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4892U - 一种留置针固定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留置针固定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04892U CN209004892U CN201821096508.6U CN201821096508U CN209004892U CN 209004892 U CN209004892 U CN 209004892U CN 201821096508 U CN201821096508 U CN 201821096508U CN 209004892 U CN209004892 U CN 2090048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main body
- pipe
- fixing belt
- remaining nee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761 scal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67 acupunc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05 plas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固定带,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子母贴;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的中部;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覆盖所述观察窗口;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表面的中部;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接;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贯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观察窗口的下方。其优点在于,通过观察窗口,实时查看留置针部件情况;第一管道贴合留置针针头形状,有效防止主体移位;保护装置覆盖观察窗口,避免外界物质进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留置针固定带。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临床输液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以及适用于长期输液的病人,也可以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留置针能够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感觉舒适,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每天多次间断输液时,减少穿刺而未按时用药,避免药物之间反应减少费用,减少头皮针穿刺导致渗出治疗的成本。
但是,现有的留置针在使用时仅仅使用透明敷贴进行固定或者在透明敷贴固定的基础上使用纱布带缠绕一圈后进行固定,导致留置针易移位或脱落,从而出现需要重新穿刺的问题。此外,还存在较大的细菌感染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的固定技术无法实时观察留置针的状况,导致需要移开固定装置后才能获取留置针情况。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固定留置针,避免出现移位、脱落等现象,实时获取留置针情况的留置针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留置针固定带,能够用于手腕、手臂或头部留置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留置针固定带,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子母贴;
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的中部;
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覆盖所述观察窗口,所述保护装置为透明材质;
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表面的中部,并靠近所述主体的前表面;
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并靠近所述主体的后表面;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贯穿所述主体的前表面;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接;
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后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贯通;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观察窗口的下方。
优选地,还包括:
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主体,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主体。
优选地,所述保护装置为透明敷贴,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主体进行粘附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装置为透明保护盖,所述保护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铰接,所述保护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进行粘附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所述限位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铰接,所述限位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封闭装置,所述封闭装置覆盖所述第三开口。
优选地,所述封闭装置为敷贴。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防水层和缓冲层,所述防水层呈倒“凹”形,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防水层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防水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缓冲层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观察窗口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留置针固定带,通过设置在主体中部的观察窗口,可以实时查看处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内的留置针部件的情况;第一管道贴合留置针针头形状,有效防止主体移位;留置针的一部分延长管位于第二管道内,有效固定延长管的位置,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处于第二开口内的留置针部件移位至第一开口内;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可以在使用时将留置针位于第二开口内的部件从第三开口处露出,在不使用时,将留置针部件从第三开口处退回至第二开口内;使用保护装置覆盖观察窗口,避免外界的物质进入到观察窗口以及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保护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观察窗口,可以对保护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及对保护装置进行替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能够提高留置针处的保护度以及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主体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主体1;观察窗口2;保护装置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第三开口8;限位装置9;子母贴10;防水层11;缓冲层12;透气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留置针固定带,包括主体1、观察窗口2、保护装置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第三开口8、限位装置9、子母贴10。
主体1呈长条状,具有一定的弹性。主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子母贴10,子母贴10的具体的位置为主体1的左端的上表面和主体1的右端的下表面。主体1能够进行弯曲,使主体1的左右两端的子母贴10相互贴合。
进一步地,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一层防水层11,防水层11是由防水透气膜制成,防水层11呈倒“凹”型,在防水层11的内侧为缓冲层12,该缓冲层12可以由棉布或硅胶或橡胶等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透气性。
观察窗口2设置在主体1的上表面的中部,观察窗口2是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槽,观察窗口2贯穿主体1的上表面。观察窗口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亦或是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形状为矩形。
在观察窗口2的上方设置有保护装置3,保护装置3覆盖观察窗口2。保护装置3为透明材质制成,通过保护装置3可以实时获取观察窗口2内的情况。
保护装置3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观察窗口2的尺寸。保护装置3的形状同观察窗口2的形状,即保护装置3可以为矩形或圆形或其他形状。
保护装置3与主体1进行可拆卸地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粘贴式连接、拉链式连接、嵌套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方式为粘贴式连接,即保护装置3为敷贴。
第一开口4设置在主体1的下表面的中部,并靠近主体1的前表面。第一开口4是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槽,第一开口4贯穿主体1的下表面,第一开口4与观察窗口2连通。
第二开口5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并靠近主体1的后表面。第二开口5是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槽,第二开口5不贯穿主体1的下表面,第二开口5与观察窗口2连通。
