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8645U -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88645U CN208888645U CN201821687703.6U CN201821687703U CN208888645U CN 208888645 U CN208888645 U CN 208888645U CN 201821687703 U CN201821687703 U CN 201821687703U CN 208888645 U CN208888645 U CN 2088886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ler
- intelligent
- intelligent substation
- value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29960000909 sulfur hexafluoride Drug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29910018503 SF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SFZCNBIFKDRMGX-UHFFFAOYSA-N sulfur hexa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S(F)(F)(F)(F)F SFZCNBIFKDRMG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VFWZNCVPCJQOP-UHFFFAOYSA-N chloralod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CC(C)OC(O)C(Cl)(Cl)Cl QVFWZNCVPCJQO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智能变电站监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应用于一智能变电站,该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包括智能管理主机、智能接入系统、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智能接入系统包括安全警卫子系统,安全警卫子系统安装于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处,安全警卫子系统与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监测系统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监测系统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该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能够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可靠、高效的监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智能变电站监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与其他环节联系紧密,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智能电网自动化特征的主要体现。因此,加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对于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至关重要。根据《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定义,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由于智能变电站的系统较为复杂,现有技术难以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可靠、高效的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能够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可靠、高效的监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应用于一智能变电站,所述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包括智能管理主机、智能接入系统、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智能接入系统包括安全警卫子系统;所述安全警卫子系统安装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处,所述安全警卫子系统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当所述安全警卫子系统发生短路或断路时,所述安全警卫子系统用于向所述智能管理主机传输报警信号,所述智能管理主机用于触发设置于所述围墙内的照明设备和录像设备开启;
所述监测系统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所述监测系统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的环境信息,对所述环境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将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传输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中,所述设备包括所述照明设备、空调、风机和水泵。
可选地,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监测子系统;
所述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智能变电站围墙内的实时温湿度值,将所述实时温湿度值至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实时温湿度值是否位于正常设定温度区间外,若所述实时温湿度值位于所述正常设定区间外,生成温湿度报警信号,将所述实时温湿度值和所述温湿度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可选地,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
所述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包括第二控制器和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腔室内,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用于采集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将所述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是否超过告警浓度值,若超过,生成浓度告警信号,将所述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和浓度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可选地,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风速监测子系统;
所述风速监测子系统包括第三控制器和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或围墙外,所述第三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实时风速值,将所述实时风速值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实时风速值是否超过设定风速值,若超过,生成风速异常信号,将所述实时风速值和所述风速异常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可选地,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水浸监测子系统;
