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873803U -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3803U
CN208873803U CN201821962181.6U CN201821962181U CN208873803U CN 208873803 U CN208873803 U CN 208873803U CN 201821962181 U CN201821962181 U CN 201821962181U CN 208873803 U CN208873803 U CN 208873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box
battery
box body
beam assembly
clad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21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康
于学宁
彭月猛
张福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21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3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3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3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电池箱体包括上盖和下箱体,二者配合形成一个可容纳电池的空间,下箱体包括下箱体主体、加强梁组件、外包梁组件和内衬板组件;加强梁组件设置在下箱体主体内部;外包梁组件设置在下箱体主体侧面外侧并与下箱体主体侧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内衬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用于支撑所述吊装部。加强梁组件包括中间起高的横梁和纵梁。通过中间起高的梁以及形成空腔结构的方式增强箱体的强度,通过安装内衬板组件的方式提高吊装点的刚度,整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力通过吊装点、内衬板组件、下箱体主体和边梁传递到中间起高的梁。能够增强箱体的抗振动和抗挤压能力,满足动力电池在整车行驶过程中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箱体及采用该电池箱体的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可靠性和续航里程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之一,动力电池技术迅速迭代,行业内对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能量密度的要求随之提高。作为动力电池的承载部件,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决定了电池系统的强度和刚度,其重量影响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和成组率。
目前,电池箱体材料及工艺主要包括钣金拼焊、钣金冲压、铝型材挤压、铸铝等。拼焊箱体结构强度低、重量大、人工成本高;铝型材和铸铝箱体材料及加工成本高,空间占比大;因材料成本低、工艺成熟,现有箱体多采用钣金冲压工艺,因此对其结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构设计不佳,导致箱体整体结构强度和吊装点刚度低,承载能力有限,造成电池系统的抗振动和抗挤压能力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加强了箱体整体结构强度和吊装点刚度,以解决箱体抗振动和抗挤压能力低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上盖和下箱体,二者配合形成一个可容纳电池的空间,下箱体包括下箱体主体、加强梁组件、外包梁组件和内衬板组件;下箱体主体包括底面和形成于底面四周的侧面,加强梁组件设置在下箱体主体内部;外包梁组件设置在下箱体主体侧面外侧并与下箱体主体侧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由外包梁组件和下箱体侧面共同形成具有上述空腔结构的吊装结构,在该吊装结构上设置多个吊装部;内衬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用于支撑所述吊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梁组件包括整圈边梁、横梁和纵梁,整圈边梁与下箱体主体四周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空腔结构,横梁两端均与整圈边梁连接,纵梁的一端连接整圈边梁、另一端连接相邻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为中间起高的横梁;所述纵梁包括中间起高的纵梁和普通纵梁。
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主体侧面顶部设有法兰面翻边,外包梁组件上端与所述法兰面翻边前端连接,外包梁组件下端与下箱体主体底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梁组件包括左包梁、右包梁和后包梁;左包梁与后包梁之间有左后包梁连接,右包梁与后包梁之间右后包梁连接;左包梁和右包梁的前端分别设内弯部;后包梁上设置后吊装部,左包梁、右包梁与下箱体主体侧面的法兰面翻边的对应部位上设置侧吊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衬板组件包括内衬板,内衬板上对应于侧吊装部位置设置有套筒,内衬板一端与下箱体主体侧面连接,另一端与下箱体侧面顶部法兰面翻边内侧连接,套筒固定在侧吊装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的内衬板组件包括后吊装部支撑板,后吊装部支撑板连接在后吊装部下部并与下箱体主体侧面和后包梁连接。
