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8814U - 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08814U CN209008814U CN201821748548.4U CN201821748548U CN209008814U CN 209008814 U CN209008814 U CN 209008814U CN 201821748548 U CN201821748548 U CN 201821748548U CN 209008814 U CN209008814 U CN 2090088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rn
- main deck
- plate
- hull
- chu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0 process dynam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艉部结构采用屈服强度为355MPa的船用高强度钢;艉部结构包括:主甲板板架结构、底部板架结构、艉部支撑结构、艉封板结构和舷侧双壳结构;其中,主甲板板架结构呈嵌入式布置于船艉,主甲板板架结构沿船长方向呈斜坡式结构,主甲板板架结构沿船宽方向呈“W”字型,底部板架结构在螺旋桨的正上方的部分呈反凹式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充分利用高度方向上主甲板与底部之间的空间和船宽方向的空间,将艉滑道和高速艇布置于呈斜坡式设置的主甲板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艉滑道船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为适应我国海洋安全战略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舰船配置了高速工作艇。高速工作艇通常具有航速高、续航力大、恶劣海况下的航行性能优良、安全性好、操作方便等特点,还可以到达母船无法达到的浅水或者狭窄水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母船的工作范围和弥补了母船航速较低的不足。
为了增强工作艇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加母船的机动性能和在较高海况下安全收放工作艇,需要选择安全可靠、操作便利的工作艇收放方式。传统的吊机式和吊艇架式工作艇收放方式,收放速度慢,耗费时间长,受海况环境影响较大,人员登艇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而艉滑道式工作艇收放方式则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收放方式的不足。
艉滑道式工作艇收放方式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实船应用,但均为单工作艇、单艉滑道,工作艇较小,母船的吨位也较小。对于大型舰船或者有特殊任务要求的舰船,通常会配置更大的工作艇,数量上也会优先选择配置双工作艇。
由于工作艇是利用布置在船舶艉部的艉滑道作为路径,实现其快速收放的功能,相比于单工作艇、单艉滑道配置,当配置双工作艇时,其所占用的空间特别是船宽方向的空间会更多,其对总体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艉滑道采用嵌入式布置于船体艉部,艉部横剖面呈“凹”形,相当于在艉部开设了一个很大的开口,艉部纵剖面呈扁平状,不利于艉部结构的承载,同时,工作艇上舰是一个动态的、与艉部结构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其上舰动载荷不容忽视,因此,无论是凹形大开口、艉滑道的设置形式,还是复杂的上舰载荷等都对船体艉部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艉部结构采用屈服强度为355MPa的船用高强度钢;所述艉部结构包括:主甲板板架结构、底部板架结构、艉部支撑结构、艉封板结构和舷侧双壳结构;其中,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呈嵌入式布置于船艉,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沿船长方向呈斜坡式结构,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沿船宽方向呈“W”字型,所述底部板架结构在螺旋桨的正上方的部分呈反凹式结构。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包括:主甲板、主甲板纵桁、主甲板强横梁、以及主甲板纵骨。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底部板架结构包括:底部外板、底部内龙骨、底部肋板、支撑纵舱壁、以及底部纵骨。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艉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横舱壁和支柱;其中,所述支撑横舱壁的上端与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撑横舱壁的下端与所述底部板架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柱的上端与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柱的下端与所述底部板架结构相连接。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艉封板结构包括:艉封板、艉封板垂直筋、以及所述主甲板纵桁与所述底部内龙骨在所述艉封板处的过渡结构,其中,所述主甲板纵骨和所述底部纵骨在所述艉封板处通过所述艉封板垂直筋相连接,所述过渡结构为转圆过渡结构。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舷侧双壳结构包括:舷侧主甲板、舷侧外板、舷侧纵壁、舷侧纵骨、舷侧横隔板加强筋、以及舷侧横隔板,其中,所述舷侧横隔板设置于所述舷侧外板和所述舷侧纵壁之间。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甲板纵桁包括:中纵桁和若干旁纵桁,若干所述旁纵桁均匀布置于所述中纵桁的两侧。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底部内龙骨包括:中内龙骨和若干旁内龙骨,若干所述旁内龙骨均匀布置于所述中内龙骨的两侧。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艉封板垂直筋的两端均设有端肘板。
上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中,所述舷侧横隔板的间距不大于两倍的船体肋距,所述舷侧横隔板的下方与所述主甲板强横梁、舭部强肋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充分利用高度方向上主甲板与底部之间的空间和船宽方向的空间,将艉滑道和高速艇布置于呈斜坡式设置的主甲板上。