所述水浸监测子系统包括第四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工作室内,所述第四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与所述第四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器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工作室内的实时水位值,将所述实时水位值发送至所述第四控制器,所述第四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实时水位值是否超过设定水位值,若超过,生成水位告警信号,将所述实时水位值和所述水位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可选地,所述智能管理主机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用于修改所述正常设定区间的第一修改指令,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修改指令,根据所述第一修改指令对所述正常设定区间进行修改,
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用于修改所述告警浓度值的第二修改指令,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修改指令,根据所述第二修改指令对所述告警浓度值进行修改,
向所述第三控制器发送用于修改所述设定风速值的第三修改指令,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修改指令,根据所述第三修改指令对所述设定风速值进行修改,
向所述第四控制器发送用于修改所述设定水位值的第四修改指令,根据所述第四修改指令对所述设定水位值进行修改。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第五控制器、第一漏电断路器、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一手触式控制屏;所述第五控制器、所述第一漏电断路器和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第一手触式控制屏设置于所述照明设备处,所述第五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手触式控制屏和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漏电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电源进线之间,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与所述照明设备电连接;
所述第五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或所述第一手触式控制屏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第六控制器和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安装于所述空调的红外接收窗口附近,所述第六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第六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和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
所述第六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调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第七控制器、第二漏电断路器、第二交流接触器和第二手触式控制屏;所述第七控制器、所述第二漏电断路器和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第二手触式控制屏设置于所述风机处,所述第七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二手触式控制屏和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漏电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和电源进线之间,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与所述风机电连接;
所述第七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或所述第二手触式控制屏传输的第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机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第八控制器、第三漏电断路器、第三交流接触器和第三手触式控制屏;所述第八控制器、所述第三漏电断路器、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手触式控制屏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第八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三手触式控制屏和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漏电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和电源进线之间,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与所述水泵电连接;
所述第八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或所述第三手触式控制屏传输的第四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水泵的运行状态。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智能管理主机能够与智能接入系统、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之间实现无线通信连接,能够对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的环境进行监控,对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智能变电站的可靠、高效监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100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人员自动跟踪定位子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标:
100-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1-智能管理主机;
2-智能接入系统;21-安全警卫子子系统;22-门禁子系统;23-消防子系统;
3-监测系统;31-环境温度湿度监测子系统;311-第一控制器;312-温湿度传感器;32-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321-第二控制器;322-六氟化硫传感器;33-风速监测子系统;331-第三控制器;332-风速传感器;34-水浸监测子系统;341-第四控制器;342-水浸传感器;
4-控制系统;41-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411-第五控制器;412-第一漏电断路器;413-第一交流接触器;414-第一手触式控制屏;42-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421-第六控制器;422-红外发射装置;43-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 431-第七控制器;432-第二漏电断路器;433-第二交流接触器;434-第二手触式控制屏;44-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441-第八控制器;442-第三漏电断路器;443-第三交流接触器;444-第三手触式控制屏;
5-人员自动跟踪定位子系统;51-交换机;52-无线局域网接入点;53- 便携式定位装置;54-定位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发明人经调查发现,现有技术难以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可靠、高效的监控,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智能变电站受传统理念和技术的影响,各个子系统均是孤立的,以至于出现一种监控“孤岛”现象,无形中降低了对智能变电站监控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增加了投资成本。尤其是现在电力系统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在智能变电站平常的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现有技术难以实现对智能变电站的可靠、高效监控。