进一步地,上盖四周边缘设置法兰面,该法兰面具有向上的翻边,翻边弯折部设有多个漏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采用了以上所述的电池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动力电池箱体包括上盖和下箱体。上盖法兰面带有翻边,增加了法兰面的结构强度,无需再设置密封压圈来确保箱体的密封,若法兰面向上翻边,可在翻边圆角处开设漏水孔,避免积水。下箱体包括下箱体主体、加强梁组件、外包梁组件和内衬板组件,因其横纵梁具有中间起高的结构,下箱体主体和外包梁组件形成了封闭的空腔,空腔中有内衬板支撑起吊装点,通过中间起高的梁以及形成空腔结构的方式增强箱体的强度,通过安装内衬板组件的方式提高吊装点的刚度,将整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力通过吊装点、内衬板组件、下箱体主体和边梁传递到中间起高的梁。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动力电池箱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吊装点刚度,能够增强箱体的抗振动和抗挤压能力,满足动力电池在整车行驶过程中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箱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部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种中间起高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包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点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梁与边梁结合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上盖;200-下箱体;210-下箱体主体;220-加强梁组件;230-外包梁组件;240-内衬板组件;250-套筒;221a-边梁;221b-边梁;221c-边梁;221d-边梁;221e-边梁;221f-边梁;221g-边梁;221h-边梁;222a-纵梁;222b-纵梁;222c-纵梁;223a-横梁;223b-横梁;223c-横梁;231-右包梁;232-左包梁;233-左后包梁;234-后吊装部;235-后包梁;236-右后包梁。
241、242、244分别表示不同位置的内衬板;241a、242a、244a分别表示不同内衬板上的支撑架;241b、242b、244b分别表示不同内衬板上的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上盖100和下箱体200,二者配合形成一个可容纳电池的空间。
参考图2,上盖100四周边缘设置法兰面,该法兰面具有向上的翻边,翻边弯折部设有多个漏水孔。法兰面带有翻边,增加了法兰面的结构强度,无需再设置密封压圈来确保箱体的密封。上盖100带有对称冲压筋。翻边通常具有圆角,漏水孔设置在翻边圆角处。漏水孔用于排出法兰面积水,降低生锈的风险。
参考图1,下箱体200包括下箱体主体210、加强梁组件220、外包梁组件230和内衬板组件240;下箱体主体210包括底面和形成于底面四周的侧面,加强梁组件220设置在下箱体主体210内部;外包梁组件230设置在下箱体主体210侧面外侧并与下箱体主体210侧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由外包梁组件230和下箱体主体210侧面共同形成具有上述空腔结构的吊装结构,在该吊装结构上设置多个吊装部;内衬板组件240安装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用于支撑所述吊装部,从而可以提高吊装点的刚度及增强箱体的结构强度。
参考图3,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加强梁组件包括整圈边梁、横梁和纵梁,整圈边梁与下箱体主体四周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空腔结构,横梁两端均与整圈边梁连接,纵梁的一端连接整圈边梁、另一端连接相邻横梁。优选地,所述横梁为中间起高的横梁;所述纵梁包括中间起高的纵梁和普通纵梁。中间起高的横梁无打断,直接连接两端的边梁,中间起高的纵梁和普通纵梁连接边梁和横梁。
参考图3,整圈边梁包括边梁(221a、221b、221c、221d、221e、221f、221g、221h),由以上边梁首尾连接成封闭的整圈边梁。整圈边梁内部设有纵梁(222a、222b和222c),横梁(223a、223b和223c)。横梁(223a、223b和223c)均为中间起高的横梁,纵梁222a为普通纵梁,纵梁(222b和222c)为中间起高的纵梁。图4所示为该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横梁(223a、223b和223c)截面示意图,横纵梁与整圈边梁相互连接,连接处结构如图8所示。
整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力通过吊装点、内衬板组件230、下箱体主体210和边梁传递到中间起高的横梁和纵梁。中间起高的横纵梁增强箱体的结构强度,箱体可承受的弯矩显著提高,箱体和模组在振动工况下的应力明显减小。
参考图7,所述下箱体主体210侧面顶部设有法兰面翻边,外包梁组件230上端与所述法兰面翻边前端连接,外包梁组件230下端与下箱体主体210底面连接,外包梁组件230和下箱体主体210侧面形成具有空腔结构的吊装结构。
参考图5,一种相对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包梁组件包括左包梁232、右包梁231和后包梁235;左包梁232与后包梁235之间有左后包梁233连接,右包梁231与后包梁235之间右后包梁236连接;左包梁232和右包梁231的前端分别设内弯部;后包梁236上设置后吊装部234,左包梁232、右包梁231与下箱体主体210侧面的法兰面翻边的对应部位上设置侧吊装部。
参考图6,所述的内衬板组件包括内衬板,内衬板上对应于侧吊装部位置设置有套筒250,内衬板一端与下箱体主体210侧面连接,另一端与下箱体主体侧面顶部法兰面翻边内侧连接,套筒250固定在侧吊装部内。内衬板包括内衬板(241、242和244),内衬板(241、242和244)均包括支撑板,对应于上述内衬板,图6中的支撑板分别是(241b、242b和244b)沿支撑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一个或多个突出部,突出部上表面固定支撑架(241a、242a和244a),突出部前端安装所述套筒250。参考图6,所述的内衬板组件包括后吊装部支撑板243,用于支撑后吊装部,后吊装部支撑板243连接在后吊装部下部并与下箱体主210体侧面和后包梁235连接。内衬板组件通过以上方式支撑起吊装结构上的每个吊装点。
图7所示为该实例所提供的一种吊装点截面图,边梁221d和横梁223b、套筒250、内衬板244、右包梁231相互连接,形成多个三角结构。整车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通过套筒250传递到内衬板244和右包梁231,进而传递到边梁221d和横梁223b,因横梁223b具有中间起高的结构,依靠其大弯矩以及整体结构承受整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冲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装时采用以上所述的电池箱体。