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6882U - 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96882U CN209096882U CN201821055209.8U CN201821055209U CN209096882U CN 209096882 U CN209096882 U CN 209096882U CN 201821055209 U CN201821055209 U CN 201821055209U CN 209096882 U CN209096882 U CN 2090968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bar
- connecting rod
- electric vehicle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所述电动车包括车辆主体和辅助座椅;所述车辆主体设有车座支撑杆;所述辅助座椅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上;所述辅助座椅包括连接杆和坐垫组件,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坐垫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座支撑杆上,且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车座支撑杆形成第一可转动结构,所述连接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坐垫组件绕所述车座支撑杆旋转。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坐垫组件的位置改变进而实现对辅助座椅的方向的调整,便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的辅助座椅多为后置座椅,年龄较小的儿童坐在后置座椅上时前面骑行的用户不能知道后置座椅上的儿童的实时状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现在也出现了前置的电动车辅助座椅,但仍存在不足。例如,前置辅助座椅在使用时一般只能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电动车主座架,而在不使用时,为了不影响用户的骑行体验,只能选择拆除前置辅助座椅,十分繁琐;另外,前置辅助座椅由于空间等原因,只能供体型较小的用户乘坐,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使坐垫组件的位置改变进而实现对辅助座椅的方向的调整,便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车辆主体,所述车辆主体设有车座支撑杆;辅助座椅,所述辅助座椅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上;所述辅助座椅包括连接杆和坐垫组件,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坐垫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座支撑杆上,且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车座支撑杆形成第一可转动结构,所述连接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坐垫组件绕所述车座支撑杆旋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辅助座椅,所述辅助座椅为上述电动车中的辅助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辅助座椅包括连接杆和坐垫组件,连接杆一端与坐垫组件固定连接,而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车座支撑杆上,且连接杆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杆形成第一可转动结构,当连接杆在转动时可以带动坐垫组件绕车座支撑杆旋转,于是坐垫组件的位置可以改变进而实现对辅助座椅的方向的调整,使得辅助座椅可以作为前置座椅或者后置座椅使用,便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动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辅助座椅与车座支撑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电动车的辅助座椅处于后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电动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辅助座椅与车座支撑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再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座椅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座椅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包括车辆主体10和辅助座椅20;车辆主体10设有车座支撑杆100;辅助座椅20设置于车辆主体10上;辅助座椅20包括连接杆200和坐垫组件202,连接杆200一端与坐垫组件202固定连接,连接杆200另一端连接于车座支撑杆100上,且连接杆200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杆100形成第一可转动结构,连接杆200在转动时带动坐垫组件202绕车座支撑杆100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示例,本申请中的电动车可以为两轮或三轮的电动车,例如为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或电动摩托车等;该电动车可以为纯电动或混合动力车,凡是以电作为能量来源以电机作为驱动的车辆均可以视为电动车。
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杆200一端与坐垫组件202固定连接,而连接杆200另一端连接于车座支撑杆100上,且连接杆200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杆100形成第一可转动结构,当连接杆200在转动时可以带动坐垫组件202绕车座支撑杆100旋转,于是坐垫组件202的位置可以改变进而实现对辅助座椅20的方向的调整,使得辅助座椅20可以作为前置座椅或者后置座椅使用,便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请结合图2至图3,图2是图1中的电动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辅助座椅与车座支撑杆的装配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00与车座支撑杆100垂直;连接杆200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204,第一连接件204开设有第一通孔2040,车座支撑杆100上与第一通孔204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1000;第一连接件204嵌套在车座支撑杆100上,以使第一连接件204与车座支撑杆100形成第一可转动结构;且当第一连接件204不需转动时,采用第一紧固件2042穿过第一通孔2040和第二通孔1000,将第一连接件204与车座支撑杆100进行固定,其中,第一紧固件2042为可拆卸器件。