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均位于观察窗口2的下方。第二开口5的尺寸小于第一开口4的尺寸,第一开口4的尺寸小于观察窗口2的尺寸。即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全部处于观察窗口2的观察范围内。
第一管道6设置在主体1的下表面,第一管道6贯穿主体1的前表面,第一管道6与第一开口4连通。
第二管道7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第二管道7的一端与第一开口4连通,第二管道7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口5连通。
第三开口8设置在主体1的后表面,第三开口8贯穿主体1的后表面,第三开口8与第二开口5连通。
在第三开口8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封闭装置(图中未示出),封闭装置完全覆盖第三开口8。常用的封闭装置为胶布或敷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封闭装置为敷贴。
本示意性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留置针的穿刺针进入手腕处或手臂处的静脉后,利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将主体1的第一管道6顺着穿刺针的方向放置,使第一管道6位于穿刺针路径的上方;将留置针的持针柄、三通和夹子放置在第一开口4;将正压接头、正压阀和肝素帽放置在第二开口5;将延长管的一部分放置在第二管道7内,延长管的另一部分放置在第一开口4内;使用保护装置3(即透明敷料)覆盖观察窗口2;将主体1的左右两端绕手腕或手臂一周后进行连接,使子母贴10互相粘附;如要输液,则将正压阀和肝素帽从与第二开口5连通的第三开口8露出;如输液完毕,将正压阀和肝素帽退回至第二开口5,并利用封闭装置封闭第三开口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限制留置针在固定带内的移动,在第二管道7上设置有一限位装置9,限位装置9为一半环状的限位盖。
限位装置9的一端与主体1进行铰接,限位装置9的另一端与主体1进行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式连接、粘贴式连接等。通过这种连接方式,限位装置9可以绕着铰接处进行翻转,以露出或封闭第二管道7。
亦或是,限位装置9的两端均与主体1进行可拆卸连接,即限位装置9可以在使用时封闭第二管道7,在不使用时直接从第二管道7上卸下。
通过限位装置9的设置,使得处于第二开口5内的正压接头、正压阀和肝素帽不会退回至第一开口4。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主体1的表面均匀设置有透气孔13,透气孔13贯穿主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利用透气孔13,可以大幅度提高主体1的透气性,避免出现长时间配戴导致的皮肤瘙痒等现象。在设置透气孔13的基础上,主体1的外侧仍设置一层防水层12,如图6所示。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保护装置3为一透明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盖,保护装置3的一端与主体1进行铰接,保护装置3的与铰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与主体1进行可拆卸连接,亦或是保护装置3的另外三端与主体1进行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纽扣式连接或卡扣式连接等。保护装置3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观察窗口2的尺寸。
在使用时,保护装置3可以绕着铰接处进行翻转,以露出或密闭观察窗口2。
透明柔性材料可以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或硅高分子薄膜,具有一定的硬度,避免出现塌陷。
利用上述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无须在额外寻找保护装置3(即透明敷贴),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子母贴;
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的中部;
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覆盖所述观察窗口,所述保护装置为透明材质;
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表面的中部,并靠近所述主体的前表面;
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并靠近所述主体的后表面;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贯穿所述主体的前表面;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接;
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后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贯通;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观察窗口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主体,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为透明敷贴,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主体进行粘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为透明保护盖,所述保护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铰接,所述保护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进行粘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所述限位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铰接,所述限位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进行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闭装置,所述封闭装置覆盖所述第三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为敷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防水层和缓冲层,所述防水层呈倒“凹”形,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防水层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缓冲层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观察窗口的尺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96508.6U CN209004892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留置针固定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96508.6U CN209004892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留置针固定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04892U true CN209004892U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682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9650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04892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一种留置针固定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0489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12590A (zh) * | 2019-11-04 | 2020-02-21 | 侯焕涛 | 一种留置针柔性防护装置 |
CN112674921A (zh) * | 2020-12-23 | 2021-04-20 | 柳州市人民医院 | 一种介入手术下肢固定装置 |
-
2018
- 2018-07-11 CN CN201821096508.6U patent/CN20900489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12590A (zh) * | 2019-11-04 | 2020-02-21 | 侯焕涛 | 一种留置针柔性防护装置 |
CN112674921A (zh) * | 2020-12-23 | 2021-04-20 | 柳州市人民医院 | 一种介入手术下肢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470410A (en) | Protective ret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 |
CN209004892U (zh) | 一种留置针固定带 | |
CN209220679U (zh) | 一种眼科护理眼罩 | |
CN207755593U (zh) | 一种长期血透导管接头保护贴 | |
CN205434655U (zh) | 一种安全性好的便携式picc导管固定带 | |
CN209060193U (zh) | 一种留置针保护套 | |
CN203885946U (zh) | 留置针固定贴 | |
CN206198081U (zh) | 一种一次性口腔治疗巾 | |
CN205867220U (zh) | 一种可自行固定的静脉留置针 | |
CN204655669U (zh) | 一种留置针固定带 | |
CN209253842U (zh) | 一种固定套管针的可视绷带 | |
CN209347411U (zh) | 眼科术后一次性防护眼罩 | |
CN206492057U (zh) | 静脉留置输液导管弹力保护套 | |
CN218980015U (zh) | 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 | |
CN222075642U (zh) | 一种穿戴式儿童静脉留置针固定装置 | |
CN206642170U (zh) | 留置针固定装置 | |
CN214970912U (zh) | 一种用于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的固定装置 | |
CN211096665U (zh) | 静脉留置针弹力固定保护套 | |
CN209361589U (zh) | 一种cvc固定保护套 | |
CN205885586U (zh) | 一种沐浴使用的颈内静脉置管防水头罩 | |
CN211634574U (zh) | 一种可调式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带 | |
CN220588737U (zh) |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 |
CN209996923U (zh) | 留置针防水带 | |
CN212547913U (zh) | 一种picc外露导管固定器 | |
CN220256941U (zh) | 一种透析管保护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