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6257U - 烘焙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烘焙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76257U CN208876257U CN201821012012.6U CN201821012012U CN208876257U CN 208876257 U CN208876257 U CN 208876257U CN 201821012012 U CN201821012012 U CN 201821012012U CN 208876257 U CN208876257 U CN 2088762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surface
- air inlet
- heating
- shell
- r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5000008429 brea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895 bisc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323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加热室,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通风孔;发热元件和叶轮,均设置在风道内;其中,在发热元件和叶轮的作用下,风道内的气体被加热,并经部分多个通风孔流入加热室。通过设计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使得被发热元件加热的高温气体能够环绕加热室的多个壁面,有利于通过热传递和热辐射对加热室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再结合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向加热室内部对食材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极大地缩短了烹饪时间,且加热室的多个壁面受高温气体环绕,保温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焙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烤箱面包机的加热源通常设置在面包机整体的背部,以避免加热源处于外观面而烫伤用户等,且为了将加热源加热的气体快速传递到加热室内部,热风的进风孔通常也开设在加热室的背板上,但这会导致加热室背部整体温度较高,而正面温度较低,受热不均,最终导致面包烹饪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烘焙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加热室,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通风孔;发热元件和叶轮,均设置在风道内;其中,在发热元件和叶轮的作用下,风道内的气体被加热,并经部分多个通风孔流入加热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通过设计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使得被发热元件加热的高温气体能够环绕加热室的多个壁面,有利于通过热传递和热辐射对设置在加热室内的食材盛放装置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再结合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向加热室内部对食材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极大地缩短了烹饪时间,且加热室的多个壁面受高温气体环绕,热量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食材盛放装置内部的食材均匀受热,烹饪效果好,且保温效果好。通过在加热室的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的多个壁面上设置多个通风孔,该多个通风孔可开设在其中的一个壁面上,也可以开设在多个壁面上,进而有利于风道内的高温气体经多个壁面上的通风孔进入加热室,从不同方位进入加热室,使得加热室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且高温气体经多方位同时进入加热室,也提高了内部食材的受热速度,进一步缩短烹饪时长。具体地,进行烹饪时,发热元件加热风道内气体,叶轮转动以将风道内的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入加热室,而加热室内部相对温度较低的气体在叶轮的作用下,经部分通风孔流出加热室,进入风道内被发热元件加热后,再次进入加热室,实现热风加热循环,有利于食材盛放装置内的食材均匀受热,加热效果好。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室可完全独立于壳体,即加热室的各壁面与壳体的各壁面不共壁;加热室也可部分与壳体共壁,即壳体的部分壁面构成加热室的部分壁面。
另外,可以想象到,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加热室内放置适合的食材盛放装置,例如,在需要烹饪面包等食材时,将食材盛放桶放置在加热室内,而在烹饪饼干或鸡翅等食材时,将食材盛放托盘或食材盛放支架放置在加热室内,在此不一一列举。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烘焙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出风孔,多个出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通风孔中包含有多个出风孔,气体经多个出风孔流出加热室,多个出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有利于加热室内的气体在叶轮的作用下快速流出加热室,提高了加热室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位于发热元件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加热室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设置在加热室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或设置在加热室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进风孔,多个进风孔设置在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通风孔中包含多个进风孔,气体经多个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通过将多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的多个壁面中的任一个壁面上,即将多个进风孔统一开设在一个壁面上,一方面方便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减少热量损失,尤其在多个进风孔所在壁面与发热元件相对应时,此时发热元件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多个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而不会在风道内流动一段距离后,再进入加热室,提高加热效率。通过将多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上,该多个壁面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使得风道内的高温气体能够经多个壁面上的多个进风孔进入加热室,从不同方位进入加热室,使得加热室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且高温气体经多方位同时进入加热室,提高了内部食材的受热速度,缩短烹饪时长。优选地,与壳体形成风道的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中存在进风孔的壁面上,进风孔的个数均为多个,确保进风量足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与加热室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元件与加热室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使得发热元件不仅可设置在加热室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还可以设置在加热室的侧壁面与壳体之间等,有效避免发热元件集中分布而导致加热室各处温度分布不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进风孔中,至少两个进风孔设置在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进风孔中,存在至少两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使得风道内的高温气体可从另外壁面上的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对内部食材盛放桶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能够降低发热元件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所不在的区域经进风孔流入的高温气体加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中每个进风孔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进风孔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进风孔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进风孔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进风孔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进风孔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进风孔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加热室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中任意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进风孔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进风孔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进风孔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进风孔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加热室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位于加热室的中下部或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因而将至少两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中部以下位置或设置在加热室的底部,使得高温气体经至少两个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后,能够在加热室内部大幅度上升,而有利于提高加热室内热风循环效率,提高加热室内部受热均匀性。