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982049U -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2049U
CN208982049U CN201821711338.8U CN201821711338U CN208982049U CN 208982049 U CN208982049 U CN 208982049U CN 201821711338 U CN201821711338 U CN 201821711338U CN 208982049 U CN208982049 U CN 208982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opening
shield machine
machine
drill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113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双禧
孟庆军
李雪
康洪信
张卢学
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7113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2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2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2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在盾构机中盾壳体下部预设多个开口,所述开口贯穿中盾壳体内外壁,在中盾壳体内还设有钻杆,且钻杆相对于盾构前进方向倾斜布置,所述钻杆能从开口处伸入地层斜向盾构刀盘下方进行钻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盾壳体下部预设开口,当盾构机出现上浮时,通过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使盾构刀盘下方形成多个钻孔取土后的空洞,破坏地层稳定性,盾构机则会依靠自重局部下沉,从而达到抑制上浮控制盾构姿态的目的,相比于现有盾构机上的千斤顶施力和衬背注浆来说,具有调整方式简便灵活,对周围地层影响更小,抑制漂移准确度更高、过程更加经济可控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背景技术
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采用盾构机在地层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刀盘进行土体切削,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目前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在泥岩地层或含此类软弱地层的复合地层中掘进时,或是由于地质条件变异性,容易遇到盾构机上浮严重或姿态漂移的情况,致使盾构机掘进方向发生偏差,严重危及隧道施工安全。目前盾构机大多依靠自身系统进行控制盾构姿态,如利用千斤顶不均匀施力抑制隧道上浮和衬背注浆工法可以解决盾构位移,但不稳定的浆液材料对整条隧道造成隐患,而且短期内发生超出限界的、没有征兆的盾构漂移并无合适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在泥岩地层或含泥岩的复合地层中掘进时,容易遇到盾构机上浮严重或姿态漂移的情况,致使盾构机掘进方向发生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该盾构机能够对盾构刀盘前方下部土体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使盾构刀盘下方形成多个钻孔取土后的空洞,破坏地层稳定性,并依靠盾构机自重下沉进而抑制姿态漂移,达到稳定、便捷、安全、经济的在泥岩地层抑制盾构机漂移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在盾构机中盾壳体下部预设多个开口,所述开口贯穿中盾壳体内外壁,在中盾壳体内还设有钻杆,且钻杆相对于盾构前进方向倾斜布置,所述钻杆能从开口处伸入地层斜向盾构刀盘下方进行钻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盾壳体下部预设开口,当盾构机出现上浮时,则通过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使盾构刀盘下方形成多个钻孔取土后的空洞,破坏地层稳定性,盾构机则会依靠自重局部下沉,从而达到抑制上浮控制盾构姿态的目的,该盾构机相比于现有盾构机上的千斤顶施力和衬背注浆来说,其具有调整方式简便灵活,对周围地层影响更小,抑制漂移准确度更高、过程更加经济可控的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口设置在距离盾构刀盘3-5m的位置处,且所有的开口沿中盾壳体圆周分布。当检测到盾构机上浮时,通过中盾壳体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由于开口设置在距离盾构刀盘3-5m的位置处,且所有的开口沿中盾壳体圆周分布,这样可以使得钻孔后盾构前盾下部形成多个空洞,且所有的空洞在前盾下部呈圆周分布,便于通过调整空洞的周向分布位置,进而实现盾构姿态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口的数量为3-5个。通过在中盾壳体下部设置3-5个开口后,可根据需要选取钻孔方位沿开口进行超前钻孔,更精确的控制钻孔取土位置,使盾构机向需要的方位下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口为三个,且分布在中盾壳体横断面5、6、7点钟位置,这样设置开口可以便于在盾构前盾下部对称取土,有利于使盾构机尽量均匀平稳下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钻杆相对于盾构前进方向倾斜角度为12.5°。