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964660U - 一种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4660U
CN208964660U CN201821486184.7U CN201821486184U CN208964660U CN 208964660 U CN208964660 U CN 208964660U CN 201821486184 U CN201821486184 U CN 201821486184U CN 208964660 U CN208964660 U CN 208964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pipe
pipe
water
pond body
treat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61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林�
郭乾忠
张砾华
周军
田松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rban construction tunnel and Bridg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UNNEL and BRIDGE ADMINIST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UNNEL and BRIDGE ADMINIST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UNNEL and BRIDGE ADMINIST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61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4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4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4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设于池体内的过滤池,设于池体上端并延伸至过滤池上的进水管以及设于池体底端的出水管,过滤池内设有由竖向管和横向管组合而成的L型进气管,所述竖向管端部延伸至池体的上端,横向管上设有若干出气口,出水管上依次设有出水口抽水泵及分流阀,该分流阀上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其中第一出水管循环连接至进水管上。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不仅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地对污水抽提并进行快速、高效地净化处理,进而再进行排放或者有效利用,经济安全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在铁路建设项目中,隧道占有比例越来越大。而隧道工程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的环境状态,并可能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中通常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将洞内污水通过机械抽排或引流至隧道洞口沉淀池,使污水在洞口沉淀池停留一定时间,待悬浮物沉淀后排放。由于受隧道洞口场地限制,可以利用的面积相当有限,导致污水沉淀时间不足,只能去除污水中约30~50%的悬浮物,因此隧道施工污水通常是超标排放。
因此,现亟需一种能够快速对污水进行清理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污水进行抽取并进行进高效净化的水处理系统。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设于池体内的过滤池,设于池体上端并延伸至过滤池上的进水管以及设于池体底端的出水管,所述过滤池内设有由竖向管和横向管组合而成的L型进气管,所述竖向管端部延伸至池体的上端,横向管上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出水管上依次设有出水口抽水泵及分流阀,该分流阀上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循环连接至进水管上。
进一步说,进水管上依次设有抽水泵及分流器,该分流器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其底端均延伸至过滤池的上端。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的端部为喇叭型。
再进一步说,池体内设有用于支撑过滤池的支撑架。过滤池的周向侧壁和底部为网状结构,周向侧壁和底部上设有过滤薄膜。池体和过滤池上均设有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更进一步说,L型进气管的竖向管端部连接设有进气软管,通过该进气软管与气泵相连接。过滤池内填充设有活性炭颗粒,L型进气管的横向管置于该活性炭颗粒内。L型进气管对称设于过滤池的两侧或并列设于过滤池的一侧。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为:该水处理系统不仅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地对污水抽提并进行快速、高效地净化处理,进而再进行排放或者有效利用,经济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1,设于池体1内的过滤池2,以及用于支撑过滤池2的支撑架16。过滤池2的周向侧壁和底端为网状结构,其上设有过滤薄膜,过滤池2内设有活性炭颗粒18,通过过滤薄膜和活性炭颗粒18的设置进而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而过滤薄膜可根据污水进行具体选择种类;过滤池2上设有若干L型进气管5,该L型进气管5由竖向管和横向管组合而成,其中,竖向管端部延伸至池体1的上端,竖向管的端部处还连接设有进气软管17,通过该进气软管17与气泵相连接,横向管置于该活性炭颗粒18内,其上设有若干出气口6,通过L型进气管5和出气口6的设置,从而能够对过滤池2内大面积的活性炭颗粒18进行吹动,从而能够使得活性炭颗粒18和污水进行充分接触,提高了净化效果,节省了净化时间。L型进气管5对称设于过滤池2的两侧或并列设于过滤池2的一侧。
此外,池体1的上端设有进水管3,该进水管3内上分别设有抽水泵11和分流器12,分流器12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和第三进水管15,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和第三进水管15底端为喇叭型并延伸至过滤池2的上端,与其相连通。池体1的底端设有出水管4,该出水管4上同样分别设有出水口抽水泵7及分流阀8,该分流阀8上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9和第二出水管10,其中第一出水管9循环连接至进水管3上,对污水进行循环过滤,而第二出水管10连接需要收集净化后的水源装置(例如收集池)或者直接用于灌溉等。池体1和过滤池2上均设有与进水管3和出水管4相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水管进行连通。
工作原理:启动进水管3处的抽水泵11将污水抽提至进水管3中,并通过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和第三进水管15进入过滤池2内进行净化,启动气泵,通过L型进气管5吹动过滤池2内的活性炭颗粒18,使得活性炭颗粒18与污水进行充分接触,污水净化后通过过滤池2周向的过滤薄膜和底端的过滤薄膜再次净化进入池体1内,当需要对污水进行循环处理时,启动出水口抽水泵7和分流阀8,使得污水从第一出水管9进入进水管3中,再次净化;而净化完成后,启动出水口抽水泵7和分流阀8,使得净化后的水源从第二出水管10流出。分流阀8用于调整水流的方向。