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贡献。
基于上述研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能够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可靠、高效的监控。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100的结构框图,有图可见,该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100包括智能管理主机1、智能接入系统2、监测系统3和控制系统4。
其中,智能接入系统2包括均与智能管理主机1通信连接的安全警卫子系统21、门禁子系统22和消防子系统23。安全警卫子系统21分为电子围栏和主动红外线对射及相关设备。
电子围栏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处,电子围栏与智能管理主机1通信连接,例如,按围墙每边100m左右设一个防区,可以每2~3个防区设一个主机箱,主机箱内设脉冲主机、变压器、端子排等设备,主机箱布置在围墙的适当位置上,脉冲主机与电子围栏通信连接,位于前段的电子围栏直接安装在围墙顶部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围栏采用四线制,当电子围栏发生短路或断路时,脉冲主机向智能管理主机1传输报警信号,智能管理主机1触发设置于围墙内的照明设备和录像设备开启。可选地,在电子围栏醒目处,一般每隔10m安装一块警示牌,警示牌悬挂设置,且电子围栏能够提供各防区的干结点告警输出。可选地,智能接入系统2还包括智能接入装置,智能接入装置通信连接于脉冲主机和智能管理主机之间,每个智能接入装置能够接入至少八个防区。
主动红外线对射及相关设备具有以下功能: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检测外来人员的入侵,根据不同的有效距离选用不同的红外报警器,当报警时能够自动打开站内照明和录像,平时也可以由操作人员手动打开、关闭。相关设备包括警铃,警铃可为报警联动设备,警情发生时启动,发出声音警告,同时应有打印输出。进一步地,红外线光束对射探头应采用四光束的,当有人或物体阻挡光线时产生告警信号,并可以设置其布防和撤防两种运行方式,红外对射的安装应该覆盖所有的围墙及大门,红外线光束对射探头的裕度应不小于100%[如围墙的长度为60m,则对射探头的标称距离为不小于60×(1+100%)=120m],红外对射支撑管应用不锈钢管和底座,管厚不少于1.2mm,座子厚度不小于2.5mm;座子的固定螺栓方向向下,主动红外线对射系统能够提供各防区的干结点告警输出。
针对门禁子系统22,设备室、通信室、蓄电池室、二次设备室、控制室、GIS室、电容器室均应配置门禁子系统22,该门禁子系统22具有多种开门方式,如刷卡开门、密码开门、门卡配合密码开门、多卡开门、远程控制开门等,该门禁子系统22还具有信息记录功能,能记录门禁开启时间及开启人的卡号、姓名、单位等信息,所有的记录信息能远程读取,还具备非法闯入报警、非法卡刷卡报警等多种报警功能等。
可选地,门禁子系统22还能够提供开关门信号、门铃信号干结点接口,且每个智能接入装置具备至少八个干结点输入接口。
请继续参阅图1,监测系统3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监测系统3 与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监测系统3用于实时监测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的环境信息,对环境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将环境信息和分析结果发送至智能管理主机。控制系统4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控制系统4 与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控制系统4用于接收智能管理主机传输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中,设备包括照明设备、空调、风机和水泵。
请参阅图2,监测系统3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监测子系统31、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32、风速监测子系统33和水浸监测子系统34。
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31包括第一控制器311和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312,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312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第一控制器311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312与第一控制器311通信连接,第一控制器311与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312用于采集智能变电站围墙内的实时温湿度值,将实时温湿度值至传输至第一控制器311,第一控制器311用于判断实时温湿度值是否位于正常设定温度区间外,若实时温湿度值位于正常设定区间外,生成温湿度报警信号,将实时温湿度值和温湿度报警信号发送至智能管理主机。可选地,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31还满足以下要求:支持POE供电方式,第一控制器311采用导轨安装方式,每个第一控制器311可以外接不少于十六个温湿度传感器312,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31可对温湿度联动门限和告警门限进行设定,温湿度传感器312可定时上传温湿度采样值、采样时间间隔可调,环境温湿度监测子系统31具备基于WEB的管理与配置界面。温度测量范围:-20~+100℃;精度,±0.5℃。湿度测量范围: 0-100%RH;精度,±1%RH(25%RH)。
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32包括第二控制器321和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322,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322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腔室内,第二控制器321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322与第二控制器321通信连接,第二控制器321与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322用于采集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将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发送至第二控制器322,第二控制器322用于判断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是否超过告警浓度值,若超过,生成浓度告警信号,将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和浓度告警信号发送至智能管理主机。可选地,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32还满足以下要求:支持POE供电方式,第二控制器321采用导轨安装方式,每个第二控制器321可以外接不少于十六个六氟化硫传感器322。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32可对六氟化硫浓度联动门限和告警门限进行设定。六氟化硫传感器322可定时上传六氟化硫浓度采样值、采样时间间隔可调。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32具备基于WEB的管理与配置界面,测量范围:0~ 3000ppm,测量精度:满量程的正负1%。