采用这样的钻孔角度,既便于钻孔施工操作,又能尽量缩短钻至刀盘下方所需的钻孔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口为斜孔,其倾斜方向与钻杆方向一致,便于通过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口处还设有用于临时封闭开口的堵头,避免在钻孔操作前地下水及泥浆等通过开口进入中盾壳体内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盾壳体下部预设开口,当盾构机出现上浮时,则通过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使盾构刀盘下方形成多个钻孔取土后的空洞,破坏地层稳定性,盾构机则会依靠自重局部下沉,从而达到抑制上浮控制盾构姿态的目的,该盾构机相比于现有盾构机上的千斤顶施力和衬背注浆来说,其具有调整方式简便灵活,对周围地层影响更小,抑制漂移准确度更高、过程更加经济可控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个开口,且分布在中盾壳体横断面5、6、7点钟位置,这样设置开口可以便于在盾构前盾下部对称取土,有利于使盾构机尽量均匀平稳下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盾构机中盾壳体预设开口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盾构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盾构机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中标记:1-中空钻杆,2-盾构中盾,21-开口,3-隧道设计轴线,4-盾构前盾下方软化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在盾构中盾2壳体下部预设多个开口21,所述开口贯穿中盾壳体内外壁,在中盾壳体内还设有中空钻杆1,且钻杆相对于盾构前进方向倾斜布置,所述钻杆能从开口处伸入地层斜向盾构刀盘下方进行钻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盾壳体下部预设开口,当盾构机出现上浮时,则通过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使盾构刀盘下方形成多个钻孔取土后的空洞,破坏地层稳定性,盾构机则会依靠自重局部下沉,从而达到抑制上浮控制盾构姿态的目的,该盾构机相比于现有盾构机上的千斤顶施力和衬背注浆来说,其具有调整方式简便灵活,对周围地层影响更小,抑制漂移准确度更高、过程更加经济可控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设置在距离盾构刀盘3-5m的位置处,且所有的开口沿中盾壳体圆周分布。当检测到盾构机上浮时,通过中盾壳体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由于开口设置在距离盾构刀盘3-5m的位置处,且所有的开口沿中盾壳体圆周分布,这样可以使得钻孔后盾构前盾下部形成多个空洞,且所有的空洞在前盾下部呈圆周分布,便于通过调整空洞的周向分布位置,进而实现盾构姿态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数量为3-5个。通过在中盾壳体下部设置3-5个开口后,可根据需要选取钻孔方位沿开口进行超前钻孔,更精确的控制钻孔取土位置,使盾构机向需要的方位下沉。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为三个,且分布在中盾壳体横断面5、6、7点钟位置,这样设置开口可以便于在盾构前盾下部对称取土,有利于使盾构机尽量均匀平稳下沉。
本实施例中,所述钻杆相对于盾构前进方向倾斜角度为12.5°,即钻孔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3呈12.5°夹角设置,钻孔长度8m,超过前盾3m,钻孔有效孔长为5.37m,有效取芯体积为0.021m3。采用这样的钻孔角度,既便于钻孔施工操作,又能尽量缩短钻至刀盘下方所需的钻孔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钻杆为具有弹性的中空钻杆,通过盾构中盾壳体内设置的潜孔钻打入土体中,可根据钻孔长度进行连接组装钻杆,且钻杆后部在盾构内加固,防止断杆、掉杆对隧道掘进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为直径50-80mm的斜孔,其倾斜方向与钻杆方向一致,便于通过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处还设有用于临时封闭开口的堵头,避免在钻孔操作前地下水及泥浆等通过开口进入中盾壳体内部。在进行钻孔取土施工前,先通过中盾聚氨酯预留开口取出盾构机所穿地层下半部土层芯样,确定好将要打开的超前钻孔位置是否合适,地层是否稳固,避免钻机钻杆进入地层不稳定,导致喷涌或卡钻杆。
如图3所示,当盾构机出现上浮时,可按以下步骤使用该盾构机进行超前钻孔控制盾构机姿态漂移:
步骤一、钻孔取土:检测到盾构机发生漂移后,盾构机停机,在中盾壳体开口处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通过在盾构中盾2壳体内部采用潜孔钻及打入中空钻杆1进行钻孔,采用钻孔取土器取出与钻杆长度相同土体,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次取土,使盾构刀盘下方形成多个钻孔取土后的空洞;
步骤二、高压水冲洗:土体取出后,将高压冲洗机器接通插入超前钻孔内的中空钻杆,对钻杆前方土体被取出的空洞进行高压水枪冲洗,使用清水或压缩空气与水将钻孔孔底的岩屑和空腔壁上粘附的岩粉等冲出,直至冲出的水达到一定的浑浊度要求后停止冲洗;
步骤三、注入分散剂:向取土冲洗后空洞内注入泥岩分散剂,使盾构前盾下部的泥岩软化,形成盾构前盾下方软化部分4,注入分散剂后收回钻杆;
步骤四、盾构姿态改正:盾构前部下方泥岩被软化后,盾构机依靠自重下沉抑制盾构漂移,并辅以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如调整千斤顶施力和衬背注浆压力,使盾构机姿态得以控制,盾构机恢复推进。
通过在中盾壳体下部预设开口,当盾构机出现上浮时,则通过开口朝盾构前方斜向地层进行超前钻孔并取出土体,使盾构刀盘下方形成多个钻孔取土后的空洞,经高压水冲洗空洞后注入泥岩分散剂,使盾构前盾下部的泥岩软化,盾构机则会依靠自重局部下沉,从而达到抑制上浮控制盾构姿态的目的,相比于千斤顶施力和衬背注浆工法,其具有调整方式简便灵活,对周围地层影响更小,抑制漂移准确度更高、过程更加经济可控的特点。
本方案是利用地基应力解除法,在盾构漂移的反方向(即前盾下方)钻孔取土,利用下方地层的沉降,使得盾构机重心前移,从而减小倾斜幅度。利用斜向钻孔,从盾构机前盾下侧的地层中缓慢取土,使得原始地层高度下降,盾构机随着重力的作用,在恢复掘进的过程中逐渐抑制漂移。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洞室后岩体中出现了临空面,岩体有了变形空间,由于应力局部释放,使岩体发生卸载而向隧道内变形,原来平衡的三维初始应力状态引起应力重分布,产生二次应力场。当盾构机上方的岩层较软,下面岩层较硬,且受到岩体向上的应力过大时,便容易发生盾构机向上漂移的情况。此时在沉降小的一侧解除基础底面以下部分土体的应力,使应力向其他部分转移,从而在不增加总荷载的条件下,迫使局部的沉降增加来调节不均匀沉降,可较好的达到调整盾构机姿态的效果。