可以想到地,将多个出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底部,有利于加热室内部的低温空气流出加热室,确保加热室内部温度快速升高,缩短烹饪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进风孔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进风孔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壁面上,通过将进风孔设置在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加热室,提高加热速率。优选地,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室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该背部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孔;或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室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以及一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则至少一个进风孔设置在该背部壁面上,或多个进风孔分别设置在该背部壁面上和该侧壁面上。
可以想到地,在加热室的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壁面上的进风孔的个数存在多个时,多个进风孔中,越靠近发热元件的进风孔的开口面积越大,和/或越靠近发热元件的相邻两个进风孔的间距越大,和/或多个进风孔设置在该至少一个壁面的中下部或底部,中下部即中部以下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室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加热室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进而加热室的至少两个侧壁面均可受高温气体的加热而将热量传递到加热室内或将热量辐射到加热室内,有利于侧面加热食材盛放桶内的食材,提高加热及保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前门,设置在壳体的前端,加热室的多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壳体前端的前门,此时,加热室的多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有利于围绕加热室进行多方向加热。优选地,加热室的背部壁面及与其直接相连的侧壁面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顶门,设置在壳体的顶端,加热室的各个侧壁面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壳体顶端的顶门,加热室的各个侧壁面可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进而有利于环绕加热室周向全方位地进行加热。当然,可以想到地,也可以不是全部侧壁面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仅是列举最优方案,其余方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烘焙器具还包括前门时,前门的内表面面积小于加热室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加热室的前壁面与壳体之间也形成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烘焙器具具有前门时,且在前门较小,其内表面面积小于加热室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时,环绕前门的前壁面与壳体之间依然可以具有风道,此时,加热室的正面也可以通过风道内的高温气体的热传递或热辐射进行加热,或通过前壁面上的进风孔流出的高温气体进行加热,确保加热室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各处,且有利于风道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围设在离心式叶轮的外周。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当然也可为发热丝,红外发热件等。当发热元件为发热管时,发热管围设在离心式叶轮的外周,有利于对叶轮导出的气体进行及时且均匀地加热,避免部分气体漏掉,而导致风道内气体升温速度慢,影响烘焙器具整体加热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局部右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局部仰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壳体,14前门,16加热室,162出风孔,164进风孔,18风道,20发热元件,22叶轮,24食材盛放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烘焙器具。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包括:壳体12;加热室16,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通风孔;发热元件20和叶轮22,均设置在风道18内;其中,在发热元件20和叶轮22的作用下,风道18内的气体被加热,并经部分多个通风孔流入加热室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通过设计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使得被发热元件20加热的高温气体能够环绕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有利于通过热传递和热辐射对设置在加热室16内的食材盛放装置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再结合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向加热室16内部对食材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极大地缩短了烹饪时间,且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受高温气体环绕,热量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食材盛放桶24内部的食材均匀受热,烹饪效果好,且保温效果好。通过在加热室16的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的多个壁面上设置多个通风孔,该多个通风孔可开设在其中的一个壁面上,也可以开设在多个壁面上,进而有利于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经多个壁面上的通风孔进入加热室16,从不同方位进入加热室16,使得加热室16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且高温气体经多方位同时进入加热室16,也提高了内部食材的受热速度,进一步缩短烹饪时长。具体地,进行烹饪时,发热元件20加热风道18内气体,叶轮22转动以将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入加热室16,而加热室16内部相对温度较低的气体在叶轮22的作用下,经部分通风孔流出加热室16,进入风道18内被发热元件20加热,然后再次进入加热室16,实现热风加热循环,有利于食材盛放桶24内的食材均匀受热,加热效果好。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室16可完全独立于壳体12,即加热室16的各壁面与壳体12的各壁面不共壁;加热室16也可部分与壳体12共壁,即壳体12的部分壁面构成加热室16的部分壁面。