风速监测子系统33包括第三控制器331和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332,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332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或围墙外,第三控制器331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332与第三控制器331通信连接,第三控制器331与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332用于采集实时风速值,将实时风速值发送至第三控制器331,第三控制器331用于判断实时风速值是否超过设定风速值,若超过,生成风速异常信号,将实时风速值和风速异常信号发送至智能管理主机。可选地,风速监测子系统33还满足以下要求:支持POE供电方式,第三控制器 331采用导轨安装方式,风速传感器332可定时上传风速采样值、采样时间间隔可调,风速监测子系统33具备基于WEB的管理与配置界面,测量范围:0~100(m/s),测量精度:±0.5%测量值。
水浸监测子系统34包括第四控制器341和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342,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342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工作室内,第四控制器341 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342与第四控制器341 通信连接,第四控制器341与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342用于采集工作室内的实时水位值,将实时水位值发送至第四控制器 341,第四控制器341用于判断实时水位值是否超过设定水位值,若超过,生成水位告警信号,将实时水位值和水位告警信号发送至智能管理主机。可选地,水浸监测子系统34还应具有以下功能:支持POE供电方式,第四控制器341采用导轨安装方式,每个第四控制器341可以外接不少于八个水浸传感器342。水浸监测子系统34可对水位联动门限和告警门限进行设定。水浸传感器342可定时上传水位采样值、采样时间间隔可调。水浸监测子系统34具备基于WEB的管理与配置界面,灵敏度(mm):3±1,误报率≤0.01%。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智能管理主机1还用于向第一控制器311发送用于修改正常设定区间的第一修改指令,第一控制器311用于接收第一修改指令,根据第一修改指令对正常设定区间进行修改,向第二控制器321 发送用于修改告警浓度值的第二修改指令,第二控制器321用于接收第二修改指令,根据第二修改指令对告警浓度值进行修改,向第三控制器331 发送用于修改设定风速值的第三修改指令,第三控制器331用于接收第三修改指令,根据第三修改指令对设定风速值进行修改,向第四控制器341 发送用于修改设定水位值的第四修改指令,根据第四修改指令对设定水位值进行修改。如此,能够提高整个监测系统3灵活性。
请参阅图3,控制系统包括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41、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42、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43和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44。
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41第五控制器411、第一漏电断路器412、第一交流接触器413和第一手触式控制屏414,第五控制器411、第一漏电断路器412和第一交流接触器413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第一手触式控制屏414设置于照明设备处,第五控制器411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413、第一手触式控制屏414和智能管理主机1通信连接,第一漏电断路器412 连接于第一交流接触器413和电源进线之间,第一交流接触器413与照明设备电连接,第五控制器411用于接收智能管理主机1或第一手触式控制屏414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可选地,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41还满足以下要求:第五控制器411采用导轨安装方式,每个第五控制器411至少支持4路灯光控制回路。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41支持POE供电方式且具备基于WEB的管理与配置界面。第一手触式控制屏414支持远方/就地控制切换,缺省状态下,就地控制优先于远方控制。
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42包括第六控制器421和红外发射装置422,红外发射装置422安装于空调的红外接收窗口附近,第六控制器421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第六控制器421分别与红外发射装置422和智能管理主机1通信连接,第六控制器421用于接收智能管理主机1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红外发射装置422,红外发射装置422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空调的运行状态。可选地,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42还满足以下要求:第六控制器421采用导轨安装方式,第六控制器421可以外接不少于8个红外发射装置422,并对不少于8台空调进行控制。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42支持POE供电方式,使用红外方式控制空调的工作状态,具备基于WEB的管理与配置界面。
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43包括第七控制器431、第二漏电断路器432、第二交流接触器433和第二手触式控制屏434,第七控制器431、第二漏电断路器432和第二交流接触器433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第二手触式控制屏434设置于风机处,第七控制器431分别与第二交流接触器433、第二手触式控制屏434和智能管理主机1通信连接,第二漏电断路器432 连接于第二交流接触器433和电源进线之间,第二交流接触器433与风机电连接。第七控制器431用于接收智能管理主机1或第二手触式控制屏434 传输的第三控制信号,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风机的运行状态。可选地,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43还满足以下要求:第七控制器431采用导轨安装方式,每个第七控制器431至少支持4路风机控制回路。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43支持POE供电方式,具备基于WEB的管理与配置界面。第二手触式控制屏434支持远方/就地控制切换,缺省状态下,就地控制优先于远方控制。
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44包括第八控制器441、第三漏电断路器442、第三交流接触器443和第三手触式控制屏444,第八控制器441、第三漏电断路器442、第三交流接触器443和第三手触式控制屏444设置于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第八控制器分441别与第三交流接触器443、第三手触式控制屏444和智能管理主机1通信连接,第三漏电断路器442连接于第三交流接触器443和电源进线之间,第三交流接触器443与水泵电连接。第八控制器441用于接收智能管理主机1或第三手触式控制屏444传输的第四控制信号,根据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水泵的运行状态。可选地,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44还满足以下要求:第八控制器441采用导轨安装方式,每个第八控制器441至少支持四路水泵控制回路。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44支持POE供电方式,具备基于WEB的管理与配置界面。第三手触式控制屏444 支持远方/就地控制切换,缺省状态下,就地控制优先于远方控制。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4,该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100还包括人员自动跟踪定位子系统5,该人员自动跟踪定位子系统5包括交换机 51、多个无线局域网接入点52、多个便携式定位装置53和多个定位标签 54。在本实施例中,每套人员自动跟踪定位子系统5包含四个便携式定位装置53和五十个定位标签54,交换机51和多个无线局域网接入点52以蜂窝覆盖的方式分布在智能变电站内,形成一个无盲区的无线局域网覆盖区域,每个便携定位装置53与智能管理主机无线通信连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52可以为六个。该人员自动跟踪定位子系统5能够支持多人多点定位,定位精度为±3m。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基于LoRa技术实现。智能管理主机能够实现对环境信息的监控和对相关设备的控制调节,例如,当智能变电站控制室外部的温度或湿度大于内部的温度或湿度时,关闭通风排气风扇、通风排气窗口可控百叶窗和除湿机,当智能变电站控制室外部的温度或湿度小于内部的温度或湿度时,启动通风排气风扇和除湿机,打开通风排气窗口可控百叶窗,当室内烟雾大于阈值时,启动通风排气风扇和打开通风排气窗口可控百叶窗,当室内六氟化硫含量大于阈值时,启动通风排气风扇和打开通风排气窗口可控百叶窗,当室内PM2.5含量大于阈值时,启动通风排气风扇,关闭通风排气窗口可控百叶窗。
