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2375U -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42375U CN209042375U CN201821631875.1U CN201821631875U CN209042375U CN 209042375 U CN209042375 U CN 209042375U CN 201821631875 U CN201821631875 U CN 201821631875U CN 209042375 U CN209042375 U CN 2090423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ring
- fire
- gas
- burner
-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包括主引射管和副引射管;分气盘,所述分气盘安装于所述炉头,所述分气盘与所述炉头共同限定出第一分气通道和第二分气通道,所述第一分气通道与所述主引射管连通,所述第二分气通道与所述副引射管连通,所述分气盘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连通的多个中环火孔;分火板,所述分火板设于所述分气盘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分气通道连通的多个内环火孔;外火盖,所述外火盖盖设于所述分气盘,所述外火盖设有多个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孔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可以实现三环火焰的燃烧器通常设有三个引射管,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可以实现三环火焰,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的燃气灶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燃烧器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包括主引射管和副引射管;分气盘,所述分气盘安装于所述炉头,所述分气盘与所述炉头共同限定出第一分气通道和第二分气通道,所述第一分气通道与所述主引射管连通,所述第二分气通道与所述副引射管连通,所述分气盘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连通的多个中环火孔;分火板,所述分火板设于所述分气盘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分气通道连通的多个内环火孔;外火盖,所述外火盖盖设于所述分气盘,所述外火盖设有多个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孔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仅需设置主引射管和副引射管即可实现三环火焰,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燃烧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气盘包括:内环分气部,所述内环分气部安装于所述炉头,所述内环分气部与所述炉头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气通道,所述分火板安装于所述内环分气部,多个所述中环火孔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外环分气部,所述外环分气部环绕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外侧,所述外火盖安装于所述外环分气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环分气部和所述外环分气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内限定有连通多个所述外环火孔和所述第一分气通道的第一连接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炉头嵌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底部,所述分火板嵌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顶部,内环分气部设有连通所述内环火孔和所述第二分气通道的第二连接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中环火孔沿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周向间隔分布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外周壁且邻近所述内环分气部的上端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中环火孔由内至外向上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内环火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分火板上的一个圆形区域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火板与所述内环分气部之间限定出内环气腔,所述内环火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通过内环气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环分气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连通的传火槽和与所述传火槽连通的传火孔,所述传火孔为多个且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外周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内火盖,所述内火盖盖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所述内火盖的中心处设有火焰通孔,所述分火板的多个内环火孔由所述火焰通孔露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火盖与所述内环分气部之间限定有沿内环分气部的周向延伸的稳焰槽,且所述内火盖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稳焰槽连通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焰槽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连通的多个稳焰孔,每个所述稳焰孔由上至下向内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火盖与所述外环分气部之间限定出外环气腔,多个所述外环火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通过所述外环气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外环火孔设于所述外火盖的外周壁且沿所述外火盖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为多个且沿所述外环分气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连接部之间限定有二次空气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气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环形且所述第一分气通道环绕在所述第二分气通道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燃气灶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具,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仅需设置两个引射管即可实现三环火焰,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的燃烧器在经过直线X-X且与竖直方向平行的平面上的投影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分气盘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分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燃烧器100;