另外,可以想象到,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加热室16内放置适合的食材盛放装置,例如,在需要烹饪面包等食材时,将食材盛放桶24放置在加热室内,而在烹饪饼干或鸡翅等食材时,将食材盛放托盘或食材盛放支架放置在加热室16内,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出风孔162,多个出风孔162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叶轮22相对应的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通风孔中包含有多个出风孔162,气体经多个出风孔162流出加热室16,多个出风孔162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叶轮22相对应的壁面上,有利于加热室16内的气体在叶轮22的作用下快速流出加热室16,提高了加热室16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22位于发热元件20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加热室16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20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22设置在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或设置在加热室16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进风孔164,多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通风孔中包含多个进风孔164,气体经多个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通过将多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的多个壁面中的任一个壁面上,即将多个进风孔164统一开设在一个壁面上,一方面方便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减少热量损失,尤其在多个进风孔164所在壁面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时,此时发热元件20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多个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而不会在风道18内流动一段距离后,再进入加热室16,提高加热效率。通过将多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上,该多个壁面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使得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能够经多个壁面上的多个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从不同方位进入加热室16,使得加热室16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且高温气体经多方位同时进入加热室16,提高了内部食材的受热速度,缩短烹饪时长。优选地,与壳体12形成风道18的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中存在进风孔164的壁面上,进风孔164的个数均为多个,确保进风量足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5所示,发热元件20与加热室16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0与加热室16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使得发热元件20不仅可设置在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还可以设置在加热室16的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等,有效避免发热元件20集中分布而导致加热室16各处温度分布不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进风孔164中,至少两个进风孔164设置在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进风孔164中,存在至少两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使得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可从另外壁面上的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对内部食材盛放桶24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能够降低发热元件20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16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16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20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20所不在的区域经进风孔164流入的高温气体加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164中每个进风孔164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20越大。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20越近的进风孔164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20越远的进风孔164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进风孔164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进风孔164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进风孔164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进风孔164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加热室16内部靠近发热元件20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加热室16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164中任意相邻两个进风孔164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20越小。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20越近的进风孔164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20越远的进风孔164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进风孔164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进风孔164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进风孔164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进风孔164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加热室16内部靠近发热元件20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加热室16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164位于加热室16的中下部或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因而将至少两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中部以下位置或设置在加热室16的底部,使得高温气体经至少两个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后,能够在加热室16内部大幅度上升,而有利于提高加热室16内热风循环效率,提高加热室16内部受热均匀性。可以想到地,将多个出风孔162设置在加热室16的底部,有利于加热室16内部的低温空气流出加热室16,确保加热室16内部温度快速升高,缩短烹饪时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进风孔164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进风孔164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壁面上,通过将进风孔164设置在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20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加热室16,提高加热速率。优选地,发热元件20设置在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该背部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孔164;或发热元件20设置在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以及一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则至少一个进风孔164设置在该背部壁面上,或多个进风孔164分别设置在该背部壁面上和该侧壁面上。