应当理解,智能管理主机对环境信息的监控和对相关设备的控制调节不限于上述公开的内容。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六氟化硫、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所有传感器组均采用无线与后台相应设备通信连接,通过无线传输数据信息,降低了布线成本,解决了有线传输需要考虑绝缘问题导致的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传感器组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可以使器件的安装布置灵活,便于后期维护和扩展。因此,该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能够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可靠、高效的监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智能变电站,所述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包括智能管理主机、智能接入系统、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智能接入系统包括安全警卫子系统;所述安全警卫子系统安装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处,所述安全警卫子系统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当所述安全警卫子系统发生短路或断路时,所述安全警卫子系统用于向所述智能管理主机传输报警信号,所述智能管理主机用于触发设置于所述围墙内的照明设备和录像设备开启;
所述监测系统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所述监测系统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的环境信息,对所述环境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将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传输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中,所述设备包括所述照明设备、空调、风机和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监测子系统;
所述环境温度湿度监测子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智能变电站围墙内的实时温湿度值,将所述实时温湿度值至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实时温湿度值是否位于正常设定温度区间外,若所述实时温湿度值位于所述正常设定区间外,生成温湿度报警信号,将所述实时温湿度值和所述温湿度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
所述六氟化硫监测子系统包括第二控制器和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腔室内,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六氟化硫传感器用于采集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将所述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是否超过告警浓度值,若超过,生成浓度告警信号,将所述实时六氟化硫浓度值和浓度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风速监测子系统;
所述风速监测子系统包括第三控制器和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围墙内或围墙外,所述第三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实时风速值,将所述实时风速值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实时风速值是否超过设定风速值,若超过,生成风速异常信号,将所述实时风速值和所述风速异常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水浸监测子系统;
所述水浸监测子系统包括第四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工作室内,所述第四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与所述第四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器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水浸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工作室内的实时水位值,将所述实时水位值发送至所述第四控制器,所述第四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实时水位值是否超过设定水位值,若超过,生成水位告警信号,将所述实时水位值和所述水位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主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管理主机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用于修改所述正常设定区间的第一修改指令,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修改指令,根据所述第一修改指令对所述正常设定区间进行修改,
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用于修改所述告警浓度值的第二修改指令,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修改指令,根据所述第二修改指令对所述告警浓度值进行修改,
向所述第三控制器发送用于修改所述设定风速值的第三修改指令,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修改指令,根据所述第三修改指令对所述设定风速值进行修改,
向所述第四控制器发送用于修改所述设定水位值的第四修改指令,根据所述第四修改指令对所述设定水位值进行修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灯光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第五控制器、第一漏电断路器、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一手触式控制屏;所述第五控制器、所述第一漏电断路器和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第一手触式控制屏设置于所述照明设备处,所述第五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手触式控制屏和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漏电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电源进线之间,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与所述照明设备电连接;
