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003457U -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03457U
CN209003457U CN201821067940.2U CN201821067940U CN209003457U CN 209003457 U CN209003457 U CN 209003457U CN 201821067940 U CN201821067940 U CN 201821067940U CN 209003457 U CN209003457 U CN 209003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ssel
container cover
convex ribs
water shutoff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679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任放
沈霆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itrogen Oxygen Brand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itrogen And Oxygen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itrogen And Oxygen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itrogen And Oxygen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679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03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03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03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容器盖相盖合,所述容器本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器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排气结构,所述容器盖与容器本体口部完全盖合时形成盖合状态,所述容器盖与容器本体口部部分盖合且排气结构部分外露于所述容器本体外时形成排气散热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容器盖的侧壁上的排气结构使空气中的粉尘等有害物质无法轻易进入到容纳空间内,有效的解决了旧有散热方式需要将盖子整个打开,容易致使粉尘等物质大量进入到容器中,从而产生卫生隐患,不符合现代的健康生活理念等缺陷,极大的提高了饮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饮水容器例如杯、壶、瓶等容器一般是全密封的盖子对容器的口部进行密封,从而实现其保温功能。但是当使用者往容器中倒入高温的液体而需要将液体静置冷却时,往往需要将盖子整个打开,从而让热量发散到外界中,但是这样的散热方式容易致使粉尘等物质大量进入到容器中,从而产生卫生隐患,不符合现代的健康生活理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饮水容器在散热时需要将盖子整个打开,从而让热量发散到外界中,但是这样的散热方式容易致使粉尘等物质大量进入到容器中,从而产生卫生隐患,不符合现代的健康生活理念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容器盖相盖合,所述容器本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器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排气结构,所述容器盖与容器本体口部完全盖合时形成盖合状态,所述容器盖与容器本体口部部分盖合且排气结构部分外露于所述容器本体外时形成排气散热状态。
设置有容器盖是为了与容器本体相配合,一方面起到密封作用,避免饮水容器内液体轻易洒出,另一方面还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在容器本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主要是为了储存水、饮料等液体,便于人们携带,保证人们能够随时饮用。在容器盖侧壁上设置有排气结构主要起到了排气散热的功能,有效的避免了因液体温度过高而无法即时饮用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排气结构设置于容器盖的侧壁上,在排气过程中空气中的粉尘等有害物质无法轻易进入到容纳空间内,有效的解决了旧有散热方式需要将盖子整个打开,容易致使粉尘等物质大量进入到容器中,从而产生卫生隐患,不符合现代的健康生活理念等缺陷,极大的提高了饮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所述排气结构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容器盖侧壁上,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容器盖底面上,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
在容器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是为了与第二排气口相贯通形成排气通道,从而保证排气散热过程中能够保持顺畅,同时有效的阻隔了外界环境中粉尘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进入,在满足散热排气的同时避免饮用水、饮料等液体受到污染。同时根据需要,第二排气口、排气通道、第一排气口共同配合还能够实现导流效果,使得容器本体内的液体在排气散热状态下直接通过第二排气口、排气通道、第一排气口流出,饮水时更加方便、安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所述容器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封水凸筋、第二封水凸筋,所述第一封水凸筋位于所述第二封水凸筋上部,所述排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封水凸筋与第二封水凸筋之间。
在容器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封水凸筋、第二封水凸筋是为了提升容器本体与容器盖之间的遮挡性能,进一步对可能进入的粉尘或其他有害物质进行阻挡,第一封水凸筋与第二封水凸筋相配合,还能够进一步避免在储存、携带过程中容器本体内液体轻易洒出,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所述容器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封水凸筋,所述第三封水凸筋位于所述第二封水凸筋下部。
第三封水凸筋的设置,不仅进一步阻却了粉尘等有害物质进入到容纳空间中,还能够进一步防止容器本体内液体洒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三封水凸筋、第二封水凸筋之间并密封所述容器本体口部。
第三封水凸筋、第二封水凸筋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是为了与容器本体口部相贴合,进一步增加两者间的接触面积,保证在形成盖合状态下容器本体与容器盖能够更加紧密贴合,大大的提高了其封水性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所述容器盖底部还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呈弧型。
当温度较高的液体置于容纳空间时,液体蒸发所形成的液滴会随之聚集于容器盖下部,由于容器盖设置有呈弧型的内凹部,一方面能够将液滴汇聚后使其沿着内凹部的弧线向外侧滑落,避免容器盖下部形成过多的液滴,另一方面能够更加容易的将气体聚集于此并通过排气结构排出容纳空间内的气体,其内凹部的设计还增加了容纳空间与容器盖之间的滞留空间,增加排气效果,同时内凹部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所述容器本体外壁上设置有手提部。
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提部即时取放容器本体,从而方便使用者携带和饮用,十分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容器本体与容器盖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形成盖合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形成排气散热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2、容器盖1,所述容器本体2与所述容器盖1相盖合,所述容器本体2内形成有容纳空间21,所述容器盖1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21相连通的排气结构11,所述容器盖1与容器本体2口部完全盖合时形成盖合状态,所述容器盖1与容器本体2口部部分盖合且排气结构11部分外露于所述容器本体2外时形成排气散热状态。