在一应用场景中,用户A需要骑电动车带用户B出行,但是用户B的年龄太小,此时,用户A将辅助座椅20调整为前置座椅,如图1所示,用户B可以坐在辅助座椅20上,在骑行的过程中,用户A可以实时了解用户B的状态,防止用户B发生意外;而当用户A需要骑电动车带用户C出行时,由于用户C为成年人,体型较大,此时可以将第一紧固件2042拆卸后,通过第一连接件204与车座支撑杆100之间的转动带动坐垫组件202绕车座支撑杆100旋转到相应位置后,采用第一紧固件2042穿过第一通孔2040和第二通孔1000,将第一连接件204与车座支撑杆100进行固定,这样,辅助座椅20通过转动调整为后置座椅,如图4所示,此时用户C可以坐在辅助座椅20上,既不影响用户C的乘坐体验,也不影响用户C的骑行体验。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和图2,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辅助座椅20还包括座椅支撑杆206,座椅支撑杆206一端与坐垫组件20固定连接,座椅支撑杆206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杆100连接,且座椅支撑杆206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杆100形成第二可转动结构,座椅支撑杆206在转动时带动坐垫组件202绕所述车座支撑杆100旋转;座椅支撑杆206、连接杆200和车座支撑杆100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使得本申请的电动车具有更好的稳固和耐压性能。
请再结合图6至图7,图6是图5中电动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辅助座椅与车座支撑杆的装配示意图。进一步地,座椅支撑杆206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208,第二连接件208开设有第三通孔2080,车座支撑杆100上与第三通孔208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通孔1002;第二连接件208嵌套在车座支撑杆100上,以使第二连接件208与车座支撑杆100形成第二可转动结构;且当第二连接件208不需转动时,采用第二紧固件2082穿过第三通孔2080和第四通孔1002,将第二连接件208与车座支撑杆100进行固定,其中,第二紧固件2082为可拆卸器件。
进一步地,第二紧固件2082为快拆螺钉或销钉,能够很方便的实现固定功能,拆卸简单。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上述坐垫组件202包括座椅支架2020以及坐垫2022,座椅支架2020一端分别与连接杆200一端和座椅支撑杆206一端固定连接,座椅支架2020另一端连接于坐垫2022。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再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座椅支撑杆206包括支撑杆主体2060,支撑杆主体2060的一端通过调节弹簧2062与第二连接件208连接,支撑杆主体2060的另一端与座椅支架2020固定连接,调节弹簧206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08和支撑杆主体2060;调节弹簧2062用于在电动车运行时调整自身的伸缩,以调节座椅支撑杆206与车座支撑杆100之间的压力。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节弹簧2062的伸缩,可以在电动车运行时进行有效减震,减轻车座支撑杆100的受力。
继续参阅图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车辆主体10包括前车架102、中车架104和后车架106;中车架104一端与前车架102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后车架106的下部连接;车座支撑杆100设置在后车架106上;后车架106还包括车座坐垫1060,车座坐垫1060与车座支撑杆100顶端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可以通过先将车座坐垫1060自车座支撑杆100顶端拆除后,将连接杆200从车座支撑杆100顶端脱离,实现辅助座椅20的拆除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电动车的搬运和存放受其体积和重量的影响,而采用车座坐垫1060与车座支撑杆100顶端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设计,使得本申请的电动车可以选择将辅助座椅20自车辆主体10上拆除,从而在搬运和存放本申请的电动车时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中车架104包括外壳1040和设置在外壳1040中的电源和驱动电机,其中,电源和驱动电机互相耦接,外壳1040的表面设有脚踏板1042。
进一步地,前车架102包括前轮1022,后车架106包括后轮1062,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前轮1022和/或后轮1062连接,用于驱动前轮1022和/或后轮1062转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辅助座椅,该辅助座椅为上述任意一种电动车中的辅助座椅20。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座椅20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辅助座椅20用于安装在电动车的车座支撑杆100上,包括:坐垫2022,坐垫2022底部设有座椅支架2020;连接杆200,连接杆200一端与座椅支架2020固定连接,连接杆200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04;第一连接件204用于与车座支撑杆100形成可转动结构,以带动坐垫2022绕车座支撑杆100旋转;其中,坐垫2022远离车座支撑杆100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2024,防护结构2024用于靠背和/或扶手。
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杆200在转动时带动坐垫2022绕车座支撑杆100旋转,使得辅助座椅20可以作为前置座椅使用时,设置的防护结构2024可以作为用户的前置扶手来使用;而当辅助座椅20作为后置座椅时,防护结构2024可以作为用户的靠背来使用,这样设置的防护结构可以在坐垫处于不同位置时均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进一步地,防护结构2024包括设置于坐垫2022两侧的左把手20240和右把手20242;左把手20240包括自坐垫2022向上延伸的左竖杆202400和自左竖杆202400末端横向延伸的左横杆202402;右把手20242包括自坐垫2022向上延伸的右竖杆202420和自右竖杆202420末端横向延伸的右横杆202422。
进一步地,左竖杆202400与左横杆202402之间、右竖杆202420与右横杆202422之间均为采用平滑弧线过渡。
进一步地,左横杆202402的延伸方向与右横杆202422的延伸方向均为背离对方。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座椅20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左横杆202402的延伸方向与右横杆202422的延伸方向均为朝向对方,左横杆202402与右横杆202422端对端连接且一体成型。
相关内容请参见上述电动车结构实施例中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通过连接杆一端与坐垫组件固定连接,而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车座支撑杆上,且连接杆另一端与车座支撑杆形成第一可转动结构,当连接杆在转动时可以带动坐垫组件绕车座支撑杆旋转,于是坐垫组件的位置可以改变进而实现对辅助座椅的方向的调整,使得辅助座椅可以作为前置座椅或者后置座椅使用,便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结构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各个结构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集成在一个结构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原理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主体,所述车辆主体设有车座支撑杆,所述车辆主体包括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所述中车架一端与所述前车架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车架的下部连接;所述车座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