所述第五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或所述第一手触式控制屏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第六控制器和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安装于所述空调的红外接收窗口附近,所述第六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第六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和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
所述第六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调的运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风机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第七控制器、第二漏电断路器、第二交流接触器和第二手触式控制屏;所述第七控制器、所述第二漏电断路器和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第二手触式控制屏设置于所述风机处,所述第七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二手触式控制屏和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漏电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和电源进线之间,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与所述风机电连接;
所述第七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或所述第二手触式控制屏传输的第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机的运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水泵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第八控制器、第三漏电断路器、第三交流接触器和第三手触式控制屏;所述第八控制器、所述第三漏电断路器、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手触式控制屏设置于所述智能变电站的配电箱内,所述第八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三手触式控制屏和所述智能管理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漏电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和电源进线之间,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与所述水泵电连接;
所述第八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管理主机或所述第三手触式控制屏传输的第四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水泵的运行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87703.6U CN208888645U (zh) | 2018-10-17 | 2018-10-17 |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87703.6U CN208888645U (zh) | 2018-10-17 | 2018-10-17 |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88645U true CN208888645U (zh) | 2019-05-21 |
Family
ID=6651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87703.6U Active CN208888645U (zh) | 2018-10-17 | 2018-10-17 |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8864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8207A (zh) * | 2018-10-17 | 2018-12-07 | 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
CN117543837A (zh) * | 2024-01-08 | 2024-02-09 | 江苏米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的分布式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
-
2018
- 2018-10-17 CN CN201821687703.6U patent/CN20888864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8207A (zh) * | 2018-10-17 | 2018-12-07 | 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
CN117543837A (zh) * | 2024-01-08 | 2024-02-09 | 江苏米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的分布式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07810B (zh) | 一种变电站辅助综合监控系统 | |
CN103779960B (zh) | 智能开闭所综合监控系统 | |
CN104052151B (zh) | 变电站智能辅助综合监控与d5000综合联动平台 | |
CN206649329U (zh) | 一种配电房智能环境监控设备 | |
CN112072798A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消防辅控一体化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 |
CN209198973U (zh) | 配电室智能监控系统及配电室远程监控系统 | |
CN104296810A (zh) | 一种智能电缆分支箱综合监测系统 | |
CN110336379B (zh) | 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及终端设备 | |
CN109164857A (zh) | 配电室智能监控系统及配电室远程监控系统 | |
CN111582165B (zh) | 一种电力配电站房监控系统 | |
CN109407594A (zh) | 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 |
CN108958207A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 |
CN107588799A (zh) | 一种建筑电气设备在线监控系统 | |
CN108565963B (zh) | 配电网智能运行维护系统 | |
CN103941677A (zh) | 一种环网柜综合智能监控系统 | |
CN107181320A (zh) | 一种智能配变终端 | |
CN208888645U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 |
CN104240321A (zh) | 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智能巡检系统 | |
CN208984990U (zh) | 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 |
KR102196719B1 (ko) |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하여 해외유입미세먼지가 국내 미세먼지 농도에 미치는 영향을 분석하는 미세먼지측정 및 예보시스템 | |
CN107065980B (zh) | 基于HT-iBS虚拟智能总线的配电房在线监控和事故预警系统 | |
CN205750510U (zh) | 一种带电作业工器具智能库房管理系统 | |
CN109412268A (zh) | 一种电箱智能监控系统 | |
CN109038809A (zh) | 变电站智能监测控制终端 | |
CN118485549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发电厂安全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