炉头10;主引射管11;副引射管12;
分气盘20;第一分气通道20a;第二分气通道20b;
内环分气部21;中环火孔211;第二连接通道212;传火槽213;传火孔214;稳焰槽215;稳焰孔216;容纳槽217;
外环分气部22;外环气腔22a;
连接部23;第一连接通道231;二次空气通孔232;
分火板30;内环气腔30a;内环火孔31;
外火盖40;外环火孔41;
内火盖50;火焰通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燃烧器100。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包括炉头10、分气盘20、分火板30和外火盖40。
其中,炉头10包括主引射管11和副引射管12,分气盘20安装于炉头10,分气盘20与炉头10共同限定出第一分气通道20a和第二分气通道20b,第一分气通道20a与主引射管11连通,第二分气通道20b与副引射管12连通,分气盘20构造有与第一分气通道20a连通的多个中环火孔211,分火板30设于分气盘20且具有与第二分气通道20b连通的多个内环火孔31,外火盖40盖设于分气盘20,外火盖40设有多个外环火孔41,外环火孔41与第一分气通道20a连通。
具体地,分气盘20安装于炉头10的上侧且炉头10的部分嵌设于分气盘20中,炉头10与分气盘20共同限定出第一分气通道20a和第二分气通道20b,第一分气通道20a与主引射管11连通且第二分气通道20b与副引射管12连通,第一分气通道20a与中环火孔211和外火盖40的外环火孔41连通,第二分气通道20b与分火板30的内环火孔31连通,中环火孔211位于内环火孔31的外侧且外环火孔41位于中环火孔211的外侧,这样,燃烧器100在燃烧的过程中具有内环火、中环火和外环火三环火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通过炉头10与分气盘20共同限定出与主引射管11和副引射管12分别连通的第一分气通道20a和第二分气通道20b,第一分气通道20a将燃料传送至中环火孔211和外环火孔41,第二分气通道20b将燃料传送至内环火孔31,以使燃烧器100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内、中、外三环火焰,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可以产生三环火焰的燃烧器通常设有三个引射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仅需两个引射管即可产生三环火焰,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分气盘20包括内环分气部21、外环分气部22和连接部23。
其中,内环分气部21安装于炉头10,内环分气部21与炉头10共同限定出第一分气通道20a和第二分气通道20b,分火板30安装于内环分气部21,多个中环火孔211设于内环分气部21,外环分气部22环绕于内环分气部21的外侧,外火盖40安装于外环分气部22,连接部23连接于内环分气部21和外环分气部22之间,连接部23内限定有连通多个外环火孔41和第一分气通道20a的第一连接通道231。
具体地,连接部23连接于内环火孔31的外周壁和外环火孔41的内周壁之间,第一分气通道20a内的部分气体由多个中环火孔211流出,另一部分气体由连接部23内的第一连接通道231流动至多个外环火孔41。由此,第一分气通道20a内的气体被多个内环火孔31和多个外环火孔41均匀分流,气体的分流效果较好。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多个中环火孔211沿内环分气部21的周向间隔分布于内环分气部21的外周壁且邻近内环分气部21的上端设置。具体地,多个中环火孔211间隔的设置于内环分气部21的外周壁,多个内环火孔31邻近内环分气部21的上端且位于连接部23的上方设置,由此,燃烧器100在燃烧的过程中,中环火焰为环绕内环分气部21的圆环形状,产生的热量较为均匀,对燃烧器100上方的锅具的加热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每个中环火孔211由内至外向上倾斜延伸。由此,气体由中环火孔211流出时沿向上倾斜的方向流动,被点燃后产生的火焰向上聚拢,从而对位于燃烧器100上方的锅具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炉头10嵌设于内环分气部21的底部,分火板30嵌设于内环分气部21的顶部,内环分气部21设有连通内环火孔31和第二分气通道20b的第二连接通道212。
具体地,内环分气部21位于炉头10的上方且炉头10的部分嵌设于内环分气部21内,分火板30设于内环分气部21的顶部,如图4所示,内环分气部21的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容纳槽217,分火板30设于容纳槽217内,容纳槽217的底壁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容纳槽217的底壁的第二连接通道212,多个内环火孔31通过第二连接通道212与第二分气通道20b连通。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通道212为多个且设于容纳槽217的底壁与容纳槽217的侧壁的连接处,多个第二连接通道212沿容纳槽217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多个内环火孔31与第二分气通道20b的连通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分火板30与内环分气部21之间限定出内环气腔30a,内环火孔31与第二连接通道212通过内环气腔30a连通。
具体地,分火板30的底部与容纳槽217的底壁之间限定有内环气腔30a,内环气腔30a的底壁即为融安槽的底壁,内环气腔30a的侧壁即为容纳槽217的底壁与容纳槽217的侧壁的连接处,第二分气通道20b内的气体由多个第二连接通道212进入内环气腔30a后,燃料与空气进行充分地混合,然后由多个内环分火孔流出,由此,混合气的混合效果较好,且多个内环火孔31对气体的分流较为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6所示,多个内环火孔31均匀分布在分火板30上的一个圆形区域内。具体地,每个内环火孔31在分火板30的厚度方向上(即图示中的上下方向)贯通分火板30,且多个内环火孔31在分火板30上均匀分布,以使相邻两内环火孔3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优选地,继续参照图6所示的实施例,分火板30的上表面限定有多个规则分布的六边形凸起,六边形凸起的中心处限定有圆弧形的凹槽,多个内环火孔31分设于六边形凸起以及相邻的六边形凸起之间的区域,由此,分火板30的外观较为美观,且多个内环火孔31处的火焰的聚拢效果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内环分气部21设有与第二连接通道212连通的传火槽213和与传火槽213连通的传火孔214,传火孔214为多个且设于内环分气部21的外周壁。