辅助座椅,所述辅助座椅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上;所述辅助座椅包括连接杆和坐垫组件,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坐垫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座支撑杆上,且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车座支撑杆形成第一可转动结构,所述连接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坐垫组件绕所述车座支撑杆旋转;
其中,所述后车架还包括车座坐垫,所述车座坐垫与所述车座支撑杆顶端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车座支撑杆垂直;
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车座支撑杆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件嵌套在所述车座支撑杆上,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座支撑杆形成所述第一可转动结构;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不需转动时,采用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座支撑杆进行固定,其中,所述第一紧固件为可拆卸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座椅还包括座椅支撑杆,所述座椅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坐垫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车座支撑杆连接,且所述座椅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车座支撑杆形成第二可转动结构,所述座椅支撑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坐垫组件绕所述车座支撑杆旋转;
所述座椅支撑杆、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车座支撑杆形成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支撑杆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车座支撑杆上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件嵌套在所述车座支撑杆上,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车座支撑杆形成所述第二可转动结构;且当所述第二连接件不需转动时,采用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将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座支撑杆进行固定,其中,所述第二紧固件为可拆卸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紧固件为快拆螺钉或销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座椅支架以及坐垫,所述座椅支架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一端和所述座椅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支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坐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车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电源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电源和驱动电机互相耦接,所述外壳的表面设有脚踏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架包括前轮,所述后车架包括后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前轮和/或所述后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前轮和/或所述后轮转动。
9.一种辅助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座椅为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中的辅助座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55209.8U CN209096882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55209.8U CN209096882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96882U true CN209096882U (zh) | 2019-07-12 |
Family
ID=67149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5520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96882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96882U (zh) |
-
2018
- 2018-07-03 CN CN201821055209.8U patent/CN2090968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B2469232A (en) | Folding recumbent vehicle | |
CN203996627U (zh) | 轻便四轮电瓶车 | |
CN205010404U (zh) |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 |
CN102700663B (zh) | 一步到位的折叠自行车 | |
CN104875828A (zh) | 纤体箱包电动车 | |
CN203032835U (zh) | 一种整体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 | |
CN102697609B (zh) | 电动轮椅及其转向控制装置 | |
CN209096882U (zh) | 一种电动车以及辅助座椅 | |
CN202987397U (zh) | 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车架 | |
CN209096881U (zh) | 一种辅助座椅以及电动车 | |
CN205931096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
CN203996628U (zh) | 电动四轮车 | |
CN202987396U (zh) | 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 | |
CN205737940U (zh) | 一种老年人用三轮车 | |
CN204096005U (zh) | 座椅转向自行车 | |
CN205675158U (zh) | 一种设有可整体倾斜行驶的倒三轮前转向机构 | |
CN201385731Y (zh) | 前驱动后转向躺式三轮自行车 | |
CN201512072U (zh) | 具有后轮转向结构的单轮驱动电动车 | |
CN103979047A (zh) | 折叠式电动二轮和三轮两用车 | |
CN203306166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 | |
CN203844938U (zh) | 电动车 | |
CN206569191U (zh) | 一种具有梯形转向结构的躺车 | |
CN105818922A (zh) | 一种老年人用三轮车 | |
CN206466090U (zh) | 滑板车减震机构 | |
CN208842527U (zh) | 一种便于安全携带儿童的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