可以想到地,在加热室16的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壁面上的进风孔164的个数存在多个时,多个进风孔164中,越靠近发热元件20的进风孔164的开口面积越大,和/或越靠近发热元件20的相邻两个进风孔164的间距越大,和/或多个进风孔164设置在该至少一个壁面的中下部或底部,中下部即中部以下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加热室16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加热室16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进而加热室16的至少两个侧壁面均可受高温气体的加热而将热量传递到加热室16内或将热量辐射到加热室16内,有利于侧面加热食材盛放桶24内的食材,提高加热及保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烘焙器具还包括:前门14,设置在壳体12的前端,加热室16的多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壳体12前端的前门14,此时,加热室16的多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有利于围绕加热室16进行多方向加热。优选地,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及与其直接相连的侧壁面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顶门,设置在壳体12的顶端,加热室16的各个侧壁面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壳体12顶端的顶门,加热室16的各个侧壁面可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进而有利于环绕加热室16周向全方位地进行加热。当然,可以想到地,也可以不是全部侧壁面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仅是列举最优方案,其余方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当烘焙器具还包括前门14时,前门14的内表面面积小于加热室16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加热室16的前壁面与壳体12之间也形成风道18。
在该实施例中,在烘焙器具具有前门14时,且在前门14较小,其内表面面积小于加热室16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时,环绕前门14的前壁面与壳体12之间依然可以具有风道18,此时,加热室16的正面也可以通过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的热传递或热辐射进行加热,或通过前壁面上的进风孔164流出的高温气体进行加热,确保加热室16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22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实施例中,叶轮22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18各处,且有利于风道18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加热室16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元件20为发热管,围设在离心式叶轮的外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发热元件20为发热管,当然也可为发热丝,红外发热件等。当发热元件20为发热管时,发热管围设在离心式叶轮的外周,有利于对叶轮22导出的气体进行及时且均匀地加热,避免部分气体漏掉,而导致风道18内气体升温速度慢,影响烘焙器具整体加热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加热室,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通风孔;
发热元件和叶轮,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
其中,在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叶轮的作用下,所述风道内的气体被加热,并经部分所述多个通风孔流入所述加热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出风孔,所述多个出风孔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与所述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进风孔,所述多个进风孔设置在所述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加热室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且所述多个进风孔中,至少两个进风孔设置在除与所述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室的除与所述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
所述至少两个进风孔中每个所述进风孔的开口面积越远离所述发热元件越大,和/或
所述至少两个进风孔中任意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间距越远离所述发热元件越小,和/或
所述至少两个进风孔位于所述加热室的中下部或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进风孔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与所述发热元件相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壁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室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所述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焙器具还包括:
前门,设置在壳体的前端,所述加热室的多个侧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所述风道;或
顶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加热室的各个侧壁面均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所述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烘焙器具还包括所述前门时,所述前门的内表面面积小于所述加热室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所述加热室的前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也形成所述风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
所述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围设在所述离心式叶轮的外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12012.6U CN208876257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烘焙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12012.6U CN208876257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烘焙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76257U true CN208876257U (zh) | 2019-05-21 |
Family
ID=6650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12012.6U Active CN208876257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烘焙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7625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62421A (zh) * | 2021-09-02 | 2021-11-19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
2018
- 2018-06-28 CN CN201821012012.6U patent/CN20887625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62421A (zh) * | 2021-09-02 | 2021-11-19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68204U (zh) | 多功能高效能烤锅 | |
CN207125647U (zh) | 可高效节能烤锅 | |
CN208463763U (zh) | 一种具有对流传热结构的空气炸烤箱 | |
CN102188168A (zh) | 具有均匀大风量热风对流烧烤的烤箱 | |
CN107242804A (zh) | 可高效节能烤锅及其加热方法 | |
CN210055716U (zh) | 热空气炸箱 | |
CN208851291U (zh) | 一种具有空气炸锅功能的烤箱 | |
CN102113836B (zh) | 利用贯流风扇的烹饪装置内热风对流系统 | |
WO2013131673A1 (en) | A cooking oven provided for heat transfer by convection | |
CN107490030A (zh) | 烹饪器具 | |
CN105994453A (zh) | 一种带光电感应器的链式烤炉 | |
CN208876257U (zh) | 烘焙器具 | |
CN106264187A (zh) | 烹饪电器 | |
CN209107048U (zh) | 一种带有新型出风机构的烤箱 | |
CN207662174U (zh) |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 |
CN206612681U (zh) | 一种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 |
CN110652226B (zh) | 烘焙器具 | |
CN208876243U (zh) | 烘焙器具 | |
CN208876242U (zh) | 烘焙器具 | |
CN204722872U (zh) | 一种电热风烘焙炉 | |
CN209058912U (zh) | 一种用于制备食品的家用空气能锅 | |
CN109984628B (zh) |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 |
CN207492656U (zh) | 电烤箱 | |
CN206113033U (zh) | 微波加热的快速烤箱 | |
CN205053860U (zh) | 一种可进行热风循环的电烤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