(2)本实用新型的主甲板与底部结构延伸至艉封板形成有效连接,在主甲板与底部结构之间设置必要的垂向支撑结构,以舷侧外板为基础设置双壳结构,基于此艉部结构型式既可以确保主甲板、艉封板和底部结构交汇处有足够的施工空间,还不影响舵机舱的正常使用。
(3)本实用新型在充分满足高速艇各项功能需求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艉部各结构连接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艉部结构的整体承载效果,改善了船体艉部结构的综合性能,也可以更高效的完成母船的搜救等使命任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的强力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的普通构件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中:1、主甲板;2、舷侧主甲板;3、主甲板纵桁;4、主甲板强横梁;5、底部外板;6、底部内龙骨;7、底部肋板;8、补板;9、内龙骨腹板纵向筋;10、内龙骨腹板肘板;11、支撑纵舱壁;12、平台甲板;13、支撑横舱壁;14、支撑舱壁垂直桁;15、支柱;16、支柱肘板;17、主甲板纵骨;18、底部纵骨;19、舷侧外板;20、舷侧纵壁;21、舷侧纵骨;22、舷侧横隔板加强筋;23、舷侧横隔板;24、舭部强肋骨;25、艉封板;26、艉封板垂直筋;27、端肘板;28、局部纵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的强力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的普通构件的纵向剖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艉部结构采用屈服强度为355MPa的船用高强度钢;艉部结构包括:主甲板板架结构、底部板架结构、艉部支撑结构、艉封板结构和舷侧双壳结构。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主甲板板架结构与底部板架结构沿纵向向船艉延伸至艉封板25处形成有效连接,沿横向延伸至舷侧双壳结构形成有效连接,沿高度方向上通过艉部支撑结构形成有效连接。
另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主甲板板架结构呈嵌入式布置于船艉,主甲板板架结构沿船长方向呈斜坡式结构,主甲板板架结构沿船宽方向呈“W”字型。底部板架结构在螺旋桨的正上方的部分呈反凹式结构,既可以增加船体底部与螺旋桨叶梢端部的垂直距离以减弱螺旋桨脉动压力带来的影响,还可以减弱因主甲板1与底部板架结构在艉封板25处连接时形成的狭小空间对施工空间的影响。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主甲板板架结构包括:主甲板1、主甲板纵桁3、主甲板强横梁4、以及主甲板纵骨17。其中,主甲板1的倾斜角度主要根据工作艇收放模拟试验综合确定。主甲板板架结构的横剖面呈“W”字型,主甲板板架结构的各倾斜段角度和范围按照工作艇外型及轨道设置等因素予以确定,该型式不仅可以简化各轨道的设计型式及尺寸,也有利于主甲板1的承载。由于主甲板板架结构沿纵向跨度较大,沿纵向设置的主甲板强横梁4与甲板纵桁3形成交叉梁系。为提高主甲板板架结构的整体性能,主甲板强横梁4的间距不大于两倍的船体肋距。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底部板架结构包括:底部外板5、底部内龙骨6、底部肋板7、支撑纵舱壁11、平台甲板12、以及底部纵骨18。底部纵骨18在各底部内龙骨6之间均匀布置,同时设置必要的补板8等结构进一步提高底部板架结构的整体性能。优选的,底部内龙骨6具备内龙骨腹板纵向筋9和内龙骨腹板肘板10。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艉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横舱壁13和支柱15;其中,支撑横舱壁13的上端与主甲板板架结构相连接,支撑横舱壁13的下端与底部板架结构相连接;支柱15的上端与主甲板板架结构相连接,支柱15的下端与底部板架结构相连接。在支撑横舱壁13上与主甲板纵桁3对应的位置设置支撑舱壁垂直桁14以对主甲板1形成有效的支撑作用。支柱15可以起到很好的连接主甲板1和底部板架结构的作用。
更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优选的,支柱15在舵机舱区域纵向设置两道,均匀布置,横向设置3道,中纵设置一道,左右舷各设置一道,均匀布置。在支柱15上下端设置支柱肘板16可提高支柱15在端部的连接效果。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艉封板结构包括:艉封板25、艉封板垂直筋26、以及主甲板纵桁3与底部内龙骨6在艉封板25处的过渡结构,其中,主甲板纵骨17和底部纵骨18在艉封板25处通过艉封板垂直筋26相连接,主甲板纵桁3与底部内龙骨6在艉封板25处的过渡结构为转圆过渡结构,该型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端部出现的高应力。
更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考虑到艉门机构与艉封板25的下端连接,因此采用局部纵桁28代替局部的底部纵骨18,既可以增加艉封板垂直筋26在下端的连接性能,同时也提高了端部结构的刚度性能。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舷侧双壳结构包括:舷侧主甲板2、舷侧外板19、舷侧纵壁20、舷侧纵骨21、舷侧横隔板加强筋22、以及舷侧横隔板23,其中,舷侧横隔板23设置于舷侧外板19和舷侧纵壁20之间。由于小艇工作机构需要布置在舷侧纵壁20,设置舷侧横隔板23可以有效的提高舷侧纵壁20的支撑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甲板纵桁3包括:中纵桁和若干旁纵桁,若干旁纵桁均匀布置于中纵桁的两侧。优选地,甲板纵桁3公共设置9道,其中一道为中纵桁,沿中纵桁的左右舷各设置4道旁纵桁,各旁纵桁均匀布置,基于每道旁纵桁处设置艉滑道以形成有效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主甲板纵骨17在各道甲板纵桁3之间均匀布置,进一步提高主甲板板架结构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底部内龙骨6包括:中内龙骨和若干旁内龙骨,若干旁内龙骨均匀布置于中内龙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为提高底部板架结构的整体性能,需设置底部肋板7,底部肋板7的间距取为船体肋距。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艉封板垂直筋26的两端均设有端肘板27,设置端肘板27可以很好的提高构件的连接性能和支撑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舷侧横隔板23的间距不大于两倍的船体肋距,舷侧横隔板23的下方与主甲板强横梁4、舭部强肋骨24相连接,该形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在连接结构处的高应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艉部结构采用船用高强度钢;
所述艉部结构包括:主甲板板架结构、底部板架结构、艉部支撑结构、艉封板结构和舷侧双壳结构;