应力解除法是应用土力学的原理,按照一定的角度打斜孔,解除地基中的局部应力,从而使地基土中的应力发生重分布,局部沉降量增大,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由于软土的灵敏度高,触变性大,钻孔后严重扰动土体,土体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钻孔后在地基土内形成空腔,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沿孔的径向移动,采用分散剂或清水的辅助措施后孔内的残渣被排走,同时周围土体被软化,土体在自重和水的渗透压力作用下,沿孔径向的变形明显加大,促使盾构机局部下沉,在土与盾构机重力的作用下,土体沉降至再次达到应力平衡后停止下沉。下沉量如果不够,则需要再次钻孔取土,使得盾构机前盾再次下沉,直到盾构机到达预定位置,完成抑制盾构漂移、调整盾构机姿态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在中盾壳体开口处分别使用打入钻杆,钻孔取土顺序为先在6点钟位置,其次5点钟位置,最后7点钟位置。通过控制在盾构前盾下方超前钻孔取土顺序,调整控制盾构机下沉方位,从而达到纠偏目的。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分散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强力渗透剂,能快速渗透到粘泥菌胶团中,氧化分解释放出气泡,使泥岩软化,为盾构姿态漂移控制提供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在盾构机中盾壳体下部预设多个开口,所述开口贯穿中盾壳体内外壁,在中盾壳体内还设有钻杆,且钻杆相对于盾构前进方向倾斜布置,所述钻杆能从开口处伸入地层斜向盾构刀盘下方进行钻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在距离盾构刀盘3-5m的位置处,且所有的开口沿中盾壳体圆周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数量为3-5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三个,且分布在中盾壳体横断面5、6、7点钟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相对于盾构前进方向倾斜角度为12.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斜孔,其倾斜方向与钻杆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还设有用于临时封闭开口的堵头。
CN201821711338.8U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Active CN208982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1338.8U CN208982049U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1338.8U CN208982049U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2049U true CN208982049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11338.8U Active CN208982049U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2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8499A (zh) 一种深竖井反井钻机开挖偏移处理方法
CN110656947B (zh) 海底基岩凸起段的掘进方法
CN109519184A (zh) 一种超前钻孔控制盾构机姿态漂移的施工方法
EA000555B1 (ru) Подрубная выемка грунта с защитой от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событий или чрезмерных колебаний грунта
CN108331595A (zh) 一种软塑坍塌体岩溶隧道加固工艺
CN110905536A (zh) 复杂地层土压盾构在暗挖隧道内接收的施工方法
CN109208594B (zh) 钢护筒下沉遇孤石的处理方法、钢护筒结构及钻孔桩
CN105442614A (zh) 一种基坑围护的施工方法
CN208982049U (zh) 一种用于控制盾构姿态漂移的盾构机
US12098636B2 (en)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s via boreholes and multilateral blast-holes
Heath Drilled pile foundations in porous, pinnacled carbonate rock
CN110259448B (zh) 卸压破顶与宽巷柔性墙防治坚硬顶板留巷冲击地压方法
CN111411909A (zh) 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钻探工程人工造壁方法
CN101353894B (zh) 一种透水超深松散回填二片石区域的灌注桩施工成孔方法
CN113374481A (zh) 一种先钻后支的钻井法凿井工艺
RU2059073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GB2232701A (en) Mini-piled retaining wall and a method for its construction
KR101561616B1 (ko) 수평식 터널 굴착 공법
SU1550143A1 (ru) Способ извлечени материалов из мощных обводненных горизонтов
Quan et al. Construction technique for TBM to cross unfavorable geological sections
Adachi et al. Progressive piping failure of a railway tunnel under thick cover rock of 80 m at Mt. Ikoma, Osaka
Sunuwar Challenges of shaft excavation in Nepal Himalaya: case study from hydropower projects
SU1694867A1 (ru) Способ оборудовани фильтровой скважины в неустойчивых породах
RU2107165C1 (ru) Способ скважинной гидродобычи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CN116950090A (zh) 一种山区陡峭基岩地形矩形桩基的开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