具体地,传火槽213设于内环分气部21的外周壁且与内环气腔30a连通,传火槽213邻近内环分气部21的顶部设置,在上下方向上传火槽213贯通至内环分气部21的上端面,多个传火孔214贯通内环分气部21的周壁,多个传火孔214分布于传火槽213的两侧且位于中环火孔211和传火槽213之间,由此,通过点燃传火槽213处的燃料即可将火焰传导至多个中环火孔211处以及多个内环火孔31处,燃烧器100的点火较为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燃烧器100还包括内火盖50,内火盖50盖设于内环分气部21,内火盖50的中心处设有火焰通孔51,分火板30的多个内环火孔31由火焰通孔51露出。具体地,具体地,内环火盖支撑于内环分气部21的顶部,内环火盖的中心处设有贯通内环火盖的火焰通孔51,火焰通孔51的面积大于等于分火板30上端面的面积以使多个内环火孔31由火通孔露出。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内火盖50与内环分气部21之间限定有沿内环分气部21的周向延伸的稳焰槽215,且内火盖50与内环分气部21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与稳焰槽215连通的间隙。具体地,内环分气部2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且沿内环分气部21的周向延伸成环形槽,且环形槽邻近内环分气部21上端面的外边沿设置,内火盖50支撑于内环分气部21的上方且内火盖50与内环分气部21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内火盖50和环形槽共同限定出稳焰槽215,这样,多个中环火孔211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焰较为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稳焰槽215的底壁设有与第一分气通道20a连通的多个稳焰孔216,每个稳焰孔216由上至下向内倾斜设置。具体地,多个稳焰孔216位于多个中环火孔211的上方,多个中环火孔211在燃烧的过程中,第一分气通道20a内的气体可由多个稳焰孔216通过稳焰槽215补充至火焰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火焰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外火盖40与外环分气部22之间限定出外环气腔22a,多个外环火孔41与第一连接通道231通过外环气腔22a连通。具体地,外火盖40盖设于外环分气部22的上侧,外火盖40和外环分气部22共同限定出环形的外环气腔22a,第一分气通道20a内的气体由第一连接通道231进入外环气腔22a后,燃气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混合由多个外环火孔41流出,由此,多个外环火孔41处的混合气的混合效果较好,燃烧更加充分。
可选地,如图2所示,多个外环火孔41设于外火盖40的外周壁且沿外火盖40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燃烧器100在燃烧的过程中,外环火焰为环绕外火盖40的圆环形状,产生的热量较为均匀,可以进一步提升对燃烧器100上方的锅具的加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部23为多个且沿外环分气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连接部23之间限定有二次空气通孔232。具体地,每个连接部23沿外环分气部22的径向设置,且多个连接部23沿外环分气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连接部23的分布较为均匀,多个连接部23的第一连接通道231可以将燃气均匀地输送至外环气腔22a内,并且燃烧器100在燃烧过程中,连接部23下方的空气可由相邻连接部23之间的二次空气通孔232补充至火焰中,从而使燃烧更加充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一分气通道20a和第二分气通道20b的横截面均为环形且第一分气通道20a环绕在第二分气通道20b的外侧。由此,第一引射管与第一分气通道20a以及第二引射管与第二分气通道20b的连通较为方便,燃烧器100的结构布局较为合理,且炉头10与分气盘20的安装较为方便。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7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分气通道20b的中心处为与外界连通的空心区域。由此,可以在该空心区域内布置温度探头,以检测烹饪过程中燃烧器100上方的锅具的温度,以实现锅具防干烧或者精准控温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燃气灶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具,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100,仅需设置主引射管11和副引射管12即可实现三环火焰,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所述炉头包括主引射管和副引射管;
分气盘,所述分气盘安装于所述炉头,所述分气盘与所述炉头共同限定出第一分气通道和第二分气通道,所述第一分气通道与所述主引射管连通,所述第二分气通道与所述副引射管连通,所述分气盘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连通的多个中环火孔;
分火板,所述分火板设于所述分气盘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分气通道连通的多个内环火孔;
外火盖,所述外火盖盖设于所述分气盘,所述外火盖设有多个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孔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包括:
内环分气部,所述内环分气部安装于所述炉头,所述内环分气部与所述炉头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气通道,所述分火板安装于所述内环分气部,多个所述中环火孔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
外环分气部,所述外环分气部环绕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外侧,所述外火盖安装于所述外环分气部;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环分气部和所述外环分气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内限定有连通多个所述外环火孔和所述第一分气通道的第一连接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嵌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底部,所述分火板嵌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顶部,内环分气部设有连通所述内环火孔和所述第二分气通道的第二连接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环火孔沿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周向间隔分布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外周壁且邻近所述内环分气部的上