其中,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呈嵌入式布置于船艉,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沿船长方向呈斜坡式结构,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沿船宽方向呈“W”字型,所述底部板架结构在螺旋桨的正上方的部分呈反凹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包括:主甲板、主甲板纵桁、主甲板强横梁、以及主甲板纵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板架结构包括:底部外板、底部内龙骨、底部肋板、支撑纵舱壁、以及底部纵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艉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横舱壁和支柱;其中,所述支撑横舱壁的上端与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撑横舱壁的下端与所述底部板架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柱的上端与所述主甲板板架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柱的下端与所述底部板架结构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艉封板结构包括:艉封板、艉封板垂直筋、以及所述主甲板纵桁与所述底部内龙骨在所述艉封板处的过渡结构,其中,所述主甲板纵骨和所述底部纵骨在所述艉封板处通过所述艉封板垂直筋相连接,所述过渡结构为转圆过渡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舷侧双壳结构包括:舷侧主甲板、舷侧外板、舷侧纵壁、舷侧纵骨、舷侧横隔板加强筋、以及舷侧横隔板,其中,所述舷侧横隔板设置于所述舷侧外板和所述舷侧纵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纵桁包括:中纵桁和若干旁纵桁,若干所述旁纵桁均匀布置于所述中纵桁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内龙骨包括:中内龙骨和若干旁内龙骨,若干所述旁内龙骨均匀布置于所述中内龙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艉封板垂直筋的两端均设有端肘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舷侧横隔板的间距不大于两倍的船体肋距,所述舷侧横隔板的下方与所述主甲板强横梁、舭部强肋骨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48548.4U CN209008814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48548.4U CN209008814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08814U true CN209008814U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684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48548.4U Active CN209008814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08814U (zh) |
-
2018
- 2018-10-26 CN CN201821748548.4U patent/CN2090088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316873A (en) | Multihull vessels | |
US9032897B2 (en) | Planing hull extensions for watercraft | |
CN108945287A (zh) | 一种无制荡舱壁无横撑超大型原油船 | |
US2917754A (en) | Catamarans | |
NO309463B1 (no) | Skrogform av et isbrytende skip | |
US2569270A (en) | Retractable keel for sailboats | |
CN209008814U (zh) | 一种新型敞开式双艉滑道船体艉部结构 | |
CN110027671A (zh) | 一种底纵桁集中布置的集装箱船底部结构 | |
CN212921866U (zh) |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 |
WO2008135807A1 (en) | Sail pleasure craft | |
US6990915B2 (en) | Stabilized watercraft such as a trimaran | |
CN111661235A (zh) |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 |
RU196940U1 (ru) | Надувная лодка с надувным дном высокого давления | |
US3489117A (en) | Trapezoidal chine hull for displacement ships | |
US3460502A (en) | Catamaran | |
Waters | Chinese Junks—the Twaqo | |
GB2163393A (en) | A semi-submersible vessel | |
Souppez |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a wooden Thames A Rater class sailing yacht | |
KR100497461B1 (ko) | 15미터급 하천 유람용 목선 | |
US913973A (en) | Navigable vessel. | |
RU107759U1 (ru) | Многокорпусное судно | |
RU2401763C2 (ru) | Судно с двухъярусным корпусом | |
Burningham | The structure of Javanese perahus | |
Holms | Practical Shipbuilding: A Treatise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Building of Modern Steel Vessels; the Work of Construction, from the Making of the Raw Material to the Equipped Vessel, Including Subsequent Up-keep and Repairs | |
Maxwell | Design of a Trailer Capable, Open Ocean Sailing Yach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