饮用时,如图1所示,人们可以通过旋转或者提拉等方式将容器盖1与容器本体2相分离,从而通过容器本体2口部对容纳空间21中盛装液体或对盛装的液体进行饮用。
当需要盖合容器本体2时,直接将容器盖1盖合到容器本体2上并形成如图3、图4所示的盖合状态即可。
当容纳空间21中盛装的液体温度过高需要排气散热时,通过旋转或者提拉等方式将容器盖1移动到如图5、图6所示位置,此时排气结构11部分外露于容器本体2,容纳空间21内的热空气通过排气结构11排出,由于排气结构11设置在容器盖1侧壁上,容器本体2口部被容器盖1所遮挡,空气中的粉尘等有害物质无法轻易进入到容纳空间21内,极大的提高了饮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人们在需要饮用容纳空间21内的液体时,也可以不打开容器盖1,而是通过倾斜容器本体2的方式使容纳空间21中的液体直接通过排气结构11流出,十分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结构11包括第一排气口111、第二排气口112,所述第一排气口111设置在所述容器盖1侧壁上,所述第二排气口112设置在所述容器盖1底面上,所述第一排气口111与所述第二排气口112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113。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盖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封水凸筋13、第二封水凸筋14,所述第一封水凸筋13位于所述第二封水凸筋14上部,所述排气结构11设置在所述第一封水凸筋13与第二封水凸筋14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盖1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封水凸筋15,所述第三封水凸筋15位于所述第二封水凸筋14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3设置在所述第三封水凸筋15、第二封水凸筋14之间并密封所述容器本体2口部。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盖1底部还设置有内凹部12,所述内凹部12呈弧型。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本体2外壁上设置有手提部22。
更为具体的,饮用时,如图1所示,人们可以通过旋转或者提拉等方式将容器盖1与容器本体2相分离,接着通过手提部22使容器本体2保持一定倾角,从而便于通过容器本体2口部对容纳空间21中盛装的液体进行饮用。
当容纳空间21中盛装的液体温度过高时,液体产生的热空气会聚集于容器盖1上的弧型内凹部12处,当需要排气散热时,通过旋转或者提拉等方式将容器盖1移动到如图5、图6所示位置,此时第一排气口111部分外露于容器本体2,容纳空间21内热空气通过第一排气口111与第二排气口112之间形成的排气通道113排出,由于第一排气口111设置在容器盖1侧壁上,容器本体2口部被容器盖1所遮挡,空气中的粉尘等有害物质无法轻易进入到容纳空间21内,极大的提高了排气散热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排气散热状态下,人们也可以直接对容器本体2内的液体进行饮用,人们只需通过手提部22使容器本体2保持一定倾角,则容纳空间21中的液体可以直接通过第二排气口112、排气通道113从第一排气口111处流出,十分方便。
当在携带、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容纳空间21内液体轻易流出,容器盖1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一封水凸筋13、第二封水凸筋14、第三封水凸筋15、密封圈3共同作用于容器本体2口部,使容器盖1与容器本体2口部紧密贴合,从而保持良好的盖合状态。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2)、容器盖(1),所述容器本体(2)与所述容器盖(1)相盖合,所述容器本体(2)内形成有容纳空间(2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1)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21)相连通的排气结构(11),所述容器盖(1)与容器本体(2)口部完全盖合时形成盖合状态,所述容器盖(1)与容器本体(2)口部部分盖合且排气结构(11)部分外露于所述容器本体(2)外时形成排气散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11)包括第一排气口(111)、第二排气口(112),所述第一排气口(111)设置在所述容器盖(1)侧壁上,所述第二排气口(112)设置在所述容器盖(1)底面上,所述第一排气口(111)与所述第二排气口(112)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封水凸筋(13)、第二封水凸筋(14),所述第一封水凸筋(13)位于所述第二封水凸筋(14)上部,所述排气结构(11)设置在所述第一封水凸筋(13)与第二封水凸筋(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1)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封水凸筋(15),所述第三封水凸筋(15)位于所述第二封水凸筋(14)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设置在所述第三封水凸筋(15)、第二封水凸筋(14)之间并密封所述容器本体(2)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1)底部还设置有内凹部(12),所述内凹部(12)呈弧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2)外壁上设置有手提部(22)。
CN201821067940.2U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Active CN209003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67940.2U CN209003457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67940.2U CN209003457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03457U true CN209003457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2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67940.2U Active CN209003457U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03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5589B2 (en) Two-in-one drinking vessel
US9266667B2 (en) Portable and user-friendly multi-functional thermos cup
EP2917129A2 (en) Container with a removable measuring cap
US20110204053A1 (en) Lid with rotating closure
CN209003457U (zh) 一种带有侧排口的饮水容器
US20220234811A1 (en) Container system including lid with improved neck insulation
CN206182913U (zh) 一种保温杯
CN203767272U (zh) 料包瓶盖
CN210102262U (zh) 一种多味饮料瓶
CN209684350U (zh) 一种瓶盖及具有该瓶盖的瓶子
CN210493629U (zh) 一种热饮盖
KR20220039628A (ko) 컵 두껑 및 한손 조작 컵
CN208882469U (zh) 一种朝天盖
US6401986B1 (en) Dispensing structure with a venting feature
CN208647437U (zh) 一种可容纳多种饮料的饮料瓶
CN209629314U (zh) 多用途饮料杯
CN205285828U (zh) 一种用于保温杯上的调温杯
CN215502340U (zh) 一种新型杯盖一体的杯子
CN216221088U (zh) 一种杯盖及水杯
CN1223838A (zh) 保温水壶以及诸如此类容器
CN218683586U (zh) 咖啡杯
CN213282438U (zh) 一种便携杯盖及保温杯
JP3228829U (ja) 容器
CN211632903U (zh) 软体内胆水瓶
CN214179980U (zh) 一种容器的盖本体及包含该盖本体的水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04, B / F, 459 Qianmo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nitrogen oxygen Brand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4, B / F, 459 Qianmo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NONOO HOUSEWAR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