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环火孔由内至外向上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内环火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分火板上的一个圆形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板与所述内环分气部之间限定出内环气腔,所述内环火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通过内环气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分气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连通的传火槽和与所述传火槽连通的传火孔,所述传火孔为多个且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外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火盖,所述内火盖盖设于所述内环分气部,所述内火盖的中心处设有火焰通孔,所述分火板的多个内环火孔由所述火焰通孔露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与所述内环分气部之间限定有沿内环分气部的周向延伸的稳焰槽,且所述内火盖与所述内环分气部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稳焰槽连通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槽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连通的多个稳焰孔,每个所述稳焰孔由上至下向内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与所述外环分气部之间限定出外环气腔,多个所述外环火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通过所述外环气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外环火孔设于所述外火盖的外周壁且沿所述外火盖的周向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多个且沿所述外环分气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连接部之间限定有二次空气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气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环形且所述第一分气通道环绕在所述第二分气通道的外侧。
16.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31875.1U CN209042375U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31875.1U CN209042375U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42375U true CN209042375U (zh) | 2019-06-28 |
Family
ID=67035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31875.1U Active CN209042375U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423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9905A (zh) * | 2021-01-27 | 2021-06-01 | 广东超人节能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
2018
- 2018-10-08 CN CN201821631875.1U patent/CN2090423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9905A (zh) * | 2021-01-27 | 2021-06-01 | 广东超人节能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68831A (zh) |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07049921U (zh) |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104676591B (zh) |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 |
CN211060111U (zh) | 一种燃气混气进风调节结构 | |
CN209042375U (zh) |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EP2390569A2 (en) | A burner for professional or domestic gas cookers, particularly of the type of vertical-flame burners adapted for cooking with woks and the like | |
CN112161268A (zh) |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 |
CN111795385A (zh) | 具有火焰增强功能的炉头 | |
CN104807012A (zh) |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火盖和燃气燃烧器 | |
CN103047648A (zh) | 微分动力燃气灶具燃烧器 | |
CN109140448A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9042378U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9130871U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05823046B (zh) | 一种内分火器、外分火器和灶具燃烧器 | |
CN215336313U (zh) |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 |
CN211119507U (zh) | 一种燃气灶 | |
CN208687723U (zh) | 一种红外三环燃烧器 | |
CN109140445A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8936154U (zh) | 一种聚能燃烧器 | |
CN109084302A (zh) | 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 |
CN110207110A (zh) | 红外三环燃烧器 | |
CN209130872U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04864393B (zh) | 一种带环状火焰的燃烧器 | |
CN106287716A (zh) | 一种三环燃烧器 | |
CN103256595A (zh) | 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0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20 Beijiao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