Claims (9)

1.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1),设于池体(1)内的过滤池(2),设于池体(1)上端并延伸至过滤池(2)上的进水管(3)以及设于池体(1)底端的出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2)内设有由竖向管和横向管组合而成的L型进气管(5),所述竖向管端部延伸至池体(1)的上端,横向管上设有若干出气口(6);所述出水管(4)上依次设有出水口抽水泵(7)及分流阀(8),该分流阀(8)上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9)和第二出水管(10),其中,第一出水管(9)循环连接至进水管(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上依次设有抽水泵(11)及分流器(12),该分流器(12)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和第三进水管(15),其底端均延伸至过滤池(2)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和第三进水管(15)的端部为喇叭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设有用于支撑过滤池(2)的支撑架(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2)的周向侧壁和底部为网状结构,周向侧壁和底部上设有过滤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进气管(5)的竖向管端部连接设有进气软管(17),通过该进气软管(17)与气泵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2)内填充设有活性炭颗粒(18),L型进气管(5)的横向管置于该活性炭颗粒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进气管(5)对称设于过滤池(2)的两侧或并列设于过滤池(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和过滤池(2)上均设有与进水管(3)和出水管(4)相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CN201821486184.7U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08964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6184.7U CN208964660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6184.7U CN208964660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4660U true CN208964660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5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6184.7U Active CN208964660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4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7267U (zh)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06886896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205127762U (zh) 一种mbr膜片反冲洗装置
CN20832762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臭氧气浮装置
CN208964660U (zh) 一种水处理系统
CN206985861U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零排放和有机肥回收系统
CN206783381U (zh) 悬浮污泥过滤法污水净化装置
CN206328249U (zh)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CN106830463A (zh) 一种雨水深度净化处理系统
CN206624747U (zh) 一种水下污染物吸附过滤装置
CN104743713B (zh) 油田钻井及措施井作业废液不落地处理装置
CN20836203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205258151U (zh) 反渗透系统
CN204293983U (zh) 车载污水分离净化装置
CN209668931U (zh) 一种多段中水回用系统
CN209702433U (zh) 电厂精处理系统
CN207708653U (zh) 一种重力式无阀过滤器
CN208279420U (zh) 微动力一体化微絮凝微滤治污净水系统
CN206289123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段洗车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06457383U (zh) 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及处理系统
CN204121880U (zh) 离心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5886572U (zh) 一种具有反渗透结构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3558925U (zh) 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无动力雨水回用装置
CN211283965U (zh) 一种绿色印刷用废水收集设备
CN205999171U (zh) 真空泵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604, block a, Chuangzhan building, No.2 Xingzhi Road,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ark, Nanjing area, China (Jiangsu) pilot Free Trade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38

Patentee after: Nanjing urban construction tunnel and Bridg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2, Yunhe Road,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17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TUNNEL& BRIDGE ADMINISTRATIO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