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169995U -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9995U
CN209169995U CN201822024732.0U CN201822024732U CN209169995U CN 209169995 U CN209169995 U CN 209169995U CN 201822024732 U CN201822024732 U CN 201822024732U CN 209169995 U CN209169995 U CN 209169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diode
cathode
triode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47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沃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Xiaos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ngjiang Jiangmen Win W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gjiang Jiangmen Win W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ngjiang Jiangmen Win W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247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9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9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9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内置开关电源V、外置变压器T、手机充电接口USB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U1、指示灯LED1、蓄电池BT1和接口DC1。有益效果:整体设计合理,此电池充电电路适用于市场上通用的所有4V铅酸电池充电电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然而每台手机一般配有一个手机充电器,换而言之手机充电器也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为了充分利用我们的手机充电器,一些内置可充电电池的应急灯具也增加上了手机充电器这种充电方法。手机充电器一般为5V恒压输出,现有的手机充电器的充电方式还未与其他充电方式融合到一起,使得手机充电器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内置开关电源V、外置变压器T、手机充电接口USB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U1、指示灯LED1、蓄电池BT1和接口DC1,其中,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和所述蓄电池BT1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BT1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开关电源V的负极接地,所述内置开关电源V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正极连接,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负极与所述指示灯LED1的R端负极连接,所述指示灯LED1的R端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以及所述电池BT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所述手机充电接口USB1的第一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U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二极管U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充电接口USB1的第五引脚分别与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负极、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负极、所述二极管U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负极与所述接口DC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手机充电接口USB1,外置变压器T和内置开关电源V,三种充电输入方式带过充保护的充电指示功能,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时,即电池不满电状态,任意接入一种,两种或三种充电方式,电池均处于正常充电状态,随着电池电量的增加,电池电压也跟随上升,充电电流慢慢减少,指示灯LED1由黄光慢慢向绿光转换,当充电电流少到设定的值时,指示灯LED1完全转为绿色,达到充满指示功能,整体设计合理,此电池充电电路适用于市场上通用的所有4V铅酸电池充电电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内置开关电源V、外置变压器T、手机充电接口USB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U1、指示灯LED1、蓄电池BT1和接口DC1,其中,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和所述蓄电池BT1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BT1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1所示,所述内置开关电源V的负极接地,所述内置开关电源V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正极连接,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负极与所述指示灯LED1的R端负极连接,所述指示灯LED1的R端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以及所述电池BT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
如图1所示,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所述手机充电接口USB1的第一引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U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二极管U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正极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手机充电接口USB1的第五引脚分别与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负极、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负极、所述二极管U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负极与所述接口DC1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接口DC1接入外置变压器T,外部输入经二极管D3隔离,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限流,再经三极管Q1过充保护,电阻R7后对电池进行充电,三极管Q1与二极管U1组成简单的过充保护电路,当电压高于设定值时,通过电阻R6与电阻R11分压比反馈至二极管U1的第一端,使二极管U1第二端和二极管U1第三端导通,三极管Q1的基极从高电平向低电平转换,从而由饱和状态转入放大状态,最后到截止状态,进而保护电池免于过充损坏,当充电电流大于设定值时,电阻R7上的压降加上二极管D1的压降大于0.7V,使三极管Q2维持导通,指示灯LED1为黄光,随着电池电压慢慢升高,充电电流会不断减少,当流经电阻R7的电流少于设定值时,电阻R7上的压降加上二极管D1的压降小于0.7V,三极管Q2进入放大最后到截止状态,指示灯LED1由黄光慢慢向绿光完全转换,达到充满指示功能,当接入内置开关电源V进行充电时,电路工作原理同上,当接入手机充电接口USB1时,由于此手机充电接口USB1标准通用为恒压5.1V,因而对4V蓄电池BT1进行充电时只需加上二极管D2及电阻R7即可,电路原理同上,三极管Q3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从饱和状态进入到放大最后到截止状态,指示灯LED1也由黄光慢慢向绿光完全转换,达到充满指示功能。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机充电接口USB1,外置变压器T和内置开关电源V,三种充电输入方式带过充保护的充电指示功能,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时,即电池不满电状态,任意接入一种,两种或三种充电方式,电池均处于正常充电状态,随着电池电量的增加,电池电压也跟随上升,充电电流慢慢减少,指示灯LED1由黄光慢慢向绿光转换,当充电电流少到设定的值时,指示灯LED1完全转为绿色,达到充满指示功能,整体设计合理,此电池充电电路适用于市场上通用的所有4V铅酸电池充电电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开关电源V、外置变压器T、手机充电接口USB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U1、指示灯LED1、蓄电池BT1和接口DC1,其中,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和所述蓄电池BT1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BT1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开关电源V的负极接地,所述内置开关电源V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正极连接,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负极与所述指示灯LED1的R端负极连接,所述指示灯LED1的R端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以及所述电池BT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所述手机充电接口USB1的第一引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U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二极管U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正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充电接口USB1的第五引脚分别与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负极、所述指示灯LED1的G端负极、所述二极管U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外置变压器T的负极与所述接口DC1连接。
CN201822024732.0U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Active CN209169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4732.0U CN209169995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4732.0U CN209169995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9995U true CN209169995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42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24732.0U Active CN209169995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9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4718U (zh) 一种智能供电、充电电路
CN204290410U (zh) 一种快充式移动电源
CN202795221U (zh) 笔记本电脑电源智能电源线
CN102723747A (zh)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及照明灯具
CN101350530B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充电器
CN209169995U (zh) 一种新型电池充电电路
CN201113516Y (zh) 用电池充电的手机应急充电器
CN205178601U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电源
CN205389127U (zh) 镍镉电池充电器
CN202817836U (zh) 移动光电源电路
CN202059163U (zh) 电压侦测型充电电池保护装置
CN207490579U (zh) 恒压式铅酸蓄电池充电器
CN206759131U (zh) 一种基于usb接口的自适应快速充电电路
CN201051677Y (zh) 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
CN205610303U (zh) 一种方便可调的充电器电路
CN104079012B (zh) 充电指示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6099488U (zh) 一种交直两用的手机电源电路
CN204967348U (zh) 一种新型双充双放的移动电源
CN205248894U (zh) 太阳能多功能充电电路
CN203151170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
CN205355899U (zh) 一种充电电路
CN203406650U (zh) 一种带usb功能电动车充电器
CN219046430U (zh) 一种兼容太阳能输入数字显示储能电源充电器
CN201057374Y (zh) 充电型手电筒
CN201717454U (zh) 带交流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的插座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3

Address after: 529000 Room 203, Floor 2, Building 1, No. 21, Jintong Road, Tangxia Town, Pengjiang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men Xiaos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9085 301, Floor 3, Building 2, No. 21, Jintong Road, Tangxia Town, Pengjiang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MEN PENGJIANG DISTRICT JINY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