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箱体,包括上盖和下箱体,二者配合形成一个可容纳电池的空间,其特征在于:下箱体包括下箱体主体、加强梁组件、外包梁组件和内衬板组件;下箱体主体包括底面和形成于底面四周的侧面,加强梁组件设置在下箱体主体内部;外包梁组件设置在下箱体主体侧面外侧并与下箱体主体侧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由外包梁组件和下箱体侧面共同形成具有上述空腔结构的吊装结构,在该吊装结构上设置多个吊装部;内衬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用于支撑所述吊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梁组件包括整圈边梁、横梁和纵梁,整圈边梁与下箱体主体四周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空腔结构,横梁两端均与整圈边梁连接,纵梁的一端连接整圈边梁、另一端连接相邻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中间起高的横梁;所述纵梁包括中间起高的纵梁和普通纵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主体侧面顶部设有法兰面翻边,外包梁组件上端与所述法兰面翻边前端连接,外包梁组件下端与下箱体主体底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梁组件包括左包梁、右包梁和后包梁;左包梁与后包梁之间有左后包梁连接,右包梁与后包梁之间右后包梁连接;左包梁和右包梁的前端分别设内弯部;后包梁上设置后吊装部,左包梁、右包梁与下箱体主体侧面的法兰面翻边的对应部位上设置侧吊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板组件包括内衬板,内衬板上对应于侧吊装部位置设置有套筒,内衬板一端与下箱体主体侧面连接,另一端与下箱体主体侧面顶部法兰面翻边内侧连接,套筒固定在侧吊装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板组件包括后吊装部支撑板,后吊装部支撑板连接在后吊装部下部并与下箱体主体侧面和后包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上盖四周边缘设置法兰面,该法兰面具有向上的翻边,翻边弯折部设有多个漏水孔。
9.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
CN201821962181.6U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Active CN208873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2181.6U CN208873803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2181.6U CN208873803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3803U true CN208873803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7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2181.6U Active CN208873803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38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5087A (zh) * 2019-10-31 2019-12-31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箱盖的局部补强方法及补强型电池包箱盖
CN112290138A (zh) * 2019-06-28 2021-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托盘及车辆
CN112599914A (zh) * 2020-11-16 2021-04-0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钣金下箱体总成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0138A (zh) * 2019-06-28 2021-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托盘及车辆
CN110635087A (zh) * 2019-10-31 2019-12-31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箱盖的局部补强方法及补强型电池包箱盖
CN112599914A (zh) * 2020-11-16 2021-04-0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钣金下箱体总成结构
CN112599914B (zh) * 2020-11-16 2022-07-08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钣金下箱体总成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73803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CN110203284A (zh)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
CN111746649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下部车架及底盘
CN107732079A (zh) 电池箱体侧壁、电池箱及车辆
CN107284528A (zh)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后端主框架和汽车
CN108275210B (zh) 一种减震器塔结构总成
CN204701660U (zh) 一种牵引车轻量化车架
CN104908885A (zh) 一种船舶艏楼舷墙整体制作方法
CN107972476A (zh) 汽车水箱框架总成
CN106379151A (zh) 动力电池布置及固定连接结构
CN110667706A (zh) 一种车架连接总成的装配工艺
CN210149420U (zh) 一种轻量化后扭梁
CN103847794B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114475813B (zh) 一种侧面开口式车身纵梁
CN205905822U (zh) 一种乘用车座椅框架
CN208469538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固定托架
CN102808535B (zh) 一种载车盘结构
CN204137108U (zh) 一种车架横梁
CN217730129U (zh) 一种汽车转向前桥轻量化前轴结构
CN206217600U (zh)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CN207311601U (zh) 车辆用铸造横梁及车辆
CN205443969U (zh) 桥梁抗压加固结构
CN107878563A (zh) 一种空心与实心混合铸铝框架式前副车架
WO2020211269A1 (zh)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N204801882U (zh) 车架平台及工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0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