵塞。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水道本体中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井盖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对进入下水道的雨水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大块的垃圾杂质进入下水道中,保持下水道的通畅以及排水顺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下雨时启动液压缸,液压缸输出轴抵动转动臂转动,转动臂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挡板转动,挡板打开可以将雨水排入下水道中,当雨水停止时,关闭液压缸,液压缸联动转动臂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挡板转动,挡板使排水管道形成封闭的状态,阻挡下水道中的蚊虫以及异味;
2、橡胶片可以使挡板贴合排水管,从而进一步防止异味与蚊虫从下水道中涌出;
3、下雨时控制开关联动液压缸启动,顺畅排水,不下雨时液压缸关闭,使下水道相对封闭,从而防止异味和蚊虫涌出;
4、格栅可以使雨水快速得流到下水道中,同时也可以截留部分垃圾杂质,防止下水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下水道本体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下水道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集水槽与抵触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下水道本体;2、排水管;3、井盖;4、连接板;5、安装箱;6、驱动装置;61、液压缸;62、转动臂;63、转轴;7、挡板;8、橡胶片;9、集水孔;10、集水槽;101、渗流孔;11、抵触杆;12、控制箱;13、控制开关;14、限位板;15、弹簧;16、弹性橡胶块;17、格栅;18、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下水道本体1,下水道本体1上方设置有井盖3,井盖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格栅17,格栅17设置在井盖3与下水道本体1之间,井盖3上开设有集水孔9。
如图2所示,下水道本体1内设置有排水管2,下水道本体1中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8,过滤网18设置在井盖3的下方,下水道本体1中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设置有四块,连接板4上涂有防腐涂层,四块连接板4都设置在排水管2的上方,连接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箱5,排水管2上端设置有挡板7,挡板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片8,橡胶片8能够使挡板7紧贴排水管2,提高密封性,可以防止异味散发出来,也能够防止蚊虫或者蟑螂跑出来。
如图3所示,安装箱5内设置有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包括与安装箱5内壁转动连接的液压缸61、与液压缸61输出端固定连接铰接的转动臂62、与转动臂62远离液压缸61一端固定连接的转轴63,转动臂62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挡板7固定连接在转轴63上,转轴63转动插接在排水管2中,启动液压缸61,液压缸61抵动转动臂62转动,转动臂62转动的时候带动转轴63转动,转轴63连带挡板7转动,在降雨排水时转轴63连带挡板7打开,不排水的时候挡板7关闭,因此既可以快速排水,又能够防止下水道中的异味蚊虫窜出来。
如图4所示,集水孔9内滑动卡接有集水槽10,集水槽10的侧壁开设有渗流孔101,连接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限位板14设置在集水槽10的下方,限位板14与集水槽10之间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与集水槽10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板14的上端固定连接,下水道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箱12,控制箱12上端设置有控制开关13,控制开关13联动液压缸61,控制箱12上转动连接有抵触杆11,抵触杆11的一端设置在集水槽10的下方,抵触杆11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控制箱12内,抵触杆11与控制箱1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16,弹性橡胶块16可以防止水进入控制箱12内。
具体工作过程:当雨水流到格栅17中排水时,格栅17对大块的杂质垃圾起到拦截作用,有部分雨水进入集水槽10内,集水槽10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集水槽10抵触抵触杆11,使抵触杆11位于控制箱12内的一端抵触控制开关13,控制开关13联动液压缸61打开,液压缸61抵动转动臂62,使转动臂62转动,转动臂62联动转轴63转动,转轴63带动挡板7转动,使挡板7打开排水,当雨停下来后,路面积水较少时,集水槽10下端的渗流孔101慢慢将水排出,在弹簧15的弹性势能下抵触集水槽10,使集水槽10上升,因此集水槽10不再抵触抵触杆11,因此抵触杆11不再抵触控制开关13,液压缸61关闭,挡板7关闭,使下水道密封起来,防止异味和蚊虫散发出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包括下水道本体(1),所述下水道本体(1)中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上方设置有井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本体(1)中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箱(5),所述安装箱(5)内设置有驱动装置(6),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与安装箱(5)内壁转动连接的液压缸(61)、与液压缸(61)输出端固定连接铰接的转动臂(62)、与转动臂(62)远离液压缸(61)一端固定连接的转轴(63),所述转动臂(62)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转轴(63)上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位于排水管(2)的上端,所述转轴(63)转动插接在排水管(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片(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3)上开设有集水孔(9),所述集水孔(9)内滑动连接有集水槽(10),所述集水槽(10)的下方设置有抵触杆(11),所述下水道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箱(12),所述控制箱(12)上端设置有控制开关(13),所述抵触杆(11)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控制箱(12)内,所述抵触杆(11)的中间位置与控制箱(1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13)与液压缸(61)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设置在集水槽(10)的下方,所述限位板(14)与集水槽(10)之间设置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一端与集水槽(10)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板(14)的上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杆(11)与控制箱(1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3)与下水道本体(1)之间设置有格栅(17),格栅(17)与井盖(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本体(1)中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8),所述过滤网(18)设置在井盖(3)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09802.4U CN209179157U (zh) | 2018-11-19 | 2018-11-19 | 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09802.4U CN209179157U (zh) | 2018-11-19 | 2018-11-19 | 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79157U true CN209179157U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7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0980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79157U (zh) | 2018-11-19 | 2018-11-19 | 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79157U (zh) |
-
2018
- 2018-11-19 CN CN201821909802.4U patent/CN20917915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69178B (zh) | 一种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780906B (zh) |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 |
CN206486929U (zh)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207211547U (zh) | 一种房屋雨水分流与收集装置 | |
CN111608229A (zh) | 一种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 |
CN206157886U (zh) | 齿轮式自控截污装置 | |
CN210658625U (zh) | 一种一体化智能截流井 | |
CN206346301U (zh) | 一种新型防臭地漏 | |
CN209457129U (zh) | 一种易清扫的自动封闭雨水口 | |
CN212336238U (zh) |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 | |
CN105672445B (zh) |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 |
CN112012306B (zh) |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7063119U (zh) | 一种浮球闸门式自控截污窨井 | |
CN209652883U (zh) | 一种能够清污、防冻的闸门 | |
CN207567912U (zh) | 一种公路排水装置 | |
CN209179157U (zh) | 城市道路无水自动密封下水道装置 | |
CN206902888U (zh) | 一种流量自调节式公路路面排水井 | |
CN206616679U (zh) | 一种自动排水窨井盖 | |
CN208430536U (zh) | 一种市政用自动调节排水窨井盖 | |
KR20100008568A (ko) | 하수로 차집관거의 토사유입 방지장치 | |
CN207092240U (zh) | 一种自升降封闭式防臭地漏 | |
JP2004285663A (ja) | 雨水ます | |
CN208650223U (zh) | 一种lid式雨水沟渠 | |
CN207436227U (zh) | 初雨调蓄池拍门式冲洗装置及初雨调蓄池 | |
CN207295939U (zh) |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