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4319U - 碎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碎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44319U CN208944319U CN201821260320.0U CN201821260320U CN208944319U CN 208944319 U CN208944319 U CN 208944319U CN 201821260320 U CN201821260320 U CN 201821260320U CN 208944319 U CN208944319 U CN 2089443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e
- belt conveyor
- fine
- vibrating screen
- crus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498 ball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238 wet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61 abrasive gra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3651 non-24-hour sleep-wake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碎磨系统,该系统包括:粗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原料仓、第一给料机、粗碎破碎机、粗碎矿矿仓、第二给料机和第一振动筛;中细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中碎前缓冲仓、第三给料机、中碎破碎机、中细碎矿矿仓、第四给料机、第二振动筛、细碎前缓冲仓、第五给料机和细碎破碎机,细碎破碎机与中细碎矿矿仓相连;预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粉矿仓、第六给料机、挤满给料斗、高压辊磨机、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和第三振动筛,粉矿仓与第一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第二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第三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与挤满给料斗相连;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球磨机、泵池、渣浆泵和旋流器,球磨机与第三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选矿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碎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选矿领域,较为普遍的碎磨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半自磨工艺和常规碎磨工艺。其中,半自磨工艺主要以粗碎加SAB/SABC工艺为代表;常规碎磨工艺主要以(三/二)段(一/二)闭路工艺为代表。
近年来随着高压辊磨设备的兴起,以高压辊磨机为核心设备的碎磨工艺获得迅速发展。主要有高压辊磨机作为细碎设备的三段破碎工艺(多为开路或半闭路)和高压辊磨机作为超细碎设备的四段破碎工艺。无论是高压辊磨机的三段破碎还是高压辊磨机的四段破碎工艺,高压辊磨机均配置在碎矿最终产品矿仓前,为干式作业,工作制度与碎矿系统相同,非24小时连续作业,其产品粒度P80多为7mm。例如三山岛金矿和司家营铁矿均采用高压辊磨机作为细碎设备的三段半闭路工艺;金堆城钼矿采用常规三段一闭路+高压辊磨机(作为超细碎设备)开路的四段破碎工艺。
根据目前的生产应用情况,高压辊磨机作为细碎(或超细碎)设备的碎矿工艺(干式作业)存在以下缺点和问题:
一是目前的碎矿最终产品粒度P80均为7mm左右,没有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实现节能最大化;
二是存在边缘效应、闭路筛分、矿仓贮存及堵塞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含泥含水多的物料,适应性差。高压辊磨机开路破碎会存在边缘效应,会影响最终入磨物料的产品粒度。闭路破碎,存在打散、堵塞、筛分效率低等问题,且干式筛分还存在粉尘量大及粉矿贮存不利等问题。这也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很少采用高压辊磨机闭路作业的原因。而半闭路流程中,虽然可使辊面端部破碎效果较差的较大颗粒返回高压辊磨机进行再破碎,可一定程度减少边缘效应,但其碎矿效果与闭路仍有差距,不能实现充分的“多碎少磨”。
因此,现有碎磨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碎磨系统。该系统通过将高压辊磨机设置于常规碎矿工序的粉矿仓后,采用闭路作业,与磨矿工序一同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边缘效应、闭路筛分、矿仓储存及堵塞的问题,利于生产管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碎磨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
粗碎单元,所述粗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原料仓、第一给料机、粗碎破碎机、粗碎矿矿仓、第二给料机、第一振动筛;
中细碎单元,所述中细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中碎前缓冲仓、第三给料机、中碎破碎机、中细碎矿矿仓、第四给料机、第二振动筛、细碎前缓冲仓、第五给料机和细碎破碎机,所述中碎前缓冲仓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相连,所述细碎前缓冲仓与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相连,所述细碎破碎机与所述中细碎矿矿仓相连;
预磨矿单元,所述预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粉矿仓、第六给料机、挤满给料斗、高压辊磨机、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和第三振动筛,所述粉矿仓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与所述挤满给料斗相连;
磨矿单元,所述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球磨机、泵池、渣浆泵和旋流器,所述球磨机与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碎磨系统,原料通过粗碎单元进行粗碎,粗碎后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可直接送至粉矿仓,而第一振动筛筛上料送至中细碎单元,由此,有利于节约中细碎单元的能耗,并提高粗碎的处理效率;在中细碎单元里,采用闭路筛分作业,第一振动筛筛下料经中碎后送至第二振动筛筛分,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粉矿仓,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经细碎后再次经第二振动筛筛分,由此,可显著节约中细碎的能耗,并提高中细碎的处理效率;通过将粉矿仓中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高压辊磨机进行预磨矿,可降低磨矿单元中球磨机入磨粒度,降低磨矿单元的能耗,且目前的应用表明,在相同P80(约为7mm)条件下经高压辊磨机破碎的产品与采用常规破碎机破碎的产品相比,能耗降低在15%~30%之间,采用高压辊磨机作为预磨设备,更深层次实现了“多碎少磨”,且由于可获得更低的入磨细度(F80可达到3mm~6mm),将进一步降低碎磨系统的综合能耗;粉矿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粗碎单元和中细碎单元与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之间的不均衡性,实现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高压辊磨机前挤满给料斗的设置可保证高压辊磨机的工作性能;在第三振动筛前设置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有利于控制第三振动筛给矿的稳定性,且第三振动筛筛上料可返回至高压辊磨机,实现预磨矿的闭路操作,显著提高预磨矿的工作效率且有利于节约预磨矿的工作能耗;磨矿单元里,球磨机与旋流器组成闭路单元,球磨机湿式球磨后,可得到粒度更细的湿磨矿浆,经旋流器分离后,粒度符合要求的溢流送至下一工序,不符合要求的沉砂返回球磨机。由此,该系统通过将高压辊磨机设置于常规碎矿工序的粉矿仓后,采用闭路作业,与磨矿工序一同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边缘效应、闭路筛分、矿仓储存及堵塞的问题,利于生产管理。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碎磨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任选的,所述粗碎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粗碎破碎机和所述粗碎矿矿仓相连,并且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设有皮带秤。由此,有利于实现粗碎破碎机与粗碎矿仓的连接,实现粗碎单元空间的合理安排,同时可通过皮带秤记录粗碎矿的量。
任选的,所述中细碎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和中碎前缓冲仓相连,并且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上设有除铁器;第三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中碎破碎机、所述细碎破碎机和所述中细碎矿矿仓相连,并且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上设有皮带秤;第四带式输送机,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和所述细碎前缓冲仓相连,并且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上设有除铁器。由此,有利于实现中细碎单元空间的合理安排,实现中细碎单元的闭路作业,同时可除去中细碎单元中流入中、细碎破碎机物料中的铁以减小对中、细碎设备的损害,并记录中、细碎矿产品的量。
任选的,所述预磨矿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五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五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所述粉矿仓相连,并且所述第五带式输送机上设有皮带秤;第六带式输送机,所述第六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第六给料机和所述挤满给料斗相连,并且所述第六带式输送机上设有皮带秤和除铁器;第七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七带式输送机与所述高压辊磨机和所述缓冲料斗相连;第八带式输送机,所述第八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和所述挤满给料斗相连,并且所述第八带式输送机上设有除铁器。由此,有利于实现中细碎单元与预磨矿单元的连接,实现预磨矿单元空间的合理安排,实现预磨矿单元24作业,并实现预磨矿单元的闭路作业,同时通过除铁可减少对预磨矿设备的损害,挤满给料还可降低后续工艺设备的损害,并保证后续工艺设备的性能。
任选的,所述磨矿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九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九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所述球磨机相连。由此,有利于实现预磨矿单元与磨矿单元的连接。
任选的,所述第一给料机为重型板式给料机,所述粗碎破碎机为颚式破碎机。由此,有利于提高粗碎单元的工作效果和保证粗碎矿的品质。
任选的,所述中碎破碎机为标准圆锥破碎机,所述细碎破碎机为短头圆锥破碎机。由此,有利于提高中细碎单元所得产物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采用碎磨系统实施碎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碎磨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系统包括:粗碎单元100、中细碎单元200、预磨矿单元300和磨矿单元4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粗碎单元100包括依次相连的原料仓11、第一给料机12、粗碎破碎机13、粗碎矿矿仓14、第二给料机15和第一振动筛16,且适于将原料仓中的原矿进行粗碎,以便得到粗碎矿,并粗碎矿进行筛分处理,以便得到第一振动筛筛上料和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具体的,原矿经原料仓送至第一给料机,经第一给料机送至粗碎破碎机进行粗碎处理,所得的粗碎矿送至粗碎矿矿仓,再经第二给料机送至第一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得到粒径较小的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粒径较大的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由此,有利于节约中细碎单元的能耗,并提高粗碎的处理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振动筛筛下料的具体粒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不小于1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给料机12可以为重型板式给料机,粗碎破碎机13可以为颚式破碎机。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一给料机的给料能力及粗碎破碎机的破碎效率,提高所得第一振动筛筛下料的量和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的品质,从而有利于节约后续中细碎单元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细碎单元200包括依次相连的中碎前缓冲仓21、第三给料机22、中碎破碎机23、中细碎矿矿仓24、第四给料机25、第二振动筛26、细碎前缓冲仓27、第五给料机28和细碎破碎机29,中碎前缓冲仓21与第一振动筛16的筛上料出口161相连,细碎前缓冲仓27与第二振动筛26的筛上料出口261相连,细碎破碎机29与中细碎矿矿仓24相连,且适于将第一振动筛筛上料进行中碎,以便得到中碎矿,中碎矿再进行筛分处理,得到第二振动筛筛上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第二振动筛筛上料进行细碎,以便得到细碎矿,细碎矿返回至中细碎矿矿仓。具体的,粗碎单元中第一振动筛筛上料送至中碎前缓冲仓,经第三给料机送至中碎破碎机进行中碎,得到的中碎矿送至中细碎矿矿仓,然后经第四给料机送至第二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得到粒径小的第二振动筛筛下料和粒径大的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第二振动筛筛上料送至细碎前缓冲仓,经第五给料机送至细碎破碎机进行细碎,所得的细碎矿送至中细碎矿矿仓。发明人发现,在中细碎单元里,通过采用闭路筛分作业,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经中碎后送至第二振动筛筛分,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粉矿仓,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经细碎后再次经第二振动筛筛分,可显著节约中细碎的能耗,并提高中细碎的处理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的具体粒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不小于1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碎破碎机23可以为标准圆锥破碎机,细碎破碎机29可以为短头圆锥破碎机。由此,有利于提高中碎破碎机和细碎破碎机的破碎效率和效果,进而节约中细碎破碎单元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预磨矿单元300包括依次相连的粉矿仓31、第六给料机32、挤满给料斗33、高压辊磨机34、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35和第三振动筛36,粉矿仓31与第一振动筛16的筛下料出口162和第二振动筛26的筛下料出口262相连,第三振动筛36的筛上料出口361与挤满给料斗33相连,且适于将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进行预磨矿,以便得到预磨矿产品,预磨矿产品再进行筛分,以便得到第三振动筛筛上料和第三振动筛筛下料。具体的,粉矿仓用于储备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然后经第六给料机送至挤满给料斗缓冲备用,在送至高压辊磨机进行预磨矿,经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缓冲后,送至第三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符合要求的第三振动筛筛下料送至后续磨矿单元,不符合要求的第三振动筛筛上料返回挤满给料斗再预磨。发明人发现,通过将粉矿仓中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高压辊磨机进行预磨矿,可降低球磨机入磨粒度,降低磨矿单元的能耗,且目前的应用表明,在相同P80(约7mm)条件下经高压辊磨机破碎的产品与采用常规破碎机破碎的产品相比,能耗降低在15%~30%之间,采用高压辊磨机作为预磨设备,更深层次实现了“多碎少磨”,且由于可获得更低的入磨细度(F80可达到3mm~6mm),将进一步降低碎磨系统的综合能耗;粉矿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粗碎单元和中细碎单元与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之间的不均衡性,实现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高压辊磨机前挤满给料斗的设置可保证高压辊磨机的工作性能;在第三振动筛前设置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有利于控制第三振动筛给矿的稳定性,且第三振动筛筛上料可返回至高压辊磨机,实现预磨矿的闭路操作,显著提高预磨矿的工作效率且有利于节约预磨矿的工作能耗。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可24小时工作,粉矿仓的有效容量可以为满足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24小时所处理的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的粒径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不大于10mm的占比不小于80%。由此,有利于节约后续预磨矿和磨矿工艺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第三振动筛筛下料的粒径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3-6mm占比不小于80%。由此,有利于节约后续磨矿工艺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磨矿单元400包括依次相连的球磨机41、泵池42、渣浆泵43和旋流器44,球磨机41与第三振动筛36的筛下料出口362相连,且适于将第三振动筛筛下料进行湿磨处理,以便得到湿磨矿浆,湿磨矿浆进行分离处理,以便得到溢流和沉砂。具体的,第三振动筛筛下料进入球磨机进行球磨处理,然后经泵池缓冲,经渣浆泵送至旋流器进行分离,得到溢流和沉砂。发明人发现,球磨机与旋流器组成闭路单元,球磨机湿式球磨后,可得到粒度更细的湿磨矿浆,经旋流器分离后,粒度符合要求的溢流送至下一工序,不符合要求的沉砂返回球磨机。需要说明的是,球磨机和旋流器的具体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球磨机可以为溢流型球磨机,旋流器可以为水力旋流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碎磨系统,原料通过粗碎单元进行粗碎,粗碎后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可直接送至粉矿仓,而第一振动筛筛上料送至中细碎单元,由此,有利于节约中细碎单元的能耗,并提高粗碎的处理效率;在中细碎单元里,采用闭路筛分作业,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经中碎后送至第二振动筛筛分,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粉矿仓,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经细碎后再次经第二振动筛筛分,由此,可显著节约中细碎的能耗,并提高中细碎的处理效率;通过将粉矿仓中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高压辊磨机进行预磨矿,可降低磨矿单元中球磨机入磨粒度,降低磨矿单元的能耗,且目前的应用表明,在相同P80(约7mm)条件下经高压辊磨机破碎的产品与采用常规破碎机破碎的产品相比,能耗降低在15%~30%之间,采用高压辊磨机作为预磨设备,更深层次实现了“多碎少磨”,且由于可获得更低的入磨细度(F80可达到3mm~6mm),将进一步降低碎磨系统的综合能耗;粉矿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粗碎单元和中细碎单元与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之间的不均衡性,实现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高压辊磨机前挤满给料斗的设置可保证高压辊磨机的工作性能;在第三振动筛前设置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有利于控制第三振动筛给矿的稳定性,且第三振动筛筛上料可返回至高压辊磨机,实现预磨矿的闭路操作,显著提高预磨矿的工作效率且有利于节约预磨矿的工作能耗;磨矿单元里,球磨机与旋流器组成闭路单元,球磨机湿式球磨后,可得到粒度更细的湿磨矿浆,经旋流器分离后,粒度符合要求的溢流送至下一工序,不符合要求的沉砂返回球磨机。由此,该系统通过将高压辊磨机设置于常规碎矿工序的粉矿仓后,采用闭路作业,与磨矿工序一同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边缘效应、闭路筛分、矿仓储存及堵塞的问题,利于生产管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2,上述碎磨系统的粗碎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5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带式输送机500分别与粗碎破碎机13和粗碎矿矿仓14相连,并且第一带式输送机500上设有皮带秤51,且适于将粗碎矿经称重后送至粗碎矿矿仓。由此,有利于实现粗碎破碎机与粗碎矿仓的连接,实现粗碎单元空间的合理安排,同时可通过皮带秤记录粗碎矿的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上述碎磨系统的中细碎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带式输送机600、第三带式输送机700和第四带式输送机8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带式输送机600分别与第一振动筛16的筛上料出口161和中碎前缓冲仓21相连,并且第二带式输送机600上设有除铁器61,且适于将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经除铁后送至中碎前缓冲仓。由此,有利于实现第一振动筛与中碎前缓冲仓的连接,即实现粗碎单元与中细碎单元的连接,有利于实现粗碎单元与中细碎单元空间的合理安排,同时有利于除去粗碎矿中的铁,减少对后续工艺设备的损害。第三带式输送机700分别与中碎破碎机23、细碎破碎机29和中细碎矿矿仓24相连,并且第三带式输送机700上设有皮带秤71,且适于将中碎矿和细碎矿经称重后送至中细碎矿矿仓。由此,有利于实现中碎破碎机和细碎破碎机与中细碎矿矿仓的连接,实现中细碎单元空间的合理安排,同时可记录通过第三带式输送机的产品的量。第四带式输送机800分别与第二振动筛26的筛上料出口261和细碎前缓冲仓27相连,并且第四带式输送机800上设有除铁器81,且适于将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经除铁后送至细碎前缓冲仓。由此,有利于实现第二振动筛与细碎前缓冲仓的连接,实现中细碎单元空间的合理安排,同时可除去第二振动筛筛上料中的铁,减少对后续工艺设备的损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上述碎磨系统的预磨矿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五带式输送机900、第六带式输送机1000、第七带式输送机1100和第八带式输送机1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五带式输送机900分别与第一振动筛16的筛下料出口162、第二振动筛26的筛下料出口262和粉矿仓31相连,并且第五带式输送机900上设有皮带秤91,且适于将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经称重后送至粉矿仓,同时可通过皮带秤记录最终碎矿产品的量。第六带式输送机1000分别与第六给料机32和挤满给料斗33相连,并且第六带式输送机1000上设有皮带秤1010和除铁器1020。且适于将第六给料机中的矿粉经称重和除铁后送至挤满给料斗。由此,可实现第六给料机和挤满给料斗的连接,实现对挤满给料斗的定量供料,同时可保证后续工艺设备的性能。第七带式输送机1100与高压辊磨机34和缓冲料斗35相连,且适于将高压辊磨机所得的预磨矿产品送至缓冲料斗。由此,有利于实现预磨矿单元空间的合理安排。第八带式输送机1200与第三振动筛36的筛上料出口361和给料斗33相连,并且第八带式输送机1200上设有除铁器1210,且适于将第三振动筛筛上料经除铁后送至挤满给料斗。由此,有利于实现预磨矿单元的闭路作业,同时通过除铁可进一步减少对后续工艺设备的损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5,上述碎磨系统的磨矿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九带式输送机13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九带式输送机1300与第三振动筛36的筛下料出口362和球磨机41相连,且适于将第三振动筛筛下料送至球磨机。由此,可实现预磨矿单元与磨矿单元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碎磨系统至少具有下列所述优点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创新性的提出常规三段一闭路+高压辊磨机闭路+球磨流程的碎磨工艺技术;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创新性地采用高压辊磨机作为常规碎矿工序后的预磨矿设备,而非目前工业生产中作为碎矿工序中的细碎设备或超细碎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矿石在碎矿工序后、球磨工序前加入预磨矿工序,显著降低了球磨机的入磨粒度,可达P80=3-6mm,与现有P80=7-10mm相比,具有显著的进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将高压辊磨机设置于常规碎矿工序产品矿仓后,实现了与磨矿工序一同采用24h连续工作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高压辊磨机采用闭路作业,有效避免目前高压辊磨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边缘效应、闭路筛分、矿仓贮存及堵塞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很好的响应了国家“节能降耗”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对于选矿相关系统综合能耗有限制或准许建设门槛高的领域或地区,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碎磨系统,对于采用粗碎+半自磨工艺或常规碎磨工艺不适用或能耗较高的原矿特性非常硬的矿石,有更大的推广意义。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采用上述碎磨系统进行碎磨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该方法包括:
S100:将原料仓中的原矿通过第一给料机供给至粗碎破碎机进行粗碎,粗碎矿经第二给料机供给至第一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
该步骤中,原矿经原料仓送至第一给料机,经第一给料机送至粗碎破碎机进行粗碎处理,所得的粗碎矿送至粗碎矿粉矿仓,再经第二给料机送至第一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得到粒径较小的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粒径较大的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由此,有利于节约中细碎单元的能耗,并提高粗碎的处理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振动筛筛下料的具体粒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不小于13mm。
S200:将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经第三给料机供给至中碎破碎机进行中碎,中碎矿再经第四给料机供给至第二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经第五给料机供给至细碎破碎机进行细碎,细碎矿返回至中细碎矿矿仓
该步骤中,粗碎单元中第一振动筛筛上料送至中碎前缓冲仓,经第三给料机送至中碎破碎机进行中碎,得到的中碎矿送至中细碎矿矿仓,然后经第四给料机送至第二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得到粒径小的第二振动筛筛下料和粒径大的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第二振动筛筛上料送至细碎前缓冲仓,经第五给料机送至细碎破碎机进行细碎,所得的细碎矿送至中细碎矿矿仓。发明人发现,在中细碎单元里,通过采用闭路筛分作业,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经中碎后送至第二振动筛筛分,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粉矿仓,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经细碎后再次经第二振动筛筛分,可显著节约中细碎的能耗,并提高中细碎的处理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的具体粒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不小于13mm。
S300:将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经第六给料机供给至高压辊磨机进行预磨矿,预磨矿产品再经第三振动筛进行筛分
该步骤中,粉矿仓用于储备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然后经第六给料机送至挤满给料斗缓冲备用,在送至高压辊磨机进行预磨矿,经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缓冲后,送至第三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符合要求的第三振动筛筛下料送至后续磨矿单元,不符合要求的第三振动筛筛上料返回挤满给料斗备用。发明人发现,通过将粉矿仓中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高压辊磨机进行预磨矿,可降低球磨机入磨粒度,降低磨矿单元的能耗,且目前的应用表明,在相同P80(约7mm)条件下经高压辊磨机破碎的产品与采用常规破碎机破碎的产品相比,能耗降低在15%~30%之间,采用高压辊磨机作为预磨设备,更深层次实现了“多碎少磨”,且由于可获得更低的入磨细度(F80可达到3mm~6mm),将进一步降低碎磨系统的综合能耗;粉矿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粗碎单元和中细碎单元与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之间的不均衡性,实现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高压辊磨机前挤满给料斗的设置可保证高压辊磨机的工作性能;在第三振动筛前设置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有利于控制第三振动筛给矿的稳定性,且第三振动筛筛上料可返回至高压辊磨机,实现预磨矿的闭路操作,显著提高预磨矿的工作效率且有利于节约预磨矿的工作能耗。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可24小时工作,粉矿仓的有效容量可以为满足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24小时所处理的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的粒径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不大于10mm的占比不小于80%。由此,有利于节约后续预磨矿和磨矿工艺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第三振动筛筛下料的粒径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3-6mm占比不小于80%。由此,有利于节约后续磨矿工艺的能耗。
S400:将第三振动筛筛下料供给至球磨机进行湿磨处理,湿磨矿浆经渣浆泵供给至旋流器进行分离处理
该步骤中,第三振动筛筛下料进入球磨机进行球磨处理,然后经泵池缓冲,经渣浆泵送至旋流器进行分离,得到溢流和沉砂。发明人发现,球磨机与旋流器组成闭路单元,球磨机湿式球磨后,可得到粒度更细的湿磨矿浆,经旋流器分离后,粒度符合要求的溢流送至下一工序,不符合要求的返回球磨机。需要说明的是,球磨机和旋流器的具体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球磨机可以为溢流型球磨机,旋流器可以为水力旋流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用碎磨系统实施碎磨的方法,原料通过粗碎单元进行粗碎,粗碎后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可直接送至粉矿仓,而第一振动筛筛上料送至中细碎单元,由此,有利于节约中细碎单元的能耗,并提高粗碎的处理效率;在中细碎单元里,采用闭路筛分作业,第一振动筛筛上料经中碎后送至第二振动筛筛分,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粉矿仓,第二振动筛筛上料经细碎后再次经第二振动筛筛分,由此,可显著节约中细碎的能耗,并提高中细碎的处理效率;通过将粉矿仓中第一振动筛筛下料和第二振动筛筛下料送至高压辊磨机进行预磨矿,可降低磨矿单元中球磨机入磨粒度,降低磨矿单元的能耗,且目前的应用表明,在相同P80(约7mm)条件下经高压辊磨机破碎的产品与采用常规破碎机破碎的产品相比,能耗降低在15%~30%之间,采用高压辊磨机作为预磨设备,更深层次实现了“多碎少磨”,且由于可获得更低的入磨细度(F80可达到3mm~6mm),将进一步降低碎磨系统的综合能耗;粉矿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粗碎单元和中细碎单元与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之间的不均衡性,实现预磨矿单元和磨矿单元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高压辊磨机前挤满给料斗的设置可保证高压辊磨机的工作性能;在第三振动筛前设置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有利于控制第三振动筛给矿的稳定性,且第三振动筛筛上料可返回至高压辊磨机,实现预磨矿的闭路操作,显著提高预磨矿的工作效率且有利于节约预磨矿的工作能耗;磨矿单元里,球磨机与旋流器组成闭路单元,球磨机湿式球磨后,可得到粒度更细的湿磨矿浆,经旋流器分离后,粒度符合要求的溢流送至下一工序,不符合要求的沉砂返回球磨机。由此,该系统通过将高压辊磨机设置于常规碎矿工序的粉矿仓后,采用闭路作业,与磨矿工序一同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边缘效应、闭路筛分、矿仓储存及堵塞的问题,利于生产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碎磨系统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同样适用于该采用碎磨系统实施碎磨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碎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粗碎单元,所述粗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原料仓、第一给料机、粗碎破碎机、粗碎矿矿仓、第二给料机、第一振动筛;
中细碎单元,所述中细碎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中碎前缓冲仓、第三给料机、中碎破碎机、中细碎矿矿仓、第四给料机、第二振动筛、细碎前缓冲仓、第五给料机和细碎破碎机,所述中碎前缓冲仓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相连,所述细碎前缓冲仓与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相连,所述细碎破碎机与所述中细碎矿矿仓相连;
预磨矿单元,所述预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粉矿仓、第六给料机、挤满给料斗、高压辊磨机、预磨矿产品缓冲料斗和第三振动筛,所述粉矿仓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与所述挤满给料斗相连;
磨矿单元,所述磨矿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球磨机、泵池、渣浆泵和旋流器,所述球磨机与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碎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粗碎破碎机和所述粗碎矿矿仓相连,并且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设有皮带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细碎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二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和中碎前缓冲仓相连,并且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上设有除铁器;
第三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中碎破碎机、所述细碎破碎机和所述中细碎矿矿仓相连,并且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上设有皮带秤;
第四带式输送机,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和所述细碎前缓冲仓相连,并且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上设有除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磨矿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五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五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所述第二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所述粉矿仓相连,并且所述第五带式输送机上设有皮带秤;
第六带式输送机,所述第六带式输送机分别与所述第六给料机和所述挤满给料斗相连,并且所述第六带式输送机上设有皮带秤和除铁器;
第七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七带式输送机与所述高压辊磨机和所述缓冲料斗相连;
第八带式输送机,所述第八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上料出口和所述挤满给料斗相连,并且所述第八带式输送机上设有除铁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矿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九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九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三振动筛的筛下料出口和所述球磨机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给料机为重型板式给料机,所述粗碎破碎机为颚式破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碎破碎机为标准圆锥破碎机,所述细碎破碎机为短头圆锥破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60320.0U CN208944319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碎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60320.0U CN208944319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碎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44319U true CN208944319U (zh) | 2019-06-07 |
Family
ID=66733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60320.0U Active CN208944319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碎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4431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46719A (zh) * | 2018-08-06 | 2018-12-21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碎磨系统和方法 |
CN113058726A (zh) * | 2021-03-26 | 2021-07-02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提高高压辊磨筛分闭路作业率的系统 |
-
2018
- 2018-08-06 CN CN201821260320.0U patent/CN2089443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46719A (zh) * | 2018-08-06 | 2018-12-21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碎磨系统和方法 |
CN113058726A (zh) * | 2021-03-26 | 2021-07-02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提高高压辊磨筛分闭路作业率的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46719A (zh) | 碎磨系统和方法 | |
CN109876917A (zh) | 一种高品质砂石骨料全冲击干法破碎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 |
CN205341004U (zh) | 一种循环式矿石粉碎碾磨装置 | |
CN102030462A (zh) | 精制石英砂的加工方法 | |
CN111570053B (zh) | 碎磨流程工艺方法及碎磨流程工艺设备 | |
CN102921521B (zh) | 一种提高铜矿或铅锌矿处理能力的磨矿分级方法 | |
CN103962214A (zh) | 一种综合回收伴生铁磷矿物的联合选矿方法及系统 | |
CN213050984U (zh) | 碎磨流程工艺设备 | |
CN111921697A (zh) | 复杂铜铅锌硫化矿碎磨工艺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8187878B (zh) | 一种一段半闭路磨矿分级工艺 | |
CN210994674U (zh) | 一种破碎磨矿系统 | |
CN108745593A (zh) | 炉渣的碎磨系统和方法 | |
CN208944319U (zh) | 碎磨系统 | |
WO2024153015A1 (zh) | 矿石高效碎磨与分选方法和系统 | |
CN108704746A (zh) | 一种低能耗碎磨方法 | |
CN110052321A (zh) | 一种非标准配置的二段连续磨矿分级工艺 | |
CN112221658A (zh) | 一种顽石高压辊磨全粒级给料破碎系统及方法 | |
CN109569845A (zh) | 超细高岭土四级制粉设备和超细高岭土及其四级制粉生产工艺 | |
CN211026657U (zh) | 一种基于坚硬岩加工高品质砂石骨料的破碎生产线 | |
CN214288682U (zh) | 一种顽石高压辊磨全粒级给料破碎设备 | |
CN209423734U (zh) | 一种多组锤头超微粉碎机 | |
CN112774833A (zh) | 立式辊压机、制砂系统及制砂方法 | |
CN206810454U (zh) | 一种新型选矿破碎系统 | |
CN104689885A (zh) | 一种自循环铝土矿磨制工艺 | |
CN106391266A (zh) | 陶瓷原